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蠡

时间:2024-10-09 00:48:25编辑:小早

陆蠡简介?

著名散文家陆蠡\x0d\x0a\x0d\x0a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 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 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 华。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x0d\x0a\x0d\x0a1931年秋,陆蠢与发人吴朗西等南下福建,任泉州平民中学理化教员,课余从事创作和翻译。第一本散文集《海星》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在这时写的。 \x0d\x0a\x0d\x0a1934年,陆蠢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 一年后,因吴朗西和巴金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便辞去教职,改任编辑。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 翌年仍回出版社。在此期间,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继处女作《海 星》于1936年8月问世后,1938年3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曾名《溪名集》)出版,编入《文学丛刊》第五集;1940年8月, 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列为《文学丛刊》第六集。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x0d\x0a\x0d\x0a尤其可敬的是,陆蠢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 \x0d\x0a\x0d\x0a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蠢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 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严陆蠢说,"不赞成!" 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x0d\x0a\x0d\x0a陆蠡的散文,在现代散文的百花丛中,有着夺目的光彩和独特 的风格。近年,全国许多出版社争着出版他的散文集,浙江和台湾 先后出版了《陆蠡集》、《陆蠡传》;好多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论述散 文部分里,都写到了陆蠡;中国现代散文的各种选集,也都选进了 他的许多作品。


陆蠡怎么读陆蠡资料介绍

1、陆蠡拼音:lùlí。
2、陆蠡[lǐ](1908年一1942年),字圣泉,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勇敢、文如其人的作家。
3、著作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囚绿记》已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3课;以及粤教版选修4第5课,和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及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等,曾翻译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法国拉·封丹的《寓言诗》和法国拉马丁的《希腊神话》。仅34岁的陆蠡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在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陆埮的人物生平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2月23日,陆埮出生于苏州常熟县南门外东市河。 因为抗战时期,童年生活颇不安定,加之瘦弱多病,小学就断断续续读了上海普育小学、常熟义荘弄小学、大田岸小学和米业小学四所学校。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考上常熟县立初级中学。 1949年9月,考入东吴大学附属高中,父亲在苏州东吴大学教务处任职,全家迁往苏州。 1952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以数学满分、物理接近满分的优异成绩被录取到留苏预备班,3个月后因肺部体检有结核病灶休学回家养病。 1953年,免考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7年毕业。 1958-1978年,从事科研的第一个阶段。期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长春防化学院从事基础课教学11年,在南京电讯仪器厂工作8年多。在这20年中,受各种政治运动的影响,除了在大学从事基础课教学外,还烧过锅炉,干过木匠,科研工作只能是业余的,也是自费的,且往往被批评为“只专不红”或“白专道路”。1969年9月至1978年4月,由长春防化学院转业到南京电讯仪器厂技术情报室,在那里他创办了《电子技术与数字化》不定期刊物,曾用路坦、季术、麦冲、郑贤波等笔名发表文章介绍频率计产品。北京计量局曾一次就买去128本,此杂志在陆埮调进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才停刊。陆埮在此期间还将国外最新的用“阿伦方差”来表征标准频率引进中国,为此全国频率标准会议特邀他参加该会。 1978年,调入南京大学天文系,要是通过培养并带领研究生,从事高能天体物理,特别是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和致密星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建立起了一个已有相当知名度的研究小组。1980年起,就应邀赴美国、欧洲和日本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多次应诺贝尔奖提名委员会邀请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 1981年起,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1984年,陆埮和他的学生研究发现夸克非轻子弱过程对奇异星的径向振荡有非常强的阻尼效应。 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相对比较宽广,包括宇宙学和高能天体物理等方面。随后的研究逐渐集中到高能天体物理上,特别是中子星、奇异星、脉冲星和伽玛暴等方面。1991年初,他应邀到香港访问半年,结束后自己出钱买回来一台386计算机和24针打印机,并将世界上最新的伽玛射线暴卫星数据人手一份发给所有研究生,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 1994年,与学生韦大明、宋黎明一起提出了脉冲星辐射级联过程的“代参数”概念。1998年,在研究一些伽玛暴的余辉时,发现它们的环境不是通常认为的星际介质,而是密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星风介质。2000年,这个观点经R.A. Chevalier等人进一步发展,星风模型便成为一个主流模型。1999年,提出了伽玛暴余辉动力学演化的统一模型,可以解释火球膨胀从早期的极端相对论到晚期的非相对论的整个演化过程。凡帕拉基斯(Van Paradijs)等人在2000年的“天文和天体物理年评”《Ann. Rev. Astron. & Astrophys.》上撰文以1.5页的篇幅详细介绍了这个统一模型。近几年来,我们还进一步详细研究了伽玛暴的多种环境效应、喷流机制、辐射能谱、能源机制以及X射线闪等的性质和规律。 200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任南京大学与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的“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首任主任。2012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会将一颗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的第91023号小行星以陆埮的名字命名,以表彰他在天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这颗小行星是在1998年2月23日被发现的,这个日子,正是陆埮的生日。 2014年12月3日11时12分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83岁。

陆埮的人物评价

陆老真的是一个对工作非常认真、对学术非常执着的人,陆埮却以工作室为家,这种对学术研究的专注与投入是很多年轻人无法做到的。(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任职陈静华评价) 三十年来,您和学生们一起在伽玛射线暴、脉冲星、奇异星等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在国际上产生重要的影响。(科技日报评) 一个人的成功,不光要学问做得好,为人也要好。爱人者,人恒敬之。(2002年当代天体物理及相关物理前沿研讨会评) 陆埮是中国天文学界的奇异星,诲人不倦、平易近人、为人正直、待人热情。(苏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纪顺俊评) 陆埮一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淡泊名利。他为人谦虚谨慎,作风正派,做事认真,待人诚恳,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物理学和天文学教育和科研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国科学界公认的良师益友。一生坚持把科学前沿知识传播给公众,引导青少年的科学兴趣,鼓励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事业。他的科普著作在年青学子中享有盛誉。陆埮用生命谱写了精彩的人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陆埮的逝世,是中国天文界、物理界、教育界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重大损失。他的卓越成就、科学精神和高尚品格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赞誉和敬仰,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并将激励我们在落实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中,推动紫金山天文台的跨越发展。(中国科学院评)

上一篇:身份证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