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

时间:2024-06-29 08:47:15编辑:小早

明朝万历年间的“三大征”是什么

找到的、、、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1592-1600)在西北、东北、西南边疆接连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征讨,被称作万历三大征。分别为平定哱拜叛乱的宁夏之役、平定日本丰臣秀吉入侵的朝鲜之役、平定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三战皆胜,但明朝的国力也损耗巨大。明人茅瑞征有《万历三大征考》附东夷考略,瞿九思有《万历武功录》十四卷。

宁夏之役,又称明平哱拜叛乱。

哱拜原为蒙古人,嘉靖年间投降明廷,以功升都指挥。暗中蓄养亡命之徒。万历十七年(1589年),哱拜以副总兵致仕,其子哱承恩袭为指挥使。万历二十年三月,哱拜与刘东旸杀宁夏(今银川)巡抚党馨及副使石继芳,焚毁公署。逼总兵官张惟忠以党馨“扣饷激变”奏报,连陷河西四十七堡,占宁夏为王。全陕震动。

三月四日,总督魏学曾恢复河西四十七堡,唯宁夏镇迟不能复,调副将麻贵驰援,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等进行围剿。兵部尚书石星计划以黄河之水灌淹宁夏城,魏学曾力主招安。万历帝将他革职查办,以叶梦熊取代魏学曾。九月,刘东旸杀土文秀。哱拜自尽,哱承恩等被部卒何世恩擒下,在西安被处死。至此宁夏平定,梦熊居功不傲,“让功学曾及诸将敢战者”,官复原职。
dedecms.com


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之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征伐,征韩;南、北韩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之为丁酉再乱;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这场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中国万历年间,日本文禄、庆长年间)派兵侵略朝鲜引起。因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军救援,明朝联军最终获胜;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中国的企图破灭,丰臣秀吉也在战争末期死去。他死后不久,日本军队全部从朝鲜撤退。

播州之役
播州之役是万历年间镇压杨应龙叛乱的一场战争。

唐朝末年杨端割据播州,洪武五年(1372年),杨铿降明,此后被视为苗疆土司,前后历经二十九代。万历十四年(1586年),又赐杨应龙都指挥使衔。万历十七年杨应龙叛乱,烧杀掳掠。时叛时降,反复不定。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贵州巡抚江东之以都指挥使杨国柱讨之,杨朝栋等迎战于飞练堡(今贵州翁安东北),明军夺占三百落,杨军佯败设伏于天邦囤。杨国柱不知是计,一战失利,国柱战败被俘,骂贼不屈,与经历潘汝资等俱死,三千人全军覆没。明廷遂罢免江东之,以郭子章代之。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州诸军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万历二十八年,李化龙指挥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总兵刘綎出綦江(播州的北面),马礼英出南川,吴广出合江,曹希彬出永宁,童无镇出乌江,朱鹤龄出沙溪,李应祥出兴隆卫,陈璘出白泥,每路约三万人,共计二十余万人。明军一路势如破竹,其中又以刘綎部最善战,三月二十九日破娄山关(今贵州遵义县北九十里),娄山关既失,播州无险可守。四月十六日杨应龙退守海龙囤(贵州遵义西北)。五月十八日,明军会师于海龙囤下,轮番进攻,杨应龙则令士兵以滚木、礌石阻挡。应龙的第一勇将杨珠为炮击死。六月刘綎大破大城。六月初六日,杨应龙知大势已去,与二妾周氏、何氏自缢死[1]。其子杨朝栋、弟杨兆龙,应龙妾田雌凤等被捕,明军入城,播州全境平定。此役前后历时114天,耗费了湖广、四川、贵州三省财力,约二百余万两。十二月,李化龙班师回朝,磔杨朝栋、兆龙等于市。平播之役后,明廷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置遵义、平越二府。


万历三大征简述

万历三大征简述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朝鲜之役公元1592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今首尔)。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政治腐败,军队望风而溃。李昖逃奔平壤、后又奔义州(今新义州东北)。日军进占王京后,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掠府库。又攻入开城、平壤。朝鲜八道沦陷七道。在这种形势下,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但援军因兵少力弱,地理不熟,游击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仅以身免。明廷得败讯后,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次年正月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获平壤大捷,此后又复开城,扭转战局。后又进逼王京,但在距王京三十里的碧蹄馆因轻敌中伏,损失惨重,李如松险些阵亡。三月,刘綎、陈璘率军抵朝。明军扼临津、宝山等处,并断日军粮道。日军缺粮,不得不放弃王京,退缩至釜山等地,开始与明军谈判。为争取时间,明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和议。但因日本提出以大同江为界等无理要求,谈判破裂。二十五年日军再次发动进攻,明神宗朱翊钧下石星等于狱,以邢玠为蓟辽总督,因李如松已经在与蒙古人的战争中战死,所以任命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蓟辽、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兵及福建、吴淞水兵援朝,又募川、汉兵等往援。次年二月,明军兵分四路,中路董一元、东路麻贵、西路刘綎、水路陈璘,分道向釜山挺进,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追击敌人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八月,丰臣秀吉死,日军撤兵,明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战败。但明军史儒和明军老将邓子龙也在与日军的露梁海之战中死亡。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主要战役有碧蹄馆战役,南平血战,釜山攻防战,露梁海战等等。宁夏之役宁夏是明代边陲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主要是防御蒙古族人。叛乱的哱拜本是蒙古鞑靼人,明嘉靖年间因得罪酋长,父兄被杀,他投了明军。万历十七年(1589年),被提为副总兵,致仕后,其子哱承恩袭位。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积功升都指挥。万历初为游击将军,统标兵家丁千余,专制宁夏,多蓄亡命。万历十七年,以副总兵致仕,子哱承恩袭职。十九年,火落赤等部犯洮河告急,拜自请率所部三千人往援,至金城,见各镇兵皆出其下,归途取路塞外,戎兵亦远避之,因益骄横,有轻中外之心。巡抚党馨每抑裁之,并核其冒饷罪,哱拜因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纠合其子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杀党馨及副使石继芳,纵火焚公署,收符印,发帑释囚。胁迫总兵官张惟忠以党馨“扣饷激变”奏报,并索取敕印,惟忠自缢死。此后东旸自称总兵,以拜为谋主,以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土文秀、哱云为左右参将,占据宁夏镇,刑牲而盟。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惟平虏坚守不下。叛军又以许花马池一带听其住牧为诱饵,得套部蒙古首领著力兔等相助,势力越加强大,全陕震动。三月四日,副总兵李昫奉总督魏学曾檄,摄总兵事进剿,但叛军恃套部蒙古支持,势甚强。此后,明朝特调副麻贵驰援,贵率苍头军在攻城同时,阻击套部蒙古,斩获甚多。四月,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七月,麻贵等捣毁套部大营,追奔至贺兰山,将其尽逐出塞。各路援军在代学曾为总督的叶梦熊的统帅下,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并决水灌城。叛军失去外援,城内弹尽粮绝,同时内部发生火并。九月十六日刘东旸杀土文秀,承恩杀许朝,后周国柱又杀刘东旸。军心涣散。李如松攻破大城后又围哱拜家,拜阖门自尽,承恩等被擒,至此,哱拜之乱全部平息。播州之役播州位于四川、贵州、湖北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自唐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初,杨铿内附,明任命其为播州宣慰司使。万历初,杨应龙为播州宣慰司使,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并于万历十七年公开作乱。明廷对杨应龙之乱举棋不定,未采取有力对策。因此应龙本人一面向明朝佯称出人出钱以抵罪赎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奸淫掳掠。二十六年,四川巡抚谭希思于綦江、合江(今四川泸州东)设防。次年,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率军三千进剿,失利,杨国柱被杀。明廷罢江东之,以郭子章代之。又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每路约三万人。刘綎进兵綦江,连破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天险。又败应龙之子朝栋所统苗军。巾帼英雄秦良玉与其丈夫马千乘亦率兵攻下金筑等七寨,并偕同酉阳等土司军一起攻下桑木关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其他几路明军也取得胜利。三月底,刘綎攻占娄山关,四月,杨应龙率诸苗决死战,又败。綎进占杨应龙所依天险之地龙爪、海云,至海龙囤(今遵义西北),与诸路军合围之。六月,刘綎又破大城。应龙知大势已去,与二妾自缢,子朝栋等被执,明军入城,播州平。后分其地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

公元1614年发生了什么大事

  事件:
  德川家康于1614年1月发达公告下令驱逐在日本的传教士,并迫害日本信仰基督教者。纳皮尔的杰作《奇妙的对数定律说明书》1614年6月在爱丁堡出版。 但直到后来H.布里格斯将它改为常用对数,才得到广泛使用。
  7月21日,方广寺钟铭事件。
  1614年10月,“大坂冬之战”。
  海道禁约
  1614年(明万历四十二年), 广东海道副使俞安性为了加强对澳门葡萄牙人的管束,制定了《海道禁约》。《禁约》经两广总督张鸣岗、巡按御史周应期等人修订、补充后,刻成石碑,立于澳门议事亭中,令葡萄牙人永远遵守。《海道禁约》共5款,其主要内容是:一,禁畜养倭奴;二,禁买卖人口;三,禁兵船骗饷;四,禁接买私货;五,禁擅自兴作。这五款是具有法规性质的禁令,如若违反,均将治罪。《海道禁约》的颁布,是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的象征,也是管治制度化的标志。
  四川建昌诸番起事失败
  四川建昌(今四川西昌)有源山、拖郎、桐槽、热水诸番。万历四十年(1612),诸番起事,朝廷命刘綎为总兵官,统兵进剿。刘綎遂率参政王之机等人,分兵八路,刘綎居中节制,相继攻下桐槽、沈渣、阿都、厦卜、越北诸寨,经大小五十六战,斩其众三千三百余人,俘虏九百七十五人,获牛马羊计二千八百四十余只,甲仗无数,诸番巢穴为之一空,诸番起事失败。万历四十二年正月十二日,四川巡抚吴用先向朝廷奏捷。
  福州商民抗税监
  税监高寀在福建十多年间,始终横行不法,任情威福,购置海船,交通倭寇。甚至公然抢夺福州商民价值数十万的货物,下海进行走私活动。福州商民忍无可忍,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五月十一日奋起反抗,围攻高寀税监衙门,声讨高寀的罪行。高寀非但分文不付给商民货物的成本,反而怙恶不悛,派兵杀伤商民百余人,又施放火箭,烧毁民居无数,并策马挟剑突入福建巡抚衙门,劫持地方官吏作为人质。事后,福建巡抚袁一骥、巡按徐鉴,以及大学士叶向高、方从哲、兵科给事中吴亮嗣等相继上疏请严惩高寀,神宗皆置之不理。直到同年六月,神宗始下令将高寀召回北京,但仍不撤税监,以江西税监潘相兼领福建税务。
  山西平遥、榆社地震
  万历四十二年(1614)九月二十一日戌时,山西汾州平遥地震,倒塌房屋数百间。亥时,辽州榆社地大震,河南街房塌百余间。代州、长子、阳曲、太原、宁武所、榆次、清源、汾阳、繁峙等,各声响如雷,摇动房屋。沁州、武乡、平阳、泽州,城垛几倒,人有死者。榆次南鲁仙山高塔毁。夏阳,平阳付、临汾、保德州,潞安府,潞城;延安府青涧、怀远堡、府谷,延绥镇以及京师真定、广平府永年、肥乡等二十余府州县皆受波及。震中烈度(Io)VII-VIII,震级(M)六点二五级。
  福王朱常洵之国
  万历四十一年(1613)十二月,定福王于四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之国。三月二十四日,福王出京时,有船一千一百七十艘,军人一千一百人,数倍于前。福王婚费三十多万两,营建洛
  纳皮尔筹是一种能简化计算的工具
  阳王府所费近三十万两,亦十倍于常制。福王庄田原定四万顷,后因廷臣力争,实给一万九千顷,地跨河南、山东、湖广三省,皆为肥沃之田,且每亩征银三分。以丈量田亩为名,派出大批人马在河南、山东、湖广等地大友骚扰。又从福王的请求,将朝廷没收的张居正的田产以及从江苏扬州至安徽芜湖等地沿江杂税和四川的盐、茶银,支给福王府使用。在北京崇文门外开设官店供福王府专用。将河南原食河东盐改为用淮、扬之盐,并在洛阳设店垄断河南全省食盐的专卖权,致使河东之盐受阻不行,边饷由此日绌。福王临行时,神宗还将历年税使、矿监所进献的奇珍异宝尽给予福王,其押运官校一路上横索杀人,沿途百姓叫苦不迭。
  归子顾疏请修浚吴淞江
  万历四十二年(1614)四月初三日,工科给事中归子顾奏言:江南岁供财赋半于天下。江南财赋出于农田,农田以水为利,亦以水为害,全系吴淞江之通塞。吴淞江通,则太湖之水有纳有吐,不为民害。吴淞 江塞,则太湖之水有纳无吐,大雨暴至,四向溃出,淹没居民,冲毁田地。今吴淞江久塞不通,国家财赋从何而出,欲使国计民生两利,必须疏浚吴淞江,舍此别无良策。吴淞江,自隆庆中巡抚海瑞修浚至今已四十余年,因年久失修,不讲求水利,致使万历三十七、八年大水时,三吴之民尽为鱼鳖,田禾颗粒无收。宜速令工部考查历年修治原委,集工筹银,浚吴淞江,开江南无穷之利。此实为经国理财之急务。神宗得疏,留中不发。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的影响?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的影响 万历援晨和平对于事先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式有着长远影响。此役是明代对于中和平最初的光辉,没有仅守卫了晨陈半岛,进一步坚固了中晨交情。而晨陈从亡国到复国,真力被宽重减弱;日本元气年夜伤,歉臣秀凶散团的权力被减弱而直接招致德川幕府兴起;明代的国力遭到较年夜益耗。果此,从少近去瞧,万历晨陈之役真际上起到了从头整开东亚列国政治军事力气的做用,奠基了以后亚洲三百年的以及仄场合排场。评估万历晨陈之役延续了七年之暂,最初末以中晨两国的成功,日本的得败而告停止。那次和平是中晨国民并肩战争独特争取成功的一役,表现了中晨国民戚戚取共、不共戴天的稀切闭系。经由过程那次卫国和平,晨陈国民保护了国度的自力,平易近族的威严,中国同样成功破坏了日本侵犯者并吞晨陈,介入中国的侵犯妄图。到浑坤隆年间,到访中国的晨陈人洪年夜容借曾经对于潘庭筠以及宽诚歌颂明王晨的二天之德:“万积年间,倭贼年夜进东国,八讲腐败,神宗天子动世界之兵,费世界之财,七年而后定;到古二百年,死平易近之乐利,皆神皇之赐也。且终年流贼之变,已必没有因为此,故我国觉得由我而亡,出世哀慕,至于古没有已经。”万历晨陈之役是明代战史上较为粗彩、较为直合的战例之一,史称“其军威之衰,克服之速,委前史所已有”。那是一场偏心的比力,正在疆场上,明军以及日军均有过优秀体现,固然,单圆也皆正在没有同时代犯不对误,蒙受过败绩。而正在休战媾和时代,中日单圆政治以及中比武段的比赛,一波三合。同时,和平时代也有极富戏剧化的人物以及荒唐的事务整齐个中,颇具家史以及演义色调。战取以及时代无戚行的纷争,使全部和平的历程诡谲多变。当先人透视那场和平的齐历程时,必会被其跌荡升沉、风波幻化的局面以及情节所吸收。影响一、提要万历晨陈之役对于事先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式有着影响。因为此役,晨陈从亡国到复国,支付了数十万军平易近伤亡的惨重价值。因为此役,日本歉臣秀凶散团的权力元气年夜伤,为其没有暂后的倒台埋下伏笔,日本随即进进德川幕府时期。果此,从少近去瞧,万历晨陈之役真际上起到了从头整开东亚列国政治军事力气的做用。明代因为辽镇粗钝益得宽重,短时间内有力进剿后金力气,只能坐视努我哈赤日趋壮大,最初对于明代构成了致命的威逼。晨陈惨遭比年兵福,蒙受严重益得,国势一败涂地。日本正在那场和平中也元气年夜伤,歉臣秀凶散团真力年夜衰,正在厥后的闭本之战中没有敌德川家康,终极为其所灭,日本今后进进德川幕府时期。但值患上注重的是,歉臣秀凶的年夜陆制服企图得败后,日外国内没有少人没有断饱吹其企图,以致日本对于中扩大头脑正在今后300多年间日趋跋扈獗。二、明代7年的和平明代圆里虽胜,但却带去了宽重的前因:减弱了辽镇的军现实力。此战后辽镇的战争力入手下手下落粗钝益得殆尽。短期无奈复原据户科皆给事中李应策统计,辽东本有兵额95000,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只要40000,也便是道加少了60%;壬辰和平后,辽东军力之没有足、进攻之薄弱可睹一斑。那偏偏成为一些有家心的多数平易近族尾发供应了扩大权力的良机,冬眠已经暂的插汉部受古入手下手跋扈獗骚扰以及努我哈赤创建后金即是明证。依据1569年兵部侍郎谭纶的纪录,明代齐队定额为313万8300人,而真际上唯一84万5000人。推想北边退役的军士为50万人,马匹10万匹,那些数据是依据黄仁宇所著《16世纪明朝中国之财务取税支》中引述年夜明会典取皇明经世文篇所推估的。便收出的经费圆里,对于于明代也是一个伟大的背担,明代税支有一个个性是税率极低。据统计税率正在5.5%~12%之间,以是一样平常一般情形下,当局税支是无奈收应突收情况,而支援晨陈的收出正在真量上是由太堆栈收应的,太堆栈正在1592年时有700万两,每一年流进是约当209万2000两。以军费而行,一年收出仄均是240万两摆布,也便是支援晨陈的收出制成为了太堆栈的赤字,再思索到万历三年夜征收死的年月多少乎皆亲近,那也便是为什么正在万历过世后,基本上太堆栈是已经经完整匮累的本果,也制成财务的杂乱。三、晨陈晨陈正在和平里被日军侵犯,使患上国民流浪得所,正在和平时代,年夜量生齿去世亡或者被日本戎行抢劫。尾皆汉乡的户数从战前的8-9万户加到战终3-4万户。战后齐国生齿只要战前的六分之一,十万生齿被日本打劫。战后百业冷落,农产量更年夜加,使患上晨陈社会处于溃散边沿,果本场和平之故,晨陈取日本今后没有共戴天。正在和平以后,晨陈拒却了取日本的国交,曲到1604年时晨陈下僧惟政访日,此为取日本以及解的破冰之旅。至1609年,晨日签定《己酉约条》,宣布正式停止和平形态。四、日本日本的歉臣家侵晨得败,使其明日系军队遭到益得。此事受到五年夜老之一德川家康的使用,于1600年开展闭本之战,反德川团结军取歉臣武功派的联军(史称西军)同德川军取歉臣文治派的联军(史称东军)间的和平。歉臣秀凶之子歉臣秀好固然尚年幼,其母淀妇人真际掌权,正在东、西两军中坚持中坐。但此战之以德川家康的年夜获齐胜而停止,故使歉臣家的威望年夜没有如前。1603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年夜将军,创始江户幕府。1615年年夜坂夏之阵德川家康完全剿灭歉臣家。那场和平中,日本抢劫了晨陈年夜量的教者、学问份子、陶工、手艺工人到日本。那些晨陈被掳人对于战后日本社会的收展发生了主要影响,如晨陈陶工李参仄便这天本出名陶瓷品牌有田烧的陶祖。争议《明史·日本传》虽把和平的末结回结为:“秀凶去世,诸倭扬帆尽回,晨陈患亦仄。然自闭黑侵东国,先后七载,消耗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国取晨陈迄无胜算。相当黑去世,兵福初戚,诸倭亦皆退守岛巢,西北稍有安枕之日矣”。但是那一道法争议很年夜,尤为是消耗师数十万之道,明代从和平早期一向到终极停止兵员数目仅仅删加至十万人,并且各路年夜军勇敢奋战,戎行统帅又皆布兵开理。以是纪录去源大概源于行民丁应泰的诬陷。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的影响?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的影响万历援朝战争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此役是明朝对外战争最后的辉煌,不仅保卫了朝鲜半岛,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而朝鲜从亡国到复国,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被削弱而间接导致德川幕府崛起;明朝的国力受到较大损耗。因此,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之役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奠定了之后亚洲三百年的和平局面。评价万历朝鲜之役持续了七年之久,最后终以中朝两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是中朝人民并肩战斗共同夺取胜利的一役,体现了中朝人民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通过这次卫国战争,朝鲜人民维护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中国也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侵吞朝鲜,染指中国的侵略企图。到清乾隆年间,到访中国的朝鲜人洪大容还曾对潘庭筠和严诚称道明王朝的再造之恩:“万历年间,倭贼大入东国,八道靡烂,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费天下之财,七年然后定;到今二百年,生民之乐利,皆神皇之赐也。且末年流贼之变,未必不由于此,故我国以为由我而亡,没世哀慕,至于今不已。”万历朝鲜之役是明朝战史上较为精彩、较为曲折的战例之一,史称“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这是一场公平的较量,在战场上,明军和日军均有过良好表现,当然,双方也都在不同时期犯过错误,遭受过败绩。而在停战议和期间,中日双方政治和外交手段的角逐,一波三折。同时,战争期间也有极富戏剧化的人物和荒谬的事件参差其中,颇具野史和演义色彩。战与和期间无休止的纷争,使整个战争的进程诡谲多变。当后人透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时,必会被其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场面和情节所吸引。影响一、概要万历朝鲜之役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影响。由于此役,朝鲜从亡国到复国,付出了数十万军民伤亡的沉重代价。由于此役,日本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元气大伤,为其不久后的垮台埋下伏笔,日本随即进入德川幕府时代。因此,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之役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明朝由于辽镇精锐损失严重,短期内无力进剿后金力量,只能坐视努尔哈赤日益强大,最后对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胁。朝鲜惨遭连年兵祸,遭受重大损失,国势一蹶不振。日本在这场战争中也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实力大衰,在后来的关原之战中不敌德川家康,最终为其所灭,日本从此进入德川幕府时代。但值得注意的是,丰臣秀吉的大陆征服计划失败后,日本国内不少人不断鼓吹其计划,致使日本对外扩张思想在此后300多年间日益猖獗。二、明朝7年的战争明朝方面虽胜,但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削弱了辽镇的军事实力。此战后辽镇的战斗力开始下降精锐损失殆尽。短时间无法恢复据户科都给事中李应策统计,辽东原有兵额95000,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只有40000,也就是说减少了60%;壬辰战争后,辽东兵力之不足、防御之单薄可见一斑。这恰恰成为一些有野心的少数民族首领提供了扩展势力的良机,蛰伏已久的插汉部蒙古开始猖獗骚扰和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便是明证。根据1569年兵部侍郎谭纶的记载,明朝全国军队定额为313万8300人,而实际上仅有84万5000人。推测北边服役的军士为50万人,马匹10万匹,这些数据是根据黄仁宇所著《16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中引述大明会典与皇明经世文篇所推估的。就支出的经费方面,对于明朝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明朝税收有一个特性是税率极低,据统计税率在5.5%~12%之间,所以一般正常情况下,政府税收是无法支应突发状况,而援助朝鲜的支出在实质上是由太仓库支应的,太仓库在1592年时有700万两,每年流入是约当209万2000两,以军费而言,一年支出平均是240万两左右,也就是援助朝鲜的支出造成了太仓库的赤字,再考虑到万历三大征发生的年代几乎都接近,这也就是为何在万历过世后,根本上太仓库是已经完全匮乏的原因,也造成财政的紊乱。三、朝鲜朝鲜在战争里被日军侵略,使得人民流离失所,在战争期间,大量人口死亡或被日本军队掳掠。首都汉城的户数从战前的8-9万户减到战末3-4万户。战后全国人口只有战前的六分之一,十万人口被日本掠夺。战后百业萧条,农产量更大减,使得朝鲜社会处于崩溃边缘,因本场战争之故,朝鲜与日本从此不共戴天。在战争之后,朝鲜断绝了与日本的邦交,直到1604年时朝鲜高僧惟政访日,此为与日本和解的破冰之旅。至1609年,朝日签订《己酉约条》,宣告正式结束战争状态。四、日本日本的丰臣家侵朝失败,使其嫡系部队受到损失。此事遭到五大老之一德川家康的利用,于1600年展开关原之战,反德川联合军与丰臣文治派的联军(史称西军)同德川军与丰臣武功派的联军(史称东军)间的战争,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虽然尚年幼,其母淀夫人实际掌权,在东、西两军中保持中立。但此战之以德川家康的大获全胜而结束,故使丰臣家的威信大不如前。1603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将军,开创江户幕府。1615年大坂夏之阵德川家康彻底歼灭丰臣家。这场战争中,日本掳掠了朝鲜大量的学者、知识分子、陶工、技术工人到日本。这些朝鲜被掳人对战后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朝鲜陶工李参平就是日本著名陶瓷品牌有田烧的陶祖。争议《明史·日本传》虽把战争的终结归结为:“秀吉死,诸倭扬帆尽归,朝鲜患亦平。然自关白侵东国,前后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国与朝鲜迄无胜算。至关白死,兵祸始休,诸倭亦皆退守岛巢,东南稍有安枕之日矣”。然而这一说法争议很大,尤其是丧师数十万之说,明朝从战争初期一直到最终结束兵员数量仅仅增添至十万人,而且各路大军英勇奋战,军队统帅又都布兵合理。所以记载来源可能源于言官丁应泰的诬告。

万历朝鲜战争 对日本的影响

万历朝鲜战争是日本战国时代三英杰之一的“丰臣秀吉”发起的,丰臣秀吉已经基本上统治了日本,但是某一天他脑子一热,想要入侵中国,他甚至将自己统一中国之后的官职,以及官员的官职都提前安排好了,然后开始入侵朝鲜,但是丰臣秀吉的入侵止步于朝鲜,而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丰臣秀吉在回日本后病亡,在其死之前他给自己的后代安排了“五大老”“五奉行”政策,让这些人辅佐,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在后来取代了丰臣秀吉成为日本的新主人。
在朝鲜战争时期,丰臣秀吉调集了全日本的大名进行参战,但是并未包括德川家康,这主要是因为在丰臣秀吉取得天下时,将江户地区拿下之后,让德川家康放弃自己本来的根据地,让他去江户建立自己的据点,丰臣秀吉后来入侵朝鲜时,德川家康就以江户地区治安依旧混乱,还有反叛势力作乱,所以没有参战,而丰臣秀吉也同意了,这让德川家康的实力没有被朝鲜战争所消耗,这位德川后来取得天下奠定了基础。而德川家康之后建立了德川幕府,德川氏统治了日本二百多年,一直到明治维新。


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一统日本,为了缓解内部利益的分配矛盾,旋即发起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在此次战争之前,丰臣秀吉打的算盘不可谓不精彩:按照当时日本人的估算,朝鲜大约拥有1200万左右的石高,自己留一半,剩下的再分给手下的将领们,人人得利,岂不快哉?石高是日本战国时期设立的法定标准收获量,约等于古代版的GDP,可以说丰臣秀吉还没有打赢,便已经在心里把朝鲜瓜分完了。丰臣秀吉也的确有这个底气,日本刚刚经历过战国时期,兵力充沛。全国动员之下很快便集结起了高达30万的大军,在这支部队中,其中还有6万人装备“铁炮”,也就是早期的火绳枪,单从纸面实力上来看,此时的日本军队放眼整个世界都几乎没有几个对手。正因如此,丰臣秀吉还曾经对自己的亲随夸下海口:朝鲜只是自己的第一步,未来还要以此为跳板,入侵明朝,征服印度。最终在举国狂热中,1592年日本侵朝战争爆发了。与此时如狼似虎的日军相比,朝鲜的军队就要落后很多,不单单是在武器技术上,更是在士气上的落后。李氏朝鲜自从成立以来,一直奉中原王朝为宗主国,除了偶尔提防女真人入侵,几乎从未爆发过大型战争,再加上李氏朝鲜本身就政治腐败,凝聚力低下,自然不是日本人的对手。日军的先头部队登陆的第二天,便轻松拿下釜山这座重镇。釜山沦陷造成了两个直接影响,第一是极大地刺激了日本人的侵略野心,当所有日本人都意识到朝鲜军队的孱弱之后,日本人的前线指挥官不淡定了。丰城秀吉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其麾下的大名并不一定完全效忠。所有人都想要能够获得更多的军功,更多的战利品,因此,一夜之间,日军几大军团先后出动,目标直抵朝鲜首都汉城,甚至连丰臣秀吉本人都无法节制。其次,釜山沦陷也吓坏了朝鲜李氏王朝,时任的朝鲜国王李昖连忙调兵阻拦,但朝鲜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拉垮,接连几场战斗的全军覆没,使得剩余军队无心再战,匆忙溃逃,日军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眼看着敌军即将抵达首都汉城,李昖本人也坐不住了,他扔下了首都卫队继续防守,而自己则带着妻子家眷以及一众大臣出城而逃,前往北边的开城避难。还没有等到李昖进入开城,身后就已经传来消息:汉城沦陷。在逃跑的过程当中,李昖也不忘写信向明朝求援,但是在当时,关于怎样向明朝开口,在朝臣之中引起了争议。有一部分臣子认为事关紧急,必须立刻写国书向明朝求援,然而还有一部分臣子认为,直接写国书求人未免太过丢人,眼下朝鲜各部军队正在逐渐聚拢,未必就真的打不过日本人,因此他们建议只用常规的礼节向明朝汇报,请求支援。思虑再三以后,李昖最终选择了后者,而还没等信件发出去,日军的先行部队已经抵达开城城外,随时准备攻城。李昖无暇他顾,只得再次向北方的平壤逃窜,惶惶如丧家之犬,日军毕竟是轻装前进,李昖这样拖家带口的,当然是跑不过日军的。还没等他来到平壤,日本人就又已经攻陷了开城,紧随其后。李昖顾不得进城,只得再度向着鸭绿江边的义州跑,再跑两步就该进入大明国境了。与此同时,朝鲜王廷再也顾不上颜面,直接以正式国书向明朝请求救援。收到来自朝鲜的两次求援申请以后,明朝方面是一头雾水,在当时的臣子中,甚至还掀起了一阵激烈的探讨:有人怀疑朝鲜军队压根就没有溃败,而是想要诱骗明军主力进入朝鲜,随后和日本人一起联合歼灭,最后侵略大明。然而此时的李昖已经顾不上许多,他连派几百个使臣,一面继续上书,一面游说明朝大臣,在他的努力之下,最终明朝还是选择相信了朝鲜的话,同意支援。第一波明军进入朝鲜境内的作战,并不容乐观。由于朝鲜军队的接连溃败,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日本人已经攻陷了朝鲜的三都(汉城、平壤、开原)外加八道,整个朝鲜境内,除了部分水师在李舜臣的带领之下,还在勉强抵抗,几乎再无可用之兵。而要命的是,哪怕情况已经到了近乎亡国的关头,朝鲜方面还在耍各种心眼。先是希望能够接过明军指挥权,未果,随后明朝方面又向朝鲜提出要求,要其自筹军粮,明朝距离朝鲜路程遥远,如果从后方调粮损耗惊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明朝出兵,朝鲜出粮。对此,朝鲜先是答应,称自己早已备好了数万石粮食,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朝鲜所说的这数万石粮食倒是有的,可惜不在别处,正在刚刚被日军攻陷的平壤。明军欲进攻平壤,可朝鲜方面又在情报上加以瞒报,谎称城内只有千人,可实际上,当时都平壤城内日军少说也有万人之众,致使三千明军在平壤吃了一场败仗,折损殆尽。或许是出于对朝鲜的不满,此战将领祖承训在汇报中愤然表示:明军在战斗中曾遭弓箭射杀,而根据朝鲜的情报,倭军只有铁炮与长剑,所以,祖承训合理怀疑,射箭的是朝鲜人。祖承训的说法当然是没有什么依据的,毕竟朝鲜人再怎么不堪,也不至于和日本人一起向明军进攻。但当祖承训的这一番奏折上去,着实把朝鲜人吓得够呛,连连认错,从某种程度上,也迫使得朝鲜也从这时开始不敢再瞒报军情。对于朝鲜的举动,明廷也并未过于追究,最后便开始了第二波增援,而直到这时,明朝才算是真正参与到了朝鲜战争中。此次作战中明廷一共派往朝鲜4万精锐,由李如松统领,并在次年的元月5日,开抵平壤城下,这一次,明军可谓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势在必得。此时的平壤城内驻扎的是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合计18000人。虽然日军以火器见长,但是在明军面前,他们占不到丝毫的便宜。此次作战中,李如松并没有接按照传统的云梯方式攻城,而是先命令火炮部队远程轰击,一番交火过后,直到城墙上的日军损伤惨重,这时,明军才开启攻城。在这场战争中,明军摆出了典型的围三阙一,主力将进攻方向为南、西、北,在东面特地给日军留了一条出路。经过一个昼夜的作战以后,日军损伤惨重,再加上数座城门丢失,小西行长只得从东方突围,向汉城退兵。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李如松早已命人在这条道路上悄悄设置了埋伏,装备了数百门各式火炮。根据朝鲜史实记录:“距城五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这里所谓的天兵,当然指的就是明军,可想而知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在这一刻究竟有多么彪悍。纵观整场战斗,明军损失的人数不过790人,而日军死亡人数却高达9000余人,堪称史诗一般的大捷。从战略上来看,虽然名义上围绕的是平壤进行作战,但是这场战争直接打折了日本人的进攻势头,随后没用多久,李如松大军就先后收复平壤、开城,兵锋直抵朝鲜首都汉城。李如松在攻陷平壤城以后,并没有如期解决粮食问题。平壤城的数万石粮食,一部分为日军所运走,另一部分则在战火中损失,此时,明军的粮食仍然紧张。在经过第一番交手以后,李如松意识到,现如今最好的做法就是速战速决,尽最大速度消灭日军陆地上的主力。随后,李如松派遣骑兵数百,对汉城进行侦查。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原本只是小型骑兵部队的试探作战,最终却演变成了填鸭子式的添油作战。明军侦察队刚刚抵达汉城外围时,便遇到了日军侦查部队,两方人马迅速爆发了战斗。此时的李如松得到了消息,又结合在这次作战前,从朝鲜居民口中得到的“日军放弃汉城”消息,误以为这支日军小队是平壤城内全部的日军。随后李如松便率领骑兵4000人准备支援,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两支小队交战旁的砺石岭上,此时已经有立花宗茂麾下数千日军所组成的埋伏。两方一经交战便陷入混战之中,乱战里,立花宗茂本人还中箭身亡,最终其残部退到小丸山,战争告一段落。经过这场战斗以后,双方都知道了,这绝对不是小规模试探。日军方面分三路增兵万人,而明军方面也派出了相应的增援,关于明军的人数有5千人和2万人两种说法。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两军足足在碧蹄馆一带交战了长达6个小时,直至黄昏才各自退军。这场战斗双方都各自出现了惊人的损失,以明军小败而告终。之后双方各有争夺,由于李如松的指挥有度,使得日军后继乏力,直到此时,日军占领朝鲜的野心,事实上已经失败。到了公元1593年6月,由于朝鲜境内瘟疫流行,粮食缺乏,丰臣秀吉终于顶不住压力,选择向明朝求和。原本这场战争到这里就算是结束了。但丰臣秀吉所开出的条件十分苛刻:不但要求明日和亲,还要割走朝鲜大半土地。其部将小西行长意识到这一条件根本无从满足,因此和明朝商人沈惟敬勾结,伪造了一份投降表,终结了战争。结果就是明朝这边以为日本人什么都不要,直接撤退,而丰臣秀吉以为朝鲜南方已经成为自己的地盘,双方皆一头雾水。最终到了1597年初,眼见着几个条约都没有满足,丰臣秀吉恼羞成怒,再度发兵15万入侵朝鲜。这一次,明军的反应就十分迅速了,很快便跟进4万大军,明军总体上战斗力是要强于日军的,因此在不久之后,便围歼了釜山的日军。但由于朝鲜方面几乎没有任何配合可言,日军加藤清正居然兵不血刃的又拿下了全州,再度 威逼汉城。此时朝鲜局势十分紧张,幸运的是明军将领麻贵早已洞悉了日军意图,先后再蔚山之战、稷山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日军。遭受惨败后,明军乘胜追击,接连获胜,最终稳定了战线。截至此时,日军在陆地上的军队已经接连失败,唯独能够操作的便只剩下了海军,此次战斗终于迎来了最后的阶段,那便是:露梁海战。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水军在开战时,拥有3000艘左右战船,虽然数量庞大,但是性能较差。而明军则有水师1.3万人,战船500余艘,且携带大量火炮。除此之外,还有朝鲜水军兵力约4.8万多人,船舶500艘予以配合,这支部队由李舜臣带领,经验丰富,单从纸面实力上来看,明朝联军要远超于日本军队。此次作战的焦点在于露梁海峡,如果日军顺利穿越此地,将在战略上取得极大的主动,因此明军派遣邓子龙率兵1000人,驾3艘巨舰待到日军行进至海峡中段,迂回到侧后封堵退路。在这场战争中,邓子龙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最为危险的,一旦开战,他的这支部队势必要承受整个日军舰队的全部火力。但对此,邓子龙毫不在意,邓子龙这一年已经年逾七十,但依然意气弥厉,在战斗中,他奋勇杀敌,最终因船只起火而战死。邓子龙的牺牲为联军争取了时间,随后,大批舰船蜂拥而至,围堵日军舰队,经过一番鏖战之后,倭船”大半延燃”,一战烧毁倭船200余艘。万历朝鲜战争终于以此落上了句号。

万历援朝之战

万历援朝之战万历援朝之战,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这场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入侵朝鲜引起。因朝鲜的宗主国是明朝,是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邀派军救援,打击了侵略者,使丰臣秀吉的计划化为泡影。万历二十年(1597年)五月,丰臣秀吉令大将行长、清正等人,率战船百余艘暗渡临津海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别攻陷丰、德等郡。此时朝鲜承平日久,胆怯不谙习作战,军队望风溃败。朝鲜国王仓惶弃王京(即汉城),日军分道一路,绕过大同江,直扑平壤。同时攻陷王京。很快,朝鲜八道几乎全部沦陷,日军兵抵鸭绿江。朝鲜国王立即请求明朝援助,奔赴北京的使者络绎不绝。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朝政府以保护“属国”,匡护大义之名兵发朝鲜。七月,游击史儒等率领先头部队已到达平壤,因不谙习地形,又遇大雨,军马经长途急行军筋疲力尽,第一次交战即大败,史儒战死。随后副总兵祖承训率领士兵三干余人,渡过鸭绿江援助史儒,又战败,祖承训仅以身还。战报传来,朝廷震动。八月,倭寇已进入丰、德等郡。明朝以李如松为征东大都督,领兵七万集结沈阳。十二月,李如松正式誓师出征,率军四万。到达鸭绿江边时,只见天水一色,对岸群山若隐。监军刘黄裳慨然道:“此汝等封侯之地也。”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初六,李如松兵入朝鲜,按事先拟订的计划,准备在与日将行长在平壤议和之际突施袭击,兵不血刃取得胜利,殊不知日本人警惕性很高,在明军计划乘机入城的时候登城拒守,李如松只得佯败而退。日军素来轻视朝鲜军队,李如松令祖承训等人穿朝鲜军装潜伏。八日黎明,明军—鼓作气抵达城下,明军主攻城东,朝鲜军佯攻城南。日军炮火、箭矢如雨,明朝军队渐渐退却。李如松亲手斩杀后退的士兵示众,招募敢死之士攀梯、登钩而上城墙,与日守军肉搏。日军轻视南面攻城者是朝鲜军队,防范不严,祖承训等人命部下朝鲜军衣露出明朝军队衣甲。日军急忙分兵堵截。李如松趁势猛攻,一气攻下城门。但见战场上枪炮齐发,硝烟弥湿,遮蔽天空。李如松坐骑被炮炸死,换乘继续冲杀弛骋,后来摔倒战壕中,鼻子流血,仍奋力高呼督战,继续指挥士兵前进。明军无不以一当百,前队牺牲,后续部队马上紧跟,突击冲杀于城墙。激战至半夜,行长不敌,率兵渡大同江,逃回龙山。此次战役斩获倭寇1285颗首级,其余被火烧死,跳海溺死的敌人无法计算。李如松乘胜进军,收复了开城。至十九日,朝鲜黄海、平安、京裁、江源四道一齐光复,只有咸镜道还被日将清正拒守,听到开城被明军攻破,也逃奔王京。平壤之战以中方大获全胜告终。平壤大捷后,日军提出和明军议和。明军提出日本臣服中国,献出王京,归还朝鲜王子,军队全部撤回本国。日方于4月18日丢弃王京逃跑。李如松与宋应昌整军入城,获得粮米四万多石。李如松派兵亲临汉江紧随日军之后,想乘他们撤退懈怠进行攻击,但日军步步为营、用轮番休息办法撤退,最后在釜山集结戍守。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九月,日本使节来朝,受到明神宗接见。表面上日本人答应了和平条件,但始终没有撤出釜山,而且,不断挑衅朝鲜。万历二十五(1597年)六月,日军再度发难,不久攻下庆州、全州,驻守的明军纷纷战败。同年十一月,明神宗赐总兵刑阶尚方宝剑,再度统兵出击。双方在庆州一带展开激战。日方凭险固守,明军损失惨重,此时日方盘踞釜山一线已经七年,又吸取了上一次轻敌冒进的教训,步步为营,将防线经营的固若金汤,明军多次攻击均大败而回,战事处于僵持之中。次年七月,丰臣秀吉病故,日方自顾不暇,无心恋战。明军联合朝军发动反攻。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征倭告捷,神宗登殿接受战俘投降,处决倭寇平秀政、平正成等人,示众并传首九边。最终,这场战争以中方,朝方的联军获胜。延伸阅读:李如松李如松(1549-1598年),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是明代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曾指挥过万历二十年平定宁夏哮拜叛乱的战役,抗援朝战争,出任辽东总兵,尤其以援朝战争中的平壤大捷和碧蹄馆之战最为出名,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遭到埋伏阵亡。神宗皇帝痛悼其亡,为之建衣冠,追封为宁远伯。

万历援朝之战?

万历援朝之战万历援朝之战,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这场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入侵朝鲜引起。因朝鲜的宗主国是明朝,是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邀派军救援,打击了侵略者,使丰臣秀吉的计划化为泡影。万历二十年(1597年)五月,丰臣秀吉令大将行长、清正等人,率战船百余艘暗渡临津海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别攻陷丰、德等郡。此时朝鲜承平日久,胆怯不谙习作战,军队望风溃败。朝鲜国王仓惶弃王京(即汉城),日军分道一路,绕过大同江,直扑平壤。同时攻陷王京。很快,朝鲜八道几乎全部沦陷,日军兵抵鸭绿江。朝鲜国王立即请求明朝援助,奔赴北京的使者络绎不绝。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朝政府以保护“属国”,匡护大义之名兵发朝鲜。七月,游击史儒等率领先头部队已到达平壤,因不谙习地形,又遇大雨,军马经长途急行军筋疲力尽,第一次交战即大败,史儒战死。随后副总兵祖承训率领士兵三干余人,渡过鸭绿江援助史儒,又战败,祖承训仅以身还。战报传来,朝廷震动。八月,倭寇已进入丰、德等郡。明朝以李如松为征东大都督,领兵七万集结沈阳。十二月,李如松正式誓师出征,率军四万。到达鸭绿江边时,只见天水一色,对岸群山若隐。监军刘黄裳慨然道:“此汝等封侯之地也。”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初六,李如松兵入朝鲜,按事先拟订的计划,准备在与日将行长在平壤议和之际突施袭击,兵不血刃取得胜利,殊不知日本人警惕性很高,在明军计划乘机入城的时候登城拒守,李如松只得佯败而退。日军素来轻视朝鲜军队,李如松令祖承训等人穿朝鲜军装潜伏。八日黎明,明军—鼓作气抵达城下,明军主攻城东,朝鲜军佯攻城南。日军炮火、箭矢如雨,明朝军队渐渐退却。李如松亲手斩杀后退的士兵示众,招募敢死之士攀梯、登钩而上城墙,与日守军肉搏。日军轻视南面攻城者是朝鲜军队,防范不严,祖承训等人命部下朝鲜军衣露出明朝军队衣甲。日军急忙分兵堵截。李如松趁势猛攻,一气攻下城门。但见战场上枪炮齐发,硝烟弥湿,遮蔽天空。李如松坐骑被炮炸死,换乘继续冲杀弛骋,后来摔倒战壕中,鼻子流血,仍奋力高呼督战,继续指挥士兵前进。明军无不以一当百,前队牺牲,后续部队马上紧跟,突击冲杀于城墙。激战至半夜,行长不敌,率兵渡大同江,逃回龙山。此次战役斩获倭寇1285颗首级,其余被火烧死,跳海溺死的敌人无法计算。李如松乘胜进军,收复了开城。至十九日,朝鲜黄海、平安、京裁、江源四道一齐光复,只有咸镜道还被日将清正拒守,听到开城被明军攻破,也逃奔王京。平壤之战以中方大获全胜告终。平壤大捷后,日军提出和明军议和。明军提出日本臣服中国,献出王京,归还朝鲜王子,军队全部撤回本国。日方于4月18日丢弃王京逃跑。李如松与宋应昌整军入城,获得粮米四万多石。李如松派兵亲临汉江紧随日军之后,想乘他们撤退懈怠进行攻击,但日军步步为营、用轮番休息办法撤退,最后在釜山集结戍守。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九月,日本使节来朝,受到明神宗接见。表面上日本人答应了和平条件,但始终没有撤出釜山,而且,不断挑衅朝鲜。万历二十五(1597年)六月,日军再度发难,不久攻下庆州、全州,驻守的明军纷纷战败。同年十一月,明神宗赐总兵刑阶尚方宝剑,再度统兵出击。双方在庆州一带展开激战。日方凭险固守,明军损失惨重,此时日方盘踞釜山一线已经七年,又吸取了上一次轻敌冒进的教训,步步为营,将防线经营的固若金汤,明军多次攻击均大败而回,战事处于僵持之中。次年七月,丰臣秀吉病故,日方自顾不暇,无心恋战。明军联合朝军发动反攻。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征倭告捷,神宗登殿接受战俘投降,处决倭寇平秀政、平正成等人,示众并传首九边。最终,这场战争以中方,朝方的联军获胜。

1592到1597是什么朝代?

  1592到1597是明朝,顺便补充点历史知识

  1592年,日本发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侵朝战争,意在中国。朝鲜方面溃不成军,国王逃到中国,宫殿被焚毁,老百姓被杀上百万,被割去耳朵羞辱的不计其数,粮食也被抢光。中国出兵驰援,经过血腥厮杀,日本最后退军。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中日朝三国的史书都不尽相同。
  日本:中日在朝鲜战场僵持,丰臣秀吉死,日军已无斗志,主动撤退;
  朝鲜:中国大败日本,最后朝鲜启用老将李舜臣联合明军,给日本致命一击,日本几乎全军覆没;
  中国:明军连连失利,损失惨重,但是由于日本丰臣秀吉死,主动撤退料理后事。
  当然,这些历史记载都是有一定政治背景的,不足全信,何况记录分歧。如果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为什么战后日本会闭关锁国200余年?为什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声称报仇?为什么朝鲜在明亡后仍然对明朝忠心耿耿,甚至为神宗设立“大报坛”?想清楚后答案应该不言自明了。

  作者:禹兮禹兮 回复日期:2004-8-20 22:24:52
  德川幕府锁国和侵朝战争无关,纯粹是因为乌龟打算发展国内经济,就算乌龟在侵朝战争结束前就取代猴子当上了征夷大将军,乌龟一样会搞锁国,而不是像猴子那样野心勃勃发动侵朝战争。
  PS,明史是清人所修,自然在壬辰战争上妄加指摘,记得甲午战争的时候还有人把壬辰战争拿来对比甲午战争,说我大清如何如何鹰扬虎烈,说前明如何昏庸无能云云,实在是啼笑皆非。

  作者:禹兮禹兮 回复日期:2004-8-20 22:31:12
  上次看一个帖子,说康熙在雅克萨打败几百个毛子探险家是清代一大武功,抵挡了毛子几百年云云,这样看来万历三大征实在该算宇宙无敌超级武功了,HOHOHO

  作者:浪漫假日 回复日期:2004-8-20 22:33:29
  刚刚看了一篇文章,这样写的:
  当时朝鲜君臣认为,“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
  和楼上所说相差无几。

  作者:南蛮 回复日期:2004-8-20 22:46:30
  以下根据韩国历史改编的壬辰战史:

  走遍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在一些青松满坡、金达莱花盛开的山岗上,你常会发现一座庙宇,里面供奉着一位忠武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在1592年朝鲜卫国战争中,李舜臣功勋卓著,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白山两麓、汉江畔的朝鲜人民,世世代代传颂着他的英名。
  ??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中叶,日本处于封建割据的“战国时代”。各大名(即诸侯)之间不断发动内战,岛国的经济、文化也停滞不前。1542年,葡萄牙人平托首次在日本登陆,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也接踵而来。他们的文化和技术对日本内战中的武士阶层发生了影响。十六世纪后期,本州中部封建主织田信长崛起。他在部将丰臣秀吉 (中国史书中称“平秀吉”)和德川家康的辅佐下,用西洋枪炮武装了一只精锐部队,历时30年,扫平诸侯,统一了大半日本领土。
  ??1582年,织田被刺身死。丰臣秀吉继承他的统一政策,征服了日本西南部地区。日本统一后,丰臣秀吉侵略野心更加膨胀,他部下的武士们叫嚣:把琉球、吕宋、台湾、朝鲜都变成日本属国,然后利用朝鲜做跳板,侵略富庶的中国大陆。其后三个半世纪,这一口号成为日本统治阶级的传统国策。
  ??中国明朝自成祖以来,沿海一带和日本贸易通商频繁。明英宗后,中国国力渐衰,海防空虚。日本浪人、武士、走私贩不断掠夺袭扰中国沿海,东南沿海人民痛恨地斥之"倭寇"。日本经济落后,掠夺走私利润丰厚,"倭寇"越来越猖獗。明朝政府和日本海盗进行了长期斗争,给他们以多次歼灭性打击,涌现了戚继光、俞大遒、谭纶等优秀民族将领。明世宗断绝对日贸易,然而始终不曾剿绝海盗,他们利用轻帆船出没我国东南沿海,对沿海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这帮海盗正是丰臣秀吉侵略的急先锋。
  ??1591年,丰臣秀吉命令沿海诸藩国打造兵舰数百艘,储备三年军粮,委任其侄丰臣秀次为关白(相当我国丞相),镇守国内。丰臣自封“太阁”,总揽军政。1592年 (明万历二十年,即壬辰年),秀吉组成九路远征大军,封宇喜多秀家为元帅,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官,命九鬼嘉隆指挥水军, 率陆军20万人、水军9000人、战舰700余艘,于1592年4 月杀气腾腾地渡过朝鲜海峡,在朝鲜半岛釜山、庆州一线登陆 。
  ??当时朝鲜的李氏王朝非常虚弱。宫廷政变迭起,朋党冲突不断。王朝以征税代替服兵役,朝鲜军队只有纸面上的数字,边防要塞和海防设施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丰臣秀吉威胁李氏王朝:借道朝鲜,攻打中国。遭到朝鲜政府断然拒绝:“中朝待我,同内朝。赴告必先,患难相救,……夫党偏颇反侧之谓,岂舍君父而投邻国乎,日本武士见威胁失效,挥动军队大举进犯。壬辰年 (朝鲜历宣祖二十五年)朝鲜卫国战争爆发了。
  ??朝鲜政府的国防大厦早已被蝼蚁蛀空,日寇一击之下,顿时倾覆。不出三个月,京都汉城、开城、平壤相继沦陷。朝鲜国王李松逃到鸭绿江边的义州,接连派遣使者向中国政府告急。1592年8月,明朝神宗朱翊钧任命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赴朝增援。祖承训率3000士兵东渡鸭绿江。他轻敌冒进,远程奔袭平壤。中日军队大战平壤城门外,祖承训兵力太少, 寡不敌众,全军战败。这次失败使明政府分裂成主战与主和两派。主战派认为中朝两国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必须发重兵逐退日寇;主和派畏敌如虎,主张放弃朝鲜,退守鸭绿江边。最后神宗在两家间折衷:按主战派建议,命宋应昌经略防倭军务,命大将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任防海御倭总兵官,驰援朝鲜;另一方面又派沈惟敬以游击将军名义,和丰臣秀吉暗中往来议和。
  ??日寇的烧杀淫掠,激起朝鲜人民愤怒反抗。庆尚道、全罗道(朝鲜“道”相当于我国的省一级)是朝鲜南部的入侵要冲,受日寇荼毒最深,首先发起义兵。日军在庆尚道刚登陆,就有自称“红衣将军”的儒生郭再佑率众抵抗。“不久,金沔、郑仁弘、孙甲仁等志士也组织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者。在全罗道,义兵高敬命、柳彭老部队积极作战。随着日寇北犯,忠清道、京畿道的义兵也纷纷而起,倭寇陷入人民抵抗运动的燎原烈火中。
  ??在朝鲜民族抗战中,涌现出最杰出的海军将领李舜臣。李舜臣战无不胜的舰队屡次给日本水师以毁灭性的重创。在卫国战争期间,一说李舜臣来了,日本水兵就吓得发抖。
  ??李舜臣,字汝谐,京畿道开丰人,生于1545年。他自幼熟读兵书,深通稻略,颇有志向。1576年,他参加咸镜道武举考试上榜及第,后任全罗道井邑县县监。在反击女真人的战争中,他为朝廷立了功。壬辰战争爆发前,他已被提升为全罗道左水使指挥全道水军。李舜臣根据日本水师己广泛使用火枪和小口径火炮的现状,精心设计了龟甲船加以对付。
  ??龟船是原始的装甲炮舰。长十余丈,宽丈余,干舷低。甲板上有坚固外壳,木壳上复有鳞状铁叶,因酷似龟背而得其名。龟船上刻龙头,船首有几个炮眼,两舷有一些枪眼和炮眼,每边10支划桨,在近海作战机动灵活,火力很强。李舜臣刻苦操演水军,激励将士爱国杀敌。日军入侵朝鲜后,他立誓:“愿以一死为期,直捣虎穴,扫尽妖氛,雪国耻之万一”。
  ??日本陆军登陆后,海军舰队在朝鲜南方水域寻找朝鲜舰队决战。当时,朝鲜海军庆尚道左水使朴弘、右水使元均辖有战舰70余艘,并且占据了沿海险要地形。可他们贪生怕死,把火枪投到海里,放弃战舰当了可耻的逃兵。只有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率领他的舰队主动出击了。
  ??1592年5月4日,李舜臣集结了大型板屋船24艘、小型挟船15艘、鲍作船46艘,编好队形后驶出全罗南道丽水港。日本水师闻讯后,派藤高虎尚率50余艘战舰前来迎战, 李舜臣埋伏在庆尚南道巨济岛以东玉浦港外海。5月17日,几艘朝鲜军舰将港内日舰引诱出来。朝鲜伏击舰队立刻发动进攻。朝军大量施放火箭,将日舰烧得烟火腾腾。龟船也逼近 敌舰,用火炮和火枪扫射日舰甲板上的水兵。日军伤亡惨重,舰船被焚达26艘。
  ??李舜臣乘胜追击,在合浦、赤珍浦海面继续给丰臣秀吉水军以歼灭性打击。激战进行到5月9日才告暂停,一共击沉日舰44艘。朝鲜军舰没有损失,水军伤亡很轻。朝鲜水师大获全胜。除士兵作战勇敢、将领调度有方外,龟船参战作用很大。当时朝军仅有3艘龟船,它们竟成了海战的主力,其作用好比雷班托海战里西班牙中型炮船。日本海军遭到新武器的突然袭击,弓箭、枪弹对龟船毫无伤害,引起日军极大恐慌,一些日军小船直接就被龟船撞沉。
  ??5月29日,李舜臣率26艘战舰从全罗道左水营出动,向日本水师发起第二次冲击。在泗川海面遇到12艘日军巨型楼船,李舜臣重施诱敌战术,先佯装撤退,然后乘涨潮冲入船埠。龟船当先闯入敌锚地,箭炮齐发,遇到小船千脆撞沉它。在激烈战斗中,李舜臣左臂受伤,枪弹入肉二寸。但他岿然不动,继续指挥,使全军振奋,勇猛杀敌。
  ??泗川战斗刚结束,李舜臣的舰队于6月2日又冲入唐浦,将船埠内日舰大部击沉。第三天,朝鲜水师不顾疲劳,在固城郡召所江口海面又诱出26艘敌舰,除一艘外全部予以歼灭。6月7日,朝鲜舰队在沿海搜索中又在栗浦海面击沉7艘敌舰。这样,李舜臣的第二次攻击战果赫赫,共击沉大小日舰72艘,毙敌兵数千名。
  ??玉甫海战后,朝鲜水军进行休整,补充了一些龟船,并进一步操演战术。早在战前,李舜臣就注意了解日军海战战术,发现日本水军的特点是指挥松懈,作战时蜂拥而上,全无 章法。水军将领完全按照陆战打法,没有整齐的队形,只用疏散的单船进攻。通过几次实际战斗,他进一步抓住了日军的弱点。看到祖国被侵略者蹂躏,人民遭敌寇惨杀,李舜臣和水军将士怒火万丈,决心给日军巨济岛附近的主力舰队毁灭性打击。
  ??1592年7月6日,由全罗左右道舰队和庆尚右道舰队成了朝鲜联合舰队。在李舜臣率领下前出到唐浦附近水域。7日清晨,朝军在乃梁附近发现日本舰队。李舜臣派五、六艘板屋船 (一种大型战舰)前往诱敌,日军不知是计,在日本水师将领胁圾安治率领下一窝蜂杀将出来,追击朝鲜舰。朝鲜诱敌舰船且战且退,终于退到闲山岛附近海域。
  ??闲山岛是朝鲜本土固城和巨济岛之间一个很荒凉的小岛。针对日本水师依岸近水作战、易于逃跑登陆的特点,李舜臣特地在宽阔深水中设伏。日本追击舰队进入伏击海域后, 李立刻在旗舰上升起 “调转船头,成雁翅阵列”的信号。朝军从两翼包抄了敌舰。龟船一马当先,立即进攻,撞沉了敌前卫的几艘大舰。日军方知中计,开始逃跑。朝鲜船只勇闯敌阵,用火箭和大炮猛射日舰。龟船的战斗力最强,即便是日军的安宅船 (近似战列舰)和关船 (近似巡洋舰)上的猛烈炮火,拿它的铁甲也无可奈何。日舰被近距离放的火箭烧得大火熊熊,纷纷沉没,共有35艘安宅船、17艘关船和7艘小船被毁,几乎是全军覆没。
  ??接着,李舜臣的舰队又向以安骨浦为基地的日本后续舰队发动猛攻,激战一直到7月13日才终止,朝军又击沉40余艘日舰。在闲山海战中,胁坂的部将真锅左马允面对沉船残兵,无地自容,以日本武士的成仁传统,剖腹自杀,和舰队同归于尽。
  ??闲山岛海战后,日本失去了朝鲜海峡制海权。在以后和李舜臣的几次海战中,又屡战屡败,元气大挫,最后完全不敢和李舜臣交战。李舜臣则连连出击,进攻日军重兵防守的釜山报捷。通过朝鲜海峡的日本运兵船和补给船无不战战兢兢。日军陆上攻势由于缺少兵员和补给,在占领平壤后也失去了势头,龟缩在少数城镇和交通要道上,朝鲜义军风起云涌,朝廷的正规军也恢复了战斗力,侵朝日寇陷入背腹受敌的困境。
  ??1593年1月,明朝大将李如松和其弟副将李如柏、李如梅,点起46,000大军,誓师渡过鸭绿江,进击日寇。1月6日,李如松大军抵平壤。日将小西行长率部于当夜袭击明军,被李如松击退。次日,明军大举围攻平壤城。李如松攻平壤七星门、普通门,朝鲜将领金应瑞攻南门,故意放东门不打。明朝副将祖承训在东门外设伏。李如松身先士卒,亲自督战,激战中他的坐骑被炮火击毙。他毫无畏惧,大声疾呼,和将士们一起冲击。中朝军队奋勇杀敌,以一当百,胜利攻克平壤,歼敌1200余人。
  ??日酋小西行长连夜败走大同江,又遭到明朝参将查大受部队1200人的沿路伏击,360名日寇被斩杀。李如柏部队在追击战中收复开城。中朝部队军威大振,乘胜连克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近逼王京汉城。日军败走龙山。
  ??由于明朝军队连战皆捷,李如松产生了轻敌思想。他率领少数骑兵部队冒险长驱疾进,在碧蹄馆地区遭到优势日军伏击。全军战败,退至开城。李如松虽遭挫折,毫不气馁。 他探听到日将丰臣秀嘉在龙山囤积几十万担粮食,准备和明 军长期对抗。于是他命令猛将查大受组织敢死队奔袭龙山。查大受袭击成功,将全部日军粮草焚为一炬。日寇三军震骇,被迫放弃汉城。4月18日,朝中军队收复了王京。在中朝军队和义军游击队声势浩大的打击下,日寇退缩沿海釜山一线,进行背水顽抗。
  ??在大好形势面前,朝、中统治集团的主和派又开始钻出来活动。朝鲜国王害怕人民武装强大,威胁自己统治。明朝廷中以兵部尚书石星和侯庆远等人为首的主和派也四处活动。丰臣秀吉派遣小西飞特使随沈惟敬到北京谈判。李如松留下副将刘挺和5,000兵马防卫朝鲜要地,自率大军于12月班师。他被明朝加封为太子大保。李舜臣由于闲山岛海战等大功,被朝鲜国王封为二品正宪大大,全罗、庆尚、忠清道水军统制使。朝鲜专为他第一次设立三道水军统制使的头衔。李舜臣受任后着手整顿水军。他在闲山岛设立大本营,赶制枪炮龟船,准备在未来的战争中克敌制胜。交战双方进入了一段历时四年的和谈交涉时期。
  ??丰臣秀吉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要想从釜山的滩头阵地上重新反攻,必须确保朝鲜海峡的制海权,这样才能把兵员粮食运到前线,而李舜臣的朝鲜水师控制了海峡,不除掉他战争便大不赢。狡诈的丰臣秀吉施用反间计,利用封建国王对大功臣固有的不信任来除掉李舜臣。
  1597年初,潜入朝鲜朝廷内部的一名日本间谍接到命令,要他离间国王和李舜臣。这名对马岛出身的双重间谍大肆活动,在朝野上下散布:日本将领家藤清正在李舜臣防区的岛屿上呆了七天,李舜臣竟不予逮捕;李舜臣阴谋要夺王位了……谣言传到朝鲜国王耳中,他本来就担心李舜臣功劳太大威胁自己。海军将领元均一伙也妒忌李舜臣。乘机大进谗言,对李舜臣横加诬蔑。于是,朝鲜国王下令逮捕李舜臣,以“放走敌将”罪名将他投入大牢,并且准备判处他死刑。只是许多大臣死保李舜臣,才免除了他的死刑。最后,朝廷免除了李舜臣一切职务,贬为普通士兵,下放到爱国将领权栗的部队里白衣从军。李舜臣虽然被罢官当兵,依然保持气节。他继续读兵书,习武艺,深深忧虑着祖国命运。他过去的部下和老百姓经常来看他,每每为李舜臣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动。
  ??丰臣秀吉的阴谋实现了,他一听到李舜臣去职下野的消息,就中断了谈判,表示拒绝接受明朝所封“日本王”职位。1597年3月,丰臣秀吉派遣小西行长、家藤清正统帅14万日军、万余水军、兵船数百艘,再次大举进犯朝鲜。
  ??李舜臣去职后,海将元均被重用,受封全罗道左水使兼三道水军统制使。元均是个昏庸无能的小人,只顾寻乐,将李舜臣苦心经营的朝鲜海军败坏到无法作战的地步。
  ??1597年8月,在那个间谍密谋配合下,日本海军突然袭击七川岛锚地的朝鲜舰队。朝鲜水师猝不及防,遭到惨败。9月,日本水师乘虚袭占闲山岛。曾经使日军闻风而逃的朝鲜水师一败再败,大部分舰船损失了,全军濒临崩溃。日本陆军前锋逼近王京,李氏朝廷再次岌岌可危。
  ??国家存亡危在旦夕,朝鲜朝野人士大声疾呼:“重新启用李舜臣!”国王迫于危局,在1597年8月再度任命李舜臣为三道水军统制使。当时,他己经五十二岁了,全军全国都欢呼他重担大任。李舜臣受命于民族危亡之际,仍然雄心不已,可借当年他手中的威武舰队只剩12艘军舰了。
  ??朝鲜国王见海军已不复存在,竟然下令让李舜臣登陆作战。针对国王的愚见,他上奏道,“自壬辰至今五、六年间,贼不敢直突于两湖者,以舟师桅其路也。今臣尚有战船十二,出死力拒战,则犹可为也……战船虽寡,微臣不死,则不敢侮我矣。"他驳斥了让海军上陆的观点,不顾高龄毅然率这小舰队出征。
  ??李舜臣的战斗作风和许多著名海军将领一样,一贯主张果敢地攻击。1597年8月28日,他的12艘军舰投入了兰浦海战和鸣梁海战,重创了骄奢的日本水师。仅在鸣梁海战中,李舜臣就以寡制众,杀敌4,000余人,击沉敌船30多艘。大振了朝鲜军威,重新夺回全罗南道制海权。1598年2月,李舜臣移师古今岛,在那里建立了坚固的海军基地。曾经打过败仗的朝鲜舰队,一旦由李舜臣指挥,有如出海蛟龙,日军难以抵挡。同时,中国陆海军作为朝鲜的盟军,再次出现在朝鲜战场上。
  ??早在1597年春,应朝鲜政府请求,明朝政府就着手准备抗倭军务。明神宗任命前都督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南北诸军;命兵部待郎邢芥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事宜。1597年底,麻贵、刘铤、董一元、陈嶙率领中国水路大军,分四路入朝作战。
  ??麻贵是山西名将,勇智过人,在对日作战中连接取得胜利,麻贵部将解生在稷山战斗中杀死很多日寇;麻贵的参将彭友德一举攻克青山要塞。朝鲜将领李元翼指挥的部队转战忠清道,给日寇沉重打击。日军连连败退,小西行长被击退到朝鲜南部井邑,日将加藤清正败守庆州。在朝中军队的联合攻势面前,日军土崩瓦解。北犯行动被彻底粉碎,日本侵略者只能据守在南朝鲜沿海孤立据点里顽抗。他们还幻想象五年前一样,能站稳脚跟,卷土重来。
  ??朝中大军汲取了壬辰战争中“穷寇勿追“的深痛教训,决心把侵略者全部消灭。日军设在沿海的要塞经营多年,坚固异常,战况殊为惨烈。中朝部队强攻占领庆州后,明将李如松之弟李如梅攻克了战略要地蔚山。明将董一元连拔晋川、望晋、永春、昆明诸镇。加藤清正率残余日军死守岛山要塞,遭到明将茅国器敢死队的强攻,日军伤亡很大。日军残余部队所以能不顾死活地赖在朝鲜领土上,是因为他们还对中朝政府内的主和派存有希望,随着战斗深入,这种幻梦也破灭了。明臣邢芥揭发出沈惟敬是日本间谍,将他逮捕。投降派石星因通敌罪下狱。丰臣秀吉希望破灭后,感到前景一片暗淡。他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于1598年8月忧伤而死。
  ??反击日寇的陆战进行时,伟大的海战也开始了。明朝水军将领陈嶙指挥一支由13,000士兵数百艘战船组成的强大舰队进入朝鲜海域,配合李舜臣封锁了庆尚、全罗、忠清三道出海口。困守在顺天等据点内的残余日军丧失海上补给后,已成瓮中之鳖。
  ??1598年11月,朝中水师和日本海军之间的露梁海战爆发了。露梁海战是整个朝鲜六年壬辰卫国战争中最大最壮烈的海战,在世界海战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大海战。
  ??1598年11月17日,泗川港里布满了船帆。日本水兵紧张地搬运武器,上万名陆军也陆续登船。日将岛津义弘在旗舰上升起将旗,指挥500多艘兵舰出港,从海路援救小西行长。小西行长被朝中联军困在全罗南道顺天倭桥。日本舰队急急赶路,走到庆尚南道南海郡露梁(今朝鲜忠武以南)海面时,日本观测兵惊叫起来:“强大的朝中联合舰队把我们包围啦!”
  ??陈嶙部队是广东水师,极精熟水战。他的副将邓子龙、陈蚕也是明朝屈指可数的海军将领。李舜臣的精锐舰队早就准备好了,要全歼日寇舰队以报国民血恨。11月18日夜,日本舰队进入了朝中联合舰队伏击圈。联合舰队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占了压倒优势。
  朝中水师逼近日舰后,以猛烈炮火轰击敌舰。李舜臣亲乘旗舰插入岛津舰队中,往来冲杀,日军看到李舜臣旗号,吓得纷纷躲避。中国海军将领邓子龙指挥千余水兵,分乘3艘巨型战舰,也杀入敌阵。中国巨舰坚固、千舷高,官兵们利用优势,大量施射火箭。日舰中了火箭后起火燃烧,不断焚毁沉没。大火映红了夜海。
  ??邓子龙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将军,在海战中如猛虎一样勇敢,他嫌远程射箭不过瘾,命令士兵搭靠日舰,他亲领300名壮士跳上敌舰进行肉搏战,杀得敌寇鬼哭狼嚎。许多日军被他砍入水中。大海上飞窜着流星般的火箭,大炮的火光象绚丽的节日焰火,朝中水师的喊杀声完全压倒了日本强盗的凶焰。经过一夜激战,岛津义弘损失了40多艘战船。他的水兵被联合舰队的勇敢和火力吓破了胆,无心再打下去。岛津下令突围撤退。
  ??11月19日,东方发亮。日本舰队勉强突出包围逃走。朝中舰队紧紧跟随,不久就追上日军舰队。日军困兽犹斗,更加激烈的海战重新展开。邓子龙舰冲入敌舰群里混战,晨雾很大,双方敌友难辨。一艘友军战船误将火箭射入邓子龙船上,另一些引火物也点燃了他的座舰。一刹那,海战中最无畏的一艘中国军舰燃烧起来了。日舰认出了邓子龙的旗帜,马上用多艘船将他包围起来攻打。在激战中,老将邓子龙壮烈牺牲。
  ??李舜臣看到邓子龙旗舰起火被围,立刻赶来增援。不幸,一颗流弹击中他的左胸,血如泉涌,他倒在甲板上。部将围拢来救护他,他挣扎着说:“战斗正紧,不要管我,你们要继续奋战。”不久,李舜臣就合上了双眼。中朝将士的鲜血在反侵略战争中流到了一起。
  ??朝鲜海军怒火燃烧,全军誓为李舜臣报仇。他们勇猛地投入战斗,把日军杀得尸相枕藉。正当日军垂死挣扎时,明副将陈蚕、游击将军季金率领支援舰队赶到战场。这批中国生力军气势如虹,将日本军舰团团包围。倭寇丧失斗志,一艘接一艘的兵舰被联军焚毁。到19日中午时,枪炮声渐渐稀少了。据统计,共有450艘日寇兵舰被焚毁和击沉。侥幸登岸的日军残兵败将也全部被中朝陆军歼灭。数以万计的日本士兵在伟大的露梁海战中丧命。日寇赖以发动侵略战争的全部海军力量在露梁海战中几乎被全歼。
  ??小西行长让露梁失败吓昏了头,他没有后援,困守孤城,战战竞竞。明将刘挺率敢死队攻入顺天城,陈嶙督水师从顺天湾进击,焚烧小西行长百余艘战船。日本海军将领石子曼派出增援舰队,也遇到陈嶙截击,大半被歼。
  ??残存的日寇撤退到海边的乙山要塞,妄图凭借乙山天险负隅顽抗。陈嶙率部队夜袭乙山,他们在危崖和岩洞间架设起大炮,猛轰日本守军,明军将士翻山越涧,斩关夺险,攻取乙山,消灭了日军残部。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输光了全部侵略战争的血本,狼狈滚回日本岛。
  ??历时六年的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结束了。无论在陆地上,还是海洋上,日本侵略军都遭到彻底的失败。壬辰战争的胜利,使日本统治集团数百年不敢入侵朝鲜。那一系列威武雄壮的海战,在朝、中海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历史证明谁妄想奴役一个民族,就必然遭到应有的惩罚。


万历三大征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万历三大征对经济有什么影响?明代贸易体系是怎么瓦解的?早在宋代,商业活动异常繁荣,如繁荣的清明上河图和设置专门征收商税的机构商税务院均是明证。白银作为货币的功用越来越大,在当时的民间使用极为普遍。到了明初,虽然明令禁止金银交易,但民间仍然屡禁不绝,等到明英宗正统年间正式取消了用银禁令,白银取得了正式的货币地位,以银本位的货币制度正式建立了起来。此后,明代的杂役、甚至赋税等都可以折合成等价的白银支付,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中的赋役征银就是顺应这一趋势进行的。银本位确立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虽然国内已经开采了众多的矿坑,但不能满足明代商业活动繁荣发展的需要。此时,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西方国家已经开辟了新航路,并在美洲发现了巨量的白银储量,同时他们对中国货物的需求也很大,尤其是丝绸、铜合金、瓷器、香料等货物的需求最为旺盛。于是一条中国与西葡之间的贸易线路就此建立了。美洲的白银大量输入明朝,而明朝的货物则不断出口到欧洲。除了与西、葡等欧洲国家的贸易外,明朝也存在朝贡贸易,这是一种特殊的贸易方式。在规定期限内,明朝的附属国前来朝贡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商人,其中主要以朝鲜、日本、安南、南掌等国为主,这些交易中也多以白银为结算单位,因此通过这一贸易方式,也有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当然,中国东南沿海还存在走私贸易,多以浙东、福建沿海人为主,这也使得一部分白银流入中国,著名的港口月港、明州都是那时世界性的大港口。总之,透过这几种方式,大量的白银流入了中国,通过白银的连接,明代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但是,这一良好的发展进程,却被万历三大征严重的阻断了,甚至可以讲瓦解了以明朝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顾名思义,万历三大征是发生在明神宗万历年间的三次大的军事战役,分别是发生在明朝西北方的哱拜之乱,发生在西南方的播州杨应龙之乱,发生在东北方的万历朝鲜之役。除此之外还有发生在西南方的明缅之战,以及稍后发生在东北方的萨尔浒之战。这些战争严重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对明朝的灭亡不可避免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明朝的贸易体系来说,万历三大征及稍后发生的几场大战,作用不可不谓不大。我们从内外两个大的角度来分析万历三大征对明代贸易体系的影响。第一,万历三大征消耗了明朝的国库库银,使得明朝进入了入不敷出的阶段,甚至负责皇帝吃穿用度的内帑也消耗殆尽。常言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使得多年集聚的明朝财政体系最终破产,财政体系的破产使得以银本位为准的货币体系失灵,只能寅吃卯粮。比如后期的面对崛起的建州女真、农民军等势力,只能靠加征辽饷、练饷来解决。最突出的影响莫过于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因为战争的影响,明朝的贸易无法持续,从而导致白银输入量的减少。白银输入量的减少进而导致明朝中央财政体系的崩溃,使得战争无法维持,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也受到巨大的影响。比如在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中的赋役征银过程被中断,整个社会的货币化也不复存在。第二,明朝建立的银本位制度是以白银为基础的,万历三大征则使得这项制度不能维持。其一便是朝贡贸易的中断,随着战争的结束,日本的国内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此时德川家康已经夺得日本的统治权,严格实行锁国政策。中日之间又因为刚刚爆发战争,关系冷淡,贸易无法继续。受到战争影响最大的朝鲜,元气大伤,更是没有多余的白银来进行朝贡。同理明朝西南方因为刚刚发生叛乱和战争,地方不靖,贸易路线中断,也是无法进行贸易。其二,原有与西、葡等国的贸易活动,因为战争的阻隔而无法进行。当时西班牙甚至占领了小琉球南部,在广东沿海地区,葡萄牙也和明朝中央发生了军事冲突,此种情况只能导致贸易活动转入地下,以走私为主,甚至贸易逐渐中断。总之,万历三大征带来的影响便是使得原有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瓦解,这都是战争导致白银输入中断造成的。第三,万历三大征的还使得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重组,中国在其中的经济地位也不断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万历三大征后,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商品的货币化过程就此中断,贸易中心开始转向西欧。而随着西葡两国的衰落,英法等后起之秀快速崛起,白银的地位得到重新的评估,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下降,逐渐建立起以黄金为结算单位的欧洲中心贸易体系。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日渐沉沦,最终成为了西方列强宰割的目标。综上所述,万历三大征对明朝的影响,不光是消耗了明朝国力,更重要在于原有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的解体,进而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使得贸易中心转向了欧洲,这正是万历三大征发生的世界意义。

万历三大征指的是什么?

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年间。 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宁夏之役自1592年二月十八日延至九月十八日朝鲜之役第一回冲突自1592延至1593年;第二回冲突自1597延至1598年 播州之役自1599延至1600年。而实际上万历时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还包括万历十一年至万历三十四年的明缅战争。以及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两次最终都是明朝失败告终。 中文名,万历三大征。时间,1573年—1620年。具体战争,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朝代,明代。主要统帅,李如松。李化龙。麻贵。 具体过程。即援朝逐倭之战。万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 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政治腐败。军队望风而溃。李昖逃奔平壤。后又奔义州。日军进占王京后。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掠府库。又攻入开城。平壤。朝鲜八道沦陷七道。在这种形势下。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但援军因兵少力弱。地理不熟。游击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仅以身免。明廷得败讯后。 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次年正月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获平壤大捷。此后又复开城。扭转战局。后又进逼王京。但在距王京三十里的碧蹄馆因轻敌中伏。损失惨重。李如松险些阵亡。三月。刘綎。陈璘率军抵朝。明军扼临津。宝山等处。并断日军粮道。日军缺粮。不得不放弃王京。退缩至釜山等地。开始与明军谈判。为争取时间。明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和议。但因日本提出以大同江为界等无理要求。谈判破裂。二十五年日军再次发动进攻。 明神宗朱翊钧下石星等于狱。以邢玠为蓟辽总督。因李如松已经在与蒙古人的战争中战死。所以任命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蓟辽。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兵及福建。吴淞水兵援朝。又募川。汉兵等往援。次年二月。明军兵分四路。中路董一元。东路麻贵。西路刘綎。水路陈璘。分道向釜山挺进。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打败敌人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八月。丰臣秀吉死。日军撤兵。中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大败。但李舜臣和明军老将邓子龙也在与日军的露梁海之战中牺牲。 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主要战役有碧蹄馆战役。南平血战。釜山攻防战。露梁海战等等。宁夏之役即镇压哱拜之乱。宁夏是明代边陲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主要是防御蒙古族人。叛乱的哱拜本是蒙古鞑靼人。明嘉靖年间因得罪酋长。父兄被杀。他投了明军。万历十七年。被提为副总兵。致仕后。其子哱承恩袭位。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积功升都指挥。万历初为游击将军。统标兵家丁千余。专制宁夏。多蓄亡命。万历十七年。以副总兵致仕。 子哱承恩袭职。十九年。火落赤等部犯洮河告急。拜自请率所部三千人往援。至金城。见各镇兵皆出其下。归途取路塞外。戎兵亦远避之。因益骄横。有轻中外之心。巡抚党馨每抑裁之。并核其冒饷罪。哱拜因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纠合其子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杀党馨及副使石继芳。纵火焚公署。收符印。发帑释囚。胁迫总兵官张惟忠以党馨“扣饷激变”奏报。并索取敕印。惟忠自缢死。此后东旸自称总兵。以拜为谋主。 以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土文秀。哱云为左右参将。占据宁夏镇。刑牲而盟。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等城。惟平虏坚守不下。叛军又以许花马池一带听其住牧为诱饵。得套部蒙古首领著力兔等相助。势力越加强大。全陕震动。三月四日。副总兵李昫奉总督魏学曾檄。摄总兵事进剿。但叛军恃套部蒙古支持。势甚强。此后。明朝特调副麻贵驰援。贵率苍头军在攻城同时。阻击套部蒙古。斩获甚多。四月。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 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七月。麻贵等捣毁套部大营。追奔至贺兰山。将其尽逐出塞。各路援军在代学曾为总督的叶梦熊的统帅下。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并决水灌城。叛军失去外援。城内弹尽粮绝。同时内部发生火并。九月十六日刘东旸杀土文秀。承恩杀许朝。后周国柱又杀刘东旸。军心涣散。李如松攻破大城后又围哱拜家。拜阖门自尽。承恩等被擒。至此。哱拜之乱全部平息。播州位于四川。贵州。湖北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 自唐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初。杨铿内附。明任命其为播州宣慰司使。万历初。杨应龙为播州宣慰司使。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并于万历十七年公开作乱。明廷对杨应龙之乱举棋不定。未采取有力对策。因此应龙本人一面向明朝佯称出人出钱以抵罪赎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奸淫掳掠。二十六年。四川巡抚谭希思于綦江。合江设防。次年。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率军三千进剿。 失利。杨国柱被杀。明廷罢江东之。以郭子章代之。又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每路约三万人。刘綎进兵綦江。连破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天险。又败应龙之子朝栋所统苗军。巾帼英雄秦良玉与其丈夫马千乘亦率兵攻下金筑等七寨。并偕同酉阳等土司军一起攻下桑木关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其他几路明军也取得胜利。 三月底。刘綎攻占娄山关。四月。杨应龙率诸苗决死战。又败。綎进占杨应龙所依天险之地龙爪。海云。至海龙囤。与诸路军合围之。六月。刘綎又破大城。应龙知大势已去。与二妾自缢。子朝栋等被执。明军入城。播州平。后分其地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 领军将领。统帅:李如松。先锋:麻贵。统帅:李化龙。 先锋:刘綎。部将:麻贵。陈璘。董一元。马千乘。秦良玉。统帅:李如松。邢玠。 经略:宋应昌。中路军:李如梅。东路军:麻贵。西路军:刘綎。水路军:陈璘。部将:邓子龙。 花费银两。三场战争虽然都取得了胜利。达到了巩固了明朝边疆稳定。 使朝鲜王朝免受倭寇的侵略的最终目的。可是这三场战争也严重消耗了明朝的财力。对于三大征的消耗,史籍当中记载到:明人茅瑞征有《万历三大征考》附东夷考略瞿九思有《万历武功录》十四卷。清朝官方的《明史》载:“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又卷百二十三《王德完传》:“近岁宁夏用兵。 费百八十余万;朝鲜之役。七百八十余万;播州之役。二百余万”。据此可以粗略统计出这八年间国家的军事开支高达一千一百六十余万两白银。 说: 当然崇祯帝最后吊死在了煤山,宁死没有投降,明王朝自此而终。但是很多历史学家都说明朝并非亡于崇祯,连崇祯本人都说:“朕非亡国之君,但事事却有亡国之象”。那么到底是谁让明朝有了“亡国之象”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太多的争议,历史的矛头都指向了万历皇帝。


上一篇:dv310

下一篇:明基joy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