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之歌五六集主要内容
《长征之歌》第五集标题是红飘带上的诗与远方。主要内容是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中,有着红色布告、标语口号、壁画石刻等独特的长征文化遗存。在广东南雄,发现了全国唯一的有曲谱有歌词的红军歌曲。将军业余合唱团演唱的《红军纪律歌》,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历史和风貌。以长征为题材的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等作品层出不穷,这是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之歌》第六集的标题是长征让世界读懂中国。主要内容是长征在人类精神家园中具有史诗意义。本集介绍了第一位通过著述向世界讲述长征的外国人勃沙特,展示了重要领导人陈云首次向共产国际介绍中国红军长征的珍贵文献,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保安为毛泽东拍的照片,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形象在世界亮相。美籍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见证了中国红军,成为坚定的革命者。长征的光辉照耀世界,长征让世界读懂中国。
长征之歌第一,二集主要内容
长征之歌第一,二集主要内容如下:1、第一集:让长征文物活起来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壮丽史诗。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等,贯通我国东南至西北十五省(区、市)的辽阔土地,这条中国特色革命历史主题文化线路,组成了一首震撼世界的长征之歌。2、第二集:跨越时空的承诺我国最后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0个片区处于长征沿线。当年许多人怀揣着“让所有穷人过上好日子,解放全中国”的理想和信念,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如今,党领导长征沿线各族人民,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不断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兑现了跨越时空的庄严承诺。2021年2月9日,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将创新工作方式,搭建沟通桥梁,凝聚专家智慧,为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贡献专家力量。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领导和协调下,内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专家组,分别对接服务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充分发挥咨询、评议、研究和传播作用。《长征之歌》剧情简介: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红军长征途经15个省(区、市),沿线留存了数量庞大、类型丰富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纪念价值和教育价值。该片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教育培训等工程的要求,讲述公园建设的进程,展现长征精神。
长征组歌十首有哪些
分别是:《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长征组歌》在创作、排练、演出过程中,得到了周恩来、邓小平、贺龙、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是倾注了领导、专家、群众心血的优秀艺术作品。《长征组歌》于1966年奉周总理指示,列为他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赴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随访艺术团的重要剧目,尔后曾多次复排演出,并摄制成音乐艺术片,成为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30年来的重点保留节目。长征组歌诞生记自问世以来,《长征组歌》就显示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传遍大江南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长征组歌》是在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萧华上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患病休养期间创作的《长征组诗》基础上谱曲完成的。1964年9月至11月,重病未愈的萧华,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小楼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长征组诗》的创作中。萧华按照长征的历史进程,从极其复杂的长征历史中选取了12个最具典型性的事件,安排了组诗的整体结构。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琢磨推敲,萧华终于完成了长征组诗的创作。初稿写出后,又经过近10次的反复修改,最终决定以毛主席《七律·长征》诗的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这组组诗命题。1965年8月1日,《长征组歌》首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连续演出30余场,场场爆满,在上海、南京、香港的演出也获得了广泛赞誉。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长征组歌》诞生记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包括哪些内容???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以深刻凝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几十年过去了,《长征组歌》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其中的许多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歌词创作《长征组歌》的词作者肖华参加长征时才十八岁,过草地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二师政委;1964年9月任总政治部主任。1964年4月,肖华同志患肝炎到杭州疗养。他忆起那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倒下去的战友,经常夜不能寐,往往夜里从床上爬起来奋笔疾书,写诗作词,激情和泪水湿透了纸背。为了创作《长征组歌》,萧华同志在杭州西湖畔的一座小楼里,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论述,研读了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体重减轻了好多斤。几个月后终于写出了《长征组歌》初稿,又反复征求意见,于1964年11月中旬基本定稿。1965年1至4月,战友文工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四位作曲家合作完成了《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谱曲。战友文工团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于1965年“八一”建军节正式在北京上演,连演了三十多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967年,“一月风暴”骤起,肖华同志被“打倒”,《长征组歌》也被诬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