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不肯去观音院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不肯去观音院位于紫竹林内,这里是普陀山建寺最早的地方,加上“不肯去观音”的传说,使它成了“普陀三大寺”之外最有名气的寺院。每天来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又因为寺院建在海边,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理想取景地。从紫竹林禅院往海边走,不一会儿就能到不肯去观音院。这座寺庙面积不大,但是公认的普陀山“海天佛国”起源地。几乎每个来此的香客或游人都能讲上几句“不肯去观音”的典故。说的是,当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请观音菩萨像回国,船经舟山群岛的莲花洋的时候海面突然兴风作浪,僧人认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后来岛上有位农民把自己的房子腾让出来,供奉不肯离去的观音娘娘。后来才有了这岛上第一座“不肯去观音院”,以及普陀山上的大小佛刹。寺庙的原建筑早已不在,现在看到的寺院是80年代重建的。也可能是因为这段典故,和黄色墙体的中国传统佛寺不同,不肯去观音院看上去更像日本建筑。尽管寺里已无太多古迹,但关于此地的传奇故事广为人知,因此每天香火极盛。除了主殿供奉的仿唐式十一面观音像,寺院西侧还有“三十三观音灵场”长廊,供奉着33尊观音像,虔诚者可一一拜过。不肯去观音院正对面的观海亭是看海的佳处,游人不多时可在此小憩。而旁边的潮音洞偏居一隅的位置也听适合欣赏海景,听潮声熙攘。也有许多游客在“禁止舍身燃指处”碑前拍照留影。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不肯去观音院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舟山观音山的观音山介绍
观音山是东海蓬莱仙乡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衢山岛主山脉。传说当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火炉里锻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后,从太上老君刚掀开的炉盖口一跃而出,撞倒太上老君,老君手中的玉壶掉下天庭,落在东海大洋,化成了东海中的蓬壶、方壶、瀛壶等仙山佳境。这仙境东乡,就是观音山的所在地衢山岛。该岛正是《幼学琼林》中所说的“蓬莱弱水,惟飞仙可渡;方壶圆峤,乃仙子所居。” 古书记载“蓬莱是海中之岛,海水洪涛所环、高峻、形如壶器,惟飞仙能到。” 正是这海上仙岛、佛山之境衢山岛的逼真写照。观音山雄踞衢山岛的西南部。其西南山麓与海相连,东北山麓与岛内桂花盆地相接。纵横7.5里,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颇具临海而挺、拔地而起、绵延横亘的雄浑之气。观音山与全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的海天佛国普陀山相距34海里,素有“佛国姐妹”和“第二海天佛国”之称。其北面与“南方北戴河”嵊泗基湖沙滩相距23海里,位处嵊泗岛与普陀山之间,可以说是海景佛国的中间枢纽地带,兼具海上仙岛和海天佛国之胜景 。观音山景区位于衢山岛上的观音山,此山系岱山县境内最高峰, 海拔314米,距岱山岛20海里。相传佛教圣地普陀山的观音菩萨去普陀山修行之前,先在衢山的观音山上立道场3年,观音山因此得名。观音山,峰峦高耸,山势险峻,四周群山环抱,数峰连环似莲花,面积约4平方公里。最高处天灯山,视野开阔,蓝天碧海,一览无余。该景区环境清幽,冬暖如春,夏凉若秋。山之顶峰,常有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时浓时淡,故名“观音驾雾”。该景区主要以观音山为中心,由观音山上的上中下3大寺、11层高的白色石塔和三星国际灯塔及沙滩所组成,进区有两条路直到,一是公路,从码头直通山顶;另一条为上山游步道,也通到山顶。目前,进出岛的交通也很方便,已开通了至岱山岛、定海、宁波、嵊泗等航线。该景区的主调为:以佛教文化为背景,山景、海景相衬托的避暑胜地。
《不肯去观音院》丰子恺
不肯去观音院
丰子恺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岛上寺院甚多,自古以来是佛教胜地,香火不绝。浙江人有一句老话:“行一善事,比南海普陀去烧香更好。”可知南海普陀去烧香是一大功德。因为古代没有汽船,只有帆船;而渡海到普陀岛,风浪甚大,旅途艰苦,所以功德很大。现在有了汽船,交通很方便了,但一般信佛的老太太依旧认为一大功德。
我赴宁波旅行写生,因见春光明媚,又觉身体健好,游兴浓厚,便不肯回上海,却转赴普陀去“借佛游春”了。我童年时到过普陀,屈指计算,已有五十年不曾重游了。事隔半个世纪,加之以解放后普陀寺庙都修理得崭新,所以重游竟同初游一样,印象非常新鲜。
我从宁波乘船到定海,行程三小时;从定海坐汽车到沈家门,五十分钟;再从沈家门乘轮船到普陀,只费半小时。其时正值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生日,香客非常热闹,买香烛要排队,各寺院客房客满。但我不住寺院,住在定海专署所办的招待所中,倒很清静。
我游了四个主要的寺院:前寺、后寺、佛顶山、紫竹林。前寺是普陀的领导寺院,殿宇最为高大。后寺略小而设备庄严,千年以上的古木甚多。佛顶山有一千多石级,山顶常没在云雾中,登楼可以俯瞰普陀全岛,遥望东洋大海。紫竹林位在海边,屋宇较小,内供观音,住居者尽是尼僧;近旁有潮音洞,每逢潮涨,涛声异常宏亮。寺后有竹林,竹竿皆紫色。我曾折了一根细枝,藏在衣袋里,带回去作纪念品。这四个寺院都有悠久的历史,都有名贵的古物。我曾经参观两只极大的饭锅,每锅可容八九担米,可供千人吃饭,故名曰“千人锅”。我用手杖量量,其直径约有两手杖。我又参观了一只七千斤重的钟,其声宏大悠久,全山可以听见。
这四个主要寺院中,紫竹林比较的最为低小;然而它的历史在全山最为悠久,是普陀最初的一个寺院。而且这开国元勋与日本人有关。有一个故事,是紫竹林的一个尼僧告诉我的,她还有一篇记载挂在客厅里呢。这故事是这样:千余年前,后梁时代,即公历九百年左右,日本有一位高僧,名叫慧锷的,乘帆船来华,到五台山请得了一位观世音菩萨像,将载回日本去供养。那帆船开到莲花洋地方,忽然开不动了。这慧锷法师就向观音菩萨祷告:“菩萨如果不肯到日本去,随便菩萨要到哪里,我和尚就跟到哪里,终身供养。”祷告毕,帆船果然开动了。随风飘泊,一直来到了普陀岛的潮音洞旁边。慧锷法师便捧菩萨像登陆。此时普陀全无寺院,只有居民。有一个姓张的居民,知道日本僧人从五台山请观音来此,就捐献几间房屋,给他供养观音像。又替这房屋取个名字,叫做“不肯去观音院”。慧锷法师就在这不肯去观音院内终老。这不肯去观音院是普陀第一所寺院,是紫竹林的前身。紫竹林这名字是后来改的。有一个人为不肯去观音院题一首诗:
借问观世音,因何不肯去?
为渡大中华,有缘来此地。
如此看来,普陀这千余年来的佛教名胜之地,是由日本人创始的。可见中日两国人民自古就互相交往,具有密切的关系。我此次出游,在宁波天童寺想起了五百年前在此寺作画的雪舟,在普陀又听到了创造寺院的慧锷。一次旅行,遇到了两件与日本有关的事情,这也可证明中日两国人民关系之多了。不仅古代而已,现在也是如此。我经过定海,参观鱼场时,听见渔民说起:近年来海面常有飓风暴发,将渔船吹到日本,日本的渔民就招待这些中国渔民,等到风息之后护送他们回到定海。有时日本的渔船也被飓风吹到中国来,中国的渔民也招待他们,护送他们回国。劳动人民本来是一家人。
不肯去观音院左旁,海边上有很长、很广、很平的沙滩。较小的一处叫做“百步沙”,较大的一处叫做“千步沙”。潮水不来时,我们就在沙上行走。脚踏到沙上,软绵绵的,比踏在芳草地上更加舒服。走了一阵,回头望望,看见自己的足迹连成一根长长的线,把平净如镜的沙面划破,似觉很可惜的。沙地上常有各种各样的贝壳,同游的人大家寻找拾集,我也拾了一个藏在衣袋里,带回去作纪念品。为了拾贝壳,把一片平沙踩得破破烂烂,很对它不起。然而第二天再来看看,依旧平净如镜,一点伤痕也没有了。我对这些沙滩颇感兴趣,不亚于四大寺院。
离开普陀山,我在路途中作了两首诗,记录在下面:一别名山五十春,重游佛顶喜新晴。
东风吹起千岩浪,好似长征奏凯声。
寺寺烧香拜跪勤,庄严宝岛气氤氲。
观音颔首弥陀笑,喜见群生乐太平。
回到家里,摸摸衣袋,发见一个贝壳和一根紫竹,联想起了普陀的不肯去观音院,便写这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