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波

时间:2024-10-29 18:18:10编辑:小早

学艺术和不学艺术的区别

原始艺术具有生硬性、纯真性、力感性和野性,这既是因为原始价值关系通常是低级、粗浅、简单、直接和本能的,又是因为当时人的认识能力非常有限,只能采用粗浅、简单、直接和机械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和描述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

现代艺术具有高级性、细腻性、复杂性和理智性,这既是因为现代的价值关系通常是高级、深刻和复杂的,又是因为人们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可以采用高级、深刻、复杂和辩证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和描述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

艺术不是专为有钱人而存在的,
所以不能用市场价格来衡量。
艺术也不是专为穷人纳喊的,
所以不能说喊的越大声,批判得越响亮就越是艺术。
艺术不仅仅是美术学院!
原始人没有美院,但仍然有朴实无华的墙上艺术,美院可以学习到基本的技术,但离艺术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的长短依各人的情况有所不同。
艺术不是人脉,
不是搞搞人脉,嘻皮笑脸几下就会有所成就的。
艺术不是无病呻吟,
不是画了几个扭捏作态的造型就叫艺术。
艺术不是枷锁也不是牢笼。


一个人不应该因为做了与艺术相关的某件事,创作了一些艺术品,就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与艺术相关的事情中,更不应该视艺术为至高无上的圣谛,认为唯有搞艺术才是真理,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不仅仅是由艺术构成,所以艺术不应该是羁绊我们生命的枷锁,更不应该是牢笼,
艺术应该是为我们生命增添光彩而存在的

有理念有观念才能在其指导之下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好的作品,要注意的是,唯美也是一种观念,而不是一提到唯美就与装饰画或工艺品联系起来,并不是只有批判些什么或是崇拜些什么亦或表达些什么才叫观念

往往能创作的人没有理论总结的特长,但这并不能湮灭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样一个有一定能力作理论总结的人,不见得就一定是不能创作的人,他同样可以既作出相对完善的理论论述也创作出杰作

艺术不是获取名誉的阶梯
如果一个人因为搞了点艺术而获得了一些名誉便停滞不前,固步自封,那将是多么可怜的一个人,又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呀,这个人的才华就将到此为止,他将在无趣中苟延残喘其剩余的生命

艺术不是属于学术权威的,是人民的,是大众的,更是全体众生的,不能因为权威的肯定或是否定来判别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好的艺术,什么是精品艺术
艺术不是菜,不是炒几下就算是艺术了,不是喊得越响广告打得越大就是艺术,也不是攀附了几个所谓的名家大家,当了其弟子或是与某某合了张影就算是艺术家了
艺术不是献媚,不是越附和多数人的趣味,赢得了越多的人气就越叫艺术
艺术也不是孤芳自赏,不是越看不懂越无病呻吟就越艺术
艺术不是塘底观海,就象是大海,不是池鱼自大者在塘边的一潭洼池里所能窥其全貌的
艺术不能被当作一种工作来做,不是被用来搞的,不是”搞”就能出作品的,那些所谓的搞艺术的家们只是迂腐的朽木而已
艺术不是照相机,不是画的越象就越好,当然也不是越不象就越好,艺术含盖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给观者带来的情感共鸣,比如视觉的陌生化,即风格的新颖度,比如内涵表达的是否到位,又比如给观者带来的意境情景等等,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有其不同的侧重点,不能笼统地说那种作品好那种作品烂,不能因观看作品的某个个体的偏好而偏激地褒贬不同类型的作品,究其根本,艺术是内心的一种感受,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每个人这种感受不同,因而产生了艺术感”较强”和”较弱”的人,艺术的一般标准我不能肯定地来定义,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那就是艺术不是照抄,艺术和工艺术品是有天壤之别的
艺术家就是要有所创新有所探索才叫家,那些因为画了一个或是数个好卖的样式就千篇一律十年数十年不变的画的人不能叫家,那叫工匠,是在工匠的等级里略低于油漆匠的那一类,因为油漆匠不标榜自己是油漆家,实事求是,匠就是匠,不是家,但这些艺术家不同,他们把自己所做的匠的工作硬说成是家,在这一点上家不如油漆匠
艺术家至少应象毕加索那样不断向前探索,艺术名家就应该是毕加索的十倍,而大家的探索速度就至少更应该是毕加索的五十倍,其它一切低于这个速度的都叫匠或者略区别于匠的可以叫作艺术创作者,也就是那种基本不怎么探索形式,但总有内含可创作的那一类
艺术是夏夜湛蓝苍穹上点缀的点点星辰,是微风拂过的向日葵金黄原野,是山间清澈流响的小溪,是林中叽咋唱鸣的麻雀,是艺术者内心抒发的那一缕火焰……


怎样学习艺术

讲座上有个同学问“我不喜欢艺术我要怎么样学好它呢?”,戚教授的回答很肯定——你学不好艺术。的确,其实这个道理很浅显。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妈妈会经常给我说“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要培养兴趣,就像你吃饭一样,喜欢吃的东西我不不用逼你吃你自己就吃了,你不喜欢吃的东西我逼你吃你也不吃,就是吃吃的也不想,品不出它的味道。”不论是学习艺术还是学习其他的学科都是这个道理,作为学生这些都是我们亲身体会到的。艺术的道路需要我们去探索,这走这条路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多想一下便可以站的更高,多问一个为什么就能学到更多。作为学生我们的任务是学习,但是学习也不只是单纯的接受教科书中所教的一切,应该学会运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比如徐悲鸿曾说过“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但是当今学术已将这个传统概念打破。就像我们的民间剪纸,它同样是一种造型,可是这些民间艺人他们学习过素描吗?没有!所以一切都不时绝对的,即便是书本上的东西还是需要我们思考,不断地思考才能够进步。我们经常在问老师“老师我可不可以怎样怎样,我可不可以这样做”,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可不可以不要问?可不可以自己想?可不可以自己多去尝试一下?我们总是不敢。如果跨出这一步,只是那么一小步,眼前就会豁然开朗。如“不是遮挡物的遮挡物”、“不是沙发的沙发”,都是没有听到过的,一听这个题目都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可以说简直不知道在说什么。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的想象力很差,思维一点都不开阔,做设计真的很忌讳。所以如果想做好的设计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人的思维永远大于天。当自己的思维很开阔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我还可以这样做,原来设计可以这样去想,原来我的眼前只有一条路,现在我的眼前有很多条路。当这时我们就会更加自信,会更加大胆,我们的舞台自然宽广,我们也会更接近成功。我想没有人会拒绝成功,成功是最让人开心的。在寻求成功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不论是纯艺术还是设计都不可能是靠感觉而创造出来的。这是一个过程,一个长期积累思考的过程。即便是热爱艺术也同样需要这种钻研的精神,热爱艺术不等于有创造艺术的能力和动力。无论是写实派还是印象派都是需要理性注生,毕加索大师的作品就是充满理性的。在学习设计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不能只是一条线,应该是一个面。作设计不能排斥纯艺术,相反要注重纯艺术素质的培养。纯艺术有一定的造诣的人搞设计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有对美的感悟。艺术的的根源是大自然,是生活。回到艺术的原点去感悟艺术和生活。只有在艺术的原点心才不会是慌乱的,浮躁的。回到生活,回到自然,感悟生活,感悟自然,以生灵为本,去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北京好车多多科技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北京好车多多科技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10-85565760,公司邮箱cwgl@cdd.group,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4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1条。公司介绍:北京好车多多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3-16在北京市朝阳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黄杉木店路9号107号附属配套楼8层902房。北京好车多多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蔡波,注册资本113.7901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通过爱企查查看北京好车多多科技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对西藏地区的植物考察历史是怎样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西藏地势高耸,特别是高山和藏北地区,气候酷寒、多暴风雪,可能是不毛之地。早期一些植物学家对藏北羌塘高原也曾有这样的猜测。从19世纪开始,一些外国的植物学家、探险家在西藏进行过考察后发表的报告使人们对西藏、尤其是藏南、藏东南的植物有了初步了解,但对藏北地区的了解还是很少。建国后,经过一系列的科学考察,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针对西藏的综合科学考察,出版了一套五卷的《西藏植物志》,人们对西藏的植物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随后的考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仅昆明植物研究所(1992年)组织的对墨脱地区的越冬考察,就发现了2个西藏新记载的科,40种新记载的属及140个在国内也属新记载的种。现在在西藏发现的维管束植物的科、属、种数分别占全国的32.9%、38%、18%,其种类之丰富,除华南、西南个别省区外,其余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无法匹敌。

李栓科的工作领域

主要从事极地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及环境演变研究、旅游科普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工作。 1、1996年10月-1997年4月,承担中科院与新华社合作项目:“西藏墨脱地区自然与人文系统”的研究,任西藏墨脱科学考察队队长。完成了“西藏墨脱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及“西藏墨脱地区自然系统结构”两篇研究报告及电视片“最后的秘境”。2、1997-1999年,参加西部水资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专题“柴达木盆地水土资源配置与合理开发”研究。完成了“柴达木盆地冰川资源”、“柴达木盆地冰川融水补给特征”及“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冰川发育”的研究报告。3、参加南极85科技攻关和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4、参加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青海省政府联合支持项目“青海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的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工作。 1、1993年-1997年,承担了国家科委和国家南极委项目“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区地貌与晚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并于同年在南极中山站进行渡夏科考。2、1991年至1996年,参加了“八·五”国家科委、中科院和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的重大项目“南极洲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及现代环境背景”的研究,承担了其中“中山站地区地貌与全新世沉积环境”的研究课题,于1991年11月1993年4月在南极中山站地区进行渡夏越冬考察。首次填绘了拉斯曼丘陵区地貌图、第四纪地质图并钻取湖积泥芯。3、1997年起(至2000年),承担中国科学院95重大项目:极地地区自然系统结构与全球环境研究,为第3课题“南极现代地表自然过程”负责人。98年派人参加15次队现场考察。4、1997年起(至2000年),承担国家95科技攻关项目:南极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承担第2专题“南极现代地表自然过程与全球变化研究”,为专题负责人。 1、1993年5月起参加“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筹备活动,参与了科考计划的起草,论证及大量的外联,物资准备工作。1995年3-5月,组织实施了中国首次北极点科学考察计划。2、1994年5日起参加中国科学院特别资助项目:“中美合作北极阿拉斯加巴罗地区一万年环境演变”研究项目,负责湖芯室内分析及沉积环境的研究。3、1995年起,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极阿拉斯加巴罗地区陆地环境系统研究”。 1、1997年11月-1998年12月,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科技部特别研究计划“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普推广与示范”项目。提交了“旅游科普推广示范指南”报告。2、1997年12月参与组织了中科院、科技部、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1、1997年7月开始筹备《地理知识》杂志的改版和扩版。1998年1月全面改版,并推进了杂志社新的运行机制。2、2000年10月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3、2001年出版发行繁体版,2002年发行日文版。

上一篇:网吧桌椅沙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