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原著和电影区别

时间:2024-09-16 00:33:53编辑:小早

为什么喜欢《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被人们认为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银行家安迪蒙冤入狱,在肖申克监狱服刑30载,最终使用一把小锤挖通地道,成功越狱。

我为什么喜欢它,一是因为它的越狱主题,二是主角身上有吸引我的人格魅力。

先说主题,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守法公民,对监狱并不了解,难免对它有好奇。虽然监狱里关押着罪犯,还是有一种心理,想看他们如何冲破牢笼,再次获得自由。

再说一下主角,主角安迪原本是银行家,因为一桩杀妻案,不幸沦为阶下囚,最关键的是他有杀妻动机(他妻子出轨了一个橄榄球运动员),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杀人。

在他蒙冤入狱的第一晚,黑人和狱友打赌,安迪会崩溃,因为在黑人看来这些来自外面的社会精英肯定会受不了残酷的监狱,但是安迪挺住了。

接下来,监狱里的暴力姐妹花因看不惯安迪,不断对他使用暴力,没想到看似单薄的安迪就是不屈服。尽管每次都会受伤,也绝不让姐妹花得到一丝便宜。

真正的转机出现了。安迪无意中帮一个狱警逃了税,使得典狱长知道了他的本领,前者让安迪帮忙做假账。作为回报,安迪在监狱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姐妹花也不敢欺负安迪了。

这样安迪在肖申克一呆就是十几年,他一边帮典狱长做假账,一边为提高狱友的福利而奔走。其中有三件事很打动我。

第一件是在监狱里放xx的歌曲,让狱友听到了外界的声音。虽然被关了禁闭,狱友对他的反抗行为佩服不已。

第二件是帮狱警做假账,作为回报,要求狱警给自己的朋友提供一些酒水。让狱友们第一次感觉自己像个正常人有尊严地活着。

第三件是写信给xx机构,让其更新迭代监狱里的图书,一写就是十几年,直到xx机构受不了他的骚扰,给他寄来了书为止。

后面安迪还在监狱当起了老师,教导一些上进的孩子考大学,安迪也从弟子口中得知了真正杀害自己妻子的凶手。

典狱长为让安迪安心帮自己做假账,命人开枪打死了安迪的弟子。安迪自此知道正义永远要靠自己去争取。

故事的高潮就是某天监狱人员集合,但安迪人间蒸发了。后来典狱长才发现我们的主角安迪利用墙上的海报做掩护,仅使用小锤挖通了地道,成功越狱。安迪出来后检举了典狱长和狱警的恶行,带着新身份活在了自由的世界里。

看了这部影片,不由想到: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不公,是选择咬牙坚持,奋起反击。还是选择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无疑安迪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流浪地球原著拍成电影的部分和原著有什么大的区别

《流浪地球》原著更像是一个世界观、一个历史大洪流的纵览、全世界所有人在这一进程中的群体性思乡情怀。一句话概括就是:电影里能看到希望,原著看完你会讨厌人类的!人类太渺小了原著比电影要悲怆、压抑,个体的极度渺小处处可见,而这一氛围将维持几千年之久,让读者彻底忘却死亡这一原本对个体极为重要的事件,而上升到更关注群体物种延续的层面。电影版的《流浪地球》导演和编剧虽然还是选择了“人”为切入点,但是加强了故事的英雄主义色彩,展现了了实施“流浪地球”计划的漫长岁月中的一个生死存亡的片段。电影没有过多强调群体性的悲凉之感,也没有强调原著中“个体渺小”的压抑之感,而是更加强了希望的力量,突出了个人能力对这一事件的影响。


肖申克救赎书和电影的不同

看完此书后对比电影,发现了很多不同之处,以下列出。

      1。安迪在书中是一个小个子,正因为小,所以才能在最后狭窄细小的排水管道中逃脱。电影中的安迪个子不小,但是演员非常出彩,如果让我选,还是选tim演。

2。关于典狱长诺顿。是后来才来肖申克当典狱长的,并非电影中一开始就是典狱长,在描述中比前几任更贪婪,但是没有电影中如此穷凶极恶,(具体表现在对汤米的处理上,下面会详细介绍)所以书中最后他只是辞去了典狱长的工作。这样的结局没有电影来的有冲击力,让人爽。 

      3。关于知道安迪杀妻的真相的汤米。电影中被典狱长诺顿无情的灭口,而在书中却是个比较爽的角色,被诺顿用更好的监狱为条件不说出真相换到了其它的地方,正因为这个不同之处,使诺顿这个角色在电影和书的结局截然不同,剧情的张力也截然不同。

4。关于雷德讨论越狱的经验。书中提到了很多肖申克越狱者成功或者失败的故事,也是为了承托安迪的越狱而写的,更体现出了安迪惊人的毅力。由于考虑到电影的拍摄问题,这些都被省略。 

      5。先被假释出去的自杀的老者。在书中不是自杀的,是在忧郁中死去。书中并没有太具体的描写。电影的改编更具有影响力,对后来雷德被假释有前后呼应作用。

      6。监狱警长哈力的结局。书中没有详细的结局,电影中是嚎啕大哭着被抓走了。

7。安迪把500美元塞在pp里带进了监狱,而后来雷德把安迪的故事写成文章也用相同的方法带出了监狱。这个电影中没有详细介绍。 

      8。安迪在监狱外的好友吉米。在电影中安迪在监狱外的假身份和钱是自己在监狱中利用帮监狱长洗黑钱的机会创造的,而书中描写的这些都是安迪唯一的好友吉米帮他的,在外面吉米也在不停的帮他上诉。这样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影更显示了安迪的过人之处,但是留下了:这样一个成功的银行经理,居然没有一个外面的朋友帮他的bug.

      9。电影中安迪把警察支开,放音乐给大家听,最后被关禁闭。这个片段书中没有。另外还有比如雷德每年的假释会谈,等等都是书中没有的。这些内容丰富了电影,让电影更好看,剧情更丰满。

      10。结局 。上面说到了典狱长诺顿的结局,原因是安迪把洗黑钱的证据都带出了监狱,最后把典狱长逼死了,而书中他只是逃出去了,并没有做这些。电影的这个结局更让我们出了口气,坏人遭报应,是应该的。另外雷德也被假释,然后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信和钱,结局就在他兴奋的向安迪方向前进中结束。电影的结局更加的唯美 ,两人在蔚蓝的海滩上相遇。。。。。。。。


《肖申克的救赎》展现了什么?

《肖申克的救赎》展现的是那个混乱的时期,人们对回到自由的心还没有被泯灭。我忽然想起来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制度可以规范你的行为,却不能禁锢你的思想。这部电影一度位居豆瓣榜首,是很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短片结束的时候,我清晰记得片尾有一行字幕“In memory of Allen Greene”(纪念艾伦格林)他是《肖申克的救赎》编导弗兰克.德拉邦特的经纪人,纪念艾伦·格林的原因是因为他为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艾伦格林是导演Frank Darabont(弗兰克·达拉邦特)的经纪人,在完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拍摄前夕死于艾滋病AIDS的并发症。生前的他和无数的女人在一起过,也有过子女,但是他一辈子都没有结婚,据说他的欲望强到离开伊藤猛鬼就没法活的地步。因为是并肩作战的人,不料在影片播出前去世,这必然会让导演心痛。这部影片必然会致敬导演的经纪人,是他们的共同的努力,才有了这部经典影片。这也充分展现了两个人的深厚的友情。所以这就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怀念,更是友情的一种见证。相信《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的内心对艾伦格林的去世也是产生了巨大的波动。大家可以去看一看这部片子,确实对得起这个高分。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吗

《肖申克的救赎》播完到最后,屏幕出现了“谨以此片纪念艾伦•格林”,我本来以为这是根据艾伦•格林的事迹改编的电影,后来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才明白完全是我想错了。原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不是改编自真实事件,而是取自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艾伦•格林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编导弗兰克•德拉邦特的经纪人,于影片完成前夕去世。真的不得不感叹,虽然电影只有短短两三小时,但背后制作的故事,工作人员与演员们流的汗水,却有好多好多……而整部影片看下来,感触最深的还是里面的主人公们宁可忙着活,也不忙着死的监狱状态。不管身处什么样的逆境,都得如剧中主人公安迪一样,积极地活着。1947年,银行家安迪•杜佛兰受律师陷害,被指控杀死了妻子和妻子的情夫,被判终身监禁于肖申克监狱。进监狱后,安迪凭着一流的理财能力和渊博的学识,帮典狱长“洗钱”,新建肖申克监狱图书馆……他一直在等待,等待真相大白,重获自由的那刻。直到1965年,小偷汤米也被送进了肖申克监狱,安迪才从汤米的口中得知,了妻子与其情夫的死亡真相。原来真正的凶手叫布拉其,被关押在另一个监狱,而且很快就要出狱了。安迪兴奋地跑去找典狱长,让他重审案件。典狱长想让安迪一辈子呆在监狱里帮他“洗钱”,不仅没答应,还设计谋杀了案件唯一证人汤米。汤米死后,安迪心灰意冷。他意识到典狱长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不会为他翻案。若继续呆在肖申克监狱,只有等老,等死的结局。因此,安迪开始了他的自救计划。1966年,揣着对国家体制的失望,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未知的希望,安迪从自己用19年牢狱时光挖的洞里逃跑,成功越狱,并将典狱长的贪污行为曝光。最终,政府重新整治了肖申克监狱,典狱长不肯乖乖就范,开枪自杀。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带着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快感结尾,简直大快人心。

上一篇:所有的迪士尼公主电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