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

时间:2024-10-22 17:09:10编辑:小早

水稻田里游草用什么除草剂效果好?

水稻田里的除草剂可以用草克星、水星、韩乐星,剂型:10%可湿性粉剂
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根系被吸收,在杂草植株体内迅速转移,抑制生长,杂草逐渐死亡。水稻能分解该药剂,对水稻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药效稳定,安全性高,持效期25~35天。
适用作物:水稻秧田、直播田、移栽田。
防除对象:可以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如异性莎草、水莎草、萤蔺、鸭舌草等。对稗草抑制作用,对千金子无效。
使用方法:一般在水稻1~3叶期使用,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5~30克拌毒土撒施,也可兑水喷雾。药后保持水层3~5天。移栽田,在插后3~20天用药 ,药后保水5~7天。
注意事项:对水稻安全性好,但晚稻品种(粳、糯稻)相对敏感,应尽量避免在晚稻芽期施用,否则容易产生危害。


水稻田里游草用什么除草剂效果好?

您好,水稻田里的油草,如果是有条件,人工拔除是最好的,还没有任何的危害作用,如果不方便,要用除草剂的话,可以用二氯喹啉酸、丁草胺等,苗期管理时要注意协调好氧气、水分、温度的关系,这是水稻旱育壮秧的技术关键。播种后到出苗的一周时间里,天气比较凉。大中棚以密封保温为主,注意不要进进出出带凉风。水分管理 尽量延长第一次、第二次的浇水时间,也就是苗出来后,先不浇水,到苗床土用手摸都硬了的时候再浇第一次水。浇后再到床土很干的时候再浇水。通风炼苗 秧苗一个半叶时开始通风炼苗,蹲苗防徒长。一般随着苗越来越大和天气越来越暖和逐渐延长通风时间和加大通风口。苗期防病 在秧苗1个半叶到2个半叶时是预防苗得病的重要时候,要重点预防青枯、立枯病的发生。苗期施肥 水稻2个半叶后就容易缺肥了,秧苗缺肥叶片会普遍发黄不那么绿了,这时要注意施肥一次,可以用宴沃磷酸二氢钾+宴沃锌肥,效果更好。

沙漠中的梭梭草是什么东西

沙漠中的梭梭草又称香附子、莎草、胡子草、香胡子、香附、回头青、田头草、莎草根、续根草、夫须、地毛、地贡子、三梭草、野韭菜等。是一种多年生莎草科杂草,位居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为草坪中的恶性杂草。匍匐根状茎长,具椭圆形块茎。秆稍细弱,高15-95厘米,锐三稜形,平滑,基部呈块茎状。叶较多,短于秆,宽2-5毫米,平张;鞘棕色,常裂成纤维状。叶状苞片2-3枚,常长于花序,或有时短于花序;长侧枝聚繖花序简单或复出,有3-10个辐射枝;辐射枝最长达12厘米;穗状花序轮廓为陀螺形,稍疏松,有3-10个小穗。花果期5-11月。生长于山坡荒地草丛中或水边潮湿处。对草坪而言,香附子又是一种多年生恶性杂草,一旦发生危害十分严重。部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对草坪草的生长和观赏效果影响很大。香附子由地下块茎、根茎、鳞茎和地上茎叶组成,它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块茎、根茎、鳞茎和种子都能繁殖。在生长季节一周左右即可长出苗,约20天即可产生新的块茎,不仅块茎是这样鳞茎也可以,而且在条件合适时,种子和根茎也能发芽产生新的植株和块茎。如果从土壤铲去地上部分,5天内平均每天以2厘米的速度生长,15天便可以赶上没有铲去的植株高度。防治方法:由于香附子比较特殊,目前还没有十分理想防治方法。生产上要求采用“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香附子具有喜潮湿,不耐干,怕冻,怕阴,怕水淹等特点。在草坪草播种前,可采用冬季低温期进行深耕不耙,春旱期再耙晒,能部分消灭香附子的块茎从而减轻对草坪草的危害。对于成坪的草坪,只能用化学除草剂防除。由于香附子危害较重,各地草坪管理人员自己摸索出一些防治方法,如用苯达松等除草剂进行防治,实践证明这些除草剂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缺陷,往往得不偿失。经过多年示范比较,坪安6号镢莎既能有效地防除草坪中的香附子,又较好地避免以往除草剂使用中的不足,还能兼治部分阔叶杂草,一次用药,多种功效。坪安6号镢莎是目前草坪田最好的一个除草剂品种,值得大力推广。梭梭草长在不同的地方作用完全不同。

莎草有什么作用?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球形莎草的全草。功能主治为:止咳,化痰。治慢性气管炎。一年生草本,高达120厘米。茎直立,上部三棱形。叶出自茎基部;线状,长15~100厘米,宽3~9毫米,先端渐尖。苞片3~8,叶状,长短不一,密集茎端;穗密集呈长卵形的复穗状花序;穗梗长短不一;小穗轴稍具腆翅;鳞片相对排列呈二列状,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先端不突出,背面有褐色条纹;最下面两朵花不发育,上部为发育的两性花,但最顶端1~3朵花不发宵,通常成熟后脱落;雄蕊3;柱头3裂。小坚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成熟后为灰黑色。花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东北、华北,南至山东和江苏。
生长环境
生于沼泽或湿土地区。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药理作用
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水莎草干浸膏及其1号提取物(水煎浓缩液,加乙醇发生沉淀,弃去沉淀,滤液浓缩制成),给小鼠灌胃,有一定的祛痰作用(酚红法),但无止咳(小鼠氨水喷雾引咳法)及平喘作用(豚鼠组织胺喷雾引喘法)。
2.抗菌作用:煎剂、浸膏或1号提取物在试管内对流感杆菌、甲型链球菌、奈氏双球菌、四联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号提取物对肺炎球菌及大肠杆菌也有效。
相关配伍
治慢性气管炎:头状穗莎草二两,大青叶一两。水煎服。(河南中医学院等《防治慢性气管炎-水莎草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全草进行粗提,制成片剂,每片0.3克,相当于原生药10克。每次3~4片,日服3次,10天为一疗程,可连服数疗程。治疗26例,其中重度9例,中度15例,轻度2例。服药7疗程后,近期控制10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无效1例。对咳、痰二症作用较好。服用2~4天后多数病人的粘液性痰变为稀薄的泡沫痰,痰量减少,咳嗽减轻,但对吐较多脓性痰的疗效较差。治疗中痰白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变,三疗程后灰黄脓性痰稍有增加,细菌培养除甲型链球菌消失外,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的阳性率皆升高,提示本药抑菌作用较差。服药期间无不良副作用,少数病人诉口、咽发干,无须特殊处理。


莎草有什么作用?

莎草,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L.的茎叶。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具有行气开郁,祛风止痒,宽胸利痰之功效。常用于胸闷不舒,风疹瘙痒,痈疮肿毒。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开郁,祛风止痒,宽胸利痰。
主治
用于胸闷不舒,风疹瘙痒,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洗浴。
药理作用
促进胆汁分泌;抑制回肠平滑肌;松弛子宫平滑肌;有雌激素样作用;催眠;解热;强心;抗病原微生物;抗炎等。
相关论述
1、《泉州本草》:“治痈疽肿毒,鲜莎草洗净,捣烂敷患处。”
2、《本草纲目》:“煎饮散气郁,利胸膈,降痰热。”
3、《履巉岩本草》:“治皮肤瘙痒,遍体生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痈疽肿毒:鲜莎草洗净,捣烂敷患处。
2、治水肿、小便短少:鲜莎草捣烂,贴涌泉、关元穴。(1-2方出自《泉州本草》)
3、治皮肤瘙痒,遍体生风:取(莎草)苗一握。煎汤浴之,立效。(《履巉岩本草》)
附注
该物种在贵州分布较广,产量及蕴藏量大,可大量开发利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莎草科植物莎草。
形态特征
莎草,多年生草本,高15-95cm。茎直立,三棱形;根状茎匍匐延长,部分膨大呈纺锤形,有时数个相连。叶丛生于茎基部,叶鞘闭合包于茎上;叶片线形,长20-60cm,宽2-5mm,先端尖,全缘,具平行脉,主脉于背面隆起。花序复穗状,3-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每个花序具3-10个小穗,线形,长1-3cm,宽约1.5mm;颖2列,紧密排列,卵形至长圆形,长约3mm,膜质,两侧紫红色有数脉。基部有叶片状的总苞2-4片,与花序等长或过之;每颖着生1花,雄蕊3;柱头3,丝状。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三棱状。花期5-8月,果期7-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耕地、路旁水边潮湿处。


上一篇:碧血剑 黄圣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