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 三字经

时间:2024-07-01 19:57:11编辑:小早

人之初,性本善,求三字经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人 之 初 , 性 本 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 相 近 , 习 相 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 不 教 , 性 乃 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教 之 道 , 贵 以 专.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昔 孟 母 , 择 邻 处.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子 不 学 , 断 机 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窦 燕 山 , 有 义 方.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教 五 子 , 名 俱 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养 不 教 , 父 之 过.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教 不 严 , 师 之 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子 不 学 , 非 所 宜.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幼 不 学 , 老 何 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玉 不 琢 , 不 成 器.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人 不 学 , 不 知 义.
wè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为 人 子 , 方 少 时.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亲 师 友 , 习 礼 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
香 九 龄 , 能 温 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孝 于 亲 , 所 当 执.
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
融 四 岁 , 能 让 梨.
t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
弟 于 长 , 宜 先 知.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首 孝 弟 , 次 见 闻.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知 某 数 , 识 某 文.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
一 而 十 , 十 而 百.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百 而 千 , 千 而 万.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三 才 者 , 天 地 人.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三 光 者 , 日 月 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三 纲 者 , 君 臣 义.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父 子 亲 , 夫 妇 顺.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曰 春 夏 , 曰 秋 冬.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
此 四 时 , 运 不 穷.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曰 南 北 , 曰 西 东.
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
此 四 方 , 应 乎 中.
yuē shuǐ huǒ mù jīn tǔ
曰 水 火 , 木 金 土.
cǐ wǔ xíng běn hū shù
此 五 行 , 本 乎 数.
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
曰 仁 义 , 礼 智 信.
cǐ wǔ cháng bù róng wěn
此 五 常 , 不 容 紊.
dào liáng shū mài shǔ jì
稻 粱 菽 , 麦 黍 稷.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
此 六 谷 , 人 所 食.
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马 牛 羊 , 鸡 犬 豕.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此 六 畜 , 人 所 饲.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曰 喜 怒 , 曰 哀 惧.
ài wù yù qī qíng jù
爱 恶 欲 , 七 情 具.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匏 土 革 , 木 石 金.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丝 与 竹, 乃 八 音.
gāo zēng zǔ fù ér shēn
高 曾 祖 , 父 而 身.
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
身 而 子 , 子 而 孙.
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
自 子 孙 , 至 玄 曾
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
乃 九 族 , 人 之 伦.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父 子 恩 , 夫 妇 从.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兄 则 友 , 弟 则 恭.
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
长 幼 序 , 友 与 朋.
jūn zé jìng chén zé zhōng
君 则 敬 , 臣 则 忠.
cǐ shí yì rén suǒ tóng
此 十 义 , 人 所 同.
fán xùn méng xū jiǎng jiū
凡 训 蒙 , 须 讲 究.
xiáng xùn gǔ míng jù dòu
详 训 诂 , 明 句 读.
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为 学 者 , 必 有 初.
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
小 学 终 , 至 四 书.
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
论 语 者 , 二 十 篇.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群 弟 子 , 记 善 言.
mèng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孟 子 者 , 七 篇 止.
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
讲 道 德 , 说 仁 义.
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作 中 庸 , 子 思 笔.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ú yì
中 不 偏 , 庸 不 易.
大 小 戴 , 注 礼 记.
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
述 圣 言 , 礼 乐 备.
yuē guó fēng yuē yǎ sòng
曰 国 风 , 曰 雅 颂.
hào sì shī dāng fěng yǒng
号 四 诗 , 当 讽 咏.
shī jì wáng chūn qiū zuò
诗 既 亡 , 春 秋 作.
yù bāo biǎn bié shàn è
寓 褒 贬 , 别 善 恶.
sān zhuàn zhě yǒu gōng yáng
三 传 者 , 有 公 羊.
yǒu zuǒ shì yǒu gǔ liáng
有 左 氏 , 有 谷 梁.
jīng jì míng fāng dú zǐ
经 既 明 , 方 读 子.
cuō qí yào jì qí shì
撮 其 要 , 记 其 事.
wǔ zǐ zhě yǒu xún yáng
五 子 者 有 荀 扬.
wén zhōng zǐ jí lǎo zhuāng
文 中 子 , 及 老 庄.
jī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
经 子 通 , 读 诸 史.
kǎo shì xì zhī zhōng shǐ
考 世 系 , 知 终 始.
zì xī nóng zhì huáng dì
自 羲 农 , 至 黄 帝.
hào sān huáng jū shàng shì
号 三 皇 , 居 上 世.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唐 有 虞 , 号 二 帝.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
相 揖 逊 , 称 盛 世.
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夏 有 禹 , 商 有 汤.
zhōu wén wǔ chēng sān wáng
周 文 武 , 称 三 王.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夏 传 子 , 家 天 下.
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
四 百 载 , 迁 夏 社.
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
汤 伐 夏 , 国 号 商.
liù bǎi zǎi zhì zhòu wáng
六 百 载 , 至 纣 亡.
zhōu wǔ wáng shǐ zhū zhòu
周 武 王 , 始 诛 纣.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
八 百 载 , 最 长 久.
zhōu zhé dōng wáng gāng zhuì
周 辙 东 , 王 纲 坠.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
逞 干 戈 , 尚 游 说.
shǐ 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ó
始 春 秋 , 终 战 国.
wǔ bà qiáng qī xióng chū
五 霸 强 , 七 雄 出.
yíng qín shì shǐ jiān bìng
嬴 秦 氏 , 始 兼 并.
chuán èr shì chǔ hàn zhēng
传 二 世 , 楚 汉 争.
gāo zǔ xīng hàn yè jiàn
高 祖 兴 , 汉 业 建.
zhì xiào ping wáng mǎng cuàn
至 孝 平 , 王 莽 篡.
guāng wǔ xīng wéi dōng hàn
光 武 兴 , 为 东 汉.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四 百 年 , 终 于 献.
wèi shǔ wú zhēng hàn dǐng
魏 蜀 吴 , 争 汉 鼎.
hào sān guó qì liǎng jìn
号 三 国 , 迄 两 晋.
song qí jì liáng chén chéng
宋 齐 继 , 梁 陈 承.
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
为 南 朝 , 都 金 陵.
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g xi
北 元 魏 , 分 东 西.
yǔ wén zhōu yǔ gāo qí
宇 文 周 , 与 高 齐.
dài zhì suí yì tǔ yǔ
迨 至 隋 , 一 土 宇.
bú zài chuan shī tǒng xù
不 再 传 , 失 统 绪.
táng gāo zǔ qǐ yì shī
唐 高 祖 , 起 义 师.
chú suí luàn chuàng guó jī
除 隋 乱 , 创 国 基.
èr shí chuán sān bǎi zǎi
二 十 传 , 三 百 载.
liáng miè zhī guó nǎi gǎi
梁 灭 之 , 国 乃 改.
liáng táng jìn jí hàn zhōu
梁 唐 晋 , 及


《三字经》1.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 ,性乃迁, 之道,贵以专。 白话 :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秉性都差不多。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不同,习性才有了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教育引导,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不好的教育环境影响改变。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教导孩子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三字经》中有些句子很熟悉了,比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而,往下读,不说不熟,压根就陌生——从没完整读过。 通读的过程中非常感慨,我们小时候怎么没教这个呢?好多知识现在才知道,那简单几百个字串起来的历史,如果小时候背下来,上学的时候该多轻松……这文化大餐吃下去,才是嬴在了起跑线呢! 蒙学启蒙“三百千”中,《百家姓》没有姓氏以外的内容,单调;《千字文》虽尽力编排归纳,因受字数限制,扯到的面广,但不全,且显零乱;因为过于“节俭”,内容有些地方较晦涩,牵强。 《三字经》感觉是最好的一篇,除了琅琅上口,内容相对较全面,结构清晰顺畅。首段论教育的重要性,接着礼仪孝弟、自然人文常识、文化经典、朝代更迭、历史人物,最终又回到“苟不学,曷为人?”劝学上。 《三字经》最早为宋代学者王应麟先生所作。因为编得太好,流传甚广甚久。后世元、明、清三朝在此基础上做了增补,也因此《三字经》版本较多。据说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最为流行,便选了这版,共1140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猪,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祥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祥。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撤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七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至李闯,神器焚。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廿一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钱文忠三字经全文

简介:
《三字经》是一本古老的启蒙读物,关乎教育、历史、学习的主题,被称为蒙学经典。本书为中央电台10套《百家讲坛》的四十三集《钱文忠解读》的同步书籍,分为上下两册,分时推出,本册为下册。 让我们跟随钱文忠先生重新认识、解读了这部蒙学经典吧!

钱文忠先生对《三字经》的解读,具有一种现实主义的情怀,他所举例证皆是现实的、实际的,深入浅出,到位而生动,体现着独特的“钱氏魅力”。 本册为下册,包括了从“周武王,始诛纣”、“周辙东,王纲坠”等到“苏老泉,二十七”、“谢道韫,能咏吟”等的二十一讲内容。


【作者简介】
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20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90年代,居家自修文史学5年。1996年,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委员。著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玄奘西游记》等多部作品和专著,译著作有《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等;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论文一百余篇。
目录:
第二十二讲 周武王,始诛纣
第二十三讲 周辙东,王纲坠
第二十四讲 始春秋,终战国
第二十五讲 赢秦氏,始兼并(上)
第二十六讲 赢秦氏,始兼并(下)
第二十七讲 高祖兴,汉业建
第二十八讲 魏蜀吴,争汉鼎
第二十九讲 北元魏,分东西
第三十讲 迨至隋,一土字
第三十一讲 唐高祖,起义师
第三十二讲 二十传,三百载
第三十三讲 梁唐晋,及汉周(上)
第三十四讲 梁唐晋,及汉周(下)
第三十五讲 炎宋兴,受周禅
第三十六讲 至元兴,金绪歇
第三十七讲 明太祖,久亲师
第三十八讲 传建文,方四祀
第三十九讲 迨崇祯,煤山逝
第四十讲 昔仲尼,师项櫜
第四十一讲 头悬梁,锥刺股
第四十二讲 苏老泉,二十七
第四十三讲 谢道韫,能咏吟
《三字经》全文
编辑手记
心中自识《三字经》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的文字内容

随着2009年春节期间钱文忠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三字经》,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开年的重点图书《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一书,将于2009年2月28日在全国各书店同步上市和读者见面。
《三字经》内容广泛,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经典启蒙读物和小百科;即使在今天,也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用。钱文忠先生是著名国宝级大师季羡林教授的入室弟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仅有的几位专业研究梵文、巴利文的学者之一。2008年钱文忠先生曾入主《百家讲坛》主讲《玄奘西游记》,立即引起轰动。此次央视《百家讲坛》经过量身打造,聘请钱文忠先生重新出镜主讲《三字经》,意在提振雄风,再创辉煌。钱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解读《三字经》,借鉴古人、融会历史、贯通现代,将积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演绎成当今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宝贵镜鉴。《三字经》必将再度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也必将成为一部可以传世的“新国学经典”,毫无疑问更有可能成为2009年中国大陆和华文读书界最热销的图书!
由于电视版《三字经》共43集,将在央视《百家讲坛》一直连续播出到2009年5月份,这就为《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一书的宣传、发行提共了良好的时空环境。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   第六讲 日春夏,日秋冬   第七讲 日仁义,礼智信   第八讲 父子恩,夫妇从   第九讲 论语者,二十篇   第十讲 孟子者,七篇止   第十一讲 孝经通,四书熟   第十二讲 有典谟,有训诰   第十三讲 大小戴,注礼记   第十四讲 诗既亡,春秋作   第十五讲 经既明,方读子   第十六讲 五子者,有苟扬   第十七讲 五子者,有苟扬   第十八讲 经子通,读诸史   第十九讲 唐有虞,号二帝   第二十讲 夏有禹,商有汤   第二十一讲 汤伐夏,国号商   第二十二讲 周武王,始诛纣   第二十三讲 周辙东,王纲坠   第二十四讲 始春秋,终战国   第二十五讲 赢秦氏,始兼并(上)   第二十六讲 赢秦氏,始兼并(下)   第二十七讲 高祖兴,汉业建   第二十八讲 魏蜀吴,争汉鼎   第二十九讲 北元魏,分东西   第三十讲 迨至隋,一土字   第三十一讲 唐高祖,起义师   第三十二讲 二十传,三百载   第三十三讲 梁唐晋,及汉周(上)   第三十四讲 梁唐晋,及汉周(下)   第三十五讲 炎宋兴,受周禅   第三十六讲 至元兴,金绪歇   第三十七讲 明太祖,久亲师   第三十八讲 传建文,方四祀   第三十九讲 迨崇祯,煤山逝   第四十讲 昔仲尼,师项櫜   第四十一讲 头悬梁,锥刺股   第四十二讲 苏老泉,二十七   第四十三讲 谢道韫,能咏吟


钱文忠优秀解读三字经文字版

钱文忠优秀解读三字经文字版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吟咏。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画外音》“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就是著名诗人苏轼的父亲,但他为什么到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呢?“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而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真的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七八岁就才华横溢的莹和泌又是怎样的神童?“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吟咏”,蔡文姬才华卓越,但命运坎坷,一生三嫁,那么她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三字经》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这些人?从他们身上我们又能够学到什么呢?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四十二集。   《正文》我们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是我们也知道,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者说更多的人,因为种种的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的年龄。那么,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该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得成就?《三字经》给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苏老泉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洵,是名气更大的苏辙、苏轼的父亲。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苏”。苏洵年轻的时候,家累很重,整天必须在外奔波,要维持这个家庭的生计。因此根本没有时间读书,一晃到了二十七岁。二十七岁,在古人是个成年人,不光成年人,类似于中年人的年龄。   他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就对自己的妻子讲,我觉得自己在文学上,还应该可以有所作为。现在恐怕必须开始发奋,开始读书、开始往这方面努力。但是我又放心不下自己的家里,你说我该怎么办?而苏老泉的妻子程氏,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女性,非常理解他,非常支持他。从此接过了整个家庭生活的重担,苏洵也就由此开始起步。   他起步虽晚,但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进步飞快。他进京去赴考,马上就受到了当时文坛前辈、当时一些大官显宦的一致赞赏,成了有学问的大家。我们要知道,“唐宋八大家”,唐宋是中国两大盛世,两个文化高峰期,一共才总结出八位、八大家。苏氏一门占了三个,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晚年求学的例子非常多。在西汉刘向编的《说苑》里面记载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晋平公问师旷,我现在已经年过七十了,但是我现在想要读书,是不是太晚了,我恐怕太晚。   师旷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你为什么不秉烛而学呢?就你为什么不点上蜡烛来读书呢?我听古人说过,少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升起时候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而老年时候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的烛光。   点燃蜡烛照明虽然没有像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没有像正午的太阳那么明亮,但是请问国君,点蜡烛走路和摸黑走路哪个更好一些?晋平公一下明白了。所以在中国传统当中一贯有这样的一种传统思想,只要坚持不懈,就算年龄很大开始学习也为始末晚。   《画外音》苏老泉二十七岁开始求学,由此可见,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但是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的事是真的吗?   《正文》在讲完二十七岁苏老泉的故事以后,《三字经》讲了一个岁数更大的人的故事。“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讲一个八十二岁取得最后成功的人。   这个故事一定是惊心动魄的,一定非常吸引人,但是《三字经》在这里错了,《三字经》的作者在这里犯了一个和历史事实不相符的一个错误,也许《三字经》在这里没有经过太严格的考察,就用了一个民间的传说,而忘了这个故事实际上是见于史籍的。   梁灏,公元963-1004年,字太素,东平州城人。总共在这个世界上才活了四十一年,怎么可能八十二,那比他在人世间活的年龄还要翻一番,所以这一定是错的。梁灏这个人在历史上确实是有的,而且是个很著名的人,出生在官臣之家,他的曾祖、祖父、父亲都是当官的,但是梁灏少年丧父,由他的叔父抚养成人,从小好学。梁灏初次考进士没有考中,就留居在京城,而到了雍熙二年也就是公元的985年再度赴考,经过了廷试和宋太宗的御试,考取了第一名,时年二十三岁。“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所以魁多士是指在很多读书人中间独占魁首独占鳌头。   《画外音》《三字经》是儒家思想的启蒙教材,在长期的流传中,经多人修改补充,这也可能就是出现误差的原因。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可能就是民间的一个误传,但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文人学士,梁灏为什么会被民间传颂?他还有什么其他的独特之处吗?   《正文》梁灏有三个儿子,为什么我们在谈到别的《三字经》里面的人物的时候,一般不讲他有几个儿子,为什么在讲到这位梁灏的时候要讲他的三个儿子?因为梁家父子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美谈。   他的长子梁固公元985年出生,也正好是他的父亲考取状元的那一年生了这么个儿子,这个儿子叫梁固,公元1017年去世。这个人也是少有在志,而且非常崇尚节操,是一个人品非常高尚的人。他在父亲去世以后,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官,所以受到了所谓被荫赐,就是受到祖辈的福荫受到父辈的福荫,以荫赐被赐为进士出身。丧期满了以后,他辞去赐进士出身。   一般有人不用考试,赐了我一个进士,那高兴得不得了,但是他非常有志气,把这个赐进士出身给辞掉,自己主动参加科举考试。在公元1008年又考取状元。在父亲考中状元当年生的儿子,后来又考中状元,这样的父子两状元在中国历史上,就我所知道,在我有限的知识范围里,我知道的就这么一对。而他的儿子为人爽直,才调俊雅,善与人交,慷慨好施,尚义气,有吏才。   宋朝的这一对父子状元举世罕见,宋金以来,就已经为他们修建过父子状元的牌坊,这个牌坊原来还一直在的,是个木质结构,到了清朝的康熙五十八年,兖州太守奉旨重修牌坊,上面有一对对联也是比较有名的,“是父是子同作状头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这个对联就很说明问题了。   《画外音》像梁灏、梁固这样的父子状元,在中国历史上确实罕见,也许正是因为此,梁灏才被收入《三字经》中。虽然年龄上弄错了,但也让我们了解到一对父子状元的故事。虽然《三字经》认为,学习不分年龄,但年幼而聪明好学的就更加被称赞了,那么《三字经》当中所提到的莹和泌又是怎样的两个神童呢?   《正文》中国的传统毕竟是长久以来都很羡慕那些少年神童的,而确实按照教育学的一般原理,人确实应该在小时候就开始学习。人的每一个人生经历,都有他应该做的事情,而在少年时代,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学习,所以《三字经》接下来又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幼年开始就学有所成的人物。“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两个人,一个八岁,这个八岁能够吟诗了,一个七岁,七岁就能够根据一盘棋来赋诗,有机智,讲了历史上两个神童。   莹八岁的莹就是北魏的祖莹。祖莹,字元珍,范阳人,他的父亲是中书侍郎,钜鹿太守,所以他应该是出身一个官臣家庭。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所以大家对祖莹就格外的器重,觉得这个孩子不得了,当时大家都叫他什么?圣小儿。   他特别喜欢写文章,当时有一些官员就经常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华很多大人都达不到,最终一定会大有所为。他后来也凭借着自己的勤学,他一路还走得比较顺,到后来成为了一名学士。而”泌七岁,能赋棋“,这个泌就是唐代的一代名臣李泌(公元722-789年)。他在幼年的时候就聪明非常,又能写文章,还能写赋,同时还非常擅于下棋,当时就有神童之号。   而所谓《三字经》里面能赋棋的故事就发生在李泌七岁的时候。这个事情说起来和唐玄宗李隆基有关。唐玄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风流天子,有一夜,他突然发出一个奇想,要遍观天下的贤士,就亲自坐在一个高楼上,下令在下面摆了好几桌酒席,广设座位,召集了儒道释三教的各种高人共同辩论讲论学问,来比较三教的优劣。李泌有一个表哥,这个表哥当时也只有九岁,就穿上了大人的衣服,穿上了儒生的衣服,混在人群当中。   开讲以后这个九岁的孩子十分敏锐,辩论精微,满座皆惊。大家一看,怎么一个才九岁的小孩,大家惊呼神童,唐玄宗在上面看到了,也很高兴,就把他召到楼上来,就问他:你太聪明了,才九岁,那么你的家人和你的亲戚当中是不是还有你这样的人,是不是还有像你这样博通经义读书很多的人?这个表哥回答:我在我家不算什么,我还有个表弟叫李泌,才七岁,比我还小两岁,但是已经遍观经史,而且心思敏捷,比我强多了。   唐玄宗一听,这太好玩儿了,居然还有一个小神童,一心想见见李泌,就命令宫里的宦官,你要想办法把李泌带到宫中来,但是唐玄宗很有意思,怕走露这个消息,让家里人恶补给李泌恶补。如果李泌没有说的那么神,一听说皇帝要召见,那么家人不要给这个神童恶补一番,所以他就叮嘱这个宦官,你把李泌接来,但是你别让李泌家人知道。第二天早晨,太监说来到李泌家门口,像做贼一样,找一个角落先猫起来,过了一会儿,李泌出来玩儿了,这个太监就扑上去,把李泌一把抱住扛起来就跑。   《画外音》只有七岁的李泌,突然被一个陌生人抱住,还被扛起来跑离家门,他会有什么反应呢?而小李泌见到唐玄宗之后,又是如何以棋为诗,表现出他的不同凡响这处呢?   《正文》这个李泌不声不响,一般的孩子都叫救命啊,他不叫,悄悄地看看这个太监到底想干嘛?他在跟太监斗心眼。到了宫中,唐玄宗正好跟宰相在下棋,李泌被扛进来了。玄宗一看李泌,唇红齿白,很可爱,当时就非常喜欢,就命令李泌:你不是看到我和宰相在下棋吗?你就吟诗一首,而且要在这个诗里面咏出四个关键的概念——方圆动静。   这道题很难啊,一个棋当然有动静有方圆,你要即兴赋诗要把它吟出来,而那个宰相一看这个李泌一小毛孩,但也很喜欢他,那个时候怕孩子一下子赋不出诗来,这不皇上也不高兴,对孩子也不好,所以他就带头做了一首示范,叫什么呢?方如棋盘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宰相做了一首,他觉得自己做得很牛,然后对李泌讲:诗就是这种做法,要扣住方圆动静的这个意思,而不是以物咏物,你不要去描写这个棋盘是一块方的棋子是一个圆的棋盘木头做的棋子玉石做的,这个不行。   李泌听了,歪着头看看宰相,双手叉腰,不慌不忙,也吟了一首: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意。明显比宰相高。方如行义,你就是在仗义直行的时候,应该什么,堂堂正正。我们原来讲智圆行方,就是人的智慧要很周全,要进退舒缓,人的智慧不能是直来直去,直来直去这是憨,不是智慧,但是你的行为要堂堂正正方方正正,所以古人叫智圆行方,所以他讲方如行义圆如用智。   动的时候就像你的才华横溢,才华横溢的时候你要动,飞扬;静若得意,当你一旦领悟到意思的时候,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得意洋洋的得意,但在这里不是,你一旦真的看透了真正的含义的时候,你要很静,因为你到了另外一种境界。这两首诗倒过来还差不多,就这首诗如果是丞相做的,丞相的诗是这个七岁孩子做的,还差不多,所以玄宗一听大喜,马上就称赞李泌才思敏捷,而以皇帝之尊,把李泌揽在怀里爱抚,喜欢这个孩子,因为他本身是个风流天子。   然后命令太监中使赏了很多果子给这个小孩子,让这个中使带着这个小孩子在皇宫里边随便地玩儿。李泌在皇宫一玩儿,不回去了,家里的人急了,谁把我们家的神童给拐走了,整天在大街小巷里找李泌,只有李泌的爸爸毫不在意。李泌的爸爸讲:如果别的小孩走丢了,那得找,但是如果是泌儿,根本不妨事,他?s到什么事情都会随机应变,安然归来的。   果然过了两个月,唐良善宗突然想起来,这李泌我再喜欢,也不能不让他回家,所以就命令中使,把李泌送回家,而且传达了自己的旨意,什么旨意?这个孩子太了不起了,但是年龄太小,我不能难他官职,但是我相信这个孩子长大了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唐玄宗是一个长寿天子,他终于等到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他的重要谋臣。在安史之乱当中,在唐朝性命交关的时候,正是这位李泌,为唐玄宗出谋划策,制定方略,为平叛立下了大功,所以这个李泌,后来被封为邺侯。   《画外音》《三字经》在讲完两个神童之后,又列举了蔡文姬和谢道韫两个女子的故事。蔡文姬和谢道韫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但是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么代表着中国传统思想的《三字经》为什么要收入两个女子的故事呢?   《正文》《三字经》是传统文化的产物,但是《三字经》之所以能流传那么久,除了它符合我们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和经义以外,它一定还有传统文化当中突出的特殊的这样一种部分,也就是说,它符合我们的传统,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又高出我们的传统,只有这样的著作,才会流传百世。   接下来《三字经》用宝贵的篇幅,赞扬了勤奋好学的女子,在中国传统当中我们知道,一直讲女子无才便是德,一般来讲,不是全部,好多官臣世家的小姐也是不读书的。而《三字经》不这么看,《三字经》在这里赞扬了好几位女子。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吟咏。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蔡文姬(公元177年—?),汉末著名琴家。蔡文姬抚琴这是最有名的,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韵律。蔡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但是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   她六岁听父亲在大厅中演奏,隔着墙壁听,因为女孩子不能到大庭广众,隔着墙听出父亲的琴有一根弦断了。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曹操很少见的几位挚友,曹操朋友不太多,但是蔡邕是他的朋友。蔡文姬十六岁的时候嫁给了河东世族,河东的一个大家族卫氏,她的丈夫叫卫仲道。卫仲道是一个出色的大才子,夫妻两个非常的恩爱,但是这就是命运,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吐血身亡,暴病身亡,蔡文姬还没来得及生下一男半女,丈夫就死了,那么蔡文姬那时候实际上还十七十八岁。而卫家人又嫌这个儿媳妇,克死了自己家的儿子,所以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自己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   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一个女性有这样的自尊是不多见的。后来她的父亲死于狱中,而蔡文姬经历了丧夫丧父的苦难以后,居然在二十三岁那一年被匈奴掠夺而去。但是她被掠夺到匈奴以后,被匈奴的一个王,左贤王纳为王妃。   她在匈奴居住了十二年,为这个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建安十三年也就公元208年,曹操想起自己的好友蔡邕,得知蔡文姬流落在南匈奴,立即派人,有一个叫周近的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把蔡文姬赎了回来,而这一年蔡文姬三十五岁。在当时来讲这是女性蛮大的一个年龄,而由曹操做主,把她嫁给了校尉董祀。   《画外音》蔡文姬博学多艺,但却命运坎坷,在经历过丧夫丧父,又被匈奴掠走的悲剧遭遇之后,她的第三次婚姻是否能够美满幸福呢?而蔡文姬一生所经历的离乱忧伤对于她的文学艺术创作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正文》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时候,她的婚姻生活不幸福。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经常神思恍惚,就蔡文姬可能被曹操赎回来以后,当时的精神状态是有一些问题的,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一表人才,董祀也是博通经史,非常擅长音律,自视甚高,对蔡文姬自然有一种不满意,因为按照古人来讲,她已经是二嫁之身,嫁给他是第三个,但是由于是丞相曹操指定的婚姻,曹操是媒人,所以只好接纳了蔡文姬,所以两个人的婚姻生活不幸福。   然而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董祀一不小心犯了个死罪,而蔡文姬在那个时候,蓬首跣足。就按照当时这个风俗去求情,实际上蓬首跣足还有一个意思,愿意代丈夫而死。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的时候,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时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蔡文姬在董祀还没有释放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把蔡文姬留在自己家中。   在一次闲谈当中,曹操表示很羡慕,曹操也是个读书人大家别小看,曹操表示很羡慕蔡文姬家里的藏书,蔡文姬告诉曹操,自己家里原来藏了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经遗失,曹操流露出深深失望的表情,但是蔡文姬又接着告诉曹操,这四千卷里面,我能背出四百篇。曹操大喜过望,蔡文姬在住在曹操家里的时候,凭着记忆默写出这个被战火毁坏掉的四百篇文章,可见蔡文姬的才气是多么高。   她在匈奴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到汉朝以后,就参照胡人的声调,结合自己悲惨的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心肠为之断的《胡笳十八拍》,并且她嫁董祀以后又感伤乱离,做了《悲愤诗》,而且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个《悲愤诗》是伪作,我不知道这个伪作有什么证据,可能在中国传统当中认为一个女子能做出那么好的一首诗,心里想想实在是不平,所以说它是伪作。我到现在还是愿意相信这是蔡文姬的作品。   《画外音》蔡文姬不仅才艺卓越,而且心地善良,丈夫董祀虽然对她并不好,但是当董祀遭遇杀身之祸时,蔡文姬不顾嫌隙,蓬头跣足来向曹操求情,那么曹操是否能够放过董祀呢?   《正文》曹操看在和蔡邕的交情上,又想到了自己的这位侄女,朋友的女儿,蔡文姬的悲惨身世,赦免了董祀。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对蔡文姬刮目相看,觉得这个女性不一般,夫妻双双也都看透了世间的这种世俗,看透了,所以溯洛水而上,居住在风景秀丽,林木茂盛的山区。   若干年以后,曹操打猎经过这个山区,还曾经去探望过这对夫妻。以曹操这样一种性格,如此念一个人的旧情,真的是罕见。董祀和蔡文姬还生了一儿一女,而这个女儿很厉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 ;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医八娼九儒十丐怎么解释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即把人分为十等,一等人为官,二等人为吏,以此类推至九等人儒,十等人为丐。
所谓人分十等之说,出自两位生活在元代的南宋遗民之著作。谢枋得之《谢叠山集》卷二《送方伯载归三山序》,曰“滑稽之雄,以儒者为戏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谓其无益于国也。”而郑思肖之《心史》中《大义叙略》中,也认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两位南宋遗民记载中,认为在元代人可分为十等,一等人为做官的,二等人为吏使,三等人为僧人,四等人位道士,五等人为从医者,六等人为农民和务工者,七等人为猎户,八等人为妓女,而读书人列为九等,仅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
人分为十等,并非是元代定制,乃是“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的戏谑之语。但人分十等的说法,本身是对生活中社会中下层人民的一种歧视性的等级划分。尤其“九儒十丐”之说中,读书人的地位还没有妓女高,仅在乞丐之上,这是对知识分子严重的歧视和苛待。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读书笔记10篇!急急急!

《百家讲坛》观后感

——时代造就的英才

秦朝末年,烽烟四起,战火连天。在陈胜、吴广的带动下,各路人马纷纷揭杆而起,伐无道、诛暴秦,而韩信,这位一代英才,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韩信,一个在乱世出生的奇才,不平凡的时代背景铸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他是一个落破的贵族,整天带着一把剑到处蹭饭吃,在他的家乡是一个人人厌恶的游民,但是,他的经历赋予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雄才壮略,磨炼了他的意志,坚定了他的信念,在他与漂母(帮助人家洗衣服的妇女)的对话中我听出了他的雄心壮志:他不甘于在这里做一个游民,他定有前程,但没人看得起他,正可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面对那无赖的挑衅,韩信忍受着“胯下之辱”,他完全可以一剑将他刺死,但他也只是在“孰视之”之后,从那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为什么?因为他知道“忍”字头上一把刀,这不是懦弱,这是睿智!他明白这一决定的重要性,如果冲动,他的理想将无法实现。

于是他背井离乡,仗剑从军,却无用武之地,直到遇到了萧何。

萧何是伯乐,慧眼识英才。再加上拜将之后,韩信与刘邦的那段话,韩信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替刘邦分析了天下情势,今与刘邦争霸的为项羽,他虽英勇善战,却只有匹夫之勇,他虽心地仁慈,却乃妇人之仁,抢民财,失民心,不成大器,让刘邦心服口服,大有相见恨晚意。

此后,韩信为刘邦攻打天下,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齐王,本可自立为王,却甘愿为刘邦卖命,终因功高盖主,成为汉高祖的心腹大患,也是由于与陈浠密谋造反,最终丧于吕后之手。

他的死并不全是因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吧,他的优柔寡断,他的报恩之心,他的图谋不轨,终使他成为阶下囚,刀下之魂。

他是一位英雄,因为他的帮助,刘邦才得以结束了楚汉争霸的局面;他替刘邦完成了大业;他逼得项羽乌江自刎,却也落得如此下场。

他是一位军事奇才,他的军事才能是其他人所不及的。他能在沙场上指挥千军万马,他能冲锋陷阵,打过无数胜仗;但他对于政治问题却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如果韩信当时割地为王,如今的历史就要改写。

他能忍辱负重,所以他能成功;但他的野心和傲气也使他走向灭亡。

无论怎样,他是一位在乱世出生的英雄,在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大江东去之时,淘尽浪沙,流过无数风流人物的影子,卷起了千堆雪,万朵花。韩信的面容,永远地映在了后人的心里,留在了时间的长河里。


钱文忠先生在《百家讲坛》里都讲过那些节目?

钱文忠先生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栏目有:《玄奘西游记》、《我读经典之》(《大学》、《中庸》)、《千古中医故事之》、《钱文忠解读》、《班墨传奇》、《钱文忠解读》、《钱文忠解读》。1、《玄奘西游记》:讲述唐朝高僧玄奘法师在唐太宗贞观时期西行古印度求取佛经(主要是《瑜伽师地论》和《大藏经》)及在古印度那烂陀寺学习佛经的过程中如何成为一代高僧、回到大唐后如何翻译佛经的故事。2、《我读经典之》:主要是钱先生从个人经历出发讲述《大学》、《中庸》这两部儒家经典在现代社会的现实生活对我们的启发和价值。3、《千古中医故事之》:主要讲述明代伟大的中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事和他的著作《本草纲目》,同时也谈到了钱先生对中国古代中医学的一些看法。4、《钱文忠解读》:通过讲典故的方式讲述儒家经典《三字经》,同时谈到了钱先生对中国古代史的一些看法。5、《班墨传奇》:讲述春秋战国时代伟大的科学家鲁班和墨子的故事,也谈到了钱先生对中国古代科技的一些看法。6、《钱文忠解读》:讲述儒家经典启蒙读物《弟子规》。7、《钱文忠解读》:分第一部和第二部,讲述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百家姓》。

上一篇:人造石设备

下一篇:仁爱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