清朝康熙是真爱学习吗
据历史记载,清圣祖康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仅以其中一例来说明: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陆续进入中国。到康熙在位时,中国已经有意大利、比利时等多国传教士。康熙醉心西学,对西方文化很感兴趣,而传教士带来的西方自然科学有数学、物理学、医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康熙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时间,工作得空之时,每天要学习七八个小时,即使再忙也要学上两三个小时。皇宫很多角落都留下了康熙学习的背影,据说好多妃嫔都有意见了。这就苦了那些传教士了,需要随时待命,以备康熙随时请教。康熙最尤喜数学,喜欢自己摆弄各种数学测量工具,对天文学与测量学也非常痴迷,他自己经常坐在院子里观测日月星辰,他不仅亲自试验,还经常发个朋友圈之类的,经常向大臣们炫耀,如计算出正午的日影后,便让大臣们也去验算一遍,可以说收获了一大波迷妹,圈粉无数。而且他还身体力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常趁着出宫考察之际,做一些实地考察。跟随的太监们可就苦逼了,需要带着各种笨重的测量仪器,兴之所至,遇到河湖,用水平仪测试一下水位;遇到山川,就要测量山地距离。
看康熙王朝能学到些什么?
元1644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大清王朝定都北京。经过明末清初的战火摧残,华夏大地急需太平安宁。但就在顺治十八年,恶疾天花袭击皇宫,皇帝爱妃命丧黄泉,顺治皇帝痛不欲生,决意遁入空门。危急之际,孝庄太后力挽狂澜,下令改朱批,行蓝批,同时立下诏书:清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皇帝龙御归天。公元1661年,在孝庄太后的扶植下,天花大病初愈、年仅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登上了大清皇帝的龙座,称康熙皇帝。翌年改元康熙。康熙即位以后,鳌拜等权臣威迫有加,并残酷迫害朝中异己,就连孝庄太后也迫于含辱。在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康熙皇帝大婚后,在大清三朝元老、太国丈索尼的鼎力相助下,年仅十四岁的爱新觉罗·玄烨亲政。亲政后康熙改归皇权,而以鳌拜为首的权臣竟图谋废君改朝,康熙被迫殊死相争,最终智擒鳌拜,肃清政敌。虽然清除了内部的祸乱,但是斗争却远没有停止,吴三桂、尚可喜和耿忠明三藩拥兵自重,独霸一方。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而吴三桂妄图将云贵划立为他的藩 镇王国以便世袭云南,一面暗地里大肆扩充军备,与清朝政府为休养生息而裁撤兵员削减军费开支的举措相对抗;另一方面假惺惺上表请求撤藩。康熙通过调查对吴三桂的作为早已是洞若观火,但终究年轻气盛,不听孝庄太后的苦劝,一语定乾坤,断然下旨撤藩。这一举措粉碎了吴三桂幻想以进为退的图谋,引发三藩之乱。由于清军主力入关后连年征战,清朝政府给了为清朝打拼天下而劳苦功高的八旗军不少特权以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却不料养成了他们居功自傲贪婪奢侈的习惯,最终导致八旗军战斗力大幅度下降。而吴三桂所部均是百战余生,多年来一直在云南边关剿匪作战,官兵战斗力强,加之吴三桂准备充分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清军屡被吴三桂叛军击败。明皇后裔朱三太子也乘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康熙从察哈尔调兵救急,不料察哈尔王趁势造反,率兵逼宫。宫内太监造反,宫廷大乱,康熙陷入绝境,五内俱焚,意欲退位。在孝庄太后的怒斥与激励下,康熙重振雄风,大胆起用以汉臣周培公为首的一批汉臣勇将授以重任。在周培公的指挥下,清朝军队用很短的时间就消灭了察哈尔的叛军,解除了朝廷的危机。同时吴三桂犯了致命错误,陈兵长江南岸却迟迟不敢渡过长江直逼京师,失去了战略上最有利的时机,使康熙的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康熙调西北的勤王大军赶到江汉组成牢固的防线,迫使吴三桂停止进军。除周培公一路汉军在破察哈尔后挥师西南直逼叛军外,康熙又授安亲王岳乐为安远平寇大将军,授康亲王杰书为奉诏大将军,授裕亲王福全为辅国大将军,率兵转战各地。各路大军相互配合多路攻击,与吴三桂的叛军展开了殊死拼杀。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清军于湖南全歼吴三桂叛军主力,吴三桂死于衡阳。清军全线出击,三年后,清军攻入昆明,标志着康熙皇帝终于平定了三藩,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也解除了朝廷的第二个心腹巨患。康熙皇帝的雄才大略自不必说,常见诸于各中文献资料。电视剧中的权谋之术、为官之道等细节是我关注的重点。
吴三桂早反时,康熙大胆启用汉人汉将周培公,这个时候尽管朝野反对声一片,康熙坚持己见,不为所动。等到周培公率军大胜,即将彻底打败吴三桂时,康熙却听从大臣的意见,裁撤了周培公,后又找理由把周培公发配到盛京做县令,在天寒地冻几十年,直到周培公死去。为什么会如此呢?初时,战事不利,果断启用汉人汉将,这个时候大臣们虽有反对却不强烈,因为毕竟无论启用谁都是为了保住清王朝的统治,何况这还是见血丢命的事情;后期,一老百姓都能看出来吴三桂已是秋后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康熙听从大臣建议,撤换了周培公,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叛乱最终是由满人平定的,彰显了朝廷威望;第二、防止周培公实力坐大,功高振主,又出现一个吴三桂;第三、安抚了当时满人为主的高级大臣们,这对战后的经济恢复、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康熙知人善用,大胆取舍,在该剧还有多处体现:启用姚起圣制定平台的战略计划,到后期台湾攻坚海战时,又赋予台湾降将施郎全权负责的权利。下这道旨意时,康熙这样说:“姚起圣是个帅才,但现在已经不需要他运筹帷幄,让他继续丁忧去吧。”姚起圣自己也说:“皇上啊,老臣被你整的是三起三落啊!”对康熙是又敬又怕。康熙尚未亲政的时候就说过,有些人如水,清廉透彻,忠臣大多如此;有些人如油,八面玲珑,权臣都如是。但做饭的时候,不管少了水还是少了油,味道都不地道。要油和水一起用,发挥各自的特点,才能烹饪出上好佳肴;纳兰明珠如油,伍次友如水,两人均得到康熙的重要。李光地也是个例子,康熙在用他整垮明珠和索额图两人之后,便把他贬到澎湖去做知县。临行前康熙对他说:“你为人狠毒,又有才华,用你来整恶,再好不过;但却不能指望你行善,是以现在贬你去边疆做知县。”
康熙整治漕运,盐道,魏东亭是康熙少年时的唯一同学,其父是康熙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这样亲密的关系,在擒杀鳌拜以前,康熙还在魏东亭家里安排卧底,监视魏东亭的一举一动。魏东亭知道后,虽有诛杀鳌拜的不世之功,却也冷汗直流。最后,魏东亭因为其他事情更是被康熙贬到天涯海角做知县,直到60岁以后,方被召回北京,颐养天年。魏东亭在赴任知县时说:“皇上这是杀鸡给猴看。”康熙强硬的说:“是,你不服吗?朕就是要天下的臣工都知道,无论多大的功劳,无论和朕的关系多么亲密,只要办砸了差事,也一样要受到严惩。”
纵观康熙驭下的帝王之术,着实让人敬佩,可以用二十个字个字来概括:恩威并用,互相牵制,铁面无私,小心谨慎、不择手段。借大臣之间的不和互相牵制,对手下又赏又罚,赏的时候绝不吝惜,罚的时候决不手软,在诸如魏东亭、索额图这样的王公重臣家里安排卧底,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自己的帝位;当威胁到自己帝位的事情发生时,不惜一切手段,打不过先和亲,实力壮大后再打,即使牺牲人质、哪怕这个人质是自己的女儿也无所谓。
连接:康熙皇帝简介: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名玄烨.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天表英俊,岳立洪声.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圣祖时年八岁,即位,翌年改元康熙.史称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一生坎坷,八岁丧父,九岁丧母.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康熙皇帝临危不乱,勤于读书,精通历史,地理,算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辅佐下,智擒鳌拜,裁撤三藩,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签定尼不楚条约.历史上有名的康熙盛世自此发端.
康熙皇帝一生崇尚孝道.对其祖母,母亲皆极为尊敬.他的母亲孝康章皇后去世后,几十年来,对其嫡母孝惠章皇后恭顺有加,每年亲自侍奉孝惠章皇后赴热河避暑.在其病重期间,每日前往寿宁宫探望,直至皇后驾崩.康熙皇帝对其祖母,太宗之庄妃,世祖生母孝庄文皇后更是恪尽孝道.不但每日前往慈宁宫问安,还在孝庄文皇后生病时几次步行至天坛,为其祈祷,言愿以己之寿命换祖母万寿.孝庄文皇后驾崩后,康熙悲痛万分,亲视其入殓,断发着服,庐次于慈宁宫外,正直除夕佳节,群臣请其回宫,未允.回宫后,仍然每日去慈宁宫,睹物思人.
康熙皇帝,一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除却上文所提,康熙皇帝积极抵抗外国势力侵略,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定鼎天下,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因其文治武功,后人称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驾崩于北京京郊畅春园,享年69岁,庙号圣祖,是为清朝唯一有圣字庙号的皇帝.康熙皇帝在天有灵,其仁德在乾,功勋于坤,必将流芳百世,光照千秋! 望采纳!!!
康熙王朝的作者简介
胡忠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国明清档案目录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国际印章委员会(ICA/CSG)委员。长期从事清史、古典档案文献和古印章研究。参与“国家清史纂修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工程等大型项目。出版《方寸阴阳——神秘的东西方印章》等专著及《低烧》等小说百余万字。在国内外发表《从清代档案谈晚清西方人在华游历》等学术文章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