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课堂笔记

时间:2024-07-24 01:01:49编辑:小早

表里的生物笔记

父亲告诉我表里有一只蝎子,以此来劝诫我不要动表。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 概括内容,父亲不同意我动表我十分好奇表发出的声音。后来父亲同意给我看表,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父亲告诉我,百来百去的是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人。于是,我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扩展资料: 《表里的生物》是我国诗人、学者冯至写的一篇文章,文章语言平实易懂,透露着些许童趣,符合作者当时的年纪该有的特点。 文章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create_time]2022-09-28 18:58:22[/create_time]2022-10-13 18:58:2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惠企百科[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343825d09bee196abf9cec8955c23e80.jpeg[avatar]百度认证:北京惠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slogan]惠企百科网是一家科普类综合网站,关注热门中文知识,集聚互联网精华中文知识,本着自由开放、分享价值的基本原则,向广大网友提供专业的中文知识平台。[intro]65[view_count]

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笔记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 *** ,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 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 (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 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 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 *** 而收缩的特性。 70、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 *** 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 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 *** 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 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 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 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 (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 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 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 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相 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不 同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可见 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于酿酒] 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 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 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33.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34.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135.纲 < 亚门 < 门 136.分类登记越高,射干内务体间的差异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含生物数量越多。 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 13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态系统的多阳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 141.自然条件下,平均2000年一种鸟类灭绝。 平均8000年一种哺乳动物灭绝。 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 (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144.建立自然保护区分为:就地保护和圈地保护。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的家园。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 银杉是裸子植物。


[create_time]2022-11-13 19:14:43[/create_time]2022-11-26 14:47: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名成教育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3238f62.NOQJkYcDaE7MdpMjn6eKbA.jpg?time=675&tieba_portrait_time=675[avatar]TA获得超过455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view_count]

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笔记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相 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不 同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 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于酿酒] 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33.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34.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135.纲 < 亚门 < 门 136.分类登记越高,射干内务体间的差异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含生物数量越多。 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 13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态系统的多阳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 141.自然条件下,平均2000年一种鸟类灭绝。平均8000年一种哺乳动物灭绝。 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144.建立自然保护区分为:就地保护和圈地保护。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的家园。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银杉是裸子植物。


[create_time]2016-12-01 21:59:11[/create_time]2011-11-07 17:21:11[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01[alue_good]yuyue61852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90a8fc7.xYOaGiMz3tAPJbw4-e-6lQ.jpg?time=3635&tieba_portrait_time=3635[avatar]TA获得超过155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234[view_count]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课件【三篇】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教学准备:   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   二、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预习,解决文字障碍。   (一)生字:   秒:秒表、秒针   怜:怜爱、怜惜、怜悯、可怜   拨:拨号、拨弄、拨打   拒:拒绝、拒捕、拒谏饰非   怖:恐怖、阴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弦(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蝉(chán)   (三)多音字:   转:zhuǎn(转弯)、zhuàn(转动)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   (四)近(反)义词:   立即--马上呈现--显现   增加--减少拒绝--接受   (五)生词解释: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四、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写本课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课时   一、指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明确:在作者的看来,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这段中有一句话使用了分号,注意体会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   二、品读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   2、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了,请你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   5、从小作者童年的这件事情中,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指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二、合作学习,解决:“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三、拓展与运用。   ⒈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   ⒉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分号的作用。   四、读词语、句子,认真体会所要表达的意思,扩充积累。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课件   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这使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字。   2.默读课文,要在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再次加快速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2)把课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条理不是那么明显,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不要在这设置障碍。(3)小时候,作者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是没有生命的怀表也能发出声音,父亲又不让作者动。(4)一次父亲亲手拨开表盖让作者看,他被表里的世界迷住了。(5)父亲又一次打开表盖让作者看,并告诉他“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蜇你”。作者证实了自己的猜测。(6)作者逢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只小蝎子,也不知说了多久。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2)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3)教师适当的总结,注意“拨”的读音以及与“拔”字的区分。   (4)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二、指导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2、开火车读。3、指名分段读课文。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十分感兴趣、充满好奇?2、指名反馈。学生结合课文相关的句子谈体会。“他这么说,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要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体会的基础上就是指导学生读好,读出作者的好奇和儿童的那份天真。   文章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文字,(比如6、1、15自然段都是例证)心理描写夹杂在叙事之中,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共同感受童年的天真无邪。   在体会这些语句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心理描写方式一是有提示语,易发现。二是没有提示语,难分辨,必须仔细阅读才行。举例   3、标点符号的特点   冒号(冒号在本文出现了多次,应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掌握冒号的规范使用。)冒号的作用:(1)提起下文(2)提取下文(3)引起下文(4)解释或说明(5)总结上文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究竟是怎样一个美丽的世界呢?文章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段描写要指导学生朗读好,并争取积累下来。   分号:并列的两个分句间的停顿,往往是为说明几个方面的内容时才会使用。第一自然段和16自然段都有这样的句子。   4、读文章的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三、拓展练笔   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样的发现或许是那样的可笑,但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童年的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请你学习作者边叙事边抒情的方法写一写。   板书设计:表里的生物   怀表有声音   被迷住   小蝎子的尾巴天真无邪   见人就说    【篇三】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课件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蝎、蟋、蟀、蝈”4个字。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请描述一下。(学生发言交流。)(二)教师展示一组自然界中生物的声音。(如狮子、百灵、鹅、鹦鹉等。)(展示课件第三屏)讨论:出了这些有生命的东西外,有没有能发出声音的无生命的东西?(有。如海浪、风、石块撞击等。)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二)指名读课后生字(带词)。   (三)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1.“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文中有很多处心理描写,用横线画出来。   3.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展示课件第四屏)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自学情况:   1.首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第一个问题。“表里的生物”及特别之处: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展示课件第五屏)(师生参与讨论。)   2.读一读你画出的心理描写。   (1)“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2)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3)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随机展示课件第六、七、八屏)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出“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三、研读对话,角色扮演   (一)同学们,文中的对话很精彩,我们来读一读吧!自由朗读对话两遍。   (二)你喜欢哪个角色?读一读。   1.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动转,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2.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却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为什么呢?”我又问。“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展示课件第九、十屏)(两部分对话选一部分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师生小结   五、课堂练习   1.写一段带有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话。(不少于150字。)   2.按课文内容填空。没有请求,父亲就()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展示课件第十一、十二屏)   六、作业   大自然中的声音多种多样,选几种写一写。   板书设计:22表里的生物   善于观察我勤于思考不断探索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以充分体现童真童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充分自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师加强阅读文本和解读文本的方法指导,朗读方面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

[create_time]2023-01-15 13:09:03[/create_time]2023-01-28 21:58:3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努力读书的鹿鹿[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af73685.NorsvspndVQUEPMKDBd_tQ.jpg?time=9549&tieba_portrait_time=9549[avatar]TA获得超过22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8[view_count]

表里的生物主要内容

表里的生物主要内容:《表里的生物》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那能发出声音的表极为好奇。在看了表里的世界之后,“我”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表里的生物》是我国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create_time]2022-03-10 15:06:26[/create_time]2022-02-11 19:12: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2[alue_good]健身达人小俊[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309760178,4199092931&fm=3012&app=3012&autime=1689372598&size=b200,200[avatar]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496[view_count]

表里的生物指的是什么

表里的生物指的是“秒针”。
《表里的生物》讲述了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一件幼稚可笑的事情,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课文《表里的生物》中描写了小时候的“我”以为凡是能发声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手表极为好奇,父亲打开表让“我”观看,并解答“我”的疑问,使“我”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只小蝎子的故事。


[create_time]2022-03-04 02:09:45[/create_time]2022-02-26 11:05:25[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21[alue_good]健身达人小俊[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309760178,4199092931&fm=3012&app=3012&autime=1689372598&size=b200,200[avatar]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874[view_count]

如何记好生物笔记

记好生物笔记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其中记好生物笔记的方法是:

1、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可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学会主动学习,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学习中的大量问题,需要自己解决;

3、做到课堂高效,通过预习,可以对教材有初步的了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4、需要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将学过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纳入到整个知识体系之中;

5、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和复习的效率,学会整合知识点。


[create_time]2023-02-17 05:44:39[/create_time]2023-02-28 13:10:5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为求星辰大海[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e8a5dd5.yhEr0BKfa_Q6i-q7SNXJ3A.jpg?time=9474&tieba_portrait_time=9474[avatar]TA获得超过43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如何学好生物&如何记笔记

生物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不同于数学物理,学好高中生物既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又要求精准地记忆。对于生物的学习记笔记,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1)阅读笔记: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还要学会总结: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崎,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create_time]2018-01-28 21:52:40[/create_time]2018-02-12 19:16: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9[alue_good]zgrbkr[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4389de0.iscE1MbX9Bd1iOJCxQll5w.jpg?time=4118&tieba_portrait_time=4118[avatar]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21[view_count]

高中生物辅导:如何做好生物学笔记

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不做或不会做笔记,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1.严格要求,形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对于做笔记,学生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书上有,懒得做;二是想做笔记,但由于上课速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跟不上,有些学生半学期过后仍没做任何笔记,甚至在书本上连记号都没有,这样给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学业成绩也往往很差。因此,在绪论课上就要介绍生物学笔记的作用、方法、要求,在以后教学中更进一步指导和督促检查,促使学生形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2.加强指导,提高记笔记的水平 笔记是一项具一定技巧性的活动。学习记笔记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书写、绘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刚一开始学生可能跟不上,可适当放慢教学速度,提醒学生记笔记的内容,每节课可留适量时间让学生整理补充笔记。尤其要避免学生将笔记记为教师上课的流水帐,不加选择地全部记下,也要避免将笔记记成教师板书的翻版。上课是紧张的脑力劳动过程。生物课是理科课程,理解思维是上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教学生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老师思路思考,避免因记笔记而使后继内容无法理解,对于笔记可写标题留空课后补充。对于新课要安排学生预习,先对内容有一个粗浅、大致的了解后,就可减少上课时听课的压力,记笔记时更有针对性。


[create_time]2013-11-08 08:49:55[/create_time]2013-11-19 09:29:2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didlycdj[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57b6a66.2vjecFfc2OSuvSJhYP05aA.jpg?time=3629&tieba_portrait_time=3629[avatar]超过4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16[view_count]

高中生物怎么做笔记

高中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我为什么这样说,它和其他理综科目有很多区别,记笔记很重要。
高中生物虽说只学习两年,但它的知识点太碎,如果学习完成后,你再去看书,会给自己造成很多麻烦和浪费很多时间,高中生物教师讲课时,一般都是大题目,中题目小题目依次进行,所以上课记录的东西很多,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可我还是建议你一定要认真记,因为笔记实际是书本的浓缩,笔记的东西你几分钟可以看完,而书却不行,还有当你把笔记的内容背诵后,回头再去看书,你会发现书中的内容真的很少,我建议:认真听课,讲老师上课笔记记全,同时,课下降将笔记的东西背诵下来,你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说一句,生物笔记太重要了,别嫌麻烦


[create_time]2017-03-08 18:32:46[/create_time]2017-03-23 18:32:2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2[alue_good]小小鱼丸最厉害[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bd871dd.G_lGIQQUsFutI_VH4WuAdQ.jpg?time=6885&tieba_portrait_time=6885[avatar]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83[view_count]

八年级上册生物笔记?

生物

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气体交换: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关节囊;关节头;关节腔;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下肢;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指关节;趾关节.
65、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2)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3)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4)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相 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不 同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

上一篇:妈妈说我那太大了

下一篇:用环保材料做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