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次克普夫在海湾战争中当任什么职务?
1934年8月22日,施瓦茨科普夫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特伦顿市。父亲是陆军准将,1917年进入西点军校学习,二战期间被派往伊朗负责训练伊朗军队。施瓦茨科普夫1946年——1951年随父至在伊朗生活。1951年进入西点军校学习,1956年毕业。毕业后曾在第101师空降师任少尉排长,后调柏林旅并晋升中尉。1961年被选派到本宁堡步兵学校进行步兵军官高级课程学习。1964年施瓦茨科普夫获洛杉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机械工程学硕士学位,之后到西点军校担任机械工程系教员。1965年,他以少校任南越空降部队顾问,随后还担任过驻越美军指挥部参谋,第二十三步兵旅1营营长。1970年自越南战场归国后进入五角大楼工作。1976年,施瓦茨科普夫出任美军第9步兵师第1旅旅长,1978年调任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计划部副部长。此间,他参与了陆海空三军联合指挥部的工作。1980年,施瓦茨科普夫晋升为将军,赴欧洲美军第8机械步兵师任副师长。1982年任驻佐治亚州第24机械化步兵师师长。1983年,施瓦茨科普夫任美军入侵格林纳达军事行动联合特遣部队副总司令,奇袭格林纳达成功后,晋升为陆军作战副总参谋长帮办。1986年,他任驻华盛顿美军第1军军长,并晋升为中将,1987年任美军陆军作战副参谋长。 1988年11月,施瓦茨科普夫晋升为四星上将,任美国中央司令部总司令。这期间他对地区性冲突、中低强度作战、沙漠作战和特种部队作战进行了研究。施瓦茨科普夫一直关注着海湾局势,他组织了专门班子,对中东和海湾地区的情况跟踪研究,并多次组织部队进行沙漠和海外作战训练演习。1990年8月2日,海湾战争爆发,施瓦茨科普夫很快就制定出了遏制伊拉克进入沙特阿拉伯的“90—1002”作战计划。他认为,伊拉克的实力在于规模庞大的地面部队和化学武器,而海空力量均不成威胁,装备精良,拥有制海、制空及制电磁权的美军,可以首先通过空中、海上的强大火力摧毁伊拉克的防御体系。施瓦茨科普夫任美军海湾部队总司令、多国部队总司令后,仅用三个月时间即将包括海、陆、空在内,装备有现代高科技兵器的50余万大军有条不紊地部署在海湾地区。 在5个半月的紧张军事对峙和外交较量后,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作战行动,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当时联合国通过了允许1月15日之后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从海、空同时发动空袭所要求的气象条件考虑,“无月之夜”和“涨潮之夜”最为有利,而在1月15日以后可供选择的只有三段时间:1月17日一20日,2月16日一18日,3月17—19日。一般人认为,第一段时间太仓促,第三阶段时间又正值穆斯林斋月期间,以后天气转热,风沙增多,只有第二段时间最理想。然而,施瓦茨科普夫却选择了1月17日,完全出乎伊军的意料。 因此,当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空袭时,巴格达市仍灯火通明,40分钟后才实行灯火管制。伊军的飞机尚未起飞,便被炸毁在机场;伊军的地空导弹也没有发挥作用,只有一些高炮和高射机枪实施了对空射击。这次空袭使伊拉克遭受重大损失。多国部队对伊军的地面作战,也只用了几天时间。一开始,施瓦茨科普夫有意造成从其左翼直接进入科威特的声势,而指挥部队从右翼攻击,包围了在科威特的伊军。 在施瓦茨科普夫的组织指挥下,经过1个多月的战略轰炸和100个小时的地面进攻作战,多国部队以极小的代价,歼灭伊军数十个师,将伊军赶出科威特,使美国获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的胜利。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参加作战行动的军兵种之多,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之高,组织协同之复杂,均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之最。仅美军参加空袭的机种就有30多个。施瓦茨科普夫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军事行动,实施了成功的组织指挥,开高技术条件下指挥多国部队协同作战之先河。 海湾战争结束后,施瓦茨科普夫被欢呼为民族英雄。同年晚些时候他退出现役,定居于风景秀美的佛罗里达海滨,与家人一起过着宁静、和谐的生活。施瓦茨科普夫的“熊”脾气是在越南战争时出名的:丛林中,战事正酣。一个美军士兵突然中弹倒地。营长施瓦茨科普夫闻讯赶来。一架直升机在开空盘旋。施瓦茨科普夫紧急呼叫驾驶员,请求将伤员带走。对方断然拒绝,理由是机上坐的是些重要的“大人物”。施瓦茨科普夫看着血流满面的部下,又抬头望望天空,怒不可遏,冲着夫线电大骂起来,直到另一架直升机赶来为止。消息不胫而走。于是,这位爱护部下,敢于抗上的“暴风雨诺曼”很快出了名。 1990年8月底,退役前夕的施瓦茨科普夫被派往中东挑起多国部队总司令的重担。早在一年前,诺曼就在美军中央司令部准备好了以伊拉克为对手的作战方案。因此,这一使命并没有使他感到仓促和意外。以过两个多月跨海运输,首批10万美军官兵抵达沙特阿拉伯。但这时与美方设计“沙漠盾牌”行动的预测相比,伊军实际兵力已高出一倍,装甲车辆更增加两倍。面对伊军的态势,诺曼眼里冒火,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此时,美国国内一会鹰派占上风,一会儿主张经济制裁的成为主流,加之大选将近,政客们的心思好像集中不到海湾。打还是不打?沙漠中的诺曼心急如焚。“妈的,这样下去10万士兵就会像火鸡一样被沙漠烤熟,你和总统到时候只能卖烤鸡了。”施瓦茨科普夫开始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摔电话。 好不容易白宫定下开战决心。施瓦茨科普夫却又按兵不动。白宫的军事顾问颇为不解:“上帝呀,为什么他还不进攻?”诺曼不加理会。他坚信,“杀鸡需用牛刀”,才能确保胜利、减少伤亡。伊拉克步后师沿南部边界与波斯湾严阵以待,共和国卫队则排列在北边的伊科边界地带,整个防御体系呈倒三角,就等着美国人一口一口去啃。正面进攻,等于向枪口上撞,肯定伤亡巨大。诺曼默不作声地酝酿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实施美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侧翼迂回!但他尚少整整一个装甲军。于是他使出浑身解数,火速向海湾增兵。在沙特的战备公路上,无论哪一点每分钟都有18辆卡车通过;几乎每一个码头和机场都已装满美军的装备、弹药和补给。 海湾战争的进程和施瓦茨科普夫的脾气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短短43天内,诺曼就将萨达姆的军队卷入铺天盖地的火海之中:空中、海上发射的导弹雨点般飞向预定目标;几千架飞机像呼啸而至的铁鸟捕食着毫无还击能力的对手。随后,诺曼用右手拧了一下萨达姆的“屁股”,以部分兵力实施正面佯攻,引其关注;接着出其不意迎鼻打去一记“左钩拳”,将庞大主力部队大踏步迂回至伊军防御体系后方。结果多国部队的地面进攻准备了几个月,实战却在100小时内就使伊军彻底崩溃。 施瓦茨科普夫成了海湾战争的“英雄”!他向鲍威尔发了最后一次牢骚:“我要退休。我不想忍受你所受的窝囊气。”欢呼声中,他悄悄退出了现役,在风景优美的佛罗里达海滨过起了宁静的隐居生活
美国第一位黑人国务卿鲍威尔(个人质料)
科林·卢瑟·鲍威尔(Colin Luther Powell) 是美国第一个黑人国务卿,同时也是最年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58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学院,获地质学学士学位。他在校期间参加后备军官训练队,毕业时被授予少尉军衔。在完成了步兵军官基础训练后,被派至德国服役并晋升为中尉。 1962年8月25日与阿尔玛·维维安·约翰逊(alma vivian johnson)结婚。育有一子两女。 鲍威尔
1962-1963和1968-1969两次被派到越南,参加越战。 1971年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商业管理硕士学位。 1973-1974年任驻韩国美军海盗营营长(中校)。美国国家军事学院学习后被任命为第101空降师第2旅旅长。 1977-1980年任国防部副部长高级军事助理。1978年晋升为准将。 1983-1986年任国防部长高级军事助理。 1987年12月-1989年1月任里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 1989年 乔治·布什总统任命他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晋升四星上将。 指挥1991年海湾战争。 1993年9月30日退役,并辞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职务。 2000年12月,美国当选总统小布什提名鲍威尔为国务卿。对于外交事务,鲍威尔拥有自己的方式和特点。在以态度强硬、作风凌厉著称的小布什政府中,鲍威尔是核心人物中惟一的一位温和派人物,通常被人们视为比较典型的“鸽派”人物。鲍威尔曾表示,自己是一名战士,研究战争,但战争决不应被看作是不可避免的,要尽一切可能去避免战争,“和为贵”是他信奉的宗旨,因此,他被称为“鹰爪鸽”。 但从2003年1月末开始,鲍威尔在对伊的问题突然强硬起来,态度似乎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在2月5日的安理会会议上,鲍威尔向联合国安理会呈交了有关证据,证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希望得到更多国家支持其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 鲍威尔的这一惊人变化,国际上公认的观点是因为他看到布什总统已下定了决心,要采取军事行动解除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作为一名退役将军,鲍威尔认为工作的变更并没有改变他身上具有的军人特质,作为军人,就要服从命令,服从大局。鲍威尔是一位骨子里主张和平的军人,但他又要恪守军人的职业准则———忠诚。 鲍威尔待人热情随和,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在闲暇时间,很喜欢看吴宇森导演的功夫片或战争题材的影片。在他会客室的茶几上放了两张照片:一张是他宣誓就职时,布什总统站在他身旁的照片;另一张就是他与华裔导演吴宇森及其摄制组人员的合影。 1995年出版自传《我的美国之路》。 1995年,作为四星上将、海湾战争英雄的鲍威尔人气颇旺,美国各界纷纷支持其第二年角逐白宫宝座,但是阿尔玛却坚决实行了“一票否决制”:“如果你参选,我就离开,你一个人去当总统吧!” 阿尔玛有自己的苦衷:夫君当总统固然风光,但十分危险,尤其是当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另外,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定会遭到破坏。她曾对好友说:“我们才不愿意去捧那个烫手山芋呢!闹不好,我丈夫就会成为第一位被暗杀的黑人总统!” 鲍威尔从军30余年,曾举家搬迁了20多次。为了家庭更为了孩子们,阿尔玛只想要稳定安宁的生活。 面对妻子的强烈反对,顾家男人鲍威尔只好在一个公开场合郑重宣布:自己不具备那份“热情”和“责任”去竞选总统,当然他没有公开家庭原因。鲍威尔说这番话时,站在他身旁的阿尔玛一脸满足的笑容。 但鲍威尔的表兄布鲁斯·卢埃林却透露:“科林(鲍威尔的名字)当时真的是想试一试的,但是阿尔玛十分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