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考察

时间:2024-10-14 17:49:35编辑:小早

跪求一篇作文,是写人的,字数只要500字左右。不要太好,只要50分的作文,你们帮帮我啊,找到了复制

我的老爸虽然在别人眼里很平常,可是他在我的眼里却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

老爸今年38岁,是位工程师,从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厂子里担任技术人员。他中等个头,圆脸庞,一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每天总是穿戴的整整齐齐的。

为什么我称老爸为“全能”老爸呢?请听我慢慢道来。首先,老爸是我的家庭教师,无论是数学、作文,还是英语,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使我茅塞顿开,只要爸爸在家,我做思考题时心里就踏实了许多。爸爸对我很严格,一次的我的作文得了四颗星,一路哼唱着回到家,可是爸爸看了以后却指出了我许多毛病,我当时真是憋了一肚子气,可是仔细想一想,爸爸说得确实有道理。在爸爸的辅导下,我已经有好几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了,我从心底里感谢老爸!

说到玩,老爸也是我最佩服的人,什么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他样样在行,都是“高手”。暑假里爸爸每天都带我去游泳,我们经常进行比赛,可我怎么会是爸爸的对手啊。不过,现在我已经能在游泳池里游一个来回,还敢在深水区里游呢!而且游泳姿势很标准,别人还以为我是在游泳队里练出来的呢。

爸爸在生活上对我也十分疼爱。每当他休息的日子,他总会提前去市场买回许多菜,变着花样地做给我吃,吃得我总是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看看,这就是我的"全能"老爸.


跪求案例分析一篇

  案例一:加州杏仁营销与农业合作社案例
  美国的大杏仁全部产自加州,加州大杏仁占全球大杏仁产量的80%以上,远远超过第二大生产国西班牙和第三大生产国澳大利亚。2008/2009生产年度,美国加州中部谷地总共出产73.26万吨大杏仁,实际种植面积达68万英亩。加州有大约6000个种植大杏仁的家庭农场和100家大杏仁处理商,这100家处理商当年总共销售了63万吨大杏仁,平均价格1.40美元/磅,平均每家大杏仁农场年收入接近32万美元。
  在2008年美国前10大特种作物(非粮食作物)出口额榜单上,加州大杏仁以18.97亿美元高举榜首,比第二位葡萄酒(9.63亿美元)和第三位苹果(7.37亿美元)出口额总和还要高出12%。加州大杏仁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2008/2009年度,中国进口了4.54万吨加州大杏仁,已经成为列西班牙和德国之后的加州大杏仁全球第三大市场。在美国国内加州大杏仁在大杏仁消费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00%。在美国国内的坚果类消费细分市场上,主要有大杏仁、核桃、榛子、胡桃、开心果和其他坚果(主要包括巴西栗、澳洲坚果、松籽、板栗、腰果等),加州大杏仁以58.5%的市场占有率(2008/2009年度)傲视同侪。
  众所周知,美国是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的现代化农业国家,以220万农场主,养活了3亿多人口,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也是一个农业高补贴的国家,每年的农业补贴高达190亿美元(正好低于WTO规定的美国农业允许补贴上限),但美国的农业补贴90%大都给了20种农作物中的5大主要作物:小麦、大豆、玉米、大麦、棉花。
  对属于特种作物(非粮食作物)的加州杏仁,美国政府并没有给予直接补贴。而且加州大杏仁属于劳动密集型作物,按照传统的农业比较优势理论,这应该是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中国、印度等)拥有优势的产品(因为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很多),似乎美国不应该在大杏仁这种产品上也有如此超强的全球市场领导地位。
  要解释加州大杏仁的成功,就必须要回顾加州杏仁商会(Almond Board of California,ABC)和蓝钻种植者合作社(Blue Diamond Growers Cooperative,以下简称蓝钻)的成长历史。加州杏仁商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美国农业合作社联社,她也是一大批类似的美国农业合作社联社(新奇士橙合作社、优鲜沛蔓越莓合作社等)中的杰出代表。解剖加州杏仁商会的案例,对发展中国自己的农业合作社联社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加州杏仁商会概况
  加州杏仁商会成立于1950年,是加州杏仁业者的农业合作社联社,成员包括100家大杏仁处理商(Handlers)和6000多个大杏仁种植者家庭农场,主要职责是提高加州杏仁产量、在美国和全球市场推广加州杏仁(包括公关、广告和其他营销活动)。商会的董事会包括10名成员,由5名种植者代表和5名处理商代表组成。所有董事会成员都没有工资,义务为加州杏仁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能力。董事会聘用专业人员管理团队,并设立各个专门委员会,在董事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加州杏仁商会的这100家处理商,既包括大型的农业合作社(如蓝钻),也包括独立处理商(私营企业),加州杏仁商会实际上是这些不同类型处理商的联社。
  近年来处理商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处理商之间的兼并不断发生,超大型的处理商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最大的1家蓝钻占大约40%;以下6家大型处理商合计占40%(Fisher Nut,Hilltop Ranch,Hughson Nut,Paramount Farms等),其中Paramount Farms 也是一家拥有众多种植者会员的合作社(同时也是加州最大的开心果种植者合作社);剩下的90多家处理商占20%,但排名前10名之外的处理商的市场份额没有超过1%至2%的。小处理商的影响力微不足道,大处理商认为小处理商的存在,造成市场价格波动、种植者忠诚度降低,并使其长期的市场营销战略执行更困难,但小处理商们并不这么认为。
  加州杏仁商会的现任董事会主席Christine Long女士来自独立大处理商Hilltop Ranch公司,现任董事会副主席Doug Youngdahl先生是最大的合作社处理商蓝钻的CEO,董事会的10名成员中有4人来自蓝钻,其他5名成员分别来自4家大型的独立处理商和1家合作社。作为加州绝大多数杏仁种植者、合作社和处理商的代表,这样的董事会结构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加州杏仁商会的管理和运营
  商会的经费来自于各成员处理商按每年杏仁销售额比例缴纳的会费,会费征收比例为处理商年销售额的2%(其中0.8%为商会运营费用和研究费用,1.2%为市场营销费用和消费者教育费用)。2009/2010年度加州杏仁商会征收的会费加上美国农业部海外市场推进计划(MAP)配套款,合计为36.69百万美元。商会章程中明确规定了成员处理商必须如期按销售额缴纳会费,如果不交或延期缴纳,就会面临罚款。
  会费缴纳和征收体制非常关键,这是保障商会正常运转和持续不断地开展市场营销、稳定和扩大加州杏仁在北美和全球市场的消费和市场占有率的最关键之处。随着加州杏仁市场的不断扩大,每年的会费也在不断增加,有了稳定的经费征收机制和经费来源,商会就可以制定长期的市场营销和产业发展战略,分步骤地有序推进。
  特别提一下国际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负责管理商会的国际市场公关和广告预算执行,同时负责管理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的海外市场推进计划(Market Access Program,MAP)的经费执行。商会的重点海外市场包括欧盟、中国、印度、韩国和日本,每年在中国市场公关和广告活动的经费即是出自这里并由该委员会负责监督执行的。
  还要特别提一下领导力发展委员会。由于美国农场主日趋老龄化(2007年农场主平均年龄为57.1岁)、年青人不愿意接班,加州杏仁商会也面临着缺乏新一代领导人的问题。领导力发展委员会的重点工作就是培养新一代的商会领导、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此2009年商会专门开设了一年制的“杏仁产业领导力培训”课程,由商会董事长、董事、CEO、市场营销总监、美国农业部官员、各专门委员会的委员和专家亲自授课或担当导师,学员毕业后会加入商会的各个专门委员会或参加董事会。经过严格选拔,目前有14名青年才俊正在接受培训。
  在加州杏仁商会2009年度报告中赫然写着:“我们产品的核心是特色,我们通过创新来驱动价值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创新型研究、创新型产品应用、创新型消费者教育。

  确实如此,作为坚果大家族成百上千个成员之一,加州大杏仁能够脱颖而出,主要是依靠堪称完美的产品定位和“三个创新”。其实加州种植的大杏仁树品种也多达30多种,每种美国大杏仁的核壳硬度、核仁形状,色泽与表面特征都各不相同,在味道和口感上也存在微妙差异。加州杏仁一般分为四大类:极品(Nonpareil)、卡米尔(Carmel)、米逊类(Mission Type)以及加利福尼亚类(California Type)。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极品,产量是第二位卡米尔的3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这么多种大杏仁,如果各自为战,每个杏仁种植区域、每个合作社、甚至每家农场都宣传自己的“特色产品”,仿效日本搞“一村一品”模式,那将是多么混乱的局面。
  面对这么多种五花八门的大杏仁,美国人只用“加州大杏仁”这一个商品名称就全部概括了。因为加州杏仁商会深深懂得:真正的竞争不是来自于这些不同的加州杏仁之间和这些不同的加州杏仁种植农场和处理商之间。真正的竞争来自于西班牙、澳大利亚、土耳其的大杏仁种植者;真正的竞争来自核桃、榛子、胡桃、开心果等其他坚果;真正的挑战来自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选择,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全球化、年轻化带来的消费者对健康类食品(包括健康类坚果)的消费趋势的变化。
  经费预算和用途
  商会2009/2010年度的预算总额为46.6百万美元,大部分用于市场营销。其中北美市场公关和广告预算18.7百万美元(40.2%),国际市场公关和广告预算12.9百万美元(27.7%),生产研究预算117万美元(2.5%)、环境研究经费119万美元(2.5%)、营养研究预算180万美元(3.9%)、食品质量与安全预算151万美元(3.2%)。相比之下,我国的各个国家级和区域性农产品协会的经费预算简直微不足道。
  创新型研究
  生产研究项目包括园艺、授粉、昆虫学、食品安全(大田性黄曲霉毒素)、植物病理学等方面,2009/2010生产年度立项的研究项目有42个,研究经费117万美元。
  环境研究项目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环境管理(植物保护)等方面,2008/2009年度立项的研究项目有15个,研究经费110万美元。
  营养研究当前重点在为食用杏仁对心脏健康、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保持体重、胃肠健康(苦味杏仁皮可能是有益的食用植物纤维)等方面的益处寻找证据;同时还进入基础研究领域,试图查明食用杏仁过敏的原因,并找到人体可接受的最高杏仁食用量。
  营养研究不仅在美国开展,也在英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开展。商会与当地权威性的营养研究所、实验室开展合作,以取得本地化的数据,更好地服务于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教育和市场营销。


  蓝钻种植者合作社
  蓝钻成立于1910年,总部位于加州的Sacramento,前身是加州杏仁种植者交易所。经过100年的发展,蓝钻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杏仁种植者合作社和生产商,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杏仁处理厂,还是全球最大的杏仁销售和营销公司。作为一个农民合作社,蓝钻允许个体农户自由加入。会员可以享受到生产物资批量采购的优惠、健康保险和其他必要的服务,可以得到最新种植技术的相关信息,收获的杏仁可以在合作社自己拥有的加工厂内得到处理,以保证最好的质量。合作社负责将产品销售给批发商、零售商和世界各地的进口商。

  由于合作社摆脱了收购商的控制,通过交易所取得了定价权,会员的收入成倍增加。交易所经营利润所积累下来的公积金也使其可以为会员提供更多服务。1914年位于Sacramento的交易所自己创办的一个小型杏仁加工厂开张,并首次打出“蓝钻”品牌,同年旧金山的高档百货公司Emporium开始销售蓝钻牌杏仁并取得空前成功。1926年交易所打出“最了不起的蔬菜食品之一”的口号来宣传杏仁,1929年交易所崭新的五层楼大型杏仁加工厂开张。此后的岁月里,交易所交易量不断扩大并成功推出各种系列新产品,1981年交易所收购了位于俄勒冈州的Oregon Filbert Growers合作社和其下属的加工厂,并将其命名为俄勒冈榛子分部。1987年加州杏仁交易所决定停止使用该名称,正式更名为蓝钻种植者合作社,以消除长期以来的名称混乱。目前蓝钻拥有超过3000名会员,产品销售覆盖整个美国和全球90多个市场。
  蓝钻在加州各地还有许多收货站,以方便种植者们就近交货。加工厂里有600多名工人,加工任务繁忙的时候还会多请800多个工人。在这里所有先进的加工机械都被应用到生产中,例如光电选粒机、脱皮机、切片机等,这些机器的运用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也有了更大保证。产品中有销量最大的原粒杏仁,也有杏仁系列产品如脱皮杏仁、切片杏仁、杏仁粒、杏仁粉等,还有各样杏仁的加工食品,如盐焗杏仁、烤杏仁等。总之是市场上需要什么,加工厂就生产什么。
  蓝钻种植者合作社由董事会负责管理,拥有1名董事长和9名区域董事。9名区域董事分别来自9个加州不同的杏仁种植区,由当地种植者会员民主选举产生。根据合作社章程,区域董事们可以指定不超过2名候补区域董事。每名区域董事任期3年,每年有3名区域董事任期到期,区域董事可以连任。区域董事必须全部由各自区域会员选举产生,合作社的管理人员不得参加董事会。董事会在每年的会员大会后,要立即召开组织会议,选出董事会主席和副主席,任命候补区域董事。
  蓝钻的董事会治理结构,最大限度保证了蓝钻的“农业合作社纯粹性”,董事会成员清一色全部都是各区域种植者选出的代表,这些代表本人也是普通的杏仁种植者,合作社的管理层和独立杏仁处理商的代表都不得进入蓝钻董事会。蓝钻的口号“合作的力量”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蓝钻采取合同制与会员和非会员进行交易。主要方式有:五年制的长期合同、两年制非会员采购及销售合同(允许种植者将部分或全部产品卖给合作社)、固定价格合同(向会员定期推出,以一个固定的价格锁定其一定数量的产品来保证会员的回报)等。
  付款方式上,蓝钻也比较灵活多样。主要方式有:优质产品奖励(根据不合格率、杂物率、缺口率和破壳率的多少,对优质产品在价格上有额外奖励)、灵活付款方式(种植者可以根据他们的现金流情况,定制他们的加速付款或延期付款方式)、收获前预付方式(在作物保险和实际产量核定基础上,为种植者提供可选的作物融资方式)等。
  为了与蓝钻竞争,其他合作社和独立处理商就需要向种植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付更高的价格。比如说Paramount Farms合作社就声称他们最关注种植者的利润,他们承诺提供可靠的上门收货、3小时内卸货完毕、提供行业内最有吸引力的付款方式、100%按时付款保证和长期持续市场营销服务等;比如说Hilltop Ranch公司就是一家私营的一体化杏仁处理商(从脱壳、清理、分级、挑选、分规格到加工和运输),他们提供的服务与大型合作社类似但更灵活,也能吸引到部分种植者成为会员。


海尔公司是如何被开发已保持竞争优势的?

  海尔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海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背景
下面让我们来审视一下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在许多业内人看来,海尔有许多可以受人称赞的优点:管理上的日清日高,“斜坡球止”理论张瑞敏本人的优秀,还有优质的服务等等。也有人认为,海尔的成功显示的是,它在服务模式上的先行与品牌操作系统上配合,使它能够获得超额利润。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它通过服务来支撑品牌的那些经验,是技能与知识的综合能力。就从其竞争发展的历程看,或许后一种表述更能支撑海尔的发展。从深层次看,这也是对海尔在技术、管理和企业文化上的综合描述。探索海尔发展成功的轨迹,首先是其管理优势所在。青岛海尔公司建立22年来持续发展已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环境的企业管理模式。从84年开始的名牌战略阶段:中国冰箱第一、多元化战略阶段:中国家电第一、国际化战略阶段:美国建厂等一直到2006年的开始宣布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通过在战略、观念、人力资源、文化、技术、质量、市场、服务的创新,塑造了海尔今天的成就,使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得到成功,并创造用户的绝对忠诚度。在其辉煌发展过程中,海尔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是海尔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海尔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来看,其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方面,已经从单一的家电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计算机、手机、生物制药、家庭整体厨房)扩展,已进入了一个多元化产业经营的格局时代。主要经过了从寻找提供利润的核心业务(比如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到充满机会的新兴业务(计算机、手机、家庭整体厨房),再到创造未来的名星项目(生物制药等)之间的一种协调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海尔不仅保持原有产品的发展,同时还加大对第二、三类型业务的投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产品和技术层面上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地位。然而,海尔在产品多元化发展中承担了巨额损失。海尔认为,全球化时代浪潮中,单一产业无法存活。因此,海尔进入医药领域,随后又进入了保健品、餐饮、电视、电脑、手机、软件、物流、金融等十多个领域。然而,海尔药业至今依然亏损;海尔投资的‘海尔大嫂子面馆“连锁店,目前大多数已经关门;海尔在电脑行业就栽了一个不小跟头,电脑行业是一个高科技的行业,明显与现在的海尔品牌营销运营的理念和模式不符,海尔电脑自上市以来就一直持续亏损。海尔手机在科键、波导、厦新等品牌面前也几乎一败涂地。可以说,海尔的多元化,把自己带入了一场迷失品牌的可怕危机当中,就像一场迷局,海尔陷入了困境。在服务模式上海尔实现了先行与品牌操作系统,这种核心竞争能力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影响着海尔的持续发展、发展的方向和范围。这种延伸更多的是在面上的延伸,即与多元化经营战略相匹配的延伸。从海尔的企业理念来看,那种“对内实行以企业忠诚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体系,对外实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的经营哲学更多的强化了其核心竞争力。同时,海尔将其“企业忠诚”的价值体系上升到“中国造”的位置,为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延伸架构了一个广阔的、高远的空间。总之,海尔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中,以自身的企业文化为首,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多元化发展模式,以超前的服务理念赢得了自身的竞争优势,成为诸多企业学习的案例。
二、海尔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一)品牌核心竞争力
从1985年之后,海尔始终把名牌战略作为自己的基本战略之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中包含的内容。海尔通过品牌外延变化:冰箱名牌——家电名牌——中国名牌——世界名牌和内涵变化:质量高——服务好——个性化——速度快的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其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海尔的发展无疑是个奇迹,海尔的品牌建设之路对于所有想建立品牌战略的企业来讲都有学不完的东西,我们选择海尔,是因为海尔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摸索出提高品牌核心境争力的成功经验,并且在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成功转换,对于此类经验的深入认识、总结无疑将提高我们对品牌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完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大有裨益。
纵观海尔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海尔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的表现为制度和企业文化,而这两点的核心是创新。这种创新实质是集体学习的能力。1995年海尔创造出了OEC管理模式,在实践的成功使其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在2001年4月22日上海举行的“企业家活动日”上,中国企业联合会向海尔集团颁发第七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证书。海尔集团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获得特等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保障,以市场创新为目标,员工主动参与为主体的企业文化指引企业发展壮大。海尔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能力而不是外在资源的强大;是人的能力不是物或可以继承资产;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相比对手的优势,海尔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2
程,所有相关要素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学习之中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海尔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海尔品牌也因此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机制,使品牌的生命力得以连绵不断。
(二)战略创新核心竞争力
海尔今天能大步地迈向国际化之路,在于始终抓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的培育、构造、强化及其作用的发挥,战略创新是海尔核心竞争力机制之所以持续发展的主导性文化特质。何谓“战略创新”?实质上,所谓战略创新,亦就是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核心竞争力机制的创新。这种创新必能造成企业获得超越平均利率的利润,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理念的领先几乎决定企业的命运,可以这样讲,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事实正是这样,海尔核心竞争力每一步的强化,莫不是通过其实施重大的战略创新而实现的,而这一战略创新思路的萌生、创意、设计和实施、推出,都是基于某一理念的领先而实现的。
在海尔长期经营中形成的“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第一”理念;“创造市场”即创造一个专属于“我”(不属于“人”)的“创新”市场理念;“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信誉第一”理念;“用户总是对的”的用户需求为“
真理唯一标准”的理念;“高质量的产品是由高质量的人造出来的”“先造人后造产品”的理念等等。这一系列的理念均为作为核心竞争力之理念形式————海尔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部分,或者说是它在各个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上的具体转化形式。以“产业报国,追求卓越”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为导向的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巨大威力发挥,使海尔的业绩一再辉煌。
(三)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海尔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一一核心竞争力。海尔的企业文化主导着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挥。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海尔文化中各个具有其特色文化的概念,如:“要么不干,要么就争第一”的“第一”理念,“创造市场”即创造一个专属于“我”的“创新”市场理念,“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信誉第一“理念”:“用户总是对的”、以“客户需求为真理唯一标准”的理念;高质量产品是由高质量人造出来的“先选人后造产品”的理念:“精细化零缺陷”的只有一等品,没有二、三等品的“最佳产品理念”;“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用工制度,“计点到位,绩效联酬”的分配原则,“联合舰队的组织机构,以及大中心构筑产品平台的企业国际制度创新”等等。这-系列的理念,仍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形式一一追求卓越的组成部分。海尔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在其核心竞争力机制战略创新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三个层次:产业报国、追求卓越一一这一核心价值观同核心企业竞争力是等价的,这是第一层次,在核心价值观理念主导下的第二层次便是“第一即“唯一”的理念、“创造”市场理念等等,这是总价值观理念体系的子项;而由体现着核心价值观的各子项理念,表现为作为核心竞争力发散终端的末稍竞争力,这是第三层次。
(四)服务核心竞争力
综观海尔20多年的服务发展史,无论是对内“找茬”也好、对外“找乐”也罢,都源自“真诚到永远”的那份真诚。海尔服务的规定之细甚至已经达到了怎么敲用户的门,管理之细从服务规范、服务礼仪、服务用语、岗位衔接、互动制约、动态考核、政策激励、等级排序、星级升降等等都一一规范清楚并严格执行。它的背后则是一套庞大而高效的信息化组织保障,有管理学家称之为“闭环式服务体系”。服务是海尔的产品质量监测器。海尔每台产品的重要零部件上都有各自身份证一样不同的喷码,服务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刻可以“一追到底”,详细的售后征求意见能及时把用户对质量的投诉传递到设计、生产环节等。服务是海尔的市场需求感应器。在海尔科研部门墙上始终贴着这样一句话:“用户的难题就是海尔的课题”。这实际上是海尔研发一直在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写照。而“从群众中来”靠的正是海尔庞大的市场服务体系,是其服务介入产前环节的秘笈。在海尔服务人员眼里,抱怨的背后是需求,通过信息化筛选出的数据足可以物化出最受欢迎的产品。因此,海尔人当然会理所当然地给最终催生出成产品的抱怨人“发奖金”。
服务是海尔的人际情感交换器。再回到开头的那个“替居民看孩子”的故事,海尔的服务站不会势利到只为用户看孩子,因为只要创造了感动,今天的求助者就会变成明天的潜在用户。海尔服务最基层创新的小智慧其实也藏着朴素的大道理。因此,诟病海尔最终会被庞大的服务成本拖跨的人不会明白,服务其实也在赚,它赚取的是企业的未来。服务是海尔的品牌传播助推器。通过优秀的服务,卖一件产品可以感动一家人甚至足可以形成邻里间的民间舆论场,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其实正是努力做大做强舆论引导力,品牌会因此而声名远扬,并逐渐赋有传奇色彩,客户口中的传奇故事又为公司设立了新的服务标准、用不断创新的服务创造顾客忠诚度、最终将获得令人望尘莫及的竞争优势。
海尔核心竞争力对其他家电企业的启示海尔的成功得益于其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正确理解。核心竞争力对于海尔来说即不是指单纯的技术、人才、资金,也不是指暂时拥有的市场份额的优势,而是指企业能抓住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最终能够获得3
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目前虽然各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同,但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或者至少要生存,就一定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每个企业的关注点会有所不同。但海尔的成功给了其它家电企业一个很好的启示:
(一)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大力开发核心产品
1、加快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权威机构的统计显示,国际上家电行业的研究和开发密度一般在6%-7%之间,但是国内家用电器行业的研究和开发密度大约只是人家的一半,海尔的研发比例达到了3.8%,康佳只有2.17%。家电巨头尚且如此,其它中小型家电企业的低层次研发水平就可想而知。从资金的投入来看,国内家电企业的年销售额一般是10亿美元,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资金大约是3%左右;而外资企业的年销售额在百亿美元以上,其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大约是5%。
2、加快提升家电传统产线的技术改造,提升工艺技术创新能力。随着国际家电产品新标准的出台,传统产线的升级换代是家电制造的必然趋势。因此,家电产业需要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要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组织和促进重大技术成果和推广,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共性技术的推广,如CAD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家电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3、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合研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尤其在目前家电企业的技术实力以及资本实力很难独自开展一些行业基础性的技术研究,而高校则拥有优秀的研究资源,和企业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可以和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研究。
4、中国家电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基础还比较薄弱,技术竞争力不高,单一的企业创新主体尚不能构成完整的创新体制。同时,家电企业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分散,不可能自发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体系完备、开放共享的基础公共平台。从国际普遍经验看,培育与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要企业之间实现互动。有必要通过行业协会引导,加强家电企业间的横向联合。此外,标准的竞争将成为家电企业未来技术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单家企业是很难实施行业标准的制订。有必要通过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中国家电企业,共同参与行业标准的规范。推动家电标准的制定,并提供科技中介服务,引导和规范家电业的发展,逐步发展高端家电产品,使中国的家电企业具有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 实施归核战略巩固发展核心竞争力
所谓归核战略,就是要求企业通过剥离非主营业务来强化主营业务的竞争力,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没有实现这个目标,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内部归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认知挖掘阶段,即通过层层分析、归纳总结出企业现有的技术和非技术优势,将之培育核心竞争力。(2)开发运用阶段,积极利用现有的知识积累、人才资源、管理能力,将核心竞争力或其生长点运用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获得竞争优势。(3)保持创新阶段,充分利用已形成
(三) 创造满足顾客需求的独特的企业价值链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通过对顾客价值链施加影响,并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形成的。在为顾客创造价值时,企业应做到:首先,企业与顾客之间应达成互利的共识。其次,为顾客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消费成本(包括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三是增加顾客利益,包括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四) 加强组织与管理能力, 培育适合自身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强组织与管理能力,对于企业获取持久优势和较好的赢利都是必不可少的。家电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适应企业战略的组织架构。不但要加强组织内部由决策层到执行机构的纵向管理力度,更要解决部门之间信息不畅的横向管理问题,破除战略的神秘性,距离感,让员工理解战略目的,发挥集群力量,让“火车头”变为“联合舰队”。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员工考核激励机制等等。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对企业的流程、组织结构文化进行重塑创新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五) 文化创新发展持续核心竞争力 围绕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家电企业必须客观科学地审视自己的企业文化,
用新的价值观,新的视野来谋划和构建新的企业文化, 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基于发展持续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在于:
1、塑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思维能力而建立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它由多个创造性团体组成,善于不断学习,强调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将企业按学习型组织进行塑造,进行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一方面使得企业时时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增强危机感、凝聚力和创造力,可打破科层化结构形态,避免“温水效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实现个人与工作的融合,促使人们树立共同的愿望,形成动力,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拓展自己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4
2、培养团队精神。工作团队是现代化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将技术和资源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进而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基本运作单位,培养优秀的团队精神是调动每位成员的能动性,增加协调性,降低内耗,获得1+1>
2的团队竞争力,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 总之, 良好的, 持续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家电企业必须建立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时俱进, 使企业永保竞争优势地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不断发展。实践证明:不管家电产业的中心在何处,要想成为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就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市场,失去的将是一系列的市场和商机;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迟早会面临被模仿与被超赶的危险;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将意味着企业没有核心产品,只能在末端产品市场上竞争搏杀,拼得你死我活。面对当今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家电企业想拥有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机会以及创造出世界一流品牌,
那么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可能避免恶性竞争,减少不正当降价的损失;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控制价值链,加强企业的品牌受益;也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家电行业的企业才能在整个行业内推行最优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使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达到最优化,并以此带来利润的大幅上升;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国际化的竞争能力;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家电业才能真正称得上取得巨大的发展,
真正成为世界级的家电制造中心。


海尔公司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创业初期,只有一个产品,全厂职工不到800人,现在海尔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职工2万多人。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海尔集团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专心致志干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1998年),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的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三分之一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 目前,海尔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点,海尔发展的目标是本世纪初进入世界500强,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1997年,美国《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过GE、西门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 1998年3月25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应邀登上哈佛大学讲坛,“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正式写进哈佛大学教材,标志着海尔真正走向了世界。 1998年11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亚太地区声誉最佳的公司评比中,海尔位居第七,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中国企业。 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以《中国海尔的威力》为题对海尔集团所取得的业绩进行大篇幅报道。 在'99《财富》论坛上海年会上海尔集团张瑞敏总裁将作为唯一一名中国家电企业家与会并发表演讲。 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排名,海尔总裁张瑞敏荣居第26位,这是中国企业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最高声誉。 为加快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步伐,海尔“三园一校”落成,三园是海尔开发区工业园、海尔信息园、美国海尔园,一校是海尔大学校部。


上一篇:瘦身瑜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