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1500的论文 急~~~
人类 社会 是由 经济 、 政治 、文化、社会形态所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其中, 经济 建设是基础,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政治建设是 经济 建设的集中表现和保证;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思想文化建设则是一定的 经济 、政治和社会建设的反映,并给予 经济 、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巨大的 影响 。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 现代 化的重要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任何一个能够屹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态,这种特有的文化是引领这个民族历经风雨、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及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十七大报告指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⑴在充满竞争的新世纪,我们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就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 时代 发展 新变化新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 经济 实力、 科技 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事实表明,在综合国力中文化不但深深渗透到 经济 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之中,成为决定这些实力的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而且文化自身也能形成产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占优势的国家,都具有很强的文化竞争力,而且这种文化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其综合竞争力的标志。随着世界多极化和 经济 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 历史 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相互激荡,有吸引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 经济 上面临巨大压力, 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果不能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就会处于被动守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既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 经济 实力,又要在世界文化交流和竞争中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在中国人民中间,乃至在全世界人民中间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唯有如此,才能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得以全面提高。将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到综合国力的重要地位来看待,也表明我们党对文化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深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 经济 问题 ,不能仅用 经济 指标来评估现代化程度,而必须把文化即精神文明也作为一个重要的 内容 放到现代化的目标中去。我们原来提出的现代化目标是包括现代 工业 、现代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技在内的四个现代化。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首次突破了这种对现代化目标的认识,指出:我们的现代化事业不以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 社会 主义 政治 制度, 发展 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 教育 科学 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里的文明包括文化即精神文明在内。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建设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并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 内容 。党的十六大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强调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又将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求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1500的论文 急~~~
人类 社会 是由 经济 、 政治 、文化、社会形态所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其中, 经济 建设是基础,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政治建设是 经济 建设的集中表现和保证;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思想文化建设则是一定的 经济 、政治和社会建设的反映,并给予 经济 、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巨大的 影响 。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 现代 化的重要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任何一个能够屹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态,这种特有的文化是引领这个民族历经风雨、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及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十七大报告指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⑴在充满竞争的新世纪,我们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就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 时代 发展 新变化新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 经济 实力、 科技 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事实表明,在综合国力中文化不但深深渗透到 经济 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之中,成为决定这些实力的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而且文化自身也能形成产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占优势的国家,都具有很强的文化竞争力,而且这种文化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其综合竞争力的标志。随着世界多极化和 经济 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 历史 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相互激荡,有吸引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 经济 上面临巨大压力, 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果不能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就会处于被动守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既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 经济 实力,又要在世界文化交流和竞争中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在中国人民中间,乃至在全世界人民中间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唯有如此,才能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得以全面提高。将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到综合国力的重要地位来看待,也表明我们党对文化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深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 经济 问题 ,不能仅用 经济 指标来评估现代化程度,而必须把文化即精神文明也作为一个重要的 内容 放到现代化的目标中去。我们原来提出的现代化目标是包括现代 工业 、现代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技在内的四个现代化。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首次突破了这种对现代化目标的认识,指出:我们的现代化事业不以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 社会 主义 政治 制度, 发展 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 教育 科学 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里的文明包括文化即精神文明在内。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建设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并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 内容 。党的十六大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强调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又将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班级文化建设浅谈的论文
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充实、完善和塑造灵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完成对被教育者的“雕琢”。当然,这其中自然就是对被教育者进行知识、道德、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的综合培养;使之全面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肯定。新课程也倡导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志存高远,因此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那么,如何建设好班级文化呢? 事实上,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应该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重的作用。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建立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能直接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班级环境的布置,营造一种与教育和学习相融合的外部文化环境,既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长期学习后所产生的疲劳,又让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因此,学校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制作名言警句牌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如: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持善敦行,鹤立鸿翔等一些名言警句,营建一个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以此来激励学生。 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做文明人”活动,班级组织“文明用语”活动评比,让学生动手收集或书写有关文明用语的名言警句,然后由学生集体评出“最佳寄语”及“最佳文明用语奖”、“言简情浓奖”等奖项,获奖作品在班级展出。这样既营造出良好班级文明氛围,又鼓励学生,同时学生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建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才能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鞭策后进、激励先进。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尊重学生意见,切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马卡连柯认为“不应仅仅把纪律看成教育的手段。”比人管人少了一些随意性,但使学生多了一些预警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然我管理不是为了约束学生,而是为了规范学生,而且制度自身就是一种文化。首先要解决的让学生接受制度,引导学生思考: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班级中?每个人都有弱点,需不需要克服每个人的弱点?要实现以上两点,需不需要制定班规?然后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发动学生参与制定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强加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委员会时,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班级公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不是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是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制订的班级公约是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班级集体表决形成定案。然后把集体表决的定案制定文本,挂在班级墙上,依决定来处理班级事务。这样,学生就不会无据可依了,也积极执行,自主管理。 2、建立和健全班级激励机制。 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建立标兵栏,每周选一次文明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把这些选出的学生名单和照片放在标兵栏内,以此来激励学生。 3、完善学生品格,鼓励自我发展。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大。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精力过剩,产生各种欲望和需要,诸如理解、自尊、自信、冒险、崇拜、虚荣、反抗等等心理。 如果想法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总是被压抑,就会慢慢形成挫折感,使行为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指向自己或他人的攻击行为。于是班级每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或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法制教育报告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将学生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4、积极开展小组竞争活动,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约束。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互相影响、互相督促、相互教育,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5、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极为重要,教师的教育风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格。班级管理制度不只是约束学生,对老师同样具有约束力。比如公民道德建设要求学生讲诚信,教师在平时就应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为了教育学生遵守课间时间观念,我们老师总是课前两分钟到达班级门口,等待上课,即教育学生,同时也有了入课过程的时间。而学生看到老师能够早早在班级门前等候上课,他们也就会快速进入教室等候上课。 三、开展有益集体活动,努力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1、开展多种主题班会活动。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地发展他喜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充分有效地利用班、队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好途径。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因而对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样既能确保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又能利用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进而满足学生各种心理的需求。主题班会课可以根据时间的不同、学生心理需求的不同确定内容,如“火眼金睛寻找亮点”、“天生我材必有用”、“环保你同行”、“平安知识进校园”等。 2、开展多种课外文体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发明班级文化,才干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参与得愈广泛、愈长久,文化沉淀得愈丰厚,学生个体就愈能在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自然地融入班级这个精神家园。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如在元旦前夕举办文娱晚会,或在平时经常举行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文娱活动等等。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体操比赛、田径运动会、诗朗诵比赛、文艺汇演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3、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班级活动也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活动中开拓视野,思考人生,增强学习动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今天想和大家共同分享我从事班主任工作期间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做法,让我们首先追溯一下文化的内涵。
我国古代哲人所理解的文化是“人文化成”: “关乎天文,以察时变;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天文与人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伦理本位的社会,因此,文化的含义亦是从生活伦理而来的具有明确的文明教化之意。西汉后,“文”与“化”合成“文化”一词。《说苑.指武》云: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就有文治教化的意思。“以德润身,以文化人”。目前学界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很多,从文化形态上看,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校园文化在这几个层面上全方位地影响着学生。而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对于班主任来讲其工作的内容当然很多,班级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方面。作为班主任我一向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我把班级文化分为看的见文化称为“硬文化”(其实就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看不见的文化称为“软文化”(其实就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硬文化”包括:条幅、班名、班徽、班旗等还有师生的一些行为。“软文化”包括:班级各项制度、班级各种宣言、暗示语等。我在搞好硬文化的同时更重视软文化的建设。我和同学谱写了很多文化宣言、励志格言,来切实增强班级文化软实力,使软文化在班集体建设上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下面就我担任班主任期间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作简要列举,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班级精神文化
这里我首先介绍一下班级制度文化,(一)我所带的班级基本上都要形成尽量完善的制度体系,我戏称为“依法治班”。比如在班干部的选拔、培养、与使用上我制定了“关于班干部的建设相关办法”在班干部的工作上我制订了 “班干部工作章程”;在班级常规工作上我制定了“班级常规管理细则”、“班级卫生管理方案”、“座位调整方案”甚至还制定了“关于早读在班内吃早餐问题的处理办法”;有一次我带的班,人数比较多,达98人,针对这个实际我曾经制订了“班级社团管理方案”(当时我牵头组建好几个社团其中有一个叫文九演讲协会,后来发展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社团——尘光演讲协会,第一任社长就是我的学生周慧。)
(二)班级条幅实际上是物质文化,但其上面的内容是精神文化,以目前我带的班为例,班名:“明志”其涵义为明人生理想、立高远之志。是班里同学共同讨论命名的。班训“崇德尚学,刚毅坚卓”希望我们的学生修人性之至德、炼刚毅之性情、学广厚之知识、追卓越之人生。还有我班同学自己设计的班徽,班级条幅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班级这些文化符号里体现着班级精神。而班级精神是在班集体的培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不是班主任强加上去的。所以我们要注意的是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调动同学们的热情,班主任应是一个引导者,同学们才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三)班级系列口号:
(1)背诵宣言:呐喊30秒 激情背诵20分
壮志在我胸 奋斗不息三年整
文科班有三个背诵时段:早饭后至上午上课;午休后之下午上课;晚饭后至晚自习上课。三个时段均有三十分钟的时间,所以同学准备好进入背诵之前,喊一下背诵宣言可以起到振奋精神的功效。
(2)自习宣言:一分钟进入状态 钻进去研究问题
五十分专心致志 沉静中寻求突破
我们的自习课有上午的第五节、下午的第四节、晚自习的三节或四节。为了提醒同学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把自习宣言打出来让同学贴在课桌上自警。
(3)励志宣言:一个有信念的人世界会为他让路。
天赋不如重复 重复不如功夫
两眼一睁 开始竞争
(四)班会文化:我的班会课除了传达学校、年级的的相关通知,主要就是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励志会、读书会、时事评议会(依托我的专业)文艺汇演等。
二、体育文化:
我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来挖掘其育人功能,比如我就曾“挖掘中长跑比赛的励志功能”,这也是我教育笔记的一篇文章题目。还有“挖掘拔河比赛的育人功能”。我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谋划好活动的各个环节,并亲自参与组织。这样做既使学生身心调节,又起到教育作用。我们的体育活动也有相关的宣言和口号比如“生命因运动精彩,体育让梦想成真”,“运动是健康的源泉”,“青春在歌唱,生命在欢腾”跑步宣言:
你想变得健康吗?跑步吧;
你想变得聪明吗,跑步吧;
你想变得健美吗,跑步吧。
这是2000多年前刻在古希腊埃多斯山崖上的脍炙人口的名言。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对任何人来说,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利用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引领班级体育建设。促进学生体质的改善。
三、学习行为文化: 比如八班《高效学习法则》《考试习惯规范》
学前调激情 学中目的明
姿态要端正 精力要集中
理解与背诵 再加上巩固
理解翻资料 安静细琢磨
背诵需重复 方能脱口出
背前一杯水 或唱一首歌
背书要记住 限时要记清
巩固需做题 限时必要的(摘)
每个同学认真抄在自己的本子上,经常翻看,逐渐改善不良的学习习惯。其实还有学生其他的行为文化需要去做。
四、其他文化:最重要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的文化风采,包括讲话艺术,行为艺术等。班主任工作需要安静总结,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不要整天疲于奔命,应经常静下去修炼内功、提升智慧,以德润身、以文化人。要追求这个目标,班主任工作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优秀学生四美德;杰出人物四能力;健康生活五方面;六首激情班歌;建设教育平台(心灵的对话)班级组织建设指导意见。等
我把各项工作升华为文化规范,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教育,效果十分的好。
2017/8/26
校园文化建设与社团文化【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究】
摘 要: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性文化,它是由在校的全体师生对学校内部各种文化因素进行思考提炼后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自身明显特点的群体性文化。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直接反映形式之一,调查显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在校生至少参加一个学生社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社则都参与过学校社团组织的活动,其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各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一直以来致力于推进学生社团发展,正确引导其走向,突出其作为文化娱乐阵地和学生交往主体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值得众多高校学生工作者进行探索。本文就大学生社团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各项作用进行了解读,并对如何更好地建设高校社团阵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校园文化;作用
作者简介:周晓惠(1981-),女,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学生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2
一、大学生社团对学生的影响
1.提高个人素养,扩大交际领域
当前,高校社团种类繁多,涵盖领域广泛,吸引了众多在校生加入。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建立不同的社团,以此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新能力、锻炼综合素质、进一步发展自身兴趣爱好,并吸收一批有共同志向的同学参与其中。
在社团中,所接触的学生不再限于一个专业、一个学院,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个性和专业背景,在社团中的交流可以进一步扩大交际领域,结识许多新朋友。通过与他们的交往,可以锻炼自身交际能力,扩展知识面。在社团中结下的情谊往往伴随一生,成为大学在校期间最难忘的一段回忆。
2.领略大学精神,感受集体内涵
学生社团是大学精神文明建设中学风、校风建设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对于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传承历史传统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学生社团,往往是整个大学校园价值观念、历史底蕴、人文气氛等的缩影,学生参与其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大学精神,培养对学校价值理念的认同感。而学校的发展所需要和提倡的方面,也会使社团的注意力随之转移,从而引导全校师生同学校保持一致,共同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样,学生社团作为一个的集体,其各项活动需要全体成员的合理分工与共同协作,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精神,贯彻集体理念。学生参加学生社团,能够培养与他人的协作精神,感受集体精神与内涵,进一步提高组织和协作能力,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则恰好是学生社团。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最集中的体现之一,为学生发展自身个性、发挥自身潜力提供了许多机会,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个人素养,提高社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自主能力,接触不同的实践。这些是课堂上很难教授的,而学生社团则有效地弥补了这点。
2.创新作用
社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确定目标,自己策划内容,自由分配角色,自我调节冲突,所受到的约束较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崇尚科学、善于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得到了培养,校园学术氛围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活跃。
3.传承作用
学生社团集教育、导向、参与和娱乐等多方面功能于一身,成为承载校园文化的特殊载体。通过社团的各项活动所营造的人文环境与氛围,使参与其中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校园文化的精髓融于自身,逐渐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精神、习惯以及观念,这种精神在全校师生中不断发展和沉淀,从而使校园文化底蕴逐渐积累、不断传承。
三、如何进一步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合理引导、规范管理
首先,要明确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要了解学生社团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专长、提高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能力,在此前提下,要将学生社团建设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人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其次,对于学生社团的发展,应该进行合理的引导,在丰富社团种类的同时建立起合理的布局结构,扩大学生的参与率,整合提高效率,不断提高社团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再次,要重点扶持品牌社团,打造精品活动,并积极利用互联网阵地,在网络上充分展示学生社团的成果和风采。最后,要正确认识学生社团活动的商业化倾向,这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学校办学进一步开放的前提下所形成的必然结果,应该因势利导、规范管理,使之向着有利于社团发展和学生进步的方向前进。
2.选拔干部、培养骨干
社团发展状况的好坏、发展规模的大小、发展潜力的有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团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因此,严格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应通过定期培训、经验交流、集中指导等方式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的社团干部团队,进一步优化社团发展,一次增强社团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与成就感,进一步提高社团的凝聚力。
3.健全机制、科学运行
实践证明,解决社团组织松散、活动散漫无需等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 规章制度 和运行机制。科学的社团章程所规定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可以使社团成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办事效率。另外,建立和完善由校团委、学院团总支、社团联合会和各社团三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管理运行机制,对于把握社团发展方向、提高社团运行效率也是很有必要的。
4.提高层次、丰富内涵
学生社团活动与课堂教育活动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发挥社团的作用,就要在活动的质量、品味、创意、策划方面下大工夫,提高社团的层次和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进一步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
四、结论
在最近及以后的一段时期,随着高校办学的开放化和透明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社团进一步得到壮大。无论是在社团数量方面,还是在参与社团活动的人数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通过全面深入地研究大学生社团在构建校园文化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学生社团的发展、合理引导其走向,将会对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素质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梅.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新西部.2012.06.
[2]、 张新福.高校学生科技活动在大学生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1.04.
[3]、于世平.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高等建筑教育.1996.01.
[4]、刘廷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社团组织若干问题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2005.01.
[5]、夏江敬,樊薇.论大学生社团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理论月刊.2008.09.
论大学生社团对校园文化的作用
1、加强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是:加强“三风”建设,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加强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生源情况复杂的大学院校,制度文化更显得尤其重要。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建立健全制度,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和认真组织实施制度。
3、加强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它往往会发挥规范与制约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