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在哪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秦始皇陵有多可怕
秦始皇陵可怕的是秦始皇陵有大量的水银。根据兵马俑和历史上的记载来推算,秦始皇陵里是有水银存在的,而且还很多,不是一点点那么简单。因为在秦始皇热衷于长生不老的时候,秦始皇是认识一个寡妇的,秦始皇和这个寡妇清走的很近,而且这个清是个能力很强的商人,而她做的生意就是水银,据说秦始皇陵里面就有清的构思。秦始皇陵有大量的水银,那一定是可怕的,而这也是秦始皇陵没有被盗的原因。秦始皇陵介绍: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竣工,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秦始皇陵有地宫吗?
肯定有的,国家已开始对秦陵的地下文物进行大规模勘探。有关人士表示,我国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与考古调查已经有40多年,无数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还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大量的珍宝还深藏在地下。 秦陵从葬之丰富世所罕见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陵墓,修建历时38年,动用民工70余万人,陵园规模之大,从葬之丰富,世所罕见。我们所熟知的秦兵马俑坑并不是秦陵的核心区域。 据了解,经过40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在秦陵封土周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内城和外城两重较大的且相互套合的城墙,外城墙以内的面积约2.13平方公里,构成了秦始皇帝陵的核心区域,目前已发现的主要遗址和遗迹有帝陵封土、铜车马坑、寝殿、便殿、陪葬墓区、珍禽异兽坑、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等。 据透露,这些重要的发现也仅是秦陵的“冰山一角”,仅秦陵外城以内就有130万平方米未经过文物勘探,其中约有30万平方米的范围为村庄所覆盖。由于秦陵的建设经历了秦朝前、后两个时期,致使陵园的整体布局显得规划不够;与一般意义上的帝王陵相比,秦陵的范围不仅包括陵园本身,还拓展到陵园以外,其范围随着新的发现一次次地出乎人们的想象。 秦陵还有大量文物没有发现 ,秦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先生判断,秦陵陵区范围应以封土为中心,东至代王镇,西至临潼区东关,北至鱼池建筑遗址,南至骊山,总占地面积约56.25平方公里。 在外城以外目前已发掘和探明的重要遗址有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铜鹤坑、鱼池遗址、石铠甲加工场和大片的建筑遗址。从已发现的遗址等分析,在面积约17.5平方公里的范围的地下应有大量遗迹分布,是与帝陵核心区密切相关的文物遗址密集区。但由于条件所限,秦陵外城以外只勘探了很小一部分,地下文物情况不完全明了。 考古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经2000余年的变迁,虽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内、外城垣基础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封土本身未见大规模破坏迹象。专家预计地上、地下仍遗留和埋藏着极为丰富的珍贵文物,并未遭到根本性的毁灭。考古部门的相关人士透露,他们计划在5年内完成秦陵的勘探任务,但这还需视具体条件而定。
秦始皇陵地宫结构是什么样的?
秦始皇陵地宫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地下宫城(地宫)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各各主次分明。陵园的核心是地宫。秦陵地宫位于内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当于秦始皇生前的“宫城”。其次是内城。内城是秦陵园的重点建设区,内城垣内的地面地下设施最多,尤其是内城的南半部较为密集。内城北半部的西区是便殿附属建筑区,东区是后宫人员的陪葬墓区。这种布局清晰地说明:内城南部为重点区,北部为附属区。而南北两部设施的内涵,均属于宫廷的范围。再次是外城,即内外城垣之间的外廓城部分,其西区的地面和地下设施最为密集,南、北两区尚未发现遗迹、遗物。这种布局说明外廓城的西区是重点区,其内涵为象征京城内的厩苑、囿苑及园寺吏舍。与内城相比,显然居于附属地位。最后是外城垣之外的地区。有三处修陵人员的墓地、砖瓦窑址和打石场等,北边发现有陵园督造人员的官署及郦邑建筑遗址,属于最次级边缘的地位。扩展资料: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提到了中羡门、外羡门,应该也有内羡门。这似乎表明地宫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只能闭在中羡门以外的地方,内羡门以内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据考古勘探,以及对墓道兵马俑位置的判断,专家认为,秦始皇陵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却采取了坐西向东的格局。 坚持秦人起源于东方的学者,如何汉文在《嬴秦人起源于东方和西迁徙情况初探》所论,秦人是上古时代在齐鲁淮海一带的氏族部落,发祥地在今山东境内的莱芜泰山附近一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