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回忆录

时间:2024-07-09 19:37:03编辑:小早

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握手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因素有哪些?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和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到长期相互敌视的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周恩来机场迎接。当他们的手握在一起时,周恩来微笑着说:“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中美关系开始走上了正常化的道路。周恩来在其中发挥了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关键性作用,在制定和执行这一时期中国对美国的方针方面表现了极大的创造性、灵活性,以及卓越的外交艺术。这次握手实现了中美“两国领导人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深刻演变,当时苏联和美国“两超”争霸。尼克松1969年担任总统后,出于与苏联抗衡的战略考虑,开始逐步调整对华政策,中美两国逐步从对抗走向对话。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揭开了中美关系史新的一页,为以后中美建交和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奠定了基础。


尼克松回忆录的内容简介

尼克松是冷战时代的一位有特色的美国政治家。他以坚持反共的意识形态闻名,又以现实主义的大胆决策著称。在当代美国统治集团代表人物中,他比较善于把握变化中的世界形势,了解美国的真正利益所在。就任美国总统前,他曾在堪萨斯城的一次演说中发表了关于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看法,承认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就任美国总统后,又为打开中美关系采取了重大外交行动,对于扭转美国的颓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他不像美国一些政要和学者那样头脑发热,而是清醒地看到美国面临的挑战,并强调在新的基础上保持中美正常关系对于美国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尼克松的政治主张反映的是美国的利益,代表的是美国统治集团的意志。但是,有分析地研读尼克松的著作,对于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思想脉络、总结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历史、认识今后的世界发展趋势,都是有裨益的。

尼克松为什么主动向周恩来伸出双手,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1972年2月21日的这一瞬间被无数镜头定格。还没完全走到舷梯下面,尼克松就远远地朝周恩来伸过双手,尼克松说出了那句有名的话:“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 那紧紧的握手,的确有太多的象征意义。广为人知的是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那一幕。“当时要谈一个全球和平的条约,当时各个国家元首、政府领导互相握手、认识,都很友好,看到杜勒斯过来,总理理所当然就走过去,伸出手,杜勒斯看到就走了。此事给中美关系投下的巨大阴影,尼克松显然心知肚明。尼克松就是要向全世界表示,这次握手不是中国主动的,是美国主动的。 尼克松为了突出自己走在红地毯的形象,还特地嘱咐同机官员晚一点下飞机,这也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突出这一历史的一次握手。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的晚年生活

1993年4月11日,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最后一次访问中国。因当时的中国政府怕引起外交事件,所以当时中国的媒体对此只做了有限的报道,这些报道一个也没有作为重点,更没有一个放在头条位置。尼克松曾在后来的谈话中对此表示过不满,但他已不是美国权力塔尖上的那个人,不满也只能不满了。后来这次访问被详细地记录在《冬天里的尼克松》一书里,对出访背景、访问行程、与谁谈过话、到过哪些地方都叙述得清清楚楚,多少弥补了尼克松的一点缺憾。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陪同尼克松的女助手莫尼卡·克罗利。莫尼卡之所以能成为尼克松晚年最得力、最亲近的女助手,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1989年5月,刚满20岁,就读于柯尔格特大学的莫尼卡,在一位教授的建议下读完了尼克松的新书《1999年:不战而胜》,其中的外交思想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她马上写了一封长信寄给尼克松,信中表达了她的许多外交见解以及对尼克松的不同意见。暑假过后,莫尼卡竟收到了尼克松的亲笔回信,对她的信大加称赞,并承诺在适当的时候与她当面讨论美国的外交政策。10月2日,莫尼卡如约来到新泽西北部尼克松的办公室,和他就与美国有关的国际政治问题面谈了两个小时,从此这个比尼克松小56岁的美国女孩走进了尼克松的工作和生活中,直到他在1994年中风去世。在尼克松最后的四年里,莫尼卡“成了他一个专职的知己和女友,成了他允许进入自己营造的避风港的少数人之一”。莫尼卡陪尼克松到国内外旅行,准备研究和讲演的资料,与他一同讨论有关事件和他的思想、观点,“有时干脆同情地倾听他的诉说”,不仅帮助尼克松顺利地完成了他的最后两部著作《只争朝夕》和《超越和平》,而且在他死后又独立完成了《记录外的尼克松》和《冬天里的尼克松》,使得尼克松的晚年生活得以生动、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1974年辞职时的尼克松已61岁,一般而言应该长期隐居,安度晚年,可尼克松不是这样,他要做一件看来几乎没有可能实现的事情——用另一种努力改变他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挽回自己的声誉。在此后20年的时间里,尼克松不断反思自己,积极参与国际间事务,为美国的在任总统出谋划策,在国内外讲演数百次,写出了包括《尼克松回忆录》、《六次危机》和《领导人》在内的8部畅销书。这期间,每年的6月17日——水门事件的纪念日,对尼克松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关卡,因为许多媒体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反思那段对尼克松来说极不光彩的日子,不断有新的录音资料公布出来,记者会在不同的场合发出攻击性的提问责难尼克松。尼克松以极大的耐心和真诚的悔恨来求得公众的原谅,并用实际行动来等待时间的裁决。他的行为终于让美国人感动了,他重新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这也是尼克松真正打动少女莫尼卡的地方。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的访问中国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毛泽东主席决定和美国加强关系。而美国的新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为遏制苏联力量,结束越战,也想与中国走的更近。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东西方握手跨过1万6千英里和20年敌意之桥梁。尼克松此次访华是20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尼克松对此引用毛泽东的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就是今日,就在此时。”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总统。22日,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就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周恩来表示:台湾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尼克松表示: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赴杭州访问。之后,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在公报中,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在台湾问题上中方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为促进中美友好关系,中国政府将一对大熊猫“兴兴”和“玲玲”送给美国人民。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改变了冷战平衡,他在中国的胜利使人们淡忘了在越南发生的越来越悲哀的事件。1976年2月,尼克松第二次访问中国,此时已经卸任的尼克松虽然是以平民身份到中国访问,但依然受到了总统般的礼遇,他还同毛泽东主席进行了1小时40分钟的会谈,只比福特总统在1975年12月同毛的会谈少10分钟。1978年12月16日晚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这为尼克松访华以及同毛泽东的会晤画上圆满的句号 。

《尼克松回忆录》中截然不同情形说明了什么

《角斗场上》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90年发表的新回忆录。1978年,他发表过一部回忆录,那是距离他1974年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还不久,调门比较低沉。但近十年来,这位前总统又积极参加国内和国际政治生活,重新活跃与“角斗场”上。因此,他在现在这本回忆录中不仅从新的角度回顾了他自己多次大起大落,充满戏剧性情节的经历,而且根据他近年的亲身感受纵谈当今世界风云,进一步发挥了他先后在《真正的战争》(1980)、《领导人》(1982)、《决不能让越南局面重演》(1985)和《1999:不战而胜》(1988)等书中提出过的论断和谋略主张。次数发表后立即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之一,并受到国际评论界的瞩目。尼克松初登角斗场,是在1946年第一次竞选国会议员的时候,以后几经荣辱盛衰,终于在1968年登上总统的宝座,并于1972年赢得连任,正当他权极位尊而踌躇满志的时候,1973年揭发出来而且越闹越大的水门丑闻却迫使他不光彩地下台,跌入了深渊。现在,尼克松在《角斗场上》艺术中力图为自己在水门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辩护,这一点在美国舆论界遭到颇多非议。然而,这位在角斗场上饱经风霜,如今已去世的前总统,在回忆历历往事的过程中,毕竟披露出美国政治角斗场上和场外的不少内幕,其中不乏令人感兴趣的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政治的秘闻故事。 但是,美国之外的读者更感兴趣的,还是这位美国前总统在这部新的回忆录中,是怎样地描述他在当政的岁月里,尤其是在他下台的十几年来,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的交往,以及他是怎样地剖析美国对外政策的成败,为当今美国统治者的世界站论出谋划策的。一些评论家指出,尽管尼克松必然受到他的执拗偏见的局限,但是它提供的大量第一手材料仍是值得一读的。 本书一开卷,就是尼克松回顾他1972年初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这一段往事,他把这件事视为自己政治生涯中风光无限的顶峰,人们记得,尼克松1967年作为在野的政治家,就经过反思而发表文章,检讨了他本人也参与执行过的美国战后对华政策。尼克松1972年重新打开美国关系的访华之行,则被公认为他执政六年期间的最大成就。下台以后,他又几次来过中国,特别是在1989年秋第六次访华,并力主维持美中关系。在本书中,尼克松相当坦率地说明,他之所以采取这一态度,首先是出于美国自身全球战略利益的烤炉,不仅考虑到苏联,甚至还考虑到拥有“成为军事和政治大国的潜力”的日本。在此同时,尼克松毫不讳言,他主张维持美中关系,是企图利用这条渠道继续对中国的局势发展施加影响,也就是继续搞“和平演变”。鉴于尼克松的这些主张已大体上为美国现政府所采纳,读一读尼克松这本书,将有助于我们保持更清醒和更复杂一些的头脑。 众所周知,尼克松是以一个顽固反攻的政客身份起家的,反共是他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一贯本色。无论在台上或台下,他始终是为美国统治集团效力的一名重量级角斗士。


重庆是中国的第四个直辖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1 美

(1)建立:“中国皇后”号商船到广州的航行。(2分)商品:茶叶、丝绸、五彩瓷器等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任答两点即可,2分)(2)特点:美国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美国对货贸易迅速上升)。(2分)原因: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美车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4分)认识: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经济侵略势力的对比。(2分)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3)原因:美国凭借自身强大实力推行争霸全球的计划;对社会主义中国采取封锁敌视的外交政策;中国民人志愿军抗美援朝;苏美处于冷战状态。(6分)含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略


一道相当郁闷的高一历史题,求解释~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高只用了三分钟,但

3分钟的公告应该是尼克松访华的公告 ,这个公告简单的宣布了尼克松即将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 ,读起来可不止3分钟,《中美联合公报》全文: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1/28/content_257045.htmhttp://baike.baidu.com/view/441360.htm#sub441360


尼克松的水门汀事件指什么

  水门事件或称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水门事件之后,每当美国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的名称,如伊朗门、情报门、虐囚门等。

  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有相关影视作品与此相关。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

(1)敌对关系。美国推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威胁的对华政策。(4分)(2)打破长期对抗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带动了中日关系改善和中日关系正常化。此后,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6分)(3)如美国放弃霸权政策;正确处理台湾问题;互相尊重,加强沟通;遵守中美公报和国际法则等。(任答2点即可得)(4分) 略


上一篇:恐怖小说家周德东亲身经历的恐怖故事

下一篇:牛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