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凤山

时间:2024-10-11 11:48:25编辑:小早

清代状元后裔,独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祖宅,后来怎样?

老一辈人常说,一个家庭的繁盛,必是以后几代人的繁盛。人从出生起,其命运就是由天而定的,而最能体现的一点就是出身,若是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族里,那么从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可若是出生在了一户贫苦人家,那么今后的人生都要靠自己重新打拼,无疑是痛苦的。而当曾经的辉煌逐渐化为乌有,生活不再锦衣玉食,身份地位也一落千丈,这样的大起大落又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呢?今天要说的这位老人,名叫牛诗静,他的祖上曾经是清朝显赫一时的状元,因为大清年间几位祖先的功绩,牛家曾经显赫一时,是当地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状元名门。牛凤山,曾经考取了一甲的第一名,后又中武状元,官位一路飙升。牛凤山是当时邻居们口中的名人,说此人学识广博却从不爱卖弄,对邻居们都很友好,回家后都是牵着马儿走在乡间,邻居们都很喜欢这位牛凤山。牛凤山虽然对邻居们友善,但为官和在家中却都是很严厉的,他的儿子牛瑄从出生起就被牛凤山严加看管,牛凤山对儿子给予了很高的厚望,因此,牛瑄自幼就在书法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并且周围几公里都有人知道有位幼子学识渊博且写得一手好字。后来牛瑄也中了乡举,进士,父子二人皆得朝廷重用。牛凤山和牛瑄是牛家第一第二位优秀的人才,二人在学识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后,都为祖宅的修建进行了一番建设。在牛凤山和牛瑄的建设下,牛凤山的状元府被修饰得非常气派,其占地2400平方米,多个房间,多个窑洞,华丽且气派。《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尚且可以与其媲美。当然,最优秀的要数府邸大门的建设,大门上的“圣旨”二字更是把牛家的地位显示得淋漓尽致。牛诗静,作为牛凤山和牛瑄的后代,他或许会延续祖上的光辉,将家族发扬光大,但现实却与之完全不同。随着大清王朝的覆灭,牛家的权势也被洗刷得一干二净,昔日门庭若市的牛家如今却是门可罗雀的面貌。窑洞久未翻修,大门破败不堪,曾经的花草全部变成枯枝,鸟儿不再来,满地都是打扫不干净的鸟屎。这破败的景象很难让人联想到它曾经的繁华,而更让人联想不到的,一定要数这清代状元的后裔了。曾经牛凤山仪表堂堂,谈吐气自华,而如今在这门中的老人却是衣衫褴褛,一身臭气,不用说气质了,人们从他的眼中只能洞察到无知和被生活磨灭的热情。牛诗静老人就独自居住在这深山的状元府中守护着祖宅,没有收入,他只能上街乞讨为生。没有水没有电的屋子,他没有可以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当然,他甚至也不知道该如何与外界沟通,看着如今的牛诗静老人,这不免让我们感到一丝寒凉。都说一个家族的祖上若是繁盛,那么即使中间会有低谷期,最终也依旧能够走向繁盛。而对于牛诗静来说,他好似无法抱有其幻想了,因为他一生穷困,别说娶妻生子了,就连温饱都成问题,所以牛家的血脉到他这里算是彻底断了。不过,或许人们看到牛诗静老人的处境,也会想为何他一生没有凭自己的能力去赚些钱,但其实老人并非没想过,老人年轻时曾写得一手好字,还被重点大学所录取,可最终他没有去读,字也没有写下去,有邻居讲老人曾受过刺激,而至于究竟经历了什么,没人知道。但老人并未抱怨过什么,他只是认真地守护者祖上的祖宅并且很知足他的生活。牛诗静老人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听由天道循环,周而复始,有兴必有衰,这是历史必然。

清朝状元后人,独守深山中状元府祖宅,为何只能乞讨度日?

1912年辛亥革命逼迫清帝退位,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距离现代并不遥远,清朝的遗老遗少也并不难寻找。封建王朝采取科举制度来选拔用人,最高级别的人才被称为状元,今天要说的这位状元后人叫牛师静,作为状元后人,在我们的印象里应该是书香门第,毕竟有条件诞生状元,肯定是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但是这个叫牛师静的状元后人,却不是这样的,他至今以乞讨为生,令人不禁唏嘘不已。牛家状元府的由来牛师静的先祖是大清王朝的武状元,这位牛家第一个武状元叫牛凤山,牛凤山出生在河南,他出生时家境非常贫寒,不足以让他去上私塾从文,牛凤山只得跟随自己的叔叔练武。牛凤山在武学上造诣非常高,自己也很刻苦,在牛家的状元府里至今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面有牛凤山练武时的痕迹。牛凤山在1833年考取武状元。牛凤山考取了武状元,在一般人眼前一定会耀武扬威,嚣张跋扈,但是牛凤山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待人十分谦虚谨慎、礼贤下士,牛凤山的老家小山村里没有人骑过高头大马,牛凤山担心别人指指点点自己,所以进了村门口都是牵马慢行。牛凤山对村里的乡里乡亲说话也是十分温和。牛凤山一直做到了总兵的官职,在位期间十分清正廉洁。牛凤山不仅对自己非常严厉,而且对自己后代的教育也非常严厉。严厉的教育下他的儿子也非常成功,他的儿子牛瑄在1865年考取了文状元,牛瑄在书法上的成就非常高,甚至留下了许多墨宝,在业内名声小有盛名。对于牛瑄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得文状元的事,在《清实录》中还有一个插曲:牛瑄在进行殿试的时候,不小心在卷子上滴了一滴墨水,牛瑄自己没有意识到有了墨迹。按照规定,他这样只能得到二甲,当时的统治阶级慈禧皇太后非常喜欢牛瑄的书法,遇事将他再次叫上上金銮殿行传胪,从此以后成就父子二人双状元的趣闻,也正是这一对父子给后人留下了状元府。今日的牛家状元府谁都想不到,曾经显赫一时的“状元府”,至今只有一个乞讨老人牛师静。曾经的状元府占地2400平方米,状元府内雕梁画栋,分东西两院,匾额上写着“圣旨”两个字,书写着牛家曾经的最高荣耀。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曾经的状元府也随着时代风雨飘散,如此依旧可以依稀看到曾经的荣耀。牛师静至今守候着这一座破败不堪的状元府,对于牛师静来说,这个地方也就能给他提供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政府要给他补贴,他也不要,他经常说,有口饭吃就可以了。牛师静曾经也是一个大学生,在上世纪60年代时还考取了大学,成为了新中国的大学生,要知道那时候的大学生的含金量可是相当高,能够成为大学生,至少工作和生活是有保障的,但是作为曾经的知识分子,从曾经动荡年代走来的牛师静仿佛遭受了重大打击。牛师静为什么现在成为一个拾荒老人,具体原因已经不得而知,旁人询问他关于他身世之谜,他就跟来人说,祖上有训不得透露。虽然经历战乱和混乱时代,但是牛师静老人骨子里的教养却从未缺少过,老人虽然一直独居,但是他总能将自己打扫干净,居住的地方虽然破败,但是并不邋遢。老人虽然只能以乞讨为生,但是他始终不要国家的补助,他说他只要有一口饭吃就行。曾经的牛氏府邸到了牛师静一代,已经彻底没落了,在无水无电的情况下,老人一直坚守在祖宅,虽说他在乞讨,但是不要国家的补贴。牛师静老人至今居住在状元府的窑洞里,日常用水都是自己从外面打进来的,没有电,老人只有两根蜡烛,窑洞里的陈设也十分简单,一眼看去只有一个炕,他的衣服、用品都是乞讨来的,所有的破烂东西都在这个窑洞里,状元府的其他建筑也大体坍塌,已经不能再住人。状元和乞丐。作为一个曾经的状元后人,牛师静也曾经上过大学,是有一定条件能够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至少有保障一点,但是今天的牛师静不要说起码的保障。他甚至连通水通电的水平都达不到,老人已经年过半百,需要有人照顾,有人帮助他料理生活,但是他独居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很难对他进行帮助,当地政府也想过很多办法,但是牛老爷子始终拒绝了,在他看来自己坚守祖辈留下的宅子是最重要的事。当地政府曾经派人去找过牛师静,希望他能够听从政府安排,到条件好一点的地方生活,并且享受政府的补贴,毕竟老人已经年过半百,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当地政府也不能说不管,而且现在国家政策好,像这样的独居老人都能够得到妥善的管理。我们作为旁人,不能对牛师静老人的人生给予评价,任何评价都是不尊重老人的行为。曾经的荣耀只能代表过去的辉煌,我们能够追溯的只是过去的一些痕迹,却并不能给今天的生活带来实质的改变。如今的人就要务实一点,通过努力的生活和奋斗,对于牛师静,他的先祖们取得的成就,我们不予以否认,但是我们不得不感叹,这样一个过去的高级知识分子沦落到与乞丐为伍。可能牛师静曾经受过非常大的打击,但是今天,这个状元后人却在一个没水没电的地方,依靠原始的生活方式,无儿无女的独自生活在深山的状元府遗迹中,这样的人生走向不禁令人唏嘘了!历史上的很多世家大族也十分令人唏嘘,很多世家大族富不过三代,过上几十年,别说房子了,后人都找不到了,牛师静还能独守祖宅,牛家状元府依旧存在已经实属难得。相信在当地政府的关心关怀下,牛师静的生活会得到很大改善,能够让他没有后顾之忧的善终。

上一篇:胡志明故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