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十三经注疏》的体例。
【答案】:《十三经注疏》的体例,一般是:经文的正文用单行大字排列,在正文某段之后,用双行小字先排出唐朝以前(主要是汉朝和魏晋)一些注家(如毛亨、郑玄、何休、杜预等)的注文,再排出唐朝陆德明汇集的《经典释文》为经的正文(有时也为注文)所加的注音(也有少量义训)。然后用大字“疏”字隔开,再用双行小字排出唐朝或宋朝注家(如孔颖达、贾公彦、邢昺等)的疏文;疏文通常先疏经文,后疏注文。
《十三经注疏》都有哪些?
“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_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内容博大,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编辑本段注疏释义注疏 : 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之汉注唐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注疏版本“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_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_疏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_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注、宋.邢_疏 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_疏
十三经注疏怎么学
十三经注疏巧记法:解释版:诗书易三礼,春秋三传/孝,论尔和孟子。这一句话概括了13经是哪13经。它们分别是: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礼、礼记(这里的“三礼”顺序不要变哦。)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尔雅和孟子。在这里打了一个斜线/,/前的经书,疏是唐代的。/后的经书,它的疏是宋代的。比如孟子的疏是宋代的。后人将以上这些经书的注疏,加上唐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的注音合成一部书,称作《十三经注书》。诗书易礼左,都是颖达正。《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左氏传》都是唐 孔颖达正义。郑玄注三礼,公彦疏周仪。《周礼》、《礼记》、《仪礼》都是郑玄注,《周礼》、《仪礼》是唐 贾公彦疏。*我背的时候,根据前一句“都是颖达正”的末尾的字读“正”,就想到了这一句开头的第一个字,也是读“郑”,就记住啦~范宁杨士勋,注疏谷梁传。(范宁、杨士勋,前者给《春秋谷梁传》作注,后者给作疏。这里不用记他们的朝代,后面有顺口溜哦。)公羊何休注,唐代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是何休注,唐代徐彦疏。刑疏孝尔论,璞注晏集解(尔论)。刑昺疏《孝经》《尔雅》《论语》,郭璞给《尔雅》作注,何晏给《论语》集解。王弼韩康伯,魏晋注《周易》。(魏、晋)魏朝的王弼和晋朝的韩康伯给《周易》作注。汉朝孔安国,专门传《尚书》。汉朝的孔安国,给尚书作传(传是注的一种)赵岐注《孟子》,孙奭shì再来疏。赵岐注《孟子》,孙奭疏《孟子》。杜预注《左传》,隆基注《孝经》。杜预注《左传》,李隆基注《孝经》。正义疏在右,唐宋明确分。正义和疏都算作是“疏”,写的时候放在经和注的右边。疏是以第一句顺口溜中的“/”为界限,/前的为唐代作疏,/后的为宋代作疏。孝经论尔和孟子,唐魏晋汉这样排。孝经,论语,尔雅和孟子,他们的注者分别是唐代,魏代,晋代和汉代。春秋三传晋汉晋,除了周易都是汉。春秋三传的注者分别是晋代,汉代,晋代。除了周易是魏晋人作注以外(之前已经在顺口溜中提到过了),其余的唐代经书都是汉代的人在作注。*《诗经》的毛传郑笺(《诗经》由汉代的毛亨作传,汉代的郑玄作笺)单独记忆。
十三经注疏(全文) 全集全本全文下载
《十三经注疏》是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的汇编,共有四百一十六卷,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作品。中国文籍,浩如烟海,存世约十多万种,《四库全书》是这些文籍的精华,其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经部又是其精华,而《十三经注疏》则冠列于为经部之首。我一共收集了四种不同版的十三经注疏,都是非常高清的PDF格式电子版,这些不同版的十三经注疏在图中右下角都可获得PDF电子版《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01) 周易正义.pdf十三经注疏(02) 尚书正义.pdf十三经注疏(03) mao诗正义 (上、中、下).pdf十三经注疏(04) 周礼注疏 (上、下).pdf十三经注疏(05) 仪礼注疏 (上、下).pdf十三经注疏(06) 礼记正义 (上、中、下).pdf十三经注疏(07) 春秋左传正义 (上、中、下).pdf十三经注疏(08) 春秋公羊传注疏.pdf十三经注疏(09) 春秋谷梁传注疏.pdf十三经注疏(10) 论语注疏.pdf十三经注疏(11) 孟子注疏.pdf十三经注疏(12) 孝经注疏.pdf十三经注疏(13) 尔雅注疏.pdf《十三经注疏 繁体竖排》01.周易正义(全一册).pdf02.尚书正义(全二册).pdf03.毛诗正义(全三册).pdf04.周礼注疏(全三册).pdf05.仪礼注疏(全二册).pdf06.礼记正义(全四册).pdf07.春秋左传正义(全四册).pdf08.春秋公羊传注疏(全二册).pdf09.春秋谷梁传注疏(全一册).pdf10.论语注疏(全一册).pdf11.尔雅注疏(全一册).pdf12.孟子注疏(全一册).pdf13.孝经注疏(全一册).pdf十三经清人注疏.春秋左传诂.清洪亮吉.中华书局.1987.pdf十三经清人注疏.大戴礼记解诂.清王聘珍.中华书局.1983.pdf十三经清人注疏.今文尚书考证.清皮锡瑞.中华书局.1989.pdf十三经清人注疏.礼记集解.清孙希旦.中华书局.1989.pdf十三经清人注疏.论语正义.清刘宝楠.中华书局.1990.pdf十三经清人注疏.毛诗传笺通释.清马瑞辰.中华书局.1989.pdf十三经清人注疏.孟子正义.清焦循.中华书局.1987.pdf十三经清人注疏.尚书今古文注疏.清孙星衍.中华书局.1986.pdf十三经清人注疏.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中华书局.1987.pdf十三经清人注疏.周礼正义.清孙诒让.中华书局.1987.pdf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pdf《十三经注疏.三百三十五卷》十三经注疏.01.周易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十三经注疏.02.尚书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十三经注疏.03.毛诗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十三经注疏.04.周礼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十三经注疏.05.仪礼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十三经注疏.06.礼记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十三经注疏.07.春秋左传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十三经注疏.08.春秋公羊传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十三经注疏.09.春秋谷梁传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十三经注疏.10.论语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十三经注疏.11.孝经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十三经注疏.12.尔雅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十三经注疏.13.孟子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十三经注疏.14.补脱.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十三经注疏(艺文印书馆影印)》十三经注疏 第1册 周易正义尚书正义 (艺文印书馆景印本).pdf十三经注疏 第2册 毛诗正义 (艺文印书馆景印本).pdf十三经注疏 第3册 周礼注疏 (艺文印书馆景印本).pdf十三经注疏 第4册 仪礼注疏 (艺文印书馆景印本).pdf十三经注疏 第5册 礼记注疏 (艺文印书馆景印本).pdf十三经注疏 第6册 春秋左传正义 (艺文印书馆景印本).pdf十三经注疏 第7册 春秋公羊谷梁传注疏 (艺文印书馆景印本).pdf十三经注疏 第8册 论语孝
《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
注疏 :是注和疏的并称。注,指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指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宋及宋以前之注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是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的汇编,共有四百一十六卷,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作品。
中国文籍,浩如烟海,存世约十多万种,《四库全书》是这些文籍的精华,其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经部又是其精华,而《十三经注疏》则冠列于为经部之首。
作品名称
十三经注疏
作品别名
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汇编
作者
阮元(校刻)
创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处
《四库全书》望采纳,谢谢!!!!!!!!!!
十三经汉语言文学名词解释
“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
1、《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2、《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
3、《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4、《周礼》该书原名《周官》,西汉时在民间发现,创作年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在战国时期。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5、《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6、《礼记》是西汉的两位学者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辑的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7、《左传》可能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是战国初的作品,重在史事的陈述。
8、《公羊传》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9、《谷梁传》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传。后二传重在论议。
10、《论语》是春秋时孔子弟子对于孔子的语录笔记,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11.《孝经》西汉在孔壁中发现的藏书,至今作者仍有争论,但偏向于曾子学派的著作。为论述古代孝道的专著。
12.《孟子》战国时儒家学者孟子的著作。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13.《尔雅》战国到西汉的学者编写的一本可以用来学习儒家经典的词典,《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十三经注疏》都有哪些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书。中国文籍,浩如烟海,目前存世约十多万种,《四库全书》是这些文籍的精华,其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经部又是其精华,而《十三经注疏》则冠列于其经部之首。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号称善本。目前通行本为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缩印本(精装16开本上下册)。其阮元校勘之处,均用▲号表示。详见各家出版社之出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