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里斯星

时间:2024-10-06 21:51:53编辑:小早

索拉里斯星

我的科幻启蒙是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和大刘的“三体”,如此天花板的人物,已经让我对太空的想象足够充盈,那么还有人能让我重新扩展对宇宙认知的边界么?

今年是波兰科幻作家莱姆诞生100周年,铺天盖地的赞誉。也许是因为很早就被剧透,或者是期待值太高,我读起来这个故事,有种“喜欢”和“厌倦”交替产生的感觉。

故事是这样的,索拉里斯星上有一片原生质海洋生命体,它貌似海洋,却是“有思想的胶质物”,它激起人类强烈的探索欲望,无数最优秀的科学家都被这个无声的巨物所吸引。可是渐渐索拉里斯学开始衰退,仅有三名科学家仍然驻守在观测站。“我”凯尔文穿越宇宙,来到了空间站,却发现了抑郁症自杀的站长,精神恍惚的同事,和若有似无的“客人”。这一切谜底的揭开,是在凯尔文一觉醒来发现了自己的女友突然出现在房间,而他的女友早在二十年前就自杀了......这有血有肉,记忆完整的“女友”原来是索拉里斯星复制的人类记忆。

莱姆创造的这个世界很精彩,而他也特别执着于完整化这个世界,所以理论体系叙述的很多很详细。爱情的部分很像是人与自己欲望的斗争,凯尔文的女友哈丽“复活”是由于在他心中那个念念不忘的执念,起初他明白这是执念的幻化,战胜了欲望,把她用宇宙飞船发射出太空,可是慢慢当这个“机器人女友”学会了人类的情感,她牺牲自己喝下液氮,科学家凯尔文动容了,那个瞬间我相信他是愿意跟这个“哈丽”永远生活在索拉里斯星上。

我一直不解的是“索拉里斯星”究竟是想干嘛?显示它的善良,帮人类完成心中所愿;或者是向人类展示它巨大的能量,奴役人的情感?我突然觉得这一片胶质海洋很像人类的大脑,这神秘的有形物质,却能构想出一切的世界,能操纵你的喜怒哀乐、能控制你的行为模式。说是科幻小说,甚至外星人都没有出现过,没有冲突,没有交战,人类已经被心中的“镜像世界”所虏获。也许,我们永远需要去战胜的,只是那个“自己”。


索拉里斯星

感觉写东西越来越吃力,朋友提醒说,每次看完电影或书,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一遍。

于是找一个陌生的地方来写。




昨晚上看的是《索拉里斯星》,科幻,或者说软科幻。

索拉里斯星是人类研究近百年的一颗行星,表面几乎全被大洋覆盖,被科学家断定为没有生命迹象——但事实上,大洋就是生命体。

大洋巨大而神秘,似乎用着某种强大的力量。




故事是从主角登上索拉里斯星的空间站开始的。

原本空间站里的三位科学家,一位不久前自杀了,其余两位的行为和精神状态都有些异常。主角凯尔文,最初疑惑不解,很快也遇到了属于自己的怪事。

某天醒来,死去的妻子出现在他房间里。她与人类几乎无异。

科学家将其称之为“客人”。来到索拉里斯,每个人都遇到了自己的“客人”。




几人研究认为,“客人”是大洋构造出来的。




全书最惊艳我的,大概也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点,是作者对于大洋的描述。

它博大,有非常强的能力,想要摧毁人类是易如反掌的——但它天真而放肆。男主形容它是“有缺陷的神”。

它能够随意从男主角脑内读取到关于死去妻子的记忆,然后就很轻易很完美地凭空造出了一个“妻子”。这个妻子拥有一切人类的生理心理特征,相处久了,更会慢慢产生自主意识。

科学家怀疑这是大洋的某种实验、阴谋。但对大洋而言,这更像是一场简单的、很快就无聊起来的游戏。




我们对于宇宙的想象,总是有一些“人类中心论”。

像作者书里表述的那样:

【我们,我们是普适的,一切都应该像我们这样。我们自以为是宇宙之草,我们要把我们的普适之草播撒到全宇宙。我们的想法是,宇宙的所有地方都要采用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就是基于这种模式才勇敢而又兴奋地奔赴远方的:看,另一个世界!

这下好了,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意思?我们征服它或者被它所征服。我们这颗多灾多难的倒霉的脑袋里就没有装别的东西。】

但凭什么,外星生命是和我们一样的构造与外形?有手有脚有脑袋,同样致力于科技进步和社会改造?

《索拉里斯星》有些颠覆了这种观念。

宇宙中或许另有生命,而这生命或许与我们常规定义的“生命”含义不同。它或许是一片海洋,或许是其它。它或许已经拥有无限超越人类的存在形态和能力,可以玩儿一样完美制造出我们“人类”。

但它也只是宇宙中的生命而已,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善或恶,只是不为什么的存在着。




另外,科幻真是让人心驰神往啊。

想被Port带回K星。

也想去到索拉里斯,一觉醒来,窗边的阳光下也能坐着最不能释怀的人。

就留在索拉里斯星又何妨。


上一篇:书画装裱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