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特别是英国)的议会辩论流程究竟是怎样的?
英国议会辩论制度
英国议会有“议会之母”之称。它不仅开了世界现代议会制度的先河,而且它的基本制度为世界多数国家所效仿。各国议院议事规则中因借鉴了英国的现代议会制度而具有某些共性。所以介绍时主要以英国为主线,辅以其他国家的特色。
英国平民院全院大会辩论的特征是辩题集中、态度鲜明、时间限定。对法案的审议无一不采用辩论形式。立法之外,全院大会监督政府、讨论时事,也都采用辩论形式。平民院全院大会的辩论在大会主席主持下进行。立法辩论、非立法辩论在程序上都包含下述几个步骤,即动议→正、反方首席议员先后发言→正、反方其他议员轮流发言→正、反方代表总结→表决(需要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辩论规则,为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1)发言必须获主席准许
全院大会辩论的发言阶段,由主席决定议员们的发言次序。同一段时间内只准有一位议员发言,这是辩论秩序的要求。如果,因辩论激烈,一些议员不经主席准许而同时起立发言,造成混乱,主席即厉声警告。拒不接受这一警告而继续擅自发言的议员将会受到主席点名。
(2)后座议员一律就地站立发言
(3)不得照念发言稿
全院大会辩论中,发言议员可以看事先写好的情况要点、统计数字等,但是绝对不准照念讲稿。举行辩论的目的就是要让各议员针对别的议员所说内容去发言,各念一通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就很难互相交锋、互相辩驳,以致远离辩论真谛。
(4)发言中涉及其他议员的办法
发言议员在发言中如需涉及另一位议员时,不得直呼其名,而应称其为“代表XX选区的尊贵的议员”。
(5)一人只准许发言一次
同一场辩论中,同一位议员只得发言一次,议长可将其发言时间限定在10分钟之内。显然,这一规则旨在使尽可能多的议员得以参加辩论。但是,经大会准许,已发言的议员可再次发言。
(6)双方的总结发言人
按惯例,每场辩论的总结阶段,由政府前座、领衔反对党前座议员中各出一人代表辩论中的一方作总结发言。
(7)破除阻挠议事办法
反对某项法案的议员,可以在全院大会辩论该法案时故意作冗长发言,或提出一项又一项修正案。这种阻挠议事的做法,其目的是借将该法案拖在某一审议阶段不动而使全院大会无法于停会或闭会之前通过它。
议事规则规定了两种办法来破除这种阻挠议事的行为。办法之一:动议结束辩论。面对阻挠议事,任何一位议员皆可起立提出下述动议:“现在付表决。”这种动议的意思是要求全院大会立即结束对现议题的辩论,并举行表决。这种情况下,对原议题的辩论立即终止,全院大会即刻对原议题举行表决。结束辩论动议若未获通过,则全院大会对原议题的辩论继续进行。办法之二:提出“限时动议”。平民院对一项法案的审议启动之前、审议的任何一个阶段,政府方面皆可提出一项限时动议,以为该法案顺利通过平民院各阶段的审议而保驾。限时动议可提出平民院对一项法案的全部审议时间限定为多少小时之内,也可规定平民院对一项法案的每个审议阶段起自何时止于何时、各举行多少次会议,等等。主席将限时动议提交全院大会,全院大会先对之举行辩论(可长达小时),而后表决。一旦通过,则平民院对被限时的法案的审议必须依照限时动议所规定的时间表进行。
西方国家议会的辩论原则和程序大同小异,但是辩论的种类却各不相同,有的种类是该国在议会辩论制度上的特色和创新。
英国议会属于议论型议会制议会(Legislative arena),它是政治争论的场所,奉行“议会至上”原则,所以英国议会的辩论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是立法辩论和非立法辩论。立法辩论是审议法案流程中的辩论,非立法辩论则与审议法案无直接关系。由于包括财政在内的绝大多数立法集中于平民院,所以非立法辩论多集中于贵族院。贵族院的非立法形式主要分为:大型辩论、小辩论、应题辩论和就五星号质询举行的辩论。作为国家论坛,贵族院的非立法性国事辩论与其他单位、团体的时事辩论的区别在于:贵族院是在与政府辩论,辩论是为了影响政府,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政府有所行动。
法国属于半议会半总统制,议会审议或辩论可采用三种形式:自由辩论、有组织的辩论和有限制辩论。统一组织议员辩论是委员长会议事前明确用于议员辩论的总时间、并根据各议会党团人数多寡按比例分配辩论时间的制度。有限制辩论只有在政府请求或得到政府同意以及有关委员会的认可后方可举行,具体是指只允许法律提案人、议会议长和议会委员会报告人作简要发言,随后由每个议会党团的代表作5分钟的发言。
美国国会属于立法型议会(transformative legislatures),所以议会辩论制度主要集中体现在议会法案的审议程序中。按照美国的民主传统要求,法案应由国会全体议员进行审议,并保证每个议员有辩论和提出修正意见的充分机会。为了有效地防止类似以冗长的辩论阻挠议事进行,国会采用了著名的“5分钟规则”(“Five—minute Rule”)。一般辩论结束后,开始对法案的二读。二读可以逐节对法案提出修正意见。按照正常的开放修正程序(the“Open”Amendment Process),给予一位议员5分钟时间发言以对所建议的修正意见进行解释,之后,经主席同意的议员被允许有5分钟时间发言,以对修正意见提出反对意见。而后就该修正案不再进行进一步的辩论,在德国,非立法性辩论是联邦议院委员会邀请议会外部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参加的公开性听证会(Public Hearings)。通过这种方式,委员会也能成为一个“国家的论坛”。立法性辩论是德国联邦议院全体会议的核心内容,其主要作用就是增强议会活动的透明度,发扬民主。德国议会辩论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重要辩论”(Major Debates)。它们大多数出现在政府发表政策咨文后。在每个议会年度中,提出与通过联邦预算案都是重要的辩论议题。社会公众十分关注这些“重要辩论”,因为这些重大的政治问题往往对所有人都有直接影响,值得通过辩论来作出决定。它们也构成了联邦议院活动中的最精彩部分。
第二类:“简短辩论”(Brief Debate)。所有发言者的发言都限制在5至10分钟内,各议会党团只能有一到两名成员发言,并只能有一名政府官员发言。采取这种辩论形式的主要目的是使各议会党团对正在讨论中的问题能公开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第三类:“星期四辩论”(Thursday Debate)。德国联邦议院把那些基本的、中心的议题放在星期四召开的全体会议上进行辩论,时间是4至6个小时左右。一般都进行现场直播。在这天,其他议会机构不能召开会议。这种用于对重要问题进行辩论的时间被称为“核心时间”(Core Time)。在辩论中,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被限制在10分钟左右,这样就能把发言的机会给予更多的议员。
第四类:“当前热点讨论”(Debate on Matters Of Topical Interest)。它的优点在于给议会一个对热点问题进行及时评议的机会。
日本参众两院规则中都有关于辩论的单独规定:(1)讨论的通告。对要求记载在议事日程案件的讨论者,必须通告表明反对或赞成的宗旨。(2)委员会提名的讨论者。委员会可以从其委员中提名为讨论者向议长提出。议长对同意的讨论者必须准许比其他通告者优先发言。(3)赞成与否的交互发言。对于讨论,议长必须最初使反对者发言,其次是赞成者和反对者发言,尽量交互指名发言。即使是通告的甲方议员的全部发言没有结束时,乙方通告的议员已经发言完了,没有通告的乙方议员可以要求发言。(4)议长的讨论。议长将要讨论时必须事先通告就席。议长在讨论完了到表决结束之前,不得回到议席。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议会辩论制度不难发现,辩论贯穿西方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不管是立法性辩论还是非立法性的热点问题辩论都体现了议员在行使选民所赋予的权利时应具有的高度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具体来说,西方国家,辩论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政党政治的舞台
反对党一方面可以通过议会的辩论和质询,对政府的不适当的活动进行追究,要求政府作出认真合理的解释;在立法和财政方面,反对党同样负有一定的责任,为使法律尽可能完善、可行,反对党通过立法性辩论竭力对政府在匆忙中制定的或考虑不周的议案进行认真批驳。通过带有强烈的政治功利的公开辩论,反对党达到了宣传自己、扩大政治影响力、为赢得下次选举胜利奠定基础的目的。
(二)国家论坛的作用
国家论坛指一个国家由其代议机关扮演的对时事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度性辩论场。国家论坛与其他各种论坛有着质的区别。首先,国家论坛的辩题是当前国家或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政府应当采取的对策。其次,国家论坛所举行的辩论是议会与政府之间的论争。政府提出其政策,议会则对政府政策的长短成败进行辩论,以便要么维护之,要么否定之,并阐明何为可取之对策。第三,国家论坛所举行的辩论对政府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对由其他论坛(比如媒体)所发表的高论,政府有着较大的应对自由;而对国家论坛所发表的政见,政府必须尽可能地择其善而从之,或者充分说明拒绝的理由。否则,议会可运用其立法程序、监督程序等追究政府责任。公开性的辩论让公众看到政府和议会、或者国家制定什么样的法律,不同的利益群体在立法过程中考虑到和提出了哪些主张和意见,知道政策出台背后,议员们在想什么。这样,就将国家的决策或立法过程摆在公众面前,以引起公众关注,也接受其监督。它表明国事决策的公开性和民主性。另外数量和形式繁多的非立法性辩论汇集国家和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民众利益诉求和政府感知民间冷暖,鸟瞰社会动静的重要渠道。
然而,西方议会辩论制度的运行并发挥上述功能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依赖相关制度的支撑,如言论免责权、信息公开和议员选举和职业化等制度。言论免责权是指议员在发言中只要不使用诽谤、侮辱性语言,不泄露国家机密和揭露别人隐私,且遵守发言程序规则和会场秩序规则,发表任何言论均受法律保护。只有这样,议员才能在议会辩论中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而无须顾虑自己在议会中的言行会招致迫害。信息公开制度,亦称议会开会透明度原则。根据宪政原则,人民享有知情权与监督权。西方国家议会以会议公开为原则,秘密会议为例外。通常情况下,下院的全院大会对公众、新闻媒体开放。技术装置对全体会议的辩论过程进行摄像,以供电视频道使用。西方国家的议员实行直接选举,议员整体素质经过选民的甄别。另外,多数国家议员实行专职化,从时间和精力上能保证对议案和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它们使议会辩论制度的主角具备知识和时间的条件。
英国议会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议会”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谈话式辩论,最初以一种代表们集会的形式出现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最终作为民主的基本形式在许多国家普遍确立。
英国议会:
13世纪时,势力强大的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限制王权,迫使国王成立了议会,参加者还有贵族、教士、骑士和市民的代表。
1258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妹夫西蒙•德•孟福尔男爵武装闯宫,迫使亨利同意召开会议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
根据牛津条例,国家权力由贵族操控的十五人委员会掌握。为此引进了新名称——Parliament。词出自法语,意为“商议”,后在英语中,表示议会。
1265年,召开了第一次议会。
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国会为两院制,由上院和下院组成。自有议会以来,通常在伦敦的一座古老的建筑——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举行会议。每年开会两次,第一会期从3月末开始,到8月初结束,第二会期从10月底开始,到12月圣诞节前结束。
君主立宪制是现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实质是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是最重要的国家权力。英国的议会制度奠基于中世纪的“自由大宪章”“牛津条例”等封建法律文献。它们所确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基本原则,构成了英国立宪政治的政治基础。1688年的“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而作为重要成果的《权利法案》是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文本。现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在保留古老的宪政传统和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上,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厘米; 4.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二、自然因素: 1.火山活动; 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3.冰山融化; 4.太阳活动:有专家认为现在气候变暖跟太阳周期有关,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地球的“生理期” 地球并不是一层不变,它也存周期性的变化,如同人类的生老病死循环。 地球的温度变化很大关系取决于外界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下,环境温度变得越发增高。 其中人为因素是助推剂,增强了热周期内的环境的变化。 科学家认为气候变暖是自然现象,距今25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不同尺度的温度变化, 如今我们正处于1500-1800年的热循环周期内。 其次冷热周期交替间隔越长,温差变化越大。 根据资料显示,10万年的冰封时期,气温变化10℃,两万年的周期,温度仅仅变化了5℃。 从良渚文化遗址算起,“现代人”有5000余年的 历史 ,气温变化周期同样适用于现在环境变化。 除去人为因素,环境温度应该为每千年温度变差为2-3℃,也就说我们现在所处于的温度环境是自然的变化周期内。挨过热循环周期后就会迎来降温。 人为因素的温室效应 还有一种普遍的说法,人类 社会 生产活动造成的臭氧层破坏,导致了全球变暖。 大气的成分氮气、二氧化碳、臭氧、氦气。其中氮气和氧气占据了整体部分,分别占比78.1%和20.9%,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只占据1%。 氮气和氧气是非极性分子,它们会自动过滤太阳辐射波段,可问题就出现在占比较少的二氧化碳身上,它吸收太阳的长波辐射,放行短波辐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后,吸收了更多的长波辐射,造成全球变暖。 这类说法得到众多人的支持,近百年内工业革命划开了时代序幕,煤炭、石油等能源大量的被使用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日益渐增的小 汽车 、密密麻麻的工业厂区, 成千上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中,大气层堆积的二氧化碳好似只进不出的“单向门”,堆积越来越多的热量,又无处宣泄,因此引发了温室效应。 恶性循环 全球变暖是恶行循环,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南极冰层融化,北极冻土解冻。 两者会让本来高温的环境,火上焦油。 其一原因,南极冰层就是巨大的镜面,将来自宇宙的太阳粒子反射回去,免受太阳粒子直接侵袭。 如果冰层融化,南极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形成恶性趋向,此时还不至于威胁到南极。 若南极冰面融化的程度加深,突破了冰川面积的临界值,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大量的太阳粒子,就会留在南极,加速冰川融化。 其二原因北极甲烷爆发,甲烷对全球变暖的危害要比二氧化碳更甚,威力直接提升20倍。 北极永久冻土下面蕴含着世界最多的可燃冰(甲烷水化合物),1立方米的可燃冰足以分解成164立方米的甲烷。 由此可见,甲烷的爆发对于温室是最好的肥料,温度越高,冻土层解冻速率越快,释放的甲烷气体越多,反过来促进温度上升,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无论是哪种原因,全球变暖是大势所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多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稳定,以此缓解温度上升。 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人口急剧增加,大气污染,海洋生态恶化,森林资源锐减,大气层遭到破环,严重污染以及温室效应,这些因素就造成了全球变暖。 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20世纪中期以来观察到的趋势,人类扩张的“温室效应”—当大气吸收从地球向太空辐射的热量时,就会导致变暖。 大气中的某些气体阻止热量散失。长寿命气体在大气中保持半永久性,对温度变化没有物理或化学反应,被称为“强迫”气候变化。对温度变化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气体,如水蒸气。 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包括: 水蒸气 最丰富的温室气体,但重要的是,它是对气候的反馈。随着地球大气变暖,水蒸气会增加,但是云和降水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这使得这些成为温室效应最重要的反馈机制。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大气的一个次要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自然过程(如呼吸和火山爆发)和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土地使用变化和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来。人类增加了大气中的一氧化碳2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集中了三分之一以上。这是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长期“推动力”。 甲烷 一种碳氢化合物气体,通过自然来源和人类活动产生,包括垃圾填埋场、农业(尤其是水稻种植)中的废物分解,以及反刍动物消化和家畜粪便管理。在分子对分子的基础上,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活跃得多的温室气体,但也是一种在大气中含量少得多的气体。 氧化亚氮 土壤耕作产生的一种强有力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使用商业和有机肥料、化石燃料燃烧、硝酸生产和生物质燃烧。 含氯氟烃 完全源于工业的合成化合物在许多应用中使用,但由于其有助于破坏臭氧层的能力,现在在生产和向大气中释放方面受到国际协定的主要管制。它们也是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还不够: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几乎全是二氧化碳。由于大气压力低,而且几乎没有甲烷或水蒸气来加强微弱的温室效应,火星表面大部分是冰冻的,没有生命迹象。 不够的温室效应: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几乎全是二氧化碳。由于大气压力低,而且几乎没有甲烷或水蒸气来加强微弱的温室效应,火星表面大部分是冰冻的,没有生命迹象。 太多的温室效应:金星的大气层和火星一样,几乎都是二氧化碳。但是金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地球的154,000倍(是火星的19,000倍),产生失控的温室效应和足以融化铅的表面温度。 过多的温室效应:像火星一样,金星的大气几乎全是二氧化碳。但是金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地球的154,000倍(是火星的19,000倍),产生失控的温室效应和足以融化铅的表面温度。 在地球上,人类活动正在改变自然温室。在上个世纪,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这是因为煤或石油燃烧过程将空气中的碳和氧结合在一起生成一氧化碳。在较小的程度上,为农业、工业和其他人类活动清理土地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浓度。 改变自然大气温室的后果很难预测,但某些影响似乎是可能的: 平均来说,地球会变得更暖。一些地区可能欢迎更高的温度,但其他地区可能不欢迎。 总体而言,较暖的气候条件可能会导致更多的蒸发和降水,但个别地区会有所不同,有些地区会变得更潮湿,有些地区会变得更干燥。 更强的温室效应会使海洋变暖,部分融化冰川和其他冰,从而增加海平面。如果海水变暖,海水也会膨胀,进一步导致海平面上升。 同时,一些作物和其他植物可能会对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增加做出有利的反应生长更旺盛,用水更有效。与此同时,更高的温度和不断变化的气候模式可能会改变农作物生长最好的地区,并影响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 人类活动的作用 在过去的50年里,人类活动有超过95%的可能性使地球变暖。 在过去的150年里,我们现代文明所依赖的工业活动已经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百万分之280提高到百万分之412。该小组还得出结论,在过去的50年里,人类产生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有超过95%的可能性导致了地球温度的大幅上升。 太阳辐照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接收的太阳能量一直遵循太阳自然11年周期的小起伏,没有净增长。同期,全球气温显著上升。因此,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太阳极不可能造成观测到的全球变暖趋势。 有理由假设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会导致气候变化,因为太阳是驱动我们气候系统的基本能源。 事实上,研究表明,太阳可变性在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作用。例如,太阳活动的减少加上火山活动的增加被认为有助于触发大约1650年到1850年之间的小冰期,当时格陵兰岛从1410年冷却到1720年,冰川在阿尔卑斯山前进。 但是几条证据表明,当前的全球变暖不能用来自太阳的能量变化来解释: 自1750年以来,来自太阳的平均能量要么保持不变,要么略有增加。 如果变暖是由更活跃的太阳引起的,那么科学家们将会在大气层的所有层看到更暖的温度。相反,他们观察到高层大气变冷,地表和低层大气变暖。那是因为温室气体在低层大气中捕捉热量。 如果不考虑温室气体的增加,包含太阳辐照度变化的气候模型就无法重现过去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内观察到的温度趋势。 你好:我是乡村马三,很高兴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认识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因素有二点 第一 现在我们人类 科技 的进步…… 第二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回答内容在下方视频 谢谢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星系运动! 地球温度周期性升降几度十几度是宇宙运行规律,周期从几百年到几百万年,比如几十万年前的冰期,北京都有冰川。可是二千多年前河南还是亚热带,有大象生存。 所以现在地球温度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多大需要科学论证。在我看来整体关系不大。 当然这并不是支持西方资本主义挥霍无度目前的生活方式和为了物质利益的恶性斗争。 劝导说服改变人类过度追逐物欲的行为,根本还是在于以理服人,就是说清楚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人为什么过度追逐物欲是错的?而不是简单甚至没有依据的恐吓,这个基本没用! 人的总重量大约只占地球的千万分之几,排出的二氧化碳也只是大气层里极少的比例。地球温度决定因素非常之多,甚至地球本身的因素都是次要的,比如地核热。更主要的因素是太阳、太阳系所在的位置、银河系所在的位置。西方那些科学界基本这些因素都没考虑,就是二氧化碳排放,这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再从时间尺度看,人类工业化三百年,在地球气候周期看也就是一个小波动的时间。从地质运动几十几百几千万年周期看,就是微小波动。再从地球太阳宇宙几十几百亿年 历史 看,简直就是一刹那,连蝴蝶煽动翅膀都不算。就像一粒沙子投入大海,忽然引发海啸了[呲牙][呲牙][呲牙] 现在西方大多数环保主义者,尤其是政客和明星资本家,大都是表象,科学上依据不足,瞎子摸象,或耸人听闻,背后逻辑是穿鞋的怕光脚的在泥地里乱来,溅脏了他们的皮鞋。还有就是人人都想穿皮鞋,最后可能资源不够,他们的优越感也没了。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进十几年来,地球气温不断上升。 全球变暖很大可能就是温室效应导致的。 先介绍一个知识点,地球的地表温度于三方面有关,首先是太阳直接传递到地球表面的能量,再就是地表反射走太阳能的能量,第三就是大气层吸收地表反射的能量和再次反射回地表的能量。 那么导致温室效应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呢!? 下面木灵呆小杏就与大家分享下吧~ 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总所周知,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人类对埋在地下的化石能源不断挖掘,进而燃烧,使之转化成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之中。本来按自然的流程走,岩石圈层里的化石想要全部变成二氧化碳进入大气起码得花上几千万甚至上亿年才有可能。但是人类却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做到了。绝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这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二、地球地表的变化 这里包括了人类对森林的砍伐、对地表的破坏等。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的场所,森林的减少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得不到减少。 三、水蒸气的增多 随着全球变暖,自然会有更多的水汽会变成水蒸气,从而加剧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会吸收来自太阳的热量的,而水蒸气就像个锅盖把热量困在地球上,反射不出去。 四、冻土层的融化 冻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全球变暖使冻土融化自然也会使里面的甲烷等温室其他释放出来。 五、工业化排放温室气体 第一点就说到了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其实除了二氧化碳,人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的使用等还导致了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物等等的释放。这些也会加剧温室效应。 六、城市热岛效应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在农村的时候会比在城市的时候感觉更凉快。其实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大城市都存在热岛效应。大城市里由于人口集中,交通拥挤,工业发达,空气污染严重,而且城市中的建筑通常热容量低,导热快,再加上建筑会阻挡风吹进城市,这就加剧了城市的热效应。城区热就会使得气压低,城外气压高,这就会导致周围大气会向城市中央聚集,这样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也会聚集于城市中央,危害人们的 健康 ! 人类活动的温室效应致气候变暖气候变暖也有自然因素扩展资料:当代全球气候在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温上升不仅是人为因素,而且还是自然因素。但是,有关当代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盛夏重庆的特大干旱和去年我国发生的多种极端天气事件,主要都是由引潮力共振的异常叠加而引起。 汽车 尾气排放量巨大,森林植被覆盖率减少,工业革命的向前发展等等 有多少石油,天燃气,煤被燃烧了,释放多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