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北京人

时间:2024-08-25 02:49:08编辑:小早

求曹禺的话剧《北京人》剧情简介

中秋之日,天空湛蓝,鸽哨声断断续续地飘进曾家的花厅。透过养心斋,可望到窗外的枝枝翠竹。这个摇摇欲坠的封建大家,虽看上去显得很衰微,不过满堂的红木家具,古色古香的装饰陈设,却又显示出曾盛极一时的不凡气度。家中主事的大奶奶思懿,自命知书达礼,精明干练,整日满脸堆着笑容,可又时时露出虚伪与狡谲。要说,撑起这个家也实在不易,她不光成天要对付那些个堵门要账的,就连丈夫曾文清也让她伤透了脑筋。懒怠羸弱的文清,终日无所事事,偏偏又染上了抽大烟的恶癖;姑爷江泰一付十足的公子哥派,几次做官都不得意,最后终赋闲而寄居于丈人家中,成天牢骚满腹,喝了点酒便四处使气,骂声连天。而在这个家里,更为可怜的却是愫芳姑娘。自来到曾家,岁月悠忽,转眼已是三十岁的人了,但却很少有人为她的前途想一想,只有偶尔在与文清谈诗论画中,才稍许得到些慰藉。虽然大奶奶对此常投以令人难以忍受的讥讽,可愫芳却有着一种寄人篱下而养成的惊人耐性。大奶奶的儿媳瑞贞,从十六岁起便胡里糊涂地被人送进了这个封建的樊笼,夫妻之间视为路人。她既不愿逢场作戏,也不屑于用献媚来讨好婆婆,因而常常遭受婆婆的辱骂。在这样一个家里,行将就木的老太爷曾皓,虽然诅咒思懿的阴险,怨恨文清的无能,但他却终救不了这个家,他唯一的希望是能守在那口已反复漆了十五年的寿木,然而因无力偿债,就连这样一口棺材也终被隔壁的大户“争抢”了去。望着这个即将倒塌的家,面对周围的骄横、自私、吝啬和残忍,瑞贞再也待不下去了,她决定冲出这个家庭。而愫芳最后也终于战胜了自身的软弱,怀着一丝丝的惆怅,悄悄地跳出了曾家,向着宽阔的天宇飞去……扩展资料:主要角色:1、曹皓——在北平落户的旧世家的老太爷,年六十三。2、曾文清——曾皓的长子,三十六。聪颖清俊,善良温厚,但是性格软弱无能,虽然已是中年却依旧没有生活经济来源,是一个“废人”。从小与愫方相爱,却未能与愫方结合,在父母的主持下与曾思懿结合,后在绝望中吞食鸦片死亡。3、江泰——文彩的丈夫,一个老留学生,三十七八。曾经做官,后来失势遭到通缉躲在曾家,有做实业的想法无奈未有实际作为。经常抱怨,然后喝酒自慰,说话坦率诚实,最后一幕却欺骗了所有人拿着30元出去喝酒。4、曾瑞贞——曾皓的孙媳,霆儿的媳妇,十八岁。与曾霆没有爱情,后怀有身孕然后打掉,与曾霆协议离婚后瞒着家长们与袁家人一起离开了曾家。

话剧 《北京人》 为什么要叫‘北京人’?

《北京人》是曹禺在抗日战争时期继《蜕变》后写成的另一部力作,也是曹禺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在业内被专家认为是曹禺先生最好的一部作品。《北京人》描写了一个旧中国封建大家庭如何从过去的"家运旺盛"的时代,逐步走向衰落直至最后彻底崩溃的过程。在这个封建家庭内部,曹禺着重刻画了祖孙三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曹禺以自己心灵中印象最深的那些人和事为原形,直接写人、写出了人的性格与气质,写出了人的思想与感情,这里有自私、吝啬、迂腐的曾老太爷,有精明干练而又虚伪狡诈的大奶奶思懿,更有自幼寄人篱下、逆来顺受的孤女愫芳,曹禺展现了他们在那样一个人吃人的封建礼教下扭曲的生活着的各自命运,是一部高水平的作品。此次作为纪念曹禺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演出,李六乙极富新意大胆尝试的《北京人》,新颖独特的导演构思和令人惊奇的倾斜的舞台美术设计,凸现了这部曹禺先生最钟爱的戏剧的主题。

《北京人》以抗战前北京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为题材。剧中人物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内心苦闷。在家人亲戚之间的矛盾与相互倾轧中,观众深深感受到这个人物的昏聩自私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从而体会到封建社会腐烂死亡的必然性。《北京人》写于1941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衰败,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北京人》为曹禺剧作的又一艺术高峰。他再一次回到自己所熟悉的旧家庭的题材,对封建主义作了抽筋剔骨的批判。假如说《雷雨》侧重于伦理道德关系的批判,《北京人》则企图对整个封建文化传统作清算。曾家是衰弱的封建社会的缩影,曾经有过的诗书礼仪的鼎盛时代已经过去,如今各种要帐的逼上门来,它的世家儿孙精神上更趋于颓败--家长曾皓生活中唯一的"快慰"就是一遍遍油漆为自己准备的棺材,这正是一个封建僵尸的象征,曾文清这位天资聪敏心地善良的封建士大夫,精神上已完全瘫痪,成了徒有"生命空壳"的"多余人"。人类祖先"北京人"的纯朴、勇敢与健康已为封建文化的苍白、消沉与病态所替代。剧作家力图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找到通往新生活的精神力量。


上一篇:爵士舞服装

下一篇:脑海里的橡皮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