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叶家山

时间:2024-07-06 07:56:21编辑:小早

夏商周之前有很多神话传说,为何到了秦朝之后就没有了?

夏商周之前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神话是因为当时人们生活条件不好,自己养活不了自己,于是就只能祈求相信有神灵的存在,希望神灵能够出现帮助自己走出困境,还有就是当时根本就没有遗留多少文字记载,都是口口相传而来的,因此就有了很多的神话故事。要知道夏商周乃至更高之前都是处于了一个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就代表着相当的落后,生产的水平也是非常的地下的。人们生活也都是靠的打猎之类的,对于自己的温饱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当时的人们就只能去希望上天能够来帮助自己,自己是不能解决的。还有就是当时人们每日的目的就是为了吃饱肚子,就是为了活着,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研究一些看起来非常神奇的现象。对于这些现象也就只能去猜想是如何出现的,最后也就只能联想到那飘渺无踪的神仙身上,也就只有神仙才能做出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出来。就比如打雷,下雨,吹风这些自然现象,都知道这些现象不是人力能够完成的,于是就有了雷公电母来制造打雷,于是就有了龙王来下雨。出现了日食也就是天狗食日等等。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最后都将他归结到了神仙身上。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在文字这一方面,夏商周时期也是神话的起源时期,这是的书籍上的记载也都是对这些神话这类的记载,所以人们就知道了夏商周时期的神话。而到了秦朝就不一样了,更多故事的流传都是人们口口相传,这样这些神话就变了,就不是人们所了解的神话了。

谁能谈谈神话时代,夏,商,周的中国历史

随州叶家山现西周青铜双面人头像
夏朝建立前后,即尧舜禹时期,随州一带乃至整个长江中游都是三苗的居地,而随州地区处于三苗的北疆,因而在夏人同三苗的斗争中,随州成为双方的争夺的要地,尧舜禹也由此同随州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尧放丹朱”。据《世本》、《尚书 · 尧典》、《汉书 · 律历志 · 世经》等记载,丹朱即尧的儿子。尧为了征服三苗,封其子丹朱于丹水为诸候。丹水即今河南淅川县西南,在随枣走廊西端,其中包括今随枣走廊。

“舜耕厉山”。舜继位后,对三苗采取“先教化、后分流”的策略,初步改善了夏人与三苗的关系,部分夏人移居随枣走廊,于是,出现了“舜耕厉山”的传说。厉山,即今随州厉山。古往今来,随州留下许多纪念舜的遗迹。如:厉山山上有帝舜庙,山腰有舜田,山脚有舜井。据清同治《随州志》记载,随州城南一里有东汉灵帝光和三年之舜子巷义井碑。《方舆胜览》称,“舜井碑在随州······相传秦时碑”。后来秦碑遭毁,宋时续立新碑。此碑抗战时不知去向,1996年在随州市涢水河旁徐家湾重新发现。

“舜葬九嶷”。原学者大都认为舜所葬之九嶷山位于湖南零陵,然据张良皋先生多年潜心研究,认为舜葬之九嶷山即今随州大洪山。

“禹败三苗”。禹接替舜的地位后,对三苗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讨伐。《墨子 · 非攻》详细记载了这场战争。经过这场毁灭性打击之后,作为三苗北疆的随枣走廊首当其冲地纳入了夏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从随州西花园遗址中发掘的早于商、晚于龙山文化的大量陶器,即是禹占三苗在考古上的反映。

殷商时期,随州乃至整个江汉地区被称作“南土”。商王盘庚迁殷后,“殷道复兴,诸候来朝”。商王武丁时,为了征服不朝者,发起了对荆楚的征战。殷人这次南征不仅取道随枣走廊,而且借助了汉东地区诸方国包括曾国的军事援助。古曾国的地望在今枣阳、随州、京山一带。随州淅河梁家畈发掘的一座商代墓葬,印证了早在武丁伐荆楚之前,殷人已基本控制了随枣走廊。

周王朝建立后,为了掠夺当时最重要的物资---铜,频繁地对居于江汉地区的诸侯国用兵征战,随州走廊成为周人“俘金”的通衢,即必经之地。

商周之际汉东姜姓古国---厉国。”厉国又称“赖国”相传系厉山氏(即烈山氏)后裔所建,姜姓。其地望在今随州市东北20公里之厉山镇一带。据西周初年的铜器《太保玉戈》铭文考证,厉国至迟在商代末年已经立国,西周初年已成为周的诸侯国,并与周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早期,厉国成为楚之与国。鲁昭公四年(前538年),楚国为了加强对汉东地区的控制,灭掉了这个长期处于楚人卵翼之下的厉国。

周代汉东同姓封国--唐国。据西周早期铜器《中斛》铭文考证,唐国至迟在西周早期就已立国,文献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唐国地望在今枣阳东南、随州西北的唐县镇。还有一说认为唐国系由北方迁徙而来。其族姓一说系周的宗支,属姬姓;一说为祁,系尧之后。据《左传 · 哀公十七年》载,春秋早期,楚国就凭武力威服了唐国。春秋中期,唐国沦为楚的附庸。鲁定公元年(前509年),唐成公朝见楚昭王,贪婪的楚令尹子常看中了他的两匹肃霜马而得不到,把他扣留了三年,后来唐人灌醉了唐成公的随从,窃马献给子常,唐成公才得以归国,唐从此与楚结恨。定公四年(前506年),唐参入吴蔡联盟攻陷楚国郢都。次年秦人出兵帮助楚人击退盟军,收复失地。这年7月,秦楚联军灭唐。

周代汉东姬姓大国---随国。在周王朝所封的汉东诸侯国中,随国最为强盛。据众多史书记载,“周初建国千八百,见于春秋经传 者,六十有五而随称为大”。随国的疆域,包括今汉水经东,桐柏以南,广水以西,钟祥、京山以北地区。随国立国灭国时间,文献无明载。但据《车语 · 郑语》、《春秋 · 哀公六年》等文献分析,随国至迟春秋晚期已立国,或许更早些,其国祚延至战国,随国之灭年代约在公元前328年前后。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文献中大量记载有随国。如“随侯珠”与“和氏璧”齐名,南珠北璧,珠联璧合,童叟皆知。但在随州境内却出土了大量曾国文物,且曾随姓氏相同、疆域相同、年代相当,从多专家学者提出“曾随合一”说。也有少部分异说,认为或是曾灭随,后楚又在随地分封了一个曾国。曾随之谜的彻底破解,仍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

1978年夏,考古工作者在随国故都的今随州市郊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的随国国君墓葬----曾候乙墓。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礼器、漆木器、金银器、珠玉器及各类乐器、车马兵器和纺织服饰等,不仅展现了鼎盛时期随文化的辉煌成就,而且在诸多方面还代表着当时乃至世界文化的最高水平。

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具有量多、型大、体重、工精等特点,其采用的复合范铸、分铸、铸接、焊接、失蜡法等工艺,反映出随国金属铸造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我国铸造史上的创举。

曾候乙墓首次出土了16股粗弦线、丝麻交织物、单层锦织物和锁绣,反映了随国纺织技术的高超技艺,是我国纺织史上的突破。

曾侯乙墓出土的众多文物,造型优美,纹饰瑰丽,无论铜塑、雕刻还是绘画都 造 型生动,令人叫绝,其高超的美术水平,成为我国美术史上的奇葩。

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种类之全、数量之多、性能之优,为迄今所仅见。其中,首次发现了早已失传的十弦琴、五弦琴、排箫等出土的笙,发现有竹质簧片。近代欧州音乐家和物理学家正是通过对我国笙簧的研究,才发明手风琴和口琴。此墓出土的全套编钟可演奏七声音阶,从而使外国学者对我国先秦时期乐器是否具有七声音阶的疑虑涣然冰释。曾侯乙钟磬上的铭文记载了先秦的乐理知识,尢其是十二个半音阶齐备,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十二个半音阶的定调乐器。曾侯乙乐器的面世,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堪称空前“绝响”。

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衣箱盖上,两端分别画有苍龙、白虎图和二十八宿天文图,是迄今所见我国二十八宿全部名称的最早的记载,成为我国天文史上的界碑。

季梁,随国都人,出生于春秋初年。约公元前来世纪中叶,开始登上随国的政治舞台。他在辅助随国君治理随国期间,励精图治,内修国政,外结睦邻,政绩显赫,被后人誉为“神农之后,随之大贤”。死后葬于今随州市东郊义岗,建有墓祠,为后世所敬重。

季梁杰出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至今仍射出穿越时空的光彩。其中,“民为神主”是季梁哲学思想的精髓;“修政而新兄弟之国”是季梁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透过假相分析事物的实质,“弗许而后战”、“怒我而怠寇”的避实就虚战略思想和政治决定军事的“小道大淫”的政治策略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的军事思想和学说,奠定了季梁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他不仅成为开我国儒家学说和古代民“主”思想之先河的思想家之一,而且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无神论者的先驱和杰出的军事家。

战国时期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许行假托神农之名撰写《神农》一书。该书阐述了君民并耕与重农思想,兼及农业生产经验与技术。《吕氏春秋》比较完整系统地保存了《神农》一书的内容,成为后人了解神农时代的珍贵文献。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的介绍

2010年12月28日,位于随州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叶家山的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2011年1月上旬,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到现场调查,对两座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初步确定:这是一处新发现的西周家族墓地,是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西周古墓之一。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是自曾侯乙墓发掘后,又一和曾国或曾侯相关的考古发现,对研究西周早期的曾国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的重大发现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葬群考古发掘工作逐渐进入尾声,2013年7月18日中午,考古人员又有惊喜发现,一件青铜双面神像首现于最大的111号墓中,这也是湖北省首次在西周墓葬中发现青铜双面神像。 由于神像的体积不大,记者站在距离棺底9.8米深的上方,一时无法看清。借助摄影记者拍摄图片,记者才目睹了神像的“真容”:面部轮廓清晰,大眼睛。武汉大学考古系教授,研究专长为商周考古、中国青铜器时代青铜器的张昌平18日也赶到叶家山考古发掘现场,仔细端详鉴别了这件新发掘出的“宝贝”——青铜双面神像。张昌平告诉记者,这件青铜像有两面,高约15厘米,整个体积相当于成年人头的一半,上面没有铭文。它既有人的面容,有眉毛,圆圆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也有像动物的一面,有角、獠牙,它鼻子上有纹饰,看上去像老虎的鼻子,凸起的角一边看是月牙状、另一边看是螺旋状。青铜像下方有4个孔,张昌平认为下面应该连接了一块木头,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木头腐蚀不见了,这些孔应该是和木头连接时当作插孔用的。18日,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李伯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形制上看,叶家山发掘的青铜人面像与早前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人面青铜面具”,在面部特征方面类似。但是三星堆人面像皆为单面,此次发现的双面形制尚属首次。从考古意义上说,这一发现更接近于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墓葬出土的商代“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可能也为某种崇拜物,或者是保护神。 由于保存不是很完整,111号墓室已经腐蚀得只剩下痕迹,棺室的四周是椁(音同“果”)室,而这件青铜双面神像则位于棺室东侧,紧挨着墓主人,介于棺和椁之间。张昌平介绍,在陕西省宝鸡市也曾出土类似神像,其双面为动物形象,在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青铜时代遗址,也曾出土类似的青铜面具。但18日出土的这件青铜双面神像摆放的位置极其特殊,显示出墓主人对此物的重视程度,这也是湖北省西周墓葬中首次发现青铜双面神像。张昌平猜测,它放在墓中重要位置,不能说是镇墓兽,但可能有相似的性质。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领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分析认为,这可能和当时的宗教、习俗有关,随葬这样贵重的物品,也显示出墓主人身份的高贵。但为何这样摆放,有何社会背景,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除了神像,棺底还发现了不少金箔和玉器。考古队计划在20日之前将它们悉数清理出来。每逢降雨,考古队都要用塑料布将墓坑盖得严严实实,一来怕损毁文物,二来怕塌方。17日下午,叶家山就连续下了两个半小时暴雨,考古队工作人员全部上阵,在雨中用四台水泵抽水,大雨过后还要将渗入墓坑的水用海绵吸干净。叶家山西周墓葬群中最大的111号墓,18日发掘到了9.8米深,已经接近底部。墓的最下面是棺,棺外面有一层保护它的椁(音同“果”)室,在接近椁室摆放随葬器物的四周台阶,被考古界称作“二层台”。在二层台上,200多件文物早已露头,包括编钟、鼎、簋、戈等青铜器,但一直没有取出。18日趁着天气晴好,考古人员用牛皮纸和海绵将每一件逐个包好,并登记编号。最后,在武警的押运下,安全转移到了随州城区。 同样是在曾侯墓中出现的编钟,曾侯乙编钟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这套由65件青铜钟组成的庞然大物,其音域跨5个半八度,12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111号墓中出土的编钟,比曾侯乙编钟早500多年,只有1个镈钟和4个甬钟。“我们认为这组编钟可以发9个音,4个甬钟每个能发出两个音,镈钟可以发一个音。”黄凤春说,从音阶上来看,它们具备9个音,足以演奏优美动听的乐曲。但不同的是,曾侯乙编钟经过了调音,这套编钟没有,所以它的音阶不一定精准。“曾侯乙那个年代对音阶的控制已经相当成熟了。”黄凤春认为,这套编钟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编钟数量是目前西周早期墓葬中最多的。他说,编钟是身份的象征,早期是天子、诸侯才能享受,发展到后来也规定了什么等级才能用多少编钟,与其同一时期的陕西曾出土过一套编钟,有3件。“目前来看,在西周早期,编钟还是稀有之物。”18日,编钟已被发掘出来送到了随州市区,黄凤春说,下一步要对编钟进行清洗、取样、测音、铸造研究、X射线拍摄等等一系列工作,“我们主要的研究在室内,室外主要进行发掘。”

横死的拼音怎么发音的

◎ 横匾 héngbiǎn[horizontal tablet] 横着写的匾额◎ 横标 héngbiāo[slogan banner] 横幅标语巨幅横标◎ 横波 héngbō(1) [transverse wave]∶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一种波,无线电波和光波即是。(2) [fluid glance]∶眼神闪烁横波顾盼◎ 横步 héngbù[side draw] 一种交际舞步,舞蹈者将一只脚向旁移动,将另一只脚擦地移向此脚。◎ 横陈 héngchén(1) [lie]∶横七竖八地排列难民横陈街头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2) [transverse]∶横穿一水横陈,把市区分成两半◎ 横冲直撞 héngchōng-zhízhuàng[push one's way by shoving or bumping;dash around madly] 乱冲乱闯这伙暴徒横冲直撞地通过大街亦指向敌阵四处冲杀。麾两翼铁骑,横冲直撞,溷杀将来。——《三国演义》◎ 横穿 héngchuān[cross] 横向穿越繁华地段,严禁横穿◎ 横队 héngduì[row;rank] 横排的队形◎ 横额 héng’é(1) [horizontal tablet]∶横匾(2) [a horizontal inscription scroll]∶横批(3) [slogan banner]∶横幅标语◎ 横飞 héngfēi[be splash throughout] 四处飞溅碧血横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横幅 héngfú(1) [horizontal scroll of painting or calligraphy]∶横的字画、标语、锦旗等。(2) [banner]∶挂在横木上、两根旗竿间或装在框架中的用作组织徽记、奖旗等的旗帜。欢迎群众举着横幅标语。(3) [streamer]∶用于窗子或百货商店橱窗上的、写有单行文字的旗帜。◎ 横隔 hénggé[tabula] 发现于不同的珊瑚及水螅的花萼的横隔之一。◎ 横贯 héngguàn[traverse horizontally] 横着穿过去陇海铁路横贯我国中部◎ 横加 héngjiā[arbitrarily] 蛮不讲理,强行施加横加指责横加阻挠◎ 横街 héngjiē[bystreet] 从主要干道分岔出来的街道◎ 横空 héngkōng(1) [hang over]∶横越天空横空霹雳(2) [filling the air]∶弥漫空中横空杀气◎ 横跨 héngkuà(1) [span]∶在…上形成拱形;从一个界限展开、伸展或延伸到另一界限一道彩虹横跨湖上(2) [extend;stretch across]∶跨越(如距离,时间,空间)一座古代桥梁横跨这条河流◎ 横梁 héngliáng(1) [crossbeam]∶横向的梁(如结构上的主梁或十字架的水平杆)(2) [stringpiece]∶建筑中常平放使用的粗大的长木料(3) 形成码头岸壁或木墩台的一排木桩顶上的粗大方木(4) 临时支撑用的横木(5) [stringer]∶用于连接框架竖柱或支承地板的长条横木;楼梯的斜梁(6) [beam]∶支撑船上甲板的横木(7) [transom](8) 铁路货车底架中连接侧架的梁(9) 炮架中通常为宽阔偏平的一个金属部件,用以连接两侧成对的部件架尾边板或其它类似部件(10) [needle beam]∶桥梁中支承桥面的梁(11) [crossbar]∶自行车车身架上的大梁◎ 横眉 héngméi(1) [frown]∶瞪眼怒视横眉冷对(2) [scowl]∶愤怒地或威胁地蹙眉◎ 横眉冷对千夫指 héng méi lěng duì qiānfū zhǐ[fierce-browed,I coolly defy a thousand pointing fingers] 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现在常用横眉冷对千夫指来比喻以愤恨和轻蔑的态度对待敌人的攻击他有最大的气度,为了党的利益,他甘愿忍辱负重。他有最大的尊严,横眉冷对千夫指。他有最大的谦虚,俯首甘为孺子牛。——王蒙《布礼》◎ 横眉立目 héngméi-lìmù[straighten the eyebrow and raise the eyes] 形容凶恶的样子一个个手持六棱大棒的暴徒,横眉立目◎ 横眉怒目 héngméi-nùmù[straighten the eyebrow and raise the eyes] 形容强横不驯的样子莫大年呢,是天生的温厚,横眉立目耍刺儿玩花腔是不会的。——《老舍文集·赵子曰》◎ 横楣 héngméi[lintel] 亦称“横楣子”。门窗上方的横框◎ 横木 héngmù[stretcher] 家具(如桌椅)腿之间起称固作用的横撑木;家具的底架中两腿之间的支撑◎ 横批 héngpī[a horizontal scroll bearing an inscription] 对联之间的横幅◎ 横七竖八 héngqī-shùbā[in disorder;at sixes and sevens;in a mess] 横竖错杂。形容杂乱无章,极不整齐但见院子里横七竖八躺着一地和尚,也有有脑袋的,也有没脑袋的。——《儿女英雄传》◎ 横切 héngqiē(1) [transect]∶横向切断或穿过(2) [crosscut]∶用横切锯锯(如木材)◎ 横肉 héngròu[look ugly and ferocious] 使相貌显得凶恶的肉◎ 横三竖四 héngsān-shùsì[in disarray] 形容杂乱无章,极不整齐沿街又横三竖四,摆着许多苕帚、簸箕、掸子、毛扇儿等类的摊子、担子◎ 横扫 héngsǎo(1) [sweep away;make a clean sweep of]∶扫荡;扫除(2) [stampede]∶形容势不可挡,所向无敌横扫千军如卷席◎ 横生枝节 héngshēng-zhījié[branch out;(fig) raise obstacles;deliberately complicate an issue] 比喻意外地产生一些枝节问题,影响主要问题的顺利解决他又不敢去瞧,生怕又横生枝节。——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横尸遍野 héngshī-biànyě[mortal;corpses cover the plain] 杀得到处都是尸体这场战争杀得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横竖 héngshu(1) [anyway]∶反正(表示肯定)横竖我要去的,不用给他打电话了(2) [in any case]∶反正信不信由你,横竖我信◎ 横说竖说 héngshuō-shùshuō[explain repeatedly] 反复说明横说竖说,总是他有理◎ 横躺竖卧 héngtǎng-shùwò[lying at sixes and sevens] 许多人胡乱地躺着大家都累坏了,就那么横躺竖卧地睡着了◎ 横挑鼻子竖挑眼 héng tiāo bízi shù tiāo yǎn[pick on sb.] [口]∶百般挑剔、为难他们对新事物看不惯,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横头横脑 héngtóu-héngnǎo[effrontery] 显得粗暴蛮横、自以为是的冒昧行为不能容忍一个美国佬的小学教师在纯粹是英国人的事情上这样横头横脑地随便插嘴◎ 横纹肌 héngwénjī[striated muscle] 由长形多核的肌纤维组成的肌肉组织,肌纤维包在薄层肌膜中,具有横向的明带和暗带◎ 横向 héngxiàng[cross direction] 一张纸与纵向成直角的方向◎ 横心 héngxīn[bent on] 横下一条心,形容决心大◎ 横行 héngxíng(1) [cross field]∶不循阡陌,跨越田亩而行(2) [run amuck]∶依仗暴力做坏事在世界上横行的邪恶势力(3) [proul]∶以掠夺的方式游遍 [地区]曾在西部公路上横行一时的恶棍(4) [advance freely and quickly]∶纵横驰骋,所向无阻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横行霸道 héngxíng-bàdào(1) [play the tyrant]∶倚仗权势,胡作非为不让腐懦学究横行霸道(2) [tyrannize]∶行使专横权力这些头头在乡里横行霸道◎ 横眼 héngyǎn[askance] 斜眼看,侧目◎ 横溢 héngyì(1) [overflow]∶江河水上涨溢出横溢的河水淹没了附近的村庄(2) [brim with]∶聪明才智等充分表现出来才华横溢◎ 横越 héngyuè(1) [transverse]∶越过或通过横越太平洋(2) [flight]∶横过,越过这艘船横越了赤道(3) [cross]∶由这一边缘或角落延伸到另一边缘或角落横越整个州的公路◎ 横直 héngzhí[in any case]〈方〉∶反正;横竖◎ 横坐标 héngzuòbiāo[abscissa] 平面笛卡儿坐标系中一个点的水平坐标,其数值由平行于x轴的线段来量度◎ 横暴 hèngbào[perverse and violent] 强横暴戾奸邪横暴◎ 横财 hèngcái[ill-gotten wealth] 指非法或侥幸获得的钱财◎ 横祸 hènghuò[unexpected calamity;sudden misfortune] 意外的灾祸◎ 横蛮 hèngmán[perverse] 粗暴,蛮横◎ 横逆 hèngnì[tyrannical] 横暴不顺理◎ 横事 hèngshì[sudden misfortune] 意外的事故或灾祸◎ 横死 hèngsǐ[die a violent death] 遭遇意外而死亡免遭横死◎ 横殃飞祸 hèngyāng-fēihuò[the coming of unexpected calamity] 横:意外。意为飞来的意外灾祸家有三皇文,避邪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晋· 葛洪《抱朴子·遐览》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的古墓简介

随州叶家山墓地是西周早期曾国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地,该墓地位于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家村,随州曾侯乙墓与之相隔20余公里,2011年1月至6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的第一阶段发掘工作,发现墓葬65座,车马坑1个。出土陶、铜、瓷、玉石、漆木等各类质地器物739件,据湖北省考古所研究员黄凤春介绍,在多座墓葬的青铜器上见有“曾侯”和“曾侯谏”的铭文,叶家山墓比已知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墓葬墓主应是曾侯乙的祖辈。叶家山墓地位于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八组,南距西花园及庙台子(新石器至商周时代)遗址约1.5公里。从考古勘探和发掘了解,其整个墓地长150米、宽100米,面积达15000平方米。其中,大型墓葬(长4、宽3米)有10座,中型墓葬(长3、宽2.5米)5座,小型墓葬50座。其随葬品全都是放在棺椁外的熟土二层台上。部分大型墓葬的坑边发现有下棺用的圆形或方形“碑”的遗迹。本次发掘的墓葬最深的达到9.7米,其“深埋”特点为西周葬俗所特有。 叶家山墓地位于随州淅河镇蒋寨村八组,南距西花园及庙台子(新石器至商周时代)遗址不足千米。2010年12月底,当地村民在平整土地时挖出15件青铜器后,迅速报告警方和文物部门,申请保护。2011年1月1日至1月17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2座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确定该地为一处新发现的西周家族墓地。2011年2月18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后,成立了“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队”,全面发掘叶家山墓地,并使用三维扫描技术,记录和复原古地貌及埋藏过程。考古队对出土的铜器、漆木器、竹器,应用了原位加固和整体揭取技术,对出土的器物上的附着物、腐蚀物以及土壤等,进行了现场采样和化学分析。本次发掘带着系列学术课题。如,汉东西周封国与文化,曾(随)楚、鄂、厉等的关系问题、青铜器的产地,西周原始瓷的来源问题等。随州叶家山墓地共发现清理墓葬65座和1座马坑,发掘面积达3700平方米。

中国国家文物局是怎样保护曾侯乙墓的?

曾侯乙墓开发以来,随州市一直高度重视保护工作。1978年发掘结束后,立即对墓坑进行了保护。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意见,在墓坑上兴建了保护棚。1980年前后,保护棚建成开放,供游客参观。为了更好地保护墓坑木椁,便于游客参观,1998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墓坑木椁进行原地疏干脱水保护,后来又修复了木椁。曾侯乙墓遗址博物馆内陈列有墓葬部分文物实物和图片,观众还可以观看到当年发掘过程的纪实电影等。

曾侯乙的曾随之谜

180多字铭文破解36年“曾随之谜” (来源: 新华网)新华网武汉10月21日电(记者 王贤)“通过近几年在随州境内的文物考古发掘整理,我们接连发现了几段重要铭文,其中曾侯璵编钟上的180多字的铭文清楚表明曾、随是同一个国家,破解了困扰史学界36年的‘曾随之谜’。” 这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文峰塔东周曾侯墓考古发掘领队黄凤春在20日召开的湖北省政协“随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界别协商座谈会暨重点提案督办会透露的。记者在随州市博物馆看到了这个钟身刻满铭文的编钟。黄凤春介绍,这是曾侯璵的编钟,2013年出土于随州文峰塔墓地,上面有180多个铭文,记载了战国时期吴王伐楚,楚昭王逃到“曾”国的历史。这段历史在《左传》中有详细记载,不同的是《左传》中保护楚昭王的国家是“随”,曾侯璵编钟用的是“曾”,“这就证实了,‘曾’‘随’确实是一个国家。”另外,曾侯璵编钟上还有段铭文:“白适上通,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萦宅 土……”黄凤春称,“白适”指的是西周重臣、文王四友之一的南宫适。铭文的意思是,南宫适得到周王重用,辅佐周文王、武王,灭殷平定天下,周王即分封南宫适,到南方营建城址。黄凤春说:“铭文出自曾侯墓,周王分封的是曾国,受封地在今随州地域,也就是史书记载的随国。”叶家山西周曾侯犺墓一件簋上的铭文“犺乍剌考南公宝尊彝”也可佐证。黄凤春解释,曾侯犺称“南公”为“考”,“考”为对逝去父辈的称谓。曾侯犺就是被封于曾国的南宫适的后代。“铭文是最有说服力的,有铭文为证,曾随一家、曾即是随,已没有悬念。”黄凤春说,我们的成果发布后,考古、史学界都没有异议。据了解,史料对随国有记载,但不见随国铜器出土,却常发现曾国铭文铜器,而曾国在史料上并无记载。特别是1978年曾侯乙墓发现后,引起了学术界对曾、随是否是一国两名还是两个国的“曾随之谜”的大讨论。

上一篇:夏普液晶

下一篇:清热解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