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纪录片

时间:2024-10-12 11:34:19编辑:小早

谁是中国第一部纪录片

◎20:00正片片名
◎片 名 Bumming In Beijing
◎导 演 吴文光
◎年 代 1990
◎国 家 中国
◎类 别 记录片
◎字 幕 中文
◎片 长 67分钟
◎参 展
1991:日本福冈亚洲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加拿大);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伦敦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电影国际论坛"
1992: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1993:巴黎卢弗宫电影院;柏林文化宫"中国新电影";蒙特尼尔艺术节;悉尼 当代艺术博物馆
1994:布鲁塞尔艺术节
1995:广州"首届现代艺术小剧场展演";伦敦ICA艺术中心
1996:维也纳国际电影节; 里斯本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1997:代艺术博物馆"新中国/新视觉"
◎简 介
《流浪北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记录片.吴文光之于中国新记录片的意义相当于崔健之于中国摇滚.该片先后拿去参加了多个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日本山形国际记录片电影节,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等),这部片子事实上就是一个流浪艺术家拍下了另外5位流浪艺术家的生活(分别是张慈,高波,张大力,张夏平,牟森)这是中国第一次用摄像机去记录流浪艺术家这一现象.从来没有公开播放,以前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大陆影视圈广为流传,加上口耳相传,引起巨 大的震动与争议.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新记录片的上限.

吴文光作为新时期中国记录片的先驱,早就功名成就,因此这次来雕刻时光看片的人格外得多.《流浪北京》是他在1988年6月至1989年10月拍摄的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看完之后,使我想到许多东西,似乎也明白了记录片的真正价值或说支撑它存在的理由.

显然,在剪辑上导演煞费苦心,像一般的电影一样,从“故事”开始讲到结束,流畅和平实的叙述方式,为我们描述了五位“盲流”艺术者在北京的生活.“盲流”是世俗的说法,如果文雅一些,他们的准确身份应该是“自由职业者”(Free-Lance).他们分别从事摄影,写作,国画,油画和先锋戏剧导演等艺术活动,基本上处于社会体制之外,自由的创作.影片根据正常的叙述模式“开始——发展——结束”,分成三大块,而主题内容主要是他们五个人的“自述”,即面对静止的摄影机“自言自语”.如果从导演拍摄的角度讲,主要是以五个人的讲述为主,导演基本不介入(“名字”仅仅被提到过一次).这种完全靠文本“说话”的作品,应该是非常记录片化的.另外,在剪辑上,以一个“主题”为中心,五个人也不是光讲自己的事情,他们之间也互相补充.使故事有机的联系起来,不孤立,不散漫.


导演吴文光简历与作品一览:
简历
1956年10月出生云南昆明
1974年中学毕业后到农村当“知识青年”务农至1978年
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
1982年至1985年在昆明和新疆的中学任教
1985年至1988年在昆明电视台做记者
1988年至今,定居北京,写作和拍摄纪录片
著作
《1966,革命现场》(台湾时报出版公司,1993年)
《流浪北京》(台湾万象出版公司,1994年)
《江湖报告》(《芙蓉》文学杂志自1999年第4期起连载)
作品
《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1990
《我的1966》1993
《四海为家》1995
《江湖》1999


你看过中国最刚的纪录片是哪部?

央视爸爸出品,豆瓣9.6分,称得上不折不扣的民族史诗——河西走廊 推荐理由:震撼民族史诗时 长: 10min*50集这是一部横跨两千多年的历史纪录片,时间跨度远至西汉,近到新中国。每集一个主题对应有代表性的故事,通过场景还原的方式来讲述河西走廊的历史。豆瓣上80%的人为它打了五星,但可惜的是,标注人数不到2万人。剧本耗时两年多,由二十几位历史专家先撰写出50万字的学术本,再由编导进行二次创作。做到了历史100%还原,故事更有可看性。本片的片头气势磅礴,每一帧都能当壁纸,逼格直追BBC。片名叫做《河西走廊》,此条走廊是黄河以西、形似走廊的一条通道。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东西连接着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很多人对这个名词不是很熟悉,但“丝绸之路”肯定如雷贯耳。两者的关系是:河西走廊是生命线,没有河西走廊就没有丝绸之路。

上一篇:秦贵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