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书》这部书,它是围绕怎样的一个故事来写的?
《五卷书》是季羡林汉语翻译的一本古时候印度政治类书籍,其存有最开始可考查时间一一九九年,最明显的标识是执政论,尽管还可以觉得是古时候著作者或是编写人为了更好地提高著作知名度所做的宣传策划,但是就其内容而言的确是一部有关智斗的及其力透纸背剖析为人处事的著作。译员季羡林一九六三年的序中注重了团体的智慧、团结一心能量大,弱势人群击败执政者等做为这书的别的关键角度,表明季高手早已遭受了这书耳濡目染的危害而人情世故的很了。五卷书,关键以小动物做为主人公。故事一开始就给人一个护犊子,好像四处都是有阴谋和叛变,难以避免地迈向破裂,令人造成了厌倦和疲倦,最令人难受的是造成那样结果的不仅是智慧的难题,也有天性的难题,例如狂妄自大、疑神疑鬼、奸诈这些。假如说善于思考提高智慧,大家勤奋了倒也有期待,而针对因为天性导致的看起来必定的结果,就会让人有一种无助感了。好在下面的故事稍微扭曲了阅读者的消极心态,注重了运行及人为因素能量的必要性;在此之后以一连串的不经意造成的得与失提示大家尽量物我两忘;自然说白了执政论最为注重的是思索,及其思索以后的行动。尽管文章标题十分清晰一目了然,可是《五卷书》阅读文章起来则是很费力的,缘故便是《五卷书》的表达形式十分与众不同,通常是一个故事描述到一半的情况下会引出来此外一个故事,而此外的故事描述中途又会引出来一个故事,故事主角在会话全过程中突然就讲了一个冗杂的新故事,并且在故事逐渐前总会有一段如游吟诗人的戏词一样的前言——我怀疑是以往走街串户的说大鼓书的人讲的故事——促使像我这样的阅读者没多久就恍恍惚惚,忘记了事儿的发源与初心,有时就会想:“他究竟 要跟大家说什么呢?”而迫不得已转过头去再捋一遍。尽管牵涉到修身养性、齐家、施政、为人正直、为人处事、交朋友智慧这些规律,哲言名句也比比皆是,可是做为印度皇上们的必读书目,我依然觉得太low了些。有一些说白了智慧也不过是雕虫小技,而有一些基本常识,在注重了以后就会把人引到势利眼,例如书里有那样一个小故事,一个耗子要偷一个挂的很高的竹篮里的乳酪,每日跳起,但是自始至终达不上高度,之后他有钱了,一瞬间他跳起的高度不一样了,取得了乳酪。富有做为主心骨,就能跳的很高,传递那样的基本常识,难道说并不是一种可悲?读《五卷书》必定会想起《狐狸列那的故事》,做为谋略类故事楷模,《五卷书》看起来平平淡淡的身后是更人情世故的了解和更深入的智慧——也许能够称之为智慧,可是与此同时也是老气横秋的;《狐狸列纳的故事》则更为机敏,颇具发火,阅读文章也更轻轻松松。写到这儿我突然就有点儿厌烦。算了吧,坦白说吧,因为我真是太反感那类深谋远虑曲里拐弯的人,因此劝告父母,请不要让小朋友们看《五卷书》吧,还不如去打蓝球,去歌唱,去跑跑跳跳。读过《五卷书》就一定会幸福快乐吗?有些人告知我讲,通常最聪慧的人的作法和最傻瓜的人的作法是一样的。《五卷书》不一定会令人幸福快乐,可是打蓝球、歌唱这种是一定能够令人变的更幸福快乐一些,我能明确。
《在路上》这部书,它是围绕怎样的一个故事来写的?
《在路上》是一本适合心中燃烧着无限激情的人阅读的书。书中远走高飞和疯狂生活的诱惑无时无刻在激动着驿动的一颗心。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路上》之所以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个人认为,它是第一部从人的直觉感受出发,对资本主义的结构化社会和理性主义思维模式进行全面反动的文学作品:在资本主义重新修正自己,实力冉冉上升的五十年代,Jack Kerouac以他特别敏锐的感触,体会到了隐藏在表层下面的制度化与结构化的社会模式对人精神状态的肢解和阉割,从而希望通过“体验”式的内心精神活动来化解理性思维模式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与束缚。这才是“垮掉的一代”真正的行为精神驱动力,它来源于对社会生活全面的触觉,而不是像“嬉皮士”运动,实际上来源于具体的对越南战争的反感与逃避,与功利性的社会政治运动紧密联系。也正是如此,《在路上》实际上不是一本“破坏性”的书,丝毫不牵扯对现实不满的“宣泄”,“反抗”和“反叛”。与此完全相反的是,这是一本“建设性”的,“希望性”的文学作品,特别强调以内心“感受”环境,自然与社会的书。我仅引第一章结尾的一句Jack Kerouac踏上旅途前的期望之语,那种充满希望而愉悦的精神状态即跃然纸上:“Somewhere along the line I knew there'd be girls, visions, everything; somewhere along the line the pearl would be handed to me."
2022年关于《写在人生边上》读后心得范文五篇
拥有书,我们就拥有更精彩的世界。书有三味饱肠胃,人有书香添精神。那么看了某些书籍后有什么想法呢?可以通过写 读后感 的方法记录下来,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2022年关于《写在人生边上》读后心得范文,欢迎参考查阅! 2022年关于《写在人生边上》读后心得范文 不一样的人对待任何事物总有不一样的看法。因此,有人乐观地看待人生;有人悲观地应对人生,而我们就应乐观地看待人生,应对人生的一切。 一看《写在人生边上》这个书名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你只要看看这本书的序就能懂一点,“家事人生是一本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我们每个人对待自我的人生又能读懂多少?能在边上写上一些,算是不错了。 人生不可能完全是快乐的,也不可能完全是痛苦的。我们的人生都是有苦有乐,只是我们如何去看待?乐观的人对待一切事物都会感觉是快乐的,而悲观的人对待一切事物都会觉得是痛苦的。即使我们不能完全乐观地对待一切,但我们能够在困难时苦中作乐。这样我们就能够感觉到自我的人生。 《写在人生边上》与其称之为书,倒不如说是钱钟书先生一生的感悟。如先生所言,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个性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对,平平淡淡才是真,有哪个人能够辉煌一世?又有哪个人能够暗淡一辈子?人生的大起大落,换来的只但是是若有若无的虚名罢了,何必让自我受苦。 钱先生的文字有些晦涩,有时看得我云里雾里迷迷糊糊摸不到头脑,但一旦看懂了,就像太阳赶走阴天,一下划开云雾,把我从里面揪出来,眼前一片清明。这集子里每一篇短文,都蕴含了钱先生独特的观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让我一步一步靠近他的世界。 一篇一篇,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融化了,如养料一般灌溉在我的心田,却不急着与那里的土壤融为一体,一点点渗进去,滋润中夹杂着痛苦,让我慢慢的看清了眼前,看清了自我。读书的过程,有些迷茫,渐渐的清晰了,又有些胆怯,逐渐的变得勇敢起来,手捧着书页就像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脚上越来越重,心却渐渐充实起来,一点一点被从未见过的东西填满,无限满足。 钱钟书先生在生活的细微之处,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出人生百态。我只期望,我的人生边上不会只是空白,只要有些简单快乐的批注就够了。 2022年关于《写在人生边上》读后心得范文 幻想有一台时间倒走的机器:人一出生便是老年,然后才是中年、青年、少年、婴儿期,这样至少在人生的尽头,还能在享受上一回放肆的快乐。人总是太晚明白,明白后就没有时间后悔,只剩下遗憾和痛惜。人生,本就是属于自己的旅程,只能靠自己开拓,也只能由自己评论,酸甜苦辣,荣辱成败,只有自己的心知道答案,外人是无法插上一句的。 《写在人生边上》与其称之为书,倒不如说这是钱钟书先生一生的感悟,写出来唤回一些执着于身外之物的人,引他们去寻找自己的价值罢了。如先生所言,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特别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可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啊,谁的人生能辉煌一世呢?大起大落,只不过换来些浮名,何必苦了自己。倒不如抓点实在的,快乐、童趣、健康……每个都能在死前换回一丝快慰,却被主人早早放弃。人生,绝不是一段回忆,等着死后供后人凭吊,它就像一根蜡烛,烧尽了便没了,不留一丝痕迹,只有燃烧时的痛苦与满足才能成为它最本质的快乐。也只有蜡烛本身,才知道它照明了黑暗,又温暖了多少空气。 钱先生的文字有些晦涩,有时看得我云里雾里迷迷糊糊摸不到头脑,但一旦看懂了,那些文字便如同宝剑的锋芒一般,出了鞘,明晃晃让人胆寒,一下划开云雾,把我从里面揪出来,眼前一片清明。灵魂像被针扎了一下,痛得我不禁直起背来。 这集子里每一篇短文,都蕴含了钱先生独特的观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让我一步一步靠近他的世界,走得艰难却踏实。 将快乐与黑暗面对立起来的《论快乐》与《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实际上描述了他的一种思想,即快乐是相对而短暂的,而那些失望苦闷虚伪才是贯穿人生的真正主题,而这种颓废美,正是钱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但作者却认为,寓言将孩子教得更简单,灌输美好社会的假象,可事实上成人的世界中,却并非如此黑白分明,进而批评社会中的虚伪行为。 《谈教训》中写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这许多人,自告奋勇来做人类的义务导师,天天发表文章,教训人类。”反映了先生对于假道学的一贯鄙视,也证明了他性格中确实看不起为人师者,就如同当年在清华之狂语“清华园中,无人配做我钱某人的老师。” 一篇一篇,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融化了,如养料一般灌溉在我的心田,却不急着与那里的土壤融为一体,一点点渗进去,滋润中夹杂着痛苦,让我慢慢的看清了眼前,看清了自己,有些被剖析的慌乱,却是最真实的与心灵在对话。读书的过程,有些迷茫,渐渐的清晰了,又有些胆怯,逐渐的变得勇敢起来,手捧着书页就像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脚上越来越重,心却渐渐充实起来,一点一点被从未见过的东西填满,无限满足。 作为学生,我是还不够资格在人生的边上作批注的,我正行走在人生路上,漫长痛苦,却不乏一些转瞬即逝的快乐。也许,我就这样过完一生,平淡、肤浅。也许,我会经过许多的大风浪,都没有关系。人生没有幻想,只有梦想,而梦想的价值在于过程,而非结果。我只希望,我的人生边上不会只是空白,只要有些简单快乐的批注,能化作笑容一直陪伴我,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2022年关于《写在人生边上》读后心得范文 一直想读钱钟书的《写在人上边上》,起因是读了他的《围城》,被他诙谐幽默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所吸引;遂想多读他的作品,首选就是这本《写在人生边上》了。事实证明,没有选错;里面很多观点让我豁然。现在写着书评只是些许自己的见解,至于大师原意我就不多揣摩了,当然也不是我可以轻易揣摩出来的。 书里主要的文章有《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窗》、《论快乐》、《说笑》、《吃饭》、《谈伊索寓言》、《谈教训》、《一个偏见》、《释文盲》、《论文人》等十篇。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中,作者天马行空般将神话、中外名著糅合一起,用一个想象出的魔鬼的口吻说出自己心中所想。而丰富的内容也体现出作者的博闻。《窗》一文,也是多引用。讨论门与窗的关系更是妙,用趣味的例子举出门窗的区别,让人读来不禁失笑。门进来的是客人,光明正大的进来;而窗进来的,却是不顾及你的感受,而且会暂时成为屋子的主人。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你表面上的工作不一定是你所喜欢的,但是你下班后却孜孜不倦投入其中的工作却会是你的所爱。《吃饭》一文更是说出很多日常常见道理。如:“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那就是“请吃饭”了。 社交的吃饭种类虽然复杂,性质极为简单。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 这便是慈善救济,算不上交际了。”把吃饭和交际这种国内常见的现象说得如此透彻。吃饭本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和交际混在一起,就变得复杂了,种种微不可言的关系。但是作者用一个简单例子就把这事说得清晰透彻。 一本《伊索寓言》,我们读大多会说出和教科书上给的道理,但是作者却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就如凡事都是两面的,想多一步,或许好事就变成坏事了。如:“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牛有我这样大么?”小蛙答说:“请你不要涨了,当心肚子爆裂!”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 所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 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不会相安无事。”这是一个扬长避短的做法,但大多数却总是忽略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短处去和人比,结果只会是自己吃苦头。当然还有很多有新颖的想法,篇幅所限就不多说。 我们总是说那些抨击别人的人,说他们自己没做好却去抨击别人,说他们这样不好,但是钱先生却给了我们另一个说法,应该让这些人去抨击其他人。“所以不配教训人的人最宜教训人;愈是假道学愈该攻击假道学。假道学的特征可以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 依照莎士比亚戏里王子汉姆雷德(Hamlet)骂他未婚妻的话,女子化妆打扮,也是爱面子而不要脸。假道学也就是美容的艺术。”就如最厉害的敌人应是最了解自己的人,这样攻击起来,招招致命。里面也有关于道德的说法,听起来让人茅塞顿开。 “没有道德的人犯罪,自己明白是罪;真有道德的人害了人,他还觉得是道德应有的代价。”就如同懂法律的人犯起法来,总会觉得自己是在做正义的事一样。 书中还有很多经典的例子,它们生动有趣,而又将深刻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这就是一本好书所该有的。 2022年关于《写在人生边上》读后心得范文 三联的钱钟书全集系列大约真的卖得很好。我拿到的已经是2007年第十次印刷。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封面配色和纸质都与手头的一本2003年第二次印刷的《七缀集》不大一样。更鲜亮而棱角分明,少了一些沉淀的味道。 注意到同一套书的精装版封面上方写的就不是“钱钟书集”,而是大大的“默存”二字。仿佛学费交得够多,便可以直呼先生字号了,三联真是颇得孔圣真传。而出版说明里又解释说简体字版《钱钟书集》由于钱先生不同意将《谈艺录》与《管锥编》排简体字版而名不副实。我崇拜钱先生。 2022年关于《写在人生边上》读后心得范文 这个散文,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很幽默,但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说这个书名吧,初看上去还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题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钱钟书先生写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于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能在它边上写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错了。 我们学生们是还不够资格在人生的边上作批注的——至少我还没有这资格,因此只能在钱钟书先生这本《写在人生边上》的大作中选上这么一小段,叫做《论快乐》的议论的边上,写上一小段随感。毕竟是个孩子,我从不觉得人生太长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看,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特别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不过,平平淡淡的人生可以是一种事实,但决不可以是一种观点。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长的,但也正是因为它是漫长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快乐,去感受快乐——即使快乐是转瞬即逝的,矛盾的双方是辩证统一的。乐观的过一生,人便会变得阔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美好;悲观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会变得愈加冗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会被无限的放大。 因此,虽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我们仍能乐观地过一生。
《写在人生边上》这部书,你认为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的杂文集,它主要表达了钱钟书在人生这“一部大书”中的“零星的随感”。补充:《写在人生边上》的简介上海开明书店1941年12月初版。列入“开明文学新刊”。收作者《序》1篇,杂文10篇。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根据初版本重排,作者作了文字上的修订,列入“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第二辑。《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一篇意味深长。这个魔鬼,类似歌德笔下的靡菲斯特,常常在对社会人生的独特分析和批判中,说出一些令人颤栗的“可怕的真理”,如“你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得看他为别人做的传;你要知道别人,你倒该看他为自己做的传。自传就是别传”。钱钟书的杂文以知识性和思辨性见长,突出表现在他的议论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独特纹理,充满着许多启神益智的思想和妙趣横生的警句,如《窗》说“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迂远了”;《论快乐》说“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说笑》说“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为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谈教训》说“不配教训人的人最宜教训人;愈是假道学愈该攻击假道学”;等等。其中有奇异的遐思,有丰富的联想,有对世情的讽刺,有对人生的体味。钱钟书的杂文喜欢旁征博引,文章的知识密度大,语言巧喻泉涌,妙语连珠,富于幽默感。谈的虽是平常的事物,然而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辛辣而冷峭,时见智慧的光芒,思辨的力量。参考文献: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写在人生边上的作者简介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其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极高,推崇者甚至冠之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
《写在人生边上》的经典语录有哪些?
《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这本散文集收录的散文语言幽默,见解独到精辟,行文一气呵成,更是旁征博引,极富哲理。那么《写在人生边上》的经典语录有哪些呢?
1、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2、 不料你的见识竟平庸到可以做社论。
3、 对牛弹的琴本就不用挑选什么好曲子。
4、 我们有急需的时候,是最不需要朋友的时候。
5、 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6、 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7、 在一个人认为俗的事物中,一定有供过于求的成分。
8、 笑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遮盖。
9、 真正的善人,有施无受,只许他教训人,从不肯受人教训,这就是所谓“自我牺牲精神”。
10、 王丹麓《今世说》也记毛稚黄善病,人以为忧,毛曰:“病味亦佳,第不堪为躁热人道耳!”
11、 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
12、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13、 真有幽默的人能笑,我们跟着他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脸可笑,我们对着他笑。小花脸使我们笑,并非因为他有幽默,正因为我们自己有幽默。
14、 我们在创作中,想象力常常贫薄可怜,而一到回忆时,不论是几天还是几十年前、是自己还是旁人的事,想象力忽然丰富得可惊可喜以致可怕。
15、 拉罗斯福哥《删去的格言》第五八九条里说:“道学家像赛纳卡之流,并未能把教训来减少人类的罪恶;只是由教训他人而增加自己的骄傲。”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写在人生边上》的经典语录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了。
走在人生边上经典语录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女士在96岁高龄之时著作,其首次坦诚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该书思路缜密,文笔优美,内蕴激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走在人生边上经典语录,欢迎阅读!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运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还有“命主”呢?如果船要搁浅或倾覆的时候,船里还有个“我”在做主,也可说是这人的个性做主。这就是所谓个性决定命运了。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感情是很难控制的 人是很可怜的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有修养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响他的判断选择。要等感情得到了相当 的满足或发泄,平静下来,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驱使。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只记得一句时常萦回心头的话:人在当时的处境中,像漩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 不错啊,人做得了主吗?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了解自己,不是容易. 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 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己的私欲. 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侦查嫌疑犯那么窥伺自己,在自己毫无防备,毫无掩饰的时候---例如在梦中,在醉中,在将睡未睡的胡思乱想中,或心满意足,得意忘形时,捉住自己平时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杂愿. 在这种境界,有诚意摆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会憧然警觉:"啊!我自以为没有这种想头了,原来我没有看透自己!"一个人如果能够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实了,就不偏护自己了,这样才会认真修身. 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清欲,超脱小我,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人情好逸恶劳,斗来斗去,疲倦了,就想歇歇了。而人之常情又不肯认输。倦怠了,就对自己说:“行了,可以了”,于是停止了战斗而对自己放松了。我们往往说:“世上还是好人多”。这就是说,大凶大恶只是少数,完美的圣人也只是极少数的。处于中间地位的大多数,虽然不是圣人,也算是好人了,其实他们只是对自己不够明智,不自觉地宽容了自己,都自以为已经克制“小我”,超脱了私心,不必再为难自己,可以心安理得了。其实他们远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只是不同程度的自欺欺人。自欺不是故意,只是自知之明不足,没看透自己。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照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相貌。如果这人的脸是歪的,天天照镜子,看惯了,就不觉得歪了。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自命潇洒的“帅哥”,照不见他本相的浮滑或鄙俗。因为我们镜子里的“镜中人”,总是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并不是自己的真面目。面貌尚且如此,何况人的品性呢!每个人自负为怎样的人,就以为自己是这样的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这就是所谓“妥协”。 孔子常常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过段历练,信心是不会坚定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忌其他。也许到临终“回光返照”的时候,才感到悔渐,心有遗憾,可是已追悔莫及,只好饮恨吞声而死。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每个人经过顺人情又合理性的锻炼,就能超脱原先的“小我”而随着灵性良心的指导,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但人的劣根性是顽强的。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人皆可以为尧舜,也可以成为恶劣的刁徒或卑鄙的小人。锻炼必定留下或多或少的成绩。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是不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鼓动并督促为人行事都遵守上述道德标准的道德心。“食色性也”是人的本性,属于肉;灵性良心也是人的本性,属于灵;这两重本性是矛盾的,不相容的;灵与肉是不和谐的。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西方人说,任由七大罪恶:骄傲,贪婪,淫邪,愤怒,贪食,嫉妒,懒惰。这七种罪恶,也包含了佛家所谓贪,嗔,痴。这种种罪恶,都植根于人的血肉之躯。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神明的大自然,对每个人都平等。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魂,都有个性,都 有人性。但是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天地生人的目的,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不在于他创造的文明。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人受锻炼,受锻炼的是灵魂,肉体不过是中介,锻炼的成绩,只留在灵魂上。甩掉了肉体,灵魂彼此间都是认识的,而且是熟识的、永远不变的,就像梦里相见时一样。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休养。这是一种功力,在修炼中逐渐增强,逐渐坚定。灵性良心占上风是能做到的;灵性良心完全消灭肉的欲望,可以说办不到。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人有两部分,看得见的身体和看不见的灵魂。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比喻只是比喻。比喻只有助于表达一个意思,并不能判定事物的是非虚实……比喻不是论断。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运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还有「命主」呢?如果船要搁浅或倾覆的时候,船里还有个「我」在做主,也可说是这人的个性做主,也可说是这人的个性做主。这就所谓个性决定命运了。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其实,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纯由理性推断出来的。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亲人去世,要梦中相见也不能。但亲人去世多年后,就能常常梦见。我孤独一人已近十年,梦里经常和亲人在一起。但是在梦中,我从未见过他们的面容和他们的一幅,只知道是他们,感觉是他们。我常想,甩掉了肉体,灵魂彼此间是认识的,而且是熟识的、永远不变的,就像梦里相见时一样。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想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这就是所谓“妥协”。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问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每个人如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会看到某事错了,某事是不该的。但当时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无知,或虚荣,或骄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该做的没做,犯了种种错误。而事实已成过去。灵性良知事后负疚抱愧,已追悔莫及,当时却是不由自主。
我曾读过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读时想必半懂不懂,所以全书的内容和结论全都忘了,只记得一句时常萦回心头的话,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漩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不错啊,人生做了主吗?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写在人生边上的作者是
写在人生边上作者:
钱钟书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 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写在人生边上的其他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他出生在一个淳朴而保守的家庭,自幼入学读书,天资聪敏。1929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钱钟书学贯中西,渊博而睿智,在诸多领域成就卓著。他的主要著作有:《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围城》、《谈艺录》、《宋诗选注》、《旧文四篇》、《管锥编》等。这些著述已被人们当作“钱学”来学习和研究。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一书。《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所著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钱钟书先生一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著作等身,培养和影响了几代学人,深为世人所景仰。《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的第一本散文集,1941年出版。他于抗战期间所写的散文虽未直接反映重大题材,但凡写人论世,总有其鲜明的褒贬,于自然天成的诙谐中表现出他对庸俗、堕落、虚伪的鄙视与尖刻嘲讽。《写在人生边上》总共只有10篇散文,不到3万字来谈人生的大问题,但却字字珠玑。大放智慧的异彩,自然地把读者引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人生天地,给予我们的是丰富多彩的深刻启迪。他或旁征博引,或侃侃而谈,文风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俯拾皆是。而这一切他都以一种幽默的情趣,为之披上一件微笑的外衣,轻者令人绽然,重者令人喷饭,笑过之后又让人们沉思良久,咀嚼回昧再三,每有会意,无不拍手击节。二、词语:酉(yǒu)阳杂俎(zǔ)烹调殉葬品一箪(dān)食禁锢(gǜ)洗涤词解:飘瞥难留:很快飘逝,难以留下。一箪食:一篮饭。工愁善病:长于忧愁,不正常的状态。三、课文研讨。(一)释题《论快乐》是《写在人生边上》中的一篇。钱钟书的文章,须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阅读,仔仔细细地把玩,方能领悟到其中的妙处。本文是一篇哲理意味浓厚、政论性亦很强的随笔。思路奔放开阔,文意层层见深。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反复阐说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二)结构(练习1)第一段:从多种民族语言、心理和文化的角度说了快与乐的关系。——法语;汉语;德语;《西游记》、《酉阳杂俎》、《广异记》。反复论证,更有说服力。第二段:“永远快乐”是不存在的。——更进一层说,因为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用了比喻论证和事例论证。语言幽默带讽刺。第三段:快乐是人生永远存在的一种诱惑。——用了比喻论证和事例论证。语言幽默带讽刺。第四段:断言“快乐由精神来决定”,颇有创见。——因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用了大量的事例,反复论证,更有说服力。语言幽默带讽刺。第五段:指出“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这种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证明了精神可以战胜物质。这样,由词语的解释到论断的生发再到观点的延伸,文意不断地向更深层推进。正如元代陈绎曾《文微》所说:“辨宜曲折明白。”即要反复论证,起伏波澜,其中之道理方能明白清晰。文章虽没有对“快乐”做出一个最终的结论,但作者认为“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就足够了。因为对于快乐,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有着不同文化修养和不同人生经历的人,各自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又何必强求一致呢?!钱钟书先生在《写在人生边上’序》中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有一种作者却懒得去写正经的“批评”,“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的确如此,谁也不能包揽一切,更何况对世界诸种复杂问题的看法呢?这是一种睿智,一种大气度。(三)品评词句:(练习2,3,4)——命题意图:旨在引导学生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散文。(练习2)参考答案:①比喻生动、形象、新颖。②语言幽默带讽刺。③拟人,有趣;比喻,带讽刺。④看问题全面、深刻,带讽刺。不求答案一致,具体可参看课文基本解读及后面的相关资料。(练习3)结合题目提示品味。也可参看《从(写在人生边上)看钱钟书散文的风格与魅力》一文中有关“幽默”的分析。(练习4)提示:结合原句的下文来看,作者对“苦中有乐”的理解是有正反两面的含义的,而题目提供的材料却是正面的。(四)主题归纳:——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复阐说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得出“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创见,指出这是人类文化又进一步的表现,并于诙谐中表现出他对庸俗、愚昧、自欺的嘲讽,耐人深思。(五)写作特点:1、纵横开阖,思维变幻,极具创造性。这从第一段文字中就完全可以看得出。文章开篇只说从旧铺里买回来一本维尼的《诗人日记》,由此说起与“喜乐”、“快活”、“快乐”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进入了题旨所规定的范畴。给人的感觉是在“聊天”,在“闲谈”,并不像有些论说性文章那般正襟危坐,煞有介事,摆出一副了不得又怪吓人的面孔。如他在《写在人生边上‘序》中所说:“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然而,只要你读下去,就会发现每一句都在题内,似东扯西拉,却饶有兴味,一下子把你诱进门来,不忍不读。文章由维尼的《诗人日记》先说法语里“喜乐”的拼写,再联想到汉语里的“快活或快乐的“快”字中所包含的“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欢娱嫌夜短”;又再想到与之反义的德语里的“沉闷”的直译为“长时间”,并举出《西游记》、《酉阳杂俎》、《广异记》等与快乐相关的种种说词。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人间鬼蜮,纵横捭阖,连类所及,令人目不暇接。真是字字语语皆学问。文章不仅广举事以类义,而且思维变幻,思辨力强,且极富于创造性。行文由“喜乐”联想到“沉闷”,由快活之“短”,联想到沉闷之“长”;由“天上比人间舒服欢乐”,类推到“地狱里比人间更痛苦”;由“嫌人生短促”、“最快活”,又反过来说到“短命夭折”,并推说“做神仙也并不值得”;卖老祝寿“在地上最为相宜”,“而刑罚呢,应该在天上去受”。看来,作者的视野是极为开阔的,我们同时也领会到世界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意蕴确有其相通之处。文章由此及彼,由正而反,由反而正,左右逢源,变幻不定。2、文章语言独特,比喻中联想丰富且话语幽默,带有讽刺。阅读本文我们不能不为钱老充满智慧的语言拍案叫绝。如文中用“飘瞥难留”形象地诠释一个“快”字;用“日脚像跛了似的”比喻了一个“慢”字。前者不仅释了词义,而且把人生对快的感受也具象地表达了出来;后者所打的比方,说“日头有脚步且跛,怎么能快得起来”?喻得机智、恰贴,喻得有趣味。再如说“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为证明这一点作者用了几个极普通、极典型,又高度浓缩的事例:“一个失眠的晚上”,“有约不来的下午”,“一课沉闷的听讲”。这是多么简练!再如“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钓钩上的鱼饵”,“满足得像猪”,“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比喻,以联想为桥梁,透着灵性,寓意深刻,浅显易懂,趣味横生,俏皮而耐人寻味。
杨绛经典语录写在人生边上
杨绛经典语录写在人生边上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杨绛经典语录写在人生边上,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关注经典语录栏目。 杨绛经典语录写在人生边上(一) 1、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2、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3、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new experie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 4、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5、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6、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7、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8、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9、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奋需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懒了。 10、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 11、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 12、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 13、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 14、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15、人类并不靠天神教导,人的本性里有灵性良心。在灵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于物质的要求。 16、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17、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18、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19、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20、名声,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21、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22、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 23、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24、一个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谎言说过三次就自己也信以为真的。 25、默存和我住在清华的时候养一只猫,皮毛不如大白,智力远在大白之上。那是我亲戚从城里抱来的一只小郎猫,才满月,刚断奶。它妈妈是白色长毛的纯波斯种,这儿子却是黑白杂色:背上三个黑圆,一条黑尾巴,四只黑爪子,脸上有匀匀的两个黑半圆,像时髦人戴的大黑眼镜,大得遮去半个脸,不过它连耳朵也是黑的。它是圆脸,灰蓝眼珠,眼神之美不输大白。它忽被人抱出城来,一声声直叫唤。我不忍,把小猫抱在怀里一整天,所以它和我最亲。 26、我时常听人吹牛,豪言壮语,使我自惭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伟大”一番,可是吹来却“鬼如鼠”.因为只是没发酵的死面,没一点空气。 27、胡小姐觉得他(余楠——编者注)攥着两拳头一文不花,活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听说他屡遭女人白眼,想必有缘故。不过,作为一个丈夫呢,这也不失为美德。他好比俭啬的管家婆,决不挥霍浪费。反正她早就提出条件,结了婚,财政权归她。余楠一口答应。在他,财政权不过是管理权而已,所有权还是他的,连胡小姐本人也是他的。 杨绛经典语录写在人生边上(二) 1、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意逃跑,不愿意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和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 2、人能够凝练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3、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4、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 5、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6、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7、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8、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9、年轻时不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 10、我时常听人吹牛,豪言壮语,使我自惭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伟大”一番,可是吹来却“鬼如鼠”。因为只是没发酵的死面,没一点空气。 11、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奋需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懒了。 12、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13、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 14、名声,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15、我和谁都不争,和谁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16、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17、人类并不靠天神教导,人的本性里有灵性良心。在灵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于物质的要求。 18、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19、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20、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21、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22、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 23、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 24、一个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谎言说过三次就自己也信以为真的。 25、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 26、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 ;
杨绛:走在人生边上
杨绛:走在人生边上 我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上,再往前去,就是 “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中外一例,都用这种种词儿软化那个不受欢迎而无可避免的“死”字。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虽说:“老即是病”,老人免不了还要生另外的病。能无疾而终,就是天大的幸运 ;或者病得干脆利索,一病就死,也都称好福气。活着的人尽管舍不得病人死,但病人死了总说“解脱了”。解脱的是谁呢?总不能说是病人的遗体吧?这个遗体也决不会走,得别人来抬,别人来埋。活着的人都祝愿死者“走好”。人都死了,谁还走呢?遗体以外还有谁呢?换句话说,我死了是我摆脱了遗体?还能走?怎么走好?走哪里去? 我想不明白。我对想不明白的事,往往就搁下不想了。可是我已经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只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都已经走了。这类问题,只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一般是不公开讨论的。我有意无意,探问了近旁几位七十上下的朋友 。朋友有亲有疏,疏的只略一探问 。 没想到他们的回答很一致,很肯定,都说人死了就是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虽然各人说法不同,口气不同,他们对自己的见解都同样坚信不疑。他们都头脑清楚,都是先进知识分子。我提的问题,他们看来压根儿不成问题。他们的见解,我简约地总结如下: “老皇历了!以前还要做水陆道场超度亡灵呢!子子孙孙还要祭祀‘作飨’呢!现在谁还迷信这一套吗?上帝已经死了。这种神神鬼鬼的话没人相信了。人死留名,雁死留声,人世间至多也只是留下些声名罢了。” “人死了,剩下一个臭皮囊,或埋或烧,反正只配肥田了。形体已经没有了,生命还能存在吗?常言道:人死烛灭。蜡烛点完了,火也灭了,还剩什么呢?”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草黄了,枯了,死了。不过草有根,明年又长出来。人也一样,下一代接替上一代,代代相传吧。一个人能活几辈子吗?” “上帝下岗了,现在是财神爷坐庄了。谁叫上帝和财神爷势不两立呢!上帝能和财神爷较量吗?人活一辈子,没钱行吗?挣钱得有权有位。争权夺位得靠钱。称王称霸只为钱。你是经济大国,国际间才站得住。没有钱,只有死路一条。咱们现在居然‘穷则变,变则通了’,知道最要紧的是理财。人生一世,无非挣钱、花钱、享受,死了能带走吗?” “人死了就是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还有不死的灵魂吗?我压根儿没有灵魂,我生出来就是活的,就得活到死,尽管活着没意思,也无可奈何。反正好人总吃亏,坏人总占便宜。这个世界是没有公道的,不讲理的,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什么都不由自主呀。我生来是好人,没本领做恶人。吃亏就吃亏吧。尽量做些能做的事,就算没有白活了。” “我们这一辈人,受尽委屈、吃尽苦楚了。从古以来,多少人‘搔首问青天’,可是‘青天’,它理你吗?圣人以神道设教,‘愚民’又‘驭民’,我们不愿再受骗了。迷信是很方便的,也顶称心。可是‘人民的鸦片’毕竟是麻醉剂呀,谁愿意做‘瘾君子’呢。说什么‘上帝慈悲’,慈悲的上帝在干什么?他是不管事还是没本领呀?这种昏赖无能的上帝,还不给看破了?上帝!哪有上帝?” “我学的是科学。我只知道我学的这门学 。人死了到哪里去是形而上学,是哲学问题,和我无关。我只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他们说话的口气,比我的撮述较为委婉,却也够叫我惭愧的。老人糊涂了,但是我仔细想想,什么都不信,就保证不迷吗?他们自信不迷,可是他们的见解,究竟迷不迷呢? 第一,比喻只是比喻。比喻只有助于表达一个意思,并不能判定事物的是非虚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只借以说明人生短暂。我们也向人祝愿“如松之寿”、“寿比南山”等等,都只是比喻罢了。 “人死烛灭”或“油干灯烬”,都是用火比喻生命,油或脂等燃料比喻躯体。但另一个常用的比喻“薪尽火传”也是把火比喻生命,把木柴比喻躯体。脂、油、木柴同是燃料,同样比作躯体。但“薪尽火传”却是说明躯体消灭后,生命会附着另一个躯体继续燃烧,恰恰表达灵魂可以不死。这就明确证实比喻不能用来判断事物的真伪虚实。比喻不是论断。 第二,名与实必须界说分明。老子所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名与实的界说不明确,思想就混乱了。例如“我没有灵魂”云云,是站不住的。人死了,灵魂是否存在是一个问题。活人有没有灵魂,不是问题,只不过“灵魂”这个名称没有定规。可有不同的名称。活着的人总有生命——不是虫蚁的生命,不是禽兽的生命,而是人的生命,我们也称“一条人命” 。自称没有灵魂的人,决不肯说自己只有一条狗命。常言道“人命大似天”或“人命关天”。人命至关重要,杀人一命,只能用自己的生命来抵偿。“一条大命”和“一个灵魂”实质上有什么区别呢?英美人称soul,古英文称ghost,法国人称ame。西班牙人称alma,辞典上都译作灵魂。灵魂不就是人的生命吗?谁能没有生命呢? 又例如“上帝”有众多名称。“上帝死了”,死的是哪一门子的上帝呢?各民族、各派别的宗教,都有自己的上帝,都把自己信奉的上帝称真主,称唯一的上帝,把异教的上帝称邪神。有许多上帝有偶像,并且状貌不同。也有没有偶像的上帝。这许多既是真主,又是邪神,有偶像和无偶像的上帝,全都死了吗? 人在急难中,痛苦中,烦恼中,都会呼天、求天、问天,中外一例。上帝应该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吗?如果不应不答,就证明没有上帝吗? 耶稣受难前夕,在葡萄园里祷告了一整夜,求上帝免了他这番苦难,上帝答理了吗?但耶稣失去他的信仰了吗?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