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与读书

时间:2024-10-21 12:05:30编辑:小早

有读书开阔视野的名人论证或事例吗?

1.宋代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擅写策论(即古代政论),文章纵横捭阖,机锋雄辩,正是因为他们长年潜心读书、精通六经及诸子百家著作的结果。2.王安石“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六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家夫女工,无所不问”,所以他的文章才能传诸后世。3.梁启超11岁考中秀才,16岁已饱读经、史、子、集,颇知训诂词章之学,一举中的,成为举人,后又师从康有为,博览中外名著,成为维新志士,舆论界的“骄子”,一生著述在1400万字以上,“平昔眼中无书,手中无笔之日亦绝少”。4.鲁迅、郭沫若涉猎之广、博学多才,更是人所共知。英国著名哲人培根说得好:“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5.《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说得好:“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要提高写作能力,还须勤于从书刊阅读中采集,善于积累多种材料,凡材料厚实的文章,或启人深思,或拓人视野,都可看到作者勤学、积累的功力。一.基本概念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使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二.基本释义1、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2、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读书很用功。三.引证详解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秋读图&amp《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夏_尊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王先生的声音,原来王先生在读书。"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_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录之也。"3、宣读盟辞。《谷梁传·僖公九年》:"葵丘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4、上学;学习功课。浩然《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有读书开阔视野的名人论证或事例吗?

1、陈平读书。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2、路温舒是西汉时人。他幼年时家里非常贫穷,靠放羊为生。他很有志向,虽然买不起书,但经常从别人那里借书来看。可借阅的书总是要归还的,路温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册书带在身边,一边放羊一边读书,那该多好啊。有一天,路温舒去放羊,偶然发现蒲草的叶子很宽。他灵机一动,心想:蒲草的叶子这么宽,要是把它们编成席子,这样不就可以在上面写字、抄书了吗?于是,路温舒趁着放羊的时候割草、编席,然后再把借来的书抄在编好的席上。通过这种方法,他积累了很多知识,最终成为西汉有名的法官。3、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名儒。顾炎武从小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非常认真。长大后,每当外出旅行时,他都用马或骡子驮着沉甸甸的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游历中,顾炎武还非常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如果他走到某地,发现那里的地理、风俗等情况与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会打开相关的书本进行核对、校正。顾炎武就这样手不释卷,刻苦攻读,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顾炎武凭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众多学术领域成就非凡,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4、李密。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5、米勒。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眼界与读书 阅读答案 急要

眼界与读书

赵 畅

  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  

  ②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想一想吧,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⑤想起了吕思勉先生的话:“社会科学家,他必先对现状觉得不满,然后要求改革;要求改革,然后要想法子;要想法子,然后要研究学问。若其对于现状,本不知其为好为坏,因而没有改革的思想;又或明知其不好,而只想在现状之下,求个苟安,或者捞取些好处,因而没有改革的志愿,那还讲学问做什么?”读书亦如斯。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2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5.下面这个语段应放入原文( )之间。(3分)

  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使其读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

  A.第①段与第②段      B.第③段与第④段

  C.第④段与第⑤段      D.第⑤段与第⑥段

  26.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27.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8.选文第⑤段“斯”字指代什么?(2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4.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3分)

  25.A(3分)

  26.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3分)

  27.举例论证(1分) 列举达尔文、诺贝尔、华罗庚、苏步青等科学家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的观点。(2分)

  28.指代“研究学问”。(2分)


眼界与读书 阅读答案

眼界与读书

赵 畅

  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  

  ②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想一想吧,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⑤想起了吕思勉先生的话:“社会科学家,他必先对现状觉得不满,然后要求改革;要求改革,然后要想法子;要想法子,然后要研究学问。若其对于现状,本不知其为好为坏,因而没有改革的思想;又或明知其不好,而只想在现状之下,求个苟安,或者捞取些好处,因而没有改革的志愿,那还讲学问做什么?”读书亦如斯。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2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5.下面这个语段应放入原文( )之间。(3分)

  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使其读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

  A.第①段与第②段      B.第③段与第④段

  C.第④段与第⑤段      D.第⑤段与第⑥段

  26.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27.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8.选文第⑤段“斯”字指代什么?(2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4.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3分)

  25.A(3分)

  26.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3分)

  27.举例论证(1分) 列举达尔文、诺贝尔、华罗庚、苏步青等科学家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的观点。(2分)

  28.指代“研究学问”。(2分)


上一篇:狼主猎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