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悼天王”冉闵究竟算是民族英雄,还是穷兵黩武的武夫?
说到冉闵,可能很多人对他并不陌生,关于他的《杀胡令》,以及最后的失败,很多历史爱好者都多少有些了解。尤其是他武悼天王的称号,更是让许多人几乎随口道来。关于冉闵的传说,曾经在网络上流传不息,并对许多人产生了极大的误导。那么抛去传说,历史上的冉闵以及被捧上天的《杀胡令》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复原的北朝壁画北朝早期,是一段军阀混战,尤其是许多游牧民族进入中原,通过战争在获得立足之地后,又不断与其他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以及当地汉族豪强不断争夺地方控制的历史。后来作为冉闵养父的石虎,他所属的羯族也是“五胡乱华”时期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之一。晋成帝咸和五年,石勒称帝,建立了后赵。然而和很多北朝早期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一样,后赵内部充满了阴谋与厮杀,在石勒死后,被石勒的侄子、石勒的父亲视如己出的石虎立刻篡夺了后赵政权,然而虽然石虎骁勇善战,但是由于石虎生性残暴又贪图享乐,他在邺城大肆征发士兵和民夫修筑宫殿,使得大量羯、汉士兵民夫死亡。在加上石虎的官吏四处横征暴敛,一时更是民愤四起。不过虽然石虎也四处劫掠妇女,但是与网络上相传的“两脚羊”段落不同的是,石虎四处劫掠的民女,并不是将她们充入军营甚至当成军粮,而是将她们全部收入了自己的后宫。并且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两脚羊”这个词,以及相关的烹饪方法并不是起源于北朝,而是最早见于宋代记录各地风俗的《鸡肋编》。而且其实石虎和当时许多游牧民族君主一样,对当时中原的汉人,都有着深深的自卑感。曾经有工匠为了讨好石虎,而将宫廷中的忠臣、孝子、烈士、贞女画像全部画成胡人相貌,结果引得石虎勃然大怒。▲北朝壁画不过,石虎虽然能够镇得住自己手下图谋不轨的大臣,但是却和石勒的父亲一样也为自己收了一个干儿子,而这个人正是冉闵。冉闵同样因为英勇善战而受到石虎的赏识,石虎在昌黎之战中大败,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只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在敌人的攻击之下,几乎完好无损。对于这个人高马大、善谋略的青年,石虎更是视之如孙。虽然石虎的初心,是想让冉闵为自己的子孙效力,然而冉闵却毫不在乎的打算模仿一下自己的干爹。石虎死后,石世继位,但是没过多久,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遵篡位。而当时同样手握重兵的石冲对于石遵篡位心怀不满,因此立刻起兵造反,但是却被冉闵等将领击败,石冲被赐死,而他所率领的士卒,则全部遭到坑杀。▲北朝具装骑兵佣石遵为了安抚冉闵,因此向冉闵许诺会立他为太子,但是很快就反悔,改立石衍为太子。冉闵对此大为恼火,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越加险恶。在得知石遵有意除掉自己之后,冉闵先下手为强,拥立了石虎三子石鉴篡位。然而石鉴对于冉闵也忌惮不已,他先是封冉闵为大将军和武德王,之后却派石苞等人连夜去除掉冉闵。失手之后,石鉴担心冉闵反叛对自己不利,因此假装不知情除掉了石苞等人。▲北朝步卒但是石鉴并没有就此放弃除掉冉闵,他趁着石虎另一个儿子石祇,联合羌族首领姚弋仲与氐族符洪发动叛乱,表示要除掉冉闵与其亲信李农等人。就在后赵大军前去平叛之后,邺城的几位大吏密谋试图除掉冉闵和李农,但是却被二人击败反杀。这之后,老臣孙付都和刘铢带领三千羯兵试图除掉冉闵和李农。孙付都劫持了石鉴,然后告诉他此时冉闵和李农已反。在得到石鉴首肯之后,孙付都和刘铢立刻下令军队攻打冉闵和李农,但是却被击败。之后冉闵和李农带领了数千士卒杀入宫门,对冉闵畏之如虎的石鉴立刻改口,说孙付都叛乱,要求两人立刻前去镇压。结果冉闵和李农在宫门大开杀戒,之后更是发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或许冉闵这一命令是想进行全城戒严,然而此时所有在城内的胡民早已如惊弓之鸟,他们纷纷开始蜂拥逃出城外。之后冉闵将石鉴监禁,并下令城门不再戒严。一时间原本出逃的胡人们以为兵祸已去,因此纷纷回城。然而冉闵此时并没有就这样放过他们,孙付都和刘铢的事情,让冉闵对胡人不再信任,因此他对城中的汉人下达了至今大名鼎鼎的“杀胡令”,之后这个命令更是扩展到各地驻军,一时间后赵四境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北朝骑兵至此,冉闵基本已经不可能再与石家一族和平共处,而在之后的战争中,他先后击败了多名后赵将领,并在永和六年废黜石鉴之后,对石虎的子孙后代大开杀戒,并称帝,改国号“魏”。原本叛乱的石祇听闻石鉴被杀,也干脆自立,并派遣丞相石琨讨伐冉闵。但是却在邯郸被冉闵击败,损失惨重。紧接着冉闵先后击败了响应石琨起兵的原后赵将领,并带领十万大军,一路挺进到石祇的根据地襄国。对此大为惊恐的石祇赶忙表示自己愿意放弃帝号,以后以赵王自称。但同时,他也立刻向鲜卑人慕容儁还有羌族首领姚弋仲请求援军,而姚弋仲派遣了三万八千人,而慕容儁也派出了三万人前去支援石祇,并在路上击败了冉闵派出的将领。▲北朝骑兵佣此时的战事对于冉闵来说可谓极为的不利,在前方石祇与姚弋仲和慕容儁的援军汇合,而在自己的后方,石琨率领的赵军也对自己虎视眈眈。冉闵的将领王泰劝他采用固守的方式,消耗对方的士气,毕竟相对于冉闵所率领的军队相比,对面石祇、姚弋仲、慕容儁三人都各怀鬼胎,根本不可能真的团结在一起。但是冉闵在军中道士的鼓动下,最终决定主动出击,试图通过决战,一次性将对面的石祇、姚弋仲、慕容儁三人解决,可最终大败而归。冉闵携带少量亲信狼狈的逃回了邺城。而他的十万大军也做鸟兽散。并且由于长期的内乱与战争,加上冉闵随意挥霍为自己树立的权威,而早已耗尽了后赵的存储,因此整个河北地区爆发了严重的饥荒,盗贼蜂起,到处都是各个民族之间相互杀掠,整个河北地区都陷入了人间地狱。▲壁画中的鲜卑骑兵(《五百强盗成佛图》)与此同时,石祇派遣刘显率领七万大军前去进攻邺城。然而此时由于邺城内已是一片混乱,大家纷纷传言说冉闵已经死在战场,一时间人心浮动。为了安抚民心,冉闵在大臣的劝说下,亲自举行祭天,这才安定下了邺城的民心。不过此时刘显率领的军队,距离邺城仅仅只剩二十三里。对这些胡人还心有余悸的冉闵赶忙去请曾经向自己谏言的王泰,请求他领兵出征,但是王泰记恨冉闵曾经不听自己的谏言,因而再三推脱。最终冉闵愤怒的亲自领兵出征。而很不巧的是,实际上刘显和他率领的军队实力并不比石琨好到哪里,因此被冉闵打的溃不成军,之后冉闵一路追击,斩首刘显军队三万多级,吓得刘显魂不附体,急忙向冉闵表示,只要能饶过自己一命,那么他将为冉闵奉上石祇的脑袋。冉闵答应了他的请求,然后班师回朝,正好此时得知担心冉闵秋后算账的王泰带领部众逃往关中,因此冉闵立刻诛杀王泰三族,与此同时,刘显也如约送来了石祇的脑袋。▲鲜卑骑兵不过刘显也同样是一个极富野心的人,在杀掉石祇之后,立刻接受了石祇的领地,接着再攻邺城,却依旧被冉闵击败。之后刘显在襄国称帝,与此同时,大量不满于冉闵统治的官员,纷纷带领自己的部众南下投靠东晋。永和八年,刘显攻中山,这一次冉闵决定彻底消灭刘显,以此来挽回自己的威信。不过在诛杀刘显之后,另一个威胁接踵而至,那就是慕容儁。手下的将领们纷纷向冉闵谏言,鲜卑人此时风头正盛,不应急于与他们正面交锋。但是冉闵再一次重复了自己的错误,结果又一次大败而归。不过这一次冉闵却没有上一次的幸运,慕容儁成功活捉了冉闵,并在攻克邺城之后,将冉闵诛杀。不过正巧遇到大旱和蝗灾,以为是天谴的慕容儁,这才将冉闵封为“武悼天王”。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武悼天王”冉闵,真的是“民族英雄”吗?
最近几年,网上出现了一些比较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其中有些争议很快就被厘清了,比如秦桧是不是大奸臣,肯定是!没有任何疑问。无论后世怎么洗白都洗白不了。但是还有一些人确实比较有争议,比如“武悼天王”冉闵。很多网友夸他为“民族英雄”。说他颁布了“杀胡令”,拯救北方汉族等等。那么今天就这个话题,“冉闵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谈谈我的看法。 我们谈论某个了 历史 人物,一定要放到当时的 历史 环境当中去。冉闵所处的时期,正是 历史 上的“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个时期有什么特点呢?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这就是冉闵生活的年代。胡汉矛盾尖锐,战乱频繁。但这只是笼统的一个大环境,具体到某个人身上或许不是如此。就拿冉闵来说,他的生平跟其他汉族底层百姓还是很不同的。 看到了吗?冉闵是出身于王侯将相之家,父亲是后赵的大将军,身份显贵。后赵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就是说,冉闵一家最开始就是为少数民族政权服务的。而且是他们的急先锋,地位显赫。 网上称冉闵为“民族英雄”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说他颁布了“杀胡令”。由于胡汉当时存在着剧烈的矛盾,因此一说到这个词,许多网友就热血沸腾。在那样一个背景下,冉闵的“民族英雄”的事实似乎无可辩驳。我们先不说对错,就先来谈谈“杀胡令”吧。 通过上面这段 历史 我们可以得知两点: 第一,颁布杀胡令,完全是后赵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是由于冉闵的政治许诺没有得到满足而采取的一个行动。 第二,冉闵颁行杀胡令只是在权利斗争中自保的手段。出于同样的理由他保留了石鉴的皇帝位,目的很可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后赵境内的其他诸王侯都不听他的调遣,于是石鉴对石闵就不再有用。这才被废杀。那么,杀胡令是否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汉人生存的作用呢? 这是冉闵颁布杀胡令前后的经过。那么杀胡令到底造成了什么后果呢? 徙户是从四州迁移到冀并编户的汉人,“诸氐、羌、胡、蛮”则是胡人。就是说,“从青、雍、幽、荆州徙于冀州的汉人和居住于冀州的诸氐、羌、胡、蛮等等胡人总共数百余万”。考虑当时胡汉的人口比例,就可以知道这几百万人里还是汉人占了多半。 于是,一幅乱世之中黎民百姓流落四方、相互攻伐,生还者十之二三的人口大灭杀的惨景赫然显现在千百年后我们的面前。 “诸夏纷乱,无复农者。”这说明,杀胡令引起了极大的混乱,汉人再没有能安心种地的了。可见所谓杀胡令,其实结果是不分民族的混乱的人口大灭杀。 从上面的史料当中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从杀胡令颁布的 历史 背景还有它所产生的结果来看,此项法令都没有产生保护汉族人的作用。它是政治斗争的产物,带有投机的成分。 所以关于杀胡令的争论到这里就可以基本停止了。我们评价一个人是不是 英雄 ,最重要的就看一点: 那就是在 道德层面 上是不是至高无上,无可挑剔的。比如岳飞“精忠报国”,岳飞的一生就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一生,根本不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私欲。所以他被后世永远铭记; 在个人品德上,在我自己看来。冉闵作为后赵皇帝的养孙,锦衣玉食,地位崇高。在皇储地位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参与政治斗争,还灭了人家全族。这样的野心与行为,不能说是品德高尚。当然在政治斗争中是谈不上什么人品的,都是你死我活的。但是就事论事,在冉闵这里,我实在是看不到什么民族大义,更多的是投机。 说到这里,我们对于冉闵是不是民族英雄或许还不是能那么确切地给出答案。我们还需要横向比较一下,看看跟他同时代的名人都在干些什么。为什么跟他同时代的名人都上了教科书,当做后世学习的榜样,而冉闵却没有。 保卫东晋正统汉族文化血脉的“淝水之战”在教科书中也是一书再书,但是反观冉闵参与的那些战役,反正我是从来没见到过。这也客观证明了, 历史 对冉闵这个人物,确实是不怎么待见。不然为何他同时代的那些人物都被铭记且颂扬了,唯独他没有。原因只有一个,他更多的算是一个枭雄,而且没有更多正面宣传的价值。 冉闵不是什么民族英雄,更不是什么拯救北方汉族人民、延续汉族文化火种的什么武悼大帝。但是是不是说他一点作用也没有呢?我认为也不是的。 冉闵的“杀胡令”,客观上也激起了汉族人的抵抗之心,也让北方大地上的胡人政权不得不有所收敛。“武悼天王”的称号就是证明,毕竟这么霸气的谥号也不是谁都能拥有的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