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武器

时间:2024-08-26 16:36:11编辑:小早

什么是生化武器?

什么是生化武器?生化武器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两种,它们都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具有特别强的杀伤力。生物武器,是指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的武器,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致病微生物一旦进入机体便能大量繁殖,导致机体功能破坏、发病甚至死亡,它还能大面积地毁坏植物和农作物。它有致病性强、污染面积大、传染途径多、成本低、使用方法简单等特点。化学武器是指利用化学物质的毒性以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和器材的总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步形成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制式武器的。化学武器的特点是杀伤途径多,毒剂可呈气、烟、雾、液态使用。按毒剂分散方式可分为爆炸分散型、热分散型、布洒型。由于生化武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威胁人类生存,1927年4月10日,联合国通过并签订了《禁止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生化武器是什么意思

生化武器旧称细菌武器,是指以细菌、病毒、毒素等使人、动物、植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质材料制成的武器。大致类别:先说生物武器,通常分细菌类,如霍乱弧菌、鼠疫杆菌和伊拉克打算用作侵袭敌国的炭疽菌。毒素类有葡萄球菌和肉毒杆菌。病毒类包括天花病毒及脑炎病毒。真菌类有球孢子菌。此类武器攻击范围甚广,虽无即时杀伤力,却能慢性且大规模杀人。 化武分类:包括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刺激性毒剂与失能性毒剂等。沙林属神经性毒剂,能在几分钟内破坏人体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最后置人于死地。伊军还有皇牌神经性毒剂称为VX毒气,毒性比沙林强烈10倍,中毒者会身体麻痹而死,杀害数百万人只要数克分量。杀伤力:据美国生化武器专家表示,炭疽菌轻则令人呕吐与内出血,恶性炭疽菌则导致死亡。二次大战期间,英军曾在北非和格林纳达进行炭疽菌战剂试验,10年后检验污染仍严重,再过15年派科学家到场收集土壤化验,污染程度还足以伤人。科学家估计,污染状态可能维持50~100年,这种菌甚至透过昆虫和动物作为传染媒介,继续繁殖。一般炭疽菌生物战剂散发的毒菌,可在棉布或潮湿泥土活10年,其他生物战剂活力,根本无法与它相比,譬如颇强的球孢子菌,只可活3~4年。顺道一提,据俄罗斯一名生化武器专家指出,目前每平方公里杀伤成本,生物战剂只要20美元,化学武器约1000美元,核武3500美元,常规武器约8000美元。概念: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然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生化武器是利用生物或化学制剂达到杀 伤敌人的武器,它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撒器、喷雾器等。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作用: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旧称细菌战剂。生物战剂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进入机体(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导致破坏机体功能、发病甚至死亡。它还能大面积毁坏植物和农作物等。由于它伤害太严重,性质极其恶劣,所以已被定为禁用武器。战争使用:生物武器,由于以往主要使用致病性细菌作为战剂,早期它的名字便被称为细菌武器。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战剂早已超出了细菌的范畴。生物武器的首次使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大量研制生物武器是在30年代确立了免疫学和微生物学之后。1936年,侵华日军在中国哈尔滨组建细菌研究部队,并于1939-1942年先后在中国多处投掷细菌弹。朝鲜战争时期,中国政府指责美国军队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使用化学武器攻击中朝两国军民,后来经李约瑟率领的国际科学调查团得到证实,但美国对此拒不承认,李约瑟回到英国后也受到各界围剿,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意识形态冲突的牺牲品。 后世就朝鲜战争中美军化学武器的使用问题也存在争议。 国际公认的生物战剂有潜在性生物战剂和标准生物战剂两大类。作为生物战剂至少有6类23种病原微生物及毒素。这些生物战剂的使用方式也已发展成以气溶胶形式大规模撒布。在现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生物武器的面积效应最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1架战略轰炸机使用不同武器对无防护人群进行袭击,其杀伤面积是:100万吨当量核武器为300平方公里;15吨神经性化学毒剂为60平方公里;10吨生物战剂可达10万平方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格鲁尼亚岛试验了1颗炭疽杆菌炸弹,直到1986年才用280吨甲醛把格鲁尼亚岛上的炭疽杆菌消灭掉,1990年宣布该岛已经脱离危险。生物武器的罪恶,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极端愤慨。1972年联合国签订了禁止试制、生产和储存并销毁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国际公约。但是少数发达国家从来就没有放弃生物战的准备,只不过是更加隐蔽罢了。由于生物武器比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容易制造和走私,因此,它对整个人类的威胁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在冷战后更增大了。不同分类:1、细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等。2、病毒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等。3、立克次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流行性班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等。4、衣原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鸟疫衣原体。5、毒素类生物战剂。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6、真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化学毒剂 生化武器化学武器的特点是杀伤途径多,毒剂可呈气、烟、雾、液态使用,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误食染毒食品等多种途径使人员中毒;持续时间长,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的甚至达数周;其缺点是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较大。神经性毒剂这是一种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剧毒有机磷酸酯类毒剂,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棱曼,V类神经毒是指-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糜烂性毒剂这是能引起皮肤起泡糜烂的一类毒剂,让人缓慢痛苦地腐烂死去,没有特效药,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窒息性毒剂这是指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气的而造成窒息的一类毒剂。其代表物有光气、氯气、双光气等。光气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高浓度光气中,中毒者在几分钟内由于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全身中毒性这是一类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化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氧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氯化氢等。氢氰酸有苦杏仁味,可与水及有机物混溶,战争使用状态为蒸气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者呼吸困难等,重者可迅速死亡。刺激性毒剂这是一类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剂。按毒性作用分为催泪性和喷嚏性毒剂两类。催泪性毒剂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喷嚏性毒剂主要有亚当氏气。失能性毒剂这是一类暂时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从而丧失战斗力的化学毒剂。其中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国研制的毕兹(二苯基羟乙酸-3-奎宁环酯)。该毒剂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战争使用状态为烟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头痛幻觉、思维减慢、反应呆痴等。历史事件:在人类战争史上,利用生化武器作为攻击手段的记载很多。著名的例子是1346年鞑靼人进攻克里米亚战争中利用鼠疫攻进法卡城。原来鞑靼士兵中有人因感染鼠疫而死亡,他们把死者的尸体抛进法卡城里,结果鼠疫在守城者中蔓延,终于放弃了法卡城。18世纪英国侵略军在加拿大用赠送天花患者的被子和手帕的办法在印地安人部落中散布天花,使印地安人不战而败,也是殖民统治者可耻的记录。传播方式:空气传播即通过空气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影响人体。是最令人恐慌的传播方式。手段通过炸弹或导弹将化学或生物制剂传播到一个很广的区域。利用作物喷洒机或其他飞机在城市上空喷洒毒剂。由驶过城市的汽车或卡车沿繁华地段的街道喷洒毒雾。在人群聚集区域(如地铁、体育场所或会议中心)释放小型炸弹或毒气罐。社会情况:法律限制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但一旦被战争狂人利用,也会毁灭人类。国际社会必须对生化武器进行限制。1992年9月,草案由负责裁军事务的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经过长达20多年的艰苦谈判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定稿,并于1992年11月30日由第47届联大一致通过,1997年4月29日生效。《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主要内容是签约国将禁止使用、生产、购买、储存和转移各类化学武器,所有缔约国应在2007年4月29日之前销毁其拥有的化学武器;将所有化学武器生产设施拆除或转作他用;提供关于各自化学武器库、武器装备及销毁计划的详细信息;保证不把除莠剂、防暴剂等化学物质用于战争目的等。条约中还规定由设在海牙的一个机构经常进行核实。这一机构包括一个由所有成员国组成的会议、一个由41名成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和一个技术秘书处。影响及预测:当前生化武器对军事领域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正呈现出一些新动向,需要认真研究和密切关注。1、生化武器发展将进一步加剧军事领域的竞争。生化武器的角逐是当今各国军事竞争的一个重要部分,生化作战能力的强弱,对于在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战略主动权有着特殊影响。一方面,生化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地位仍很突出。尽管生化武器用于战争的可能性下降,但由于生化武器的物质基础仍然存在,生化武器在战争中给军队带来的威胁也客观存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高度重视生化袭击防护,也再一次深刻反映了生化武器在军事对抗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生化武器领域已成为军事争夺的新制高点。美俄英等军事强国加紧制订规划,不断增加投入,加大研制力度,使生化武器的发展速度加快。其中,美、俄、英等国将发展基因武器、可控制性传染病手段作为军事技术开发的重中之重,并已取得一定优势。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马里兰州设立基因武器研究中心,先后投资了近百亿美元,1997年完成人工人体染色体合成。2000年,美英联合宣布绘制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基因组草图,英称基因武器最迟不会晚于2010年问世。俄罗斯开发出一种能抵御16种不同解毒药的细菌。2、生化武器履约困难将阻碍军控领域的有效合作。当前,国际军控组织禁止生化武器的履约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国际军控组织与核查手段的发展,滞后于生化武器研制技术的发展和扩散。少数国家置国际《公约》于不顾,擅自研制和秘密生产生化武器,引起"骨牌效应",使其他国家纷纷效仿。非缔约国家发展生化武器更是无法控制。新一轮军备竞赛加剧,特别是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使原有维护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基石不复存在,导致一些国家发展先进的生化武器以求自保。霸权主义国家在生化武器履约上执行双重标准,并把生化武器履约作为发动战争的幌子和推行新军事战略的手段。3、生化安全环境恶化对国家安全将构成直接威胁。尽管一些新型传染性疾病的生化背景还有待于研究和查证,但其灾难性的后果和生化武器扩散带来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生化安全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向。特别是愈演愈烈的生化恐怖直接危及国家安全。2012年来世界上有200多个恐怖组织,分布范围广,组织严密,大多具备化学攻击能力,少数具备生物攻击能力,并尝试开发新型生化技术手段。这迫使一些国家将应对生化威胁作为安全战略重点。4、生化技术发展失衡将使安全预防更加困难。当前世界生化武器攻防技术发展严重失衡,对很多新型生化武器没有防御手段;即便研制出新型病毒的国家,在短期内也研制不出防御这种病毒攻击的疫苗。各国生化技术的差距也在增大。美英等国的生化武器特别是基因武器技术已遥遥领先。生化技术领先的国家利用生化优势研制对付其它国家的生化武器,使这些国家面临严重的潜在安全危机。个别国家专题研究所谓《中国人的基因组》问题更值得我我们高度关注。怎样对付或摧毁:6种方法:1、呼吸罩:过滤网普遍由活性碳制造。2、密室:外层由塑胶等非渗透物料保护,内层不断供应过滤空气。3、消毒:利用甲醛等消毒剂清洁各种表面。4、疫苗:某些病源需要进行多次疫苗注射,很多则完全没有疫苗。5、抗生素:对病毒完全无效,对某些病菌也无效。

上一篇:克利夫兰

下一篇:pep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