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性

时间:2024-10-23 19:54:08编辑:小早

规律是指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规律是指自然形成的规矩。规律概括运动规律、变化规律和发展规律。运动规律决定事物的运动轨迹及速度;变化规律决定事物的性质变迁;发展规律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规律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来揭示规律。揭示规律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证,证据必须足够充分、真实可靠。
事物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利用规律。人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现象可以发现规律和认识规律。掌握了规律就能对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作出正确的预测,并且能对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作出正确的解释,而且还能防止对人不利的现象出现,促进对人有利的现象出现。要想在实践中获得预期目的,就要认识和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人类在有些规律面前无能无力,在有些规律面前大有作为。比如,人类在天体运行规律面前无能无力,在经济运行规律面前大有作为。人类不能调控地球的运行,但可以调控经济的运行,可以预防和化解各种经济危机,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可以消除贫困,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等。
规律的特点
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1、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2、规律的存在、作用及作用后果不可避免。
3、规律的作用是稳定的。
4、规律可以重复出现。
规律的种类
规律分为:因果律、定律、定则、效应、公理、定理。


什么是规律?规律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首先,规律是一种事物现象或属性。严格的说,规律是事物现象属性中稳定普遍可重复的部分。比如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水总由高处流向低处,没有水向高处流淌的现象,因而“水向低处流”就成为人们经常见到的稳定普遍可重复的事物现象。还有,人们不论走到哪里都看到“雪是白的”这种事物属性,这些普遍必然稳定可重复的事物现象属性,也是规律现象。与此相对应,“水往低处流”、“雪是白的”等等,就成为反映相关事物属性规律的断言。



其次,规律是被观察事物与他事物相互作用的表现。不与他事物发生联系作用、孤立存在的事物,没有确定的属性现象表现,鱼只有和水发生联系与作用,才能体现出“鱼会游水”这一属性现象;棉花只有与火发生联系作用,才能产生“棉花具有可燃性”这样的属性现象。

第三,规律是事物确定规范的联系作用下表现出的整体属性与整体现象。起初,人们通过感官与事物发生联系作用,观察事物的属性现象及规律,比如人们看到天鹅是白的,感觉火是热的、冰是冷的。随着观察研究的事物日益增多,随着规律验证愈来愈复杂,感官尺度的不精确和因人而异的问题出现了,于是科学开始运用规范统一的测量工具(如直尺、称、温度计等)与被观察事物相联系,遂使事物属性现象的观察测量更精确更规范。

为了规范事物的相互作用及相互作用方式,人们还对事物联系作用所处环境条件予以理想化。力学现象是人们最早注意到的自然现象,由于现实中宏观物体受到空气阻力、地心引力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其力学表现总是呈现各种各样的个性特征,难以找到规律性。牛顿通过概念模型构建、思想实验,设定了没有形状大小质地区别的质点,设定了无摩擦平面这样的无阻力环境,遂使力学规律现象以精确严格最少外部干扰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四,通过力学规律模式还有诸如“水加热到100度就会沸腾”这样一些规律模式建立和运用,人们认识到规律不仅是被观察事物与他事物联系作用的产物,而且是被观察事物在研究者设定的联系对象、测量尺度、观察角度、观察环境下的表现。比如,欲使“水加热到100度必然沸腾”成为确定不移的规律,首先要有摄氏温度计,其次要具备常压条件,再次对何谓“沸腾”人们还要有相对一致的约定。正是这多个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水加热到100°必然沸腾”这一规律现象才确定不移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什么是客观规律

客观规律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规则。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含义:
它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独立于意识之外。
补充
分类
1.世界本身固有的,世界上一切物质都遵循的规律,独立于意识之外,客观科学,具有确定性。(属于唯物主义)
2.世界是个人意识表现出来的,世界发展过程中总结呈现出的规律,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灵魂,具有先验不确定性。(属于唯心主义)
3.“绝对精神”先于世界存在通过世界外化,不具客观性。(属于唯心主义)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出自《资本论》,作者:马克思。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价值规律的意义和作用:价值规律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揭示了商品经济变化和发展的奥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上一篇:郭台铭语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