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蝗灾时期的蝗虫不能吃?
世界各地都有吃蝗虫的习俗,中国也一样,市面上的炸蝗虫甚至卖到上百一斤,是不少人爱不释手的美味。但蝗灾时期的蝗虫,最好不要吃,因为它们会发生剧烈的生理改变。
蝗虫本是我们俗称的“蚂蚱”,利用保护色独居着,性格温和,碰到同类时都会害羞地回避。然而,当旱季食物大量减少时,它们便会群聚起来,变得凶猛、暴躁,颜色也会变得鲜艳。
蝗虫除了本身的诡异变化外,还有毒。
群聚的蝗虫会产生一种物质,当受到食虫鸟攻击时,便会合成剧毒的氢氰酸,让天敌不愿意吃。这也是为什么,食虫鸟见到单个的蝗虫后一定会捕食。但是在蝗灾发生时,食虫鸟却未聚集过去捕食。(这是去年中科院院士发表在ScienceAdvances的研究。)
能在自然界生存下来的物种,都绝不是任人宰割的弱者,所以我们人类,也总是因自己的傲慢自大,而害人害己。
不过氢氰酸会在高温下挥发,理论上讲,高温处理过的蝗虫,比如油炸,是可以吃的。但这并非一定安全,有些蝗虫本身还带别的毒。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蝗灾进入非洲时,很多地区就已大规模喷洒杀虫剂,残留的毒性不言而喻。灭虫剂对作物、牲畜和土地的危害都非常大。一个不小心,又会有“惊喜”随着食物链来到人体……
所以,虽然蝗虫谈不上“野味”,但也不要试图一张嘴吃遍大自然。疫情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对于“亡羊补牢”的痛苦,想必每个人都深有体会了,所以不要妄图去吃蝗灾时期的蝗虫了。
人工培育的蝗虫可以食用,亦可药用
蝗虫的食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代就有食用蝗虫的记录。目前,国内蝗虫大规模食用,主要分布在山东、云南、两广地区,蝗虫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丰富,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与种类丰富等优点,可作为现用畜禽饲料鱼精粉、肉粉等的代用品。2018年、2019年华中农业大学举办了多次“昆虫宴”,蝗虫成为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2013年发布《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报告,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食用昆虫来消除饥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介绍,食用甲虫、蚂蚁和蚱蜢是非常有益的,它们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等有营养的物质。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百余家大型公司从事各类蝗虫的开发与应用,主要从事蝗虫保健品的研发和生产。
从药物学看,蝗虫作为中药,其性味辛、甘、温, 具有止咳平喘、定惊止抽、解毒透渗、消肿止痛、滋补强壮等功效。在治疗小儿急慢惊、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疳积、咽喉肿痛、疹出不畅等疾病
蝗灾的蝗虫为什么不能吃?
因为那种蝗虫有毒。我国有记录的蝗灾共有八百多起,最早是在周朝便有记载了。这个蝗灾通常有一个现象,它多数是伴着旱灾发生的,如此一来靠农作物过活的老百姓的日子就苦不堪言了。有个电影台词叫这年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这基本就是不符合实际的,在任何时候有钱人家都不用为吃饭担心,单是他们攒下的粮食起码就够吃三年的。但是蝗灾一来穷苦的老百姓就遭殃了,辛辛苦苦在田头劳作一年,黑压压一片冲过来片刻就一扫而空了,看到此情景,任何人都束手无策只能急得掉眼泪。蝗灾的解决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中国人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哪个不敢吃,把蝗虫当下酒菜吃这灾情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专家介绍,古时候的人们心智相对闭塞,他们往往认为旱灾和蝗灾同时降临,天下间一定是有什么祸事惹怒了蝗神,他便派出蝗虫大军前来惩罚,虔诚心善的百姓们便修建了蝗神庙,经常去烧香供奉礼品祈求蝗神的保佑,希望风调雨顺,无病无灾。别说吃了,跪地求拜还来不及呢。就算是吃蝗虫,那时的人们也并不知道这虫倒底能不能吃,干不干净?据传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回去御花园里解闷,看到满园子里都是蝗虫,气得大手一抄抓住了一只蝗虫就塞进了嘴巴里。身旁大臣赶紧劝阻,说吃了蝗虫恐有伤陛下的龙体,李世民却说:“朕知道,朕就是希望这些灾难就都到朕一个人的身上,莫要再害百姓了。”大臣们都被吓得不轻,就怕这蝗虫真的会要了皇帝的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