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铁牛的主要作用
巨型铁牛除了起固定索桥作用外,还有多种作用。《易经》说;“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古人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铸铁牛置于河岸,对肆意泛滥的黄河水是一种震慑,象征着拦挡洪水、征服水患,造福于人民。古人讲究阴阳相对,在铸造铁牛的同时,也铸造了四个铁人、七星铁柱。七星柱则代表天(仿天上北斗七星布局),这样天、地全有(铁牛为土,亦即地),囊括宇宙。其实,七星铁柱不过是拴船的桩子,与铁牛融为一体充作舟桥索桩而已。伫立铁牛旁的铁人,也和铁牛一样扮演着索桩的角色。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称赞铁牛、铁人说;“这是一个具体的工程建设,有实际功能的艺术珍品,是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典型,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黄河铁牛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传世之宝,被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论断 为:“浮桥地锚中,以浦津桥铁牛锚最为著名”的黄河铁牛位于永济市西15公里的蒲州城遗址西门外黄河东岸,位于爱情圣地普救寺和历史文化名楼鹳雀楼之间。四尊铁牛气势磅礴,威武雄健,每尊铁牛旁都有一个牵牛铁人,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分别代表着四个不同的民族。据史料称,这四尊庞大铁牛都是用来栓铁索之用,铁索又连舟组成黄河上最早、最长、最大的黄河大浮桥,是沟通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纽带。尽管目前四尊大铁牛固守的地方虽已远离河道,但他们都是唐代国力强盛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历史见证。
[create_time]2017-11-25 04:58:20[/create_time]2016-06-01 21:32: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2[alue_good]手机用户6369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d1fed96.55LBYXIPrcG5WEzarDvdMA.jpg?time=6076&tieba_portrait_time=6076[avatar]超过5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369[view_count]黄河铁牛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至今还能保存这么完整?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黄河和长江经常会发生各种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了很多困苦。于是唐朝的统治者为了解决这一个状况打造了8座大铁牛,用来阻碍洪水的进攻。而黄河铁牛之所以可以保存的如此完善,也是因为唐朝的国力强盛。在唐朝的时候,造铁技术已经非常完善,而且同统治者也考虑到黄河铁牛的存放问题,所以在铁牛的表面镀了一层厚厚的膜,可以防止被侵蚀。 一、铁牛出现的背景刘出现的背景就是因为黄河经常泛滥导致两边的城市遭到了洪水的严重侵袭,所以为了解决这一个隐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每年都要修建堤坝来防水,不过这些堤坝一般都没有什么大用处。到唐朝的时候,帝王决定下定决心解除这个隐患。他便打算造一座非常坚固的桥梁来维系交通。于是打造了8个大铁牛分布在黄河的两边。这大牛的存在用来稳固桥梁的桥索,并且可以有象征性的意义。 二、铁牛被淹没铁牛在唐朝的时候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到宋朝的时候因为发生战争而导致大铁牛的桥身被炸毁了。所以现在没有桥梁,只有大铁牛也失去了其价值意义。再然后由于黄河经常被冲刷,所以让铁牛陷入了黄河水下。幸好的是所限的位置并不深,有的时候天气炎热的时候还会摸到铁牛的角。来到了20世纪的时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开发了三峡水利工程,而黄河铁牛也因此被挖掘出来放在博物馆里面让人欣赏。 三、铁牛的历史意义黄河铁牛历经几千年的岁月而不腐坏就是因为唐朝人民智慧的结晶,他们用一层厚厚的膜保护了黄河铁牛。而且黄河铁牛也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因为牛在古代的农民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牛既可以用来耕地,又可以用来出行,所以一头牛的价值是非常高的。
[create_time]2020-06-19 11:25:16[/create_time]2020-06-24 21:23:4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4[alue_good]sumama爱种植[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d0cff1ed6411fcca701a1524da097db3.jpeg[avatar]爱埋藏在种植之中,要细细品味![slogan]爱埋藏在种植之中,要细细品味![intro]426[view_count]黄河铁牛的历史沿革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三年( 725),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 110米。1998年8月由永济市博物馆在蒲津渡遗址上发掘出的。出土铁牛有四尊、铁人四个、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黄河铁牛的出土,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发现黄河古渡口遗址,四尊铁牛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create_time]2018-05-07 10:25:30[/create_time]2016-06-01 21:31:5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4[alue_good]丼食堂d1[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594c84b.S0lTOfAxJYo0BbhsxJHV8g.jpg?time=3677&tieba_portrait_time=3677[avatar]TA获得超过16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62[view_count]黄河“铁牛”有什么作用?为何历经1300年至今完好无损?
跟着我一起探寻黄河铁牛的秘密。 黄河“铁牛”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瑰宝,被我国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评为:“浮桥地锚中,以浦津桥铁牛锚最为著名”。 古代黄河上有一个著名的渡口——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为了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唐开元十三年,皇帝命人在这里铸造了四尊铁牛。所以黄河铁牛又被称为开元铁牛,或者是唐代铁牛。 每尊铁牛长3米左右,宽1.3米,高1.9米,,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腹部下有底盘和六根直径为0.4米、长为3.6米的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每根铁柱分别有反向出伸铁足各一,其功能如同地锚。铁牛头朝西,尾朝东,伏卧,两眼圆睁,形象非常逼真。铁柱,在它们旁边,都有一个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 铁牛除了有固定的作用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作用。《易经》说:“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将铁牛放置在河岸,是对肆意泛滥的黄河水祈祷一种震慑作用,象征着拦挡洪水、征服水患,造福人民。铁牛旁边的牵牛人,同铁牛一样,起着索桩的角色。它的存在,展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不仅是在桥梁交通方面,还有黄河治理、冶金铸造技术等方面的成就,为后世研究当时的历史、黄河的变迁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元朝末年,蒲津浮桥被毁,加上黄河东移,铁牛被没入水中,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上世纪四十年代,河水沿着蒲州西城墙外流过。当地老人回忆,遇到枯水的季节,下河还可以摸到牛角,过往的船只,也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事儿出现。五十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河水西移,到六七十年代时,铁牛被埋在了黄河水面下2米多的河滩里了。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堪察探方,终于在第二年8月份发现了黄河铁牛。为了保护文物,专家对铁牛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它们的出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首次发现黄河古渡遗址。四尊铁牛和铁人,也是我国发现的最重的、工艺水平最高的、历史最久的珍贵文物,在海内外,都极为罕见,是盛唐时期,古人聪明才智的见证。 黄河铁牛是蒲津渡遗址最突出、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的文物。铁牛的出土,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此大的文物怎么保存?经过无数的争论,山西省文物局提出了一套保护方案:把铁牛、铁人、铁柱等就地提升12.2米,在地表以上恢复原貌,露天陈列。最终,相关部门采取了这套方案,将铁牛就地提升,而原址将被回填埋没。专家表示,因为铁牛太重,运输困难,没有人敢轻易动它。
[create_time]2022-09-28 10:25:20[/create_time]2022-10-11 17:33: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成大文化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9927e0.DNwLxPeDj1Jjpw4k5dcFUg.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view_count]
为什么经历了一千多年岁月的黄河铁牛至今依然完好无损?
大唐开元年间,为了解决横渡黄河问题,唐玄宗下令在黄河两岸铸造铁牛八只,东西两岸各四只;以铁牛作为承力结构,用铁索横穿黄河两岸,铁索上铺上木板,则行人、车辆皆可过。唐代铁牛浮桥是秦、晋交通咽喉,蒲津铁索桥第一次将黄河天堑变成通衢大道,唐代铁牛浮桥毁于元初,但是铁牛一直都在。明代利用铁牛继续建桥,清代因黄河逐渐向西改道,蒲津渡彻底废弃。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最终铁牛被埋放河沙之中。 铁牛每尊高约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牛尾后有横轴,直径约0.4米,长约2.3米。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牛儿呈伏卧状,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铁牛造形生动,前腿作蹬状,后腿作蹲伏状,矫角、昂首,牛体矫健强壮,尾施铁轴,以系浮桥。铁牛除了当桥梁地锚外,还有充当镇水神兽的作用,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牛是镇水之宝。目前找到了东岸的四只铁牛,西岸的还没有找到。 由于临近黄河,空气潮湿,地下渗水不断,导致出土后的铁牛腐蚀严重,锈迹斑斑。采用现代先进的防腐技术,铁牛已不再锈蚀,每两年向出土的铁牛涂抹一次缓蚀剂,可以有效防止铁牛锈蚀。地上部分文物涂缓蚀剂、地下部分采用电化学方法保护,是最科学的防腐技术,是经过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科技大学以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共努力而研究出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人们经常去抚摸铁牛也有一定的防腐效果。那么古代的人如何对铁牛进行防腐呢? 铁器被锈蚀主要有三种机理,一是大气腐蚀,也就是铁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二是土壤腐蚀,也就是铁跟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三是细菌作用,有一种名为铁细菌的好氧细菌会腐蚀铁器。古代人保护铁件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在铁件表面镀一层保护物质,二是经常在铁件上涂抹食用油。对越王剑的研究表明,剑身上镀有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硫化铜可防锈,因此越王剑的花纹里含有大量的硫化铜。唐代冶炼技术高,故也在铁牛表面镀了一层保护物质。另外铁牛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历代都在桥边设有管理站,里面的工作人员会对铁牛进行常规保护,也就是经常去擦油。
[create_time]2021-01-23 08:58:19[/create_time]2021-02-05 08:52:21[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0[alue_good]李丽球事[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444623656,1076658153&fm=3012&app=3012&autime=1696943158&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73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3[view_count]黄河“铁牛”有何作用,为何历经1300年至今完好无损?
黄河铁牛是用来维系蒲津浮桥稳定的。由于制作工艺高超,用料讲究,所以到现在还保存完好。 众所周知,在横向跨度很大的河流上建一座浮桥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在抗战时期,革命军队通常采用连接船只的方法来搭建临时浮桥。不过这样的浮桥只是暂时的,它的稳定性差,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出问题。在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智慧固定浮桥----建造重物,保持浮桥稳定,这时候黄河铁牛就应运而生。 古代黄河有一个著名的渡口——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为了稳固蒲津浮桥,唐朝开元十三年,朝廷在这里铸造了四尊铁牛。每尊铁牛长3米,宽1.3米,高1.9米,重约30吨。腹部有底盘和六根直径为0.4米、长为3.6米的铁柱,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其功能如同地锚,可以起到稳定浮桥的作用。由于形象逼真、作用大,黄河铁牛又被中国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评为最好的浮桥铁牛锚。不得不说,黄河铁牛是中国的文物瑰宝。 黄河铁牛能从唐朝完好无损地保存到现代,是因为它的用料讲究,制造工艺高超。一般的铁质建筑早就生锈,但黄河铁桥用的是纯度很高的钢铁,所以不容易生锈,就像现在的不锈钢一样。能被朝廷任命为打造黄河铁牛的,也是技艺高超的匠人,在他们的锤炼下,黄河铁牛有了超长的“使用寿命”。 不过在元代末年,这座浮桥曾经被毁坏,黄河铁牛也沉入水底。直到1988年,地方博物馆在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花了一年多时间才让黄河铁牛重新“上岸”。所以说古人的劳动智慧还是强大的,能够想到用四尊铁牛和铁山这样的重物来起到稳定浮桥的作用。
[create_time]2020-05-09 14:08:59[/create_time]2020-05-23 14:19:32[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1[alue_good]有文化的小蜗牛[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c845ab96fe45c606224c63912bdf4c7e.jpeg[avatar]学生[slogan]蜗牛陪你在文化的海洋里遨游![intro]931[view_count]黄河大铁牛在哪里
黄河铁牛(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 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古代黄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开元铁牛也位于此处。后因黄河东移,开元铁牛等没入水中,悄然消失。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据当地老人回忆,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create_time]2014-05-17 13:10:57[/create_time]2014-05-31 16:09:59[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9[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716[view_count]
黄河铁牛的介绍
古代黄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开元铁牛也位于此处。后因黄河东移,开元铁牛等没入水中,悄然消失。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据当地老人回忆,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create_time]2016-05-18 06:32:09[/create_time]2016-06-01 21:32:0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8[alue_good]妙妙系列纝VX[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7b1b1b2.fjpEW2nbi24P1J2Oh_VCLw.jpg?time=3679&tieba_portrait_time=3679[avatar]TA获得超过24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34[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