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要姚崇当宰相,为什么姚崇反而提了十个请求?
唐玄宗继位后想让姚崇担任宰相,于是亲自邀请姚崇,这也就是唐玄宗走马任姚陈的典故来源。唐玄宗是一个有伯乐眼光的君主,当时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姚崇办事果敢能力极佳,虽然老年但是仍然手脚轻健唐玄宗想让他做宰相,姚崇趁机提了十条建议说一定要唐玄宗全部答应他才会出马。唐玄宗邀请姚崇出任宰相前,率领朝中大臣去新丰检阅军队,按照制度,君主在外出巡时方圆三百里内无论官职大小所有的官员都要前去拜见。当时姚重身为同州刺史并没有前去拜见,于是唐玄宗秘密召唤他前往行宫见面,姚崇到达行过后,唐玄宗镇和文武百官一起游猎,见到姚崇后便担心他年迈无法担此大任于是便问他是否能够骑马射猎,只见姚崇在猎场上挥洒自如,行动矫健身手灵活,唐玄宗见后心中大喜,于是决定开始重用姚崇。狩猎结束后姚崇被玄宗单独叫到营帐中询问他对于当下国家局势的看法。面对唐玄宗的文问话姚崇显然胸有成竹,讲的是头头是道让唐玄宗感慨不已,并且表示姚崇一定能够担当大唐的宰相然而,就在这时姚崇却对唐玄宗说他有十个意见要提前说明,如果唐玄宗不能够做到,那么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当这个宰相,唐玄宗一听觉得有趣,也不管是什么意见,就让他先说清楚再进行定夺。姚崇建议玄宗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天下、数十年不能够在边关参战、不得让宦官参与公事、不得让国戚在朝廷重要部门担任官职等等数十件,每一项都说到了唐玄宗的心坎上,唐玄宗自然数全部都答应了。事实上这十件事也是唐朝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姚崇的精心治理唐朝休养生息国家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他也成为一代贤相。
姚崇如此受赏识唐玄宗为何罢免他丞相?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在位期间,唐朝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逸。唐朝达到顶峰,后被称为“新世纪盛世”。当然,玄宗并没有促成这个盛世的建立。先后辅佐他的几位宰相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些宰相中,姚崇是深受玄宗赏识的一位。姚公祠姚崇,原名袁崇,唐代著名政治家。他一生三任宰相,可见皇帝对他的宠爱。第三次担任宰相,是因为玄宗非常赏识他的才能,可以帮助他建立丰功伟绩。但姚崇提出了著名的“十件事说”,要求玄宗采纳,才做宰相。玄宗看了他的十项措施后,认为都是治国良策,欣然接受。此后,姚崇一心辅佐玄宗,实行新政,唐朝很快从之前的战乱中恢复过来。虽然玄宗很信任姚崇,但后来姚崇的宰相之位被撤了。这要从唐玄宗的用人原则说起。玄宗认为,担任宰相的人,如果要长期任职,就不能全职,这就意味着独揽大权。姚崇当丞相的时候,虽然政绩卓著,但是没有人能制衡姚崇。玄宗深刻吸取了武则天时期频繁动乱的教训,实行“全时但短时”的原则,使其不至于造成权力过度集中而失控。玄宗虽然罢黜了姚崇的宰相之职,但还是很重视他。遇到重要的政治事务,他还是会派人去征求他的意见。他死后,被追授为扬州总督,谥号为文学。应该说是对他成绩的肯定。姚崇政府姚崇是我国唐代一位卓有成就的政治家。他与方、杜如晦、宋景等三位有才能的大臣一起,被称为唐代“四贤”。他一生恪尽职守,为唐朝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李隆基辅佐唐玄宗时,提出了著名的“十言”,从稳定政局、整顿吏治、改革财政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治国方针,为唐玄宗开创盛世新世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一个“姚崇执政”的典故,可以显示他的才华。姚冲墓园当时,姚崇因拒绝武则天的提拔而触怒了得到武则天宠信的太平公主,姚崇被贬为神州刺史。之后唐玄宗清洗太平公主的党羽,登基。此时,姚崇担任通州刺史的官职。这时候,一向与姚崇不和的张,想委婉地说服当时的另一位官员赵弹劾姚崇,但不理会他的奏请。不久,唐玄宗带渭水打猎。他在打猎的间隙偷偷把姚崇叫到宫里,问他是不是很懂打猎。姚崇回答说,他小时候喜欢打猎,现在三十岁了。他住在泽中,一个喜欢看猎鹰追兔子的地方,但他不喜欢读书。之后,张静告诉他,他要当大官了,要多读书。所以他只是读了一点书,直到现在。虽然他不年轻了,但他仍然可以打猎。玄宗邀他一起打猎,有时把猎物杀了和他一起吃,有时和他讨论国家大事。从此唐玄宗重用姚崇,天下一片和谐昌盛的景象。姚冲灭蝗姚崇,原名袁崇,为避讳唐玄宗“开元”年号,改名为姚崇。石霞,河南单县人,初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祖上几代都是官员。其父姚逸曾任漳州巡抚。小时候不爱读书,喜欢打猎,喜欢武术。直到二十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然后声名鹊起,开始了辉煌的官场生涯。姚崇画像在姚崇的仕途中,他曾两度出任宰相,政绩卓著。特别是他第二次担任首相时,提出了著名的“十件事要说”,勤政有为,为唐玄宗创造“新世纪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里有一个“姚崇灭蝗”的典故,可以看出他果断刚毅的一面。公元716年,也就是唐玄宗第四年,河南爆发了严重的蝗灾。大量蝗虫飞过土地,把庄稼啃得干干净净。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天灾,不可避免,于是人们烧香祈求上帝保佑。姚崇知道后,马上去找玄宗杀蝗虫,玄宗同意了。但当时汴州刺史认为蝗灾不可抗拒,拒绝执行命令。姚崇知道后警告他,如果不采取措施消灭蝗虫,饥荒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刺史只好按照姚崇的命令,竭尽全力消灭蝗虫。但朝中仍有大臣不能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们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现在,我不知道这样的举动会不会出错。姚崇行了礼,明确了利益,又以自己以前的官职做了保证,最终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在他的坚持推动下,蝗虫的危害逐渐减少,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饥荒。
姚崇的轶事典故
唐玄宗继位后,对辅助他发动政变的功臣多有贬斥,这和姚崇也有很大的关系。姚崇担任同州刺史时,张说曾因旧怨,唆使赵彦昭弹劾他。姚崇拜相后,张说非常惶恐,到岐王府中暗通款曲。一日,姚崇在退朝后故意落在后面,并在唐玄宗询问时称有足疾。玄宗问道:“是不是很痛。”姚崇答道:“我心里担忧,痛楚不在脚上!岐王是陛下爱弟,张说是朝中辅臣,他秘密出入岐王家中,恐怕岐王要为张说所误,所以我很担忧。”唐玄宗因此将张说贬到相州。 魏知古早年曾得到姚崇的引荐,后与姚崇并列相位,对他略有轻慢。姚崇便排挤魏知古,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到洛阳主持选官。魏知古非常不满。姚崇之子趁机请托于魏知古,被魏知古告知玄宗。玄宗假意问姚崇道:“你儿子才能如何?现在何处?”姚崇揣知玄宗的心意,便答道:“臣有两个儿子在洛阳任职,欲望很多但不谨慎。臣早年曾有恩于魏知古,他们一定是借此请托于魏知古。”唐玄宗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魏知古却有负于姚崇,欲罢免他的官职。姚崇道:“臣的儿子行为失检,扰乱法纪,陛下却罢免魏知古,天下人一定会以为陛下偏私于臣。”唐玄宗虽然作罢,最终还是将魏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刘幽求、钟绍京也都因为姚崇的弹劾而遭到贬黜。 张说曾与姚崇一同担任宰相,但常发生矛盾,对他怨恨很深。姚崇临死时,嘱咐儿子道:“我死之后,张说出于礼节,一定会来吊唁。你们可将我收藏的珍宝器皿全部陈列出来,他最喜爱这类东西。如果他看都不看,那你们就会有危险了;如果他看了,你们就将他喜欢的送给他,并请他为我撰写神道碑。你们得到碑文后,马上誊写,呈报皇帝后立即雕刻。张说一定会后悔,必会索回碑文,你们就告诉他已经呈报皇帝。”姚崇死后,张说果然跟他料想的一样,为他写了碑文,给他很高的评价,但随即后悔,派人索回,说是需要修改。姚崇之子告诉来人,碑文已通过皇帝审阅。张说知道后,懊悔的道:“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