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有什么历史人物
刘邦 汉高祖 周勃 江苏省沛县人,西汉时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夏侯婴 周勃 中国秦末汉初名将 周亚夫 周勃之子。 西汉文景时期的名将 樊哙 西汉初将领 陈宝德 沛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当代硬笔书法家》杂志副主编,北京卿云诗书画联谊社名誉理事。 吴俊友 1945年生,江苏沛县人。 六十年代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师承当代山水画大师傅抱石,专攻山水。 30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有时代气息,手法新颖的山水画。 作品先后在美国、法国、日本和北京、南京、香港、台湾等国内外展出,数件作品被美术馆收藏,还有一些作品在全国性美展和大赛中获奖。 作品载入《中国当代画家大辞典》、《世界华人艺术界名人录》等多部辞典。 吴俊友 1945年生,江苏沛县人。 自幼酷爱绘画,学生时代作品就多次在省、市美展展出、获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师承当代山水画大师傅抱石,专攻山水。 30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有时代气息,手法新颖的山水画。 作品先后在美国、法国、日本和北京、南京、香港、台湾等国内外展出,数件作品被美术馆收藏,还有一些作品在全国性美展和大赛中获奖。 作品载入《中国当代画家大辞典》、《世界华人艺术界名人录》等多部辞典。 任泽华 1946年10月出生,江苏沛县人。 *** 党员,现任沛县县委常委、县人大副主任。
沛县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樊哙(公元前242-公元前189),沛人,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早年以屠宰狗为业,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封舞阳侯,谥武侯。四川宣汉县有樊哙镇。刘邦在汉中站稳脚跟后,用名将韩信指挥了还定三秦之战,从而拉开了的楚汉战争序幕。在战争中,樊哙或者单独,或者跟随汉王与西县县丞、雍王章邯、章邯的弟弟章平,以及赵贲等人的军队作战,英勇异常,常率先登城陷阵,斩杀、俘虏敌军,因功被升为郎中骑将、封为将军,赐杜陵的樊乡为他的食邑。随后又参加对楚作战,屠煮枣,在外黄击破王武及程处军,攻取邹、鲁、瑕丘、薛等地。项羽败汉王于彭城后,樊哙屯守荥阳的广武,增加二千户为他的食邑。一年后,又随高祖追击项羽,取阳夏,虏获楚将周将军的士卒四千人,把项羽包围在陈县,大胜而归。 项羽死后,刘邦称帝,史称汉高祖。因樊哙坚守作战有功再增加食邑八百户。汉初,异姓诸侯王反叛不断,樊哙成为征讨叛军的主将。先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俘臧荼,平定了燕地; 楚王韩信反,樊哙随高帝到陈,活捉楚王韩信,平定楚地。更赐爵为列侯。以舞阳为食邑,号舞阳侯;又以将军名义跟随高帝讨伐了韩王信,斩韩王信, 与绛侯周勃等共同平定了代地,因功再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 因击退陈稀、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先登,收取赵地清河﹑常山等共二十七县,被提升为左丞相。所部败陈稀的胡人骑兵于横谷,斩将军赵既,虏获代丞相冯梁、郡守孙奋、大将王黄等十人。与诸将共同平定代地乡邑七十三个。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又以相国职率兵击燕王卢绾,平定燕地十八县,五十一个乡邑。高帝把他的封邑增至五千四百户。总计樊哙战功:跟随高祖作战,斩首一百七十六个级,俘虏二百八十八人;自己单独领兵作战,打败七支军队,攻下五个城邑,平定六个郡,五十二县。虏获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将官十一人。樊哙成为汉朝从创立到稳定的重要将领。2、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西汉初期大臣。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耿直敢言。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后为赵王刘如意相,刘如意为吕后所杀,周昌自觉辜负刘邦,郁闷不乐,三年后去世,谥号悼。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 周昌曾经有一次在刘邦休息时进宫奏事,刘邦正和戚夫人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刘邦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 等到刘邦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之子如刘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刘邦暂时把此事放下。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刘邦极力争辩,刘邦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3、刘向(约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祖籍秦泗水郡沛县丰邑(今属江苏徐州),世居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官吏,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刘向初以父荫任辇郎,后擢任谏大夫。宣帝时选为儒俊材,曾应诏献赋颂数十篇,官至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任散骑宗正给事中,因屡次上书言事,弹劾宦官弘恭、石显及外戚许、史,曾两度下狱,被免为庶人,闲居十余年。成帝即位后被启用,拜中郎,使领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刘向多次上书,建议削弱外戚权力,甚为成帝嘉许,但终不能用。其为人平易朴实,不重威仪,廉洁乐道,潜心学术,昼诵《书》《传》,夜观星象,常常通宵达旦。刘向喜言五行灾异之说,并据以论证现实政治。其学问渊博,曾奉诏整理五经秘书、诸子诗赋近20年,对古籍的整理保存作出了巨大贡献。撰成《别录》,为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又集合上古以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衍行事,以类相从,撰成《洪范五行传》11篇,为中国最早的灾异史。文学上以辞赋和散文见长,《汉书·艺文志》载有其赋33篇,今多散佚,唯存《九叹》系拟屈原《九章》之作,在追念屈原之辞中寄托身世之感。其散文今存部分奏疏和点校古籍的叙录,著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其文叙事简约,论理畅达,从容不迫,对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响。又采集前代史料轶事,撰成《说苑》《新序》《列女传》,其中有一些很有意义和文学特点的故事,是魏晋小说的先声。明人集有《刘子政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4、曹参(音cān,?—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汉族,沛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公元前205(汉高祖二年),任命曹参代理左丞相,领兵进驻关中。 过了一个多月,魏王豹反叛,曹参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分别与韩信率军向东在东张攻打魏将军孙遫的军队,大败孙遫的军队。 乘势进攻安邑,捕获魏将王襄。在曲阳进击魏王,追到武垣,活捉了魏王豹。夺取了平阳,捕得魏王的母亲、妻子、儿女,全部平定魏地,共得五十二座城邑。刘邦把平阳赐给曹参作食邑。 曹参后来又跟随韩信在邬县东面进击赵国相国夏说的军队,大败夏说的军队,斩杀了夏说。 韩信与原常山王张耳率兵至井陉,攻打成安君陈馀,同时命令曹参回军把赵国的别将戚将军围困在邬县城中。戚将军突围逃跑,曹参追击并斩杀了他。于是曹参率兵到敖仓汉王的营地。这时韩信已经打垮了赵国,做了相国。韩信向东攻打齐国,曹参以左丞相的身份隶属韩信,击溃了齐国历下的军队,于是夺取了临菑。 回军平定济北郡,攻打著县、漯阴、平原、鬲县、卢县。不久跟随韩信在上假密进击龙且的军队,大败敌军,斩了龙且,俘虏了他的部将周兰。平定了齐国,总共得到七十余县。捕获了原齐王田广的丞相田光、代替丞相留守的许章和原齐国的胶东将军田既。韩信做了齐王,领兵到了陈县,与汉王会合,共同打败了项羽,而曹参留下来平定齐国尚未降服的地方。5、张贞观张贞观,明诗文家。字惟诚,号惺宇,沛县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十一年进士。历任益都知县、兵部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礼部都给事中。因直言忤旨除名。青衣步出都门。天启中追赠太常寺卿。《明史》有其传。著有《掖垣谏草》、《野心堂集》等。张贞观(生卒日期不详),沛县人,明朝进士。他一身正气,敢斗贪官。后被当朝皇帝免官除名,但他去世后,家乡人为他建祠塑像,四时祭奠。后来的皇帝追赠他太常少卿名号,算是为他恢复了名誉。张贞观任山东省益都县知县时,减轻百姓负担,振兴经济,抑制豪富,平反冤狱,当地百姓称颂为“神明”之人。张贞观任兵科给事时,曾出巡山西边务,发现五台山奸人张守清,招亡命之徒3000人,不经政府批准就非法开挖银矿。有了钱,就用行贿手段勾结两个“王”,一个是潞城王,一个叫新宁王,而且彼此结成姻亲,作为他的保护伞。张贞观将这一切如实上报朝廷。皇帝向大臣们征求处理意见。最后依巡按御史所奏,令张守清关闭银矿,解散党徒,与二“王”断绝姻亲。这个处理意见还是挺严肃的,但张守清提出,他过去交了官税,不能关闭银矿,要求继续开矿。张贞观向皇帝力谏,认为此事不可准许,张守清的银矿才被迫停开。然而张贞观并未到此为止。他了解到,山西前任巡抚沈子本、李采非都是大贪官,而且善于钻营,所以调离山西后,又都异地坐官,其中沈子本已升至兵部侍郎,官位比张贞观还高。怎么办?摆在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装聋作哑,自己不得罪人,可平安无事,一是向皇帝举报,严惩他们,这有风险,万一扳不倒他们,会弄得自己屁股一片骚。但张贞观最后还是决定:如实举报!为此他准备了充分的人证物证。幸运的是,皇帝准奏,沈子本被罢官,李采非被撤职。张贞观回京后,还受到重用,当了工部右给事中。但后来张贞观几次上书,尽管都是为朝廷着想,却得罪了皇帝,结果被免官除名。张贞观也不后悔,他脱掉官服,换上百姓便服,昂首走出都门。后回到沛县老家,养老告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樊哙 (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昌 (西汉大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向(西汉文学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参(西汉开国功臣,名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贞观
萧何本是沛县主吏椽,社会地位比刘邦高多了,为什么会辅佐刘邦呢?
在汉高祖刘邦举事先,刘邦做过的最高官衔,只不过是沛县的泗水亭长,而萧何乃是沛县主吏椽。主吏椽地位但是比亭长的多了。结果,在刘邦举事以后,萧何却积极举荐刘邦做首领。为何萧何甘居人下,不自己做首领呢?有一句话,叫形势比人强。还有一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萧何就是这个明白局势得人,也是哪个识时务者。刘邦的举事,也具备一定的随机性,刘邦并非陈胜、项羽那般的阴谋家,他在当时为沛县往咸阳送刑徒,但刚来到丰邑西面的沼泽,就有一些刑徒逃走了,刘邦测算着,假如对着这一速率跑下去,用不了抵达咸阳,刑徒就走光了了。刘邦猜透着,即然没法把刑徒送至咸阳去,那不如不去了。随后刘邦喝一顿酒,还把全部刑徒都放了,一部分胆大的刑徒不肯走,就保刘邦做山狼,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队伍越滚越大,早已做到一百人左右经营规模了。此刻,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颠倒了,各府县陆续回应陈胜,沛县县太爷也想要回应陈胜,但担忧沛县父老兄弟不容易听他的,因此在萧何、曹参等人的提议下,准备召刘邦回县里,靠刘邦身旁的死士威慑沛县父老兄弟。但沛县县太爷在刘邦回家的时候,忽然反悔了,要拘捕萧何、曹参等,萧何、曹参等跑出来县里,和刘邦站在一起,刘邦使了一计谋,还把沛县县太爷给搞定。刘邦进到沛县,沛县父老乡亲子女准备举荐一个人出来做带头的,许多人允许举荐刘邦,刘邦回绝了。可是,大伙儿想啊,刘邦手底下那百八十号死士,会放了这样一个上位的机遇吗?如果最后举荐出的并不是刘邦,他们还能上台吗?所以那些人会允许由他人做带头的人吗?萧何是何等优秀的人啊,能看不出来这种形势吗?能在这时候去抢那一个带头位置吗?最先它的影响力不适宜当空,这个人是沛县功曹,和沛令一样,是“秦吏”,没有多少人会信任他。然后沛县造反的过程当中,他饰演的真实身份也非常尴尬。他本是沛令的人,是半途反戈,帮的刘邦,而谋反的主力军是刘邦带的这一批人。是刘邦带上手底下兵临城下,并呼吁沛县父老乡亲谋反的。不容易,萧何搞清楚,形势比人强,当年的局势是,除开刘邦,选别人,都有一场火拼,在生日蛋糕还没做大的时候,就互相残杀,没有好处,因此萧何自然就会立在刘邦一边,心甘情愿做刘邦的下属,遵从刘邦的调派。此后,刘邦跟萧何的朝臣名份就定了下去。
刘邦几乎杀完了所有的功臣,为何偏偏留下了萧何?
前面写了刘邦命中缺一不可的三个贵人中的,张良和韩信,今天再写写另外一个人。那他是谁呢,为什么说刘邦的成功,离不开他呢,他又为刘邦做过哪些重要的事情呢?悄悄说一句,我会按照朝代顺序系统分享中国历史。如果你也喜欢历史,还没关注我的话,那就赶紧关注我。这样,方便回看之前的文章,也不容易错过新文章,更能系统理解历史。萧何是刘邦的老乡,也是刘邦的好朋友。刘邦刚起义的时候,萧何是第一批支持跟随刘邦的人。后来,萧何还成为刘邦的相国。当然了,萧何能坐上相国的位置,可不是靠关系,而是靠萧何自己的脑子。干了件聪明事刘邦抢在项羽的前面入关,进入咸阳后,萧何做了一件很聪明又重要的事情。萧何将秦朝的各种文件资料书籍,全部收起来了。这样就能快速了解,当时秦朝的人口生产力、经济地理、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各种重要信息。另外也避免了这些重要的书籍,被项羽烧掉的命运。那个时候,大家的资讯,可不像现在这样方便。那时,信息传播又慢又缺失。具体缺失到什么地步呢,有些人也就打战打的热闹,连地理位置,都搞不太清楚。而且就算打下一个地方,那这个地方,有多少人,有什么资源,生产力怎样,能做什么用途等等。这些基本的信息,都不了解。可想而知,当时萧何的做法,对后面刘邦打天下来说,有多重要了。萧何推荐韩信萧何发现韩信是个军事人才,就说服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萧何镇守关中当刘邦在外面打战的时候,萧何就守在关中,为在前线打战的刘邦,提供物力和人力上的后勤保障,让刘邦没有后顾之忧。反正前线的粮食够吃,兵力也不用愁。一旦军队有伤亡,萧何就安排新兵上前线补上。萧何很聪明,为了让刘邦放心,还把自己家族里,能上前线打战的男性,全安排到前线去。萧何收拾韩信当刘邦干掉项羽,拿下天下后,开始搞封赏,萧何当上了丞相。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萧何的一句话,让韩信的人生开挂。但最后,也是因为萧何,韩信丢了命。萧何为刘邦,干掉韩信后。刘邦将萧何再往上升了一级,升为相国。也就是朝廷中官位最高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萧何自爆“缺点”权力一大,因此受到的怀疑,也就越大。萧何常年守在关中,而刘邦常年在外拼命。自然,关中百姓,更亲近萧何。萧何的权力又高,又受百姓热捧,这是件很危险的事情。于是,萧何为了自保,开始干“坏事”,让自己有点缺点,让百姓讨厌自己。萧何用权力,大量买百姓的土地房子,欺压百姓。虽然萧何被百姓举报,先是被抓了。但毕竟在刘邦眼中,只要不是谋权,都不算事。萧何的这些缺点,还挺让刘邦高兴的。起码在刘邦看来,萧何也有软肋,那就好拿捏了。也是因为这样,萧何也就没有被刘邦干掉,算是保全了自己。萧规曹随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时候,第一批跟随刘邦的人,除了萧何,还有曹参。当萧何和曹参,都一无所有的时候,两人的关系还挺好。但当刘邦封赏功臣,定位次时,萧何成了第一,曹参第二。这个时候,两个就闹掰了。曹参为了帮刘邦打天下,身上可是有70多道伤口,为刘邦打下那么多城池,曹参觉得,自己应该排在最前头才是。但萧何临死前,还是向汉惠帝刘盈,推荐了曹参接自己的班。曹参当上相国后,也是一切按照萧何的规矩来,没有改动。这也就是萧规曹随。汉朝初期,刘邦和吕后,开始对功臣下手,前前后后,干掉了许久身居高位的功臣。而萧何,这个坐在相国高位上的人,却能幸免于难。可见萧何有多牛掰了。萧何不仅脑子好使,业务能力强,更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关键时候,能消除刘邦对自己的不友好情绪,让刘邦放心。也就是分寸感强,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该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