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

时间:2024-06-03 20:53:25编辑:小早

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的行业目标

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行业,大力推进结构节能,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向上下游一体化、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方向集中,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和产品,发展节能型、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装备;大力提升行业能源利用水平,继续加强重大节能技术创新和示范,加大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推广力度,加快重大节能标准制定,确保实现“十二五”行业节能目标。 以工序优化和二次能源回收为重点,提高物料、燃料的品质,提高高炉喷煤比和球团矿使用比例,加大废钢回收和综合利用,降低铁钢比。大力发展绿色钢材产品,有效控制钢铁产量增长,淘汰90 平方米以下烧结机、400 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炭化室高度小于4.3 米(捣固焦炉3.8米)常规机焦炉、6300 千伏安及以下铁合金矿热电炉、3000 千伏安以下铁合金半封闭直流电炉和精炼电炉。加大能源高效回收、转换和利用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全面推广焦炉干熄焦、转炉煤气干法除尘、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煤调湿、连铸坯热装热送、转炉负能炼钢等技术;重点推广烧结球团低温废气余热利用、钢材在线热处理等技术;示范推广上升管余热回收利用、脱湿鼓风、利用焦炉消纳废弃塑料和废轮胎等技术;研发推广高温钢渣铁渣显热回收利用技术、直接还原铁生产工艺等;加快电机系统节电技术、节能变压器的应用。到2015 年,转炉负能炼钢、脱湿鼓风、烧结余热发电、煤调湿等技术的应用比例分别达到65%、20%、40%和50%。 专栏1:钢铁行业主要工序能耗及能源利用效率目标焦化:到2015 年,能耗达到国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的企业数量占比达60%。烧结:到2015 年,能耗达到国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的企业数量占比达15%。电炉:到2015 年,能耗达到国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的企业数量占比达65%。二次能源综合利用:大中型钢铁企业余热余压利用率达到50%以上、利用副产二次能源的自发电比例达到全部用电量的50%以上。 大力发展铜、铝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和再生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严格控制电解铝新增产能,引导电解铝生产向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淘汰100 千安及以下电解铝预焙槽,密闭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及设备和烧结锅、烧结盘、简易高炉、烧结—鼓风炉、未配套制酸及尾气吸收系统的烧结机等炼铅工艺及设备。 以电解铝、氧化铝、铜、铅、锌、镁等产品生产过程节能为重点,全面推广有色金属冶炼烟气余热发电、铜材料短流程生产、金属矿山高效选矿等技术和高效节能采矿、选矿设备;重点推广新型结构铝电解槽、低温高效铝电解、电解铝液合金化成形加工技术、氧气底吹熔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研发推广闪速炼铅工艺等。 专栏2:有色金属行业重点产品节能措施与目标电解铝:推广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新型导流结构铝电解槽、高阳极电流密度超大型铝电解槽,到2015 年,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普及率达到80%以上。氧化铝:推广低品位铝土矿高效节能生产氧化铝技术、拜耳法高浓度溶出浆液高效分离技术、串联法生产氧化铝工艺技术等。铜冶炼:研发推广氧气底吹炉连续炼铜、闪速炉短流程一步炼铜等技术。铅锌冶炼:加快短流程连续炼铅节能技术、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艺与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到2015 年,氧气底吹(顶吹)先进工艺占铅冶炼总产能的比重达到80%。镁冶炼:以焦炉煤气、半焦煤气、发生炉煤气、天然气或水煤浆等清洁能源为燃料,全面改造落后的镁冶炼生产工艺,支持内电阻加热硅热法还原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推广蓄热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以提高石化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大力发展聚碳酸酯、聚甲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高性能聚四氟乙烯、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异戊橡胶等高端或专用石化产品,加强可再生树脂的研发和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努力增加节能环保型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的新产品、新牌号,积极推进节能型溶聚丁苯橡胶的应用。 全面推广大型乙烯裂解炉等技术;重点推广裂解炉空气预热、优化换热流程、优化中段回流取热比、中低温余热利用、渗透汽化膜分离、气分装置深度热联合、高效加热炉、高效换热器等技术和装备;示范推广透平压缩机组优化控制技术、燃气轮机和裂解炉集成技术等;研发推广乙烯裂解炉温度与负荷先进控制技术、C2 加氢反应过程优化运行技术等。 专栏3:石化行业重点产品节能措施乙烯:优化原料结构,推动原料的轻质化,支持乙烯生产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实现生产系统能量的优化利用,到2015 年,乙烯综合能耗降至857 千克标准煤/吨。芳烃:优化操作流程,实现蒸汽能级的合理利用。通过降低加热炉有效负荷、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等措施,降低加热炉燃料消耗量。推广新型高效催化剂(吸附剂),提高装置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合成材料及单体:对聚乙烯、聚丙烯、己内酰胺、丙烯腈、乙二醇等生产装置,开展针对性的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蒸汽、水、原料的消耗量,提高装置能效水平。研发和生产节能环保型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新产品、新牌号。 以合成氨、烧碱、纯碱、电石和传统煤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合理控制其新增产能。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型合成氨装置,汞法烧碱、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未采用节能措施(扩张阳极、改性隔膜等)的普通金属阳极隔膜法烧碱生产装置,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电石炉和10 万吨以下的硫铁矿制酸和硫磺制酸装置(边远地区除外)。大力发展功能膜材料、先进储能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环保及节能型涂料等高端化学品和电子级含氟精细化学品、新型催化材料、高性能环保型水处理剂等专用化学品。推进化肥、甲醇、电石等资源型产品生产向原料产地集中。组织实施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全面评价并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的新途径。提高新材料国内保障能力和化工行业精细化率,到2015 年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达到50%。 全面推广先进煤气化、先进整流、液体烧碱蒸发、蒸氨废液闪法回收蒸汽等技术以及新型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滑式高压氯气压缩机、新型电石炉等装备;重点推广氯化氢合成余热副产中高压蒸汽、真空蒸馏、干法加灰、黄磷烟气回收利用、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等技术;研发推广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电解、节能型干铵炉、无机化工生产过程中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等。 专栏4:化工行业重点产品节能措施与目标合成氨:优化原料结构,实现制氨原料的多元化,支持氮肥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加快大型粉煤制合成氨等成套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到2015 年,合成氨综合能耗降至1350 千克标准煤/吨。纯碱: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提高重质纯碱和干燥氯化铵的产能比例,鼓励大中型企业采用热电结合、蒸汽多级利用措施,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到2015 年,纯碱综合能耗降至320 千克标准煤/吨。电石:推动电石行业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向资源和能源产地集中,促进产业布局结构合理化发展,加快内燃炉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到2015 年,电石综合能耗降至1050 千克标准煤/吨。黄磷:加强尾气回收利用,推广深度净化、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碳一化学品、干法除尘替代湿法除尘技术,加强熔融磷渣热能及渣综合利用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 以水泥、平板玻璃和新型墙体材料为重点,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制品等水泥基材料制品和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等节能型建材产品以及高性能防火保温材料、烧结空心制品和粉煤灰蒸压加气混凝土等轻质隔热墙体材料。淘汰直径3.0 米及以下的水泥机械化立窑和直径3.0 米以下球磨机(西部省份的边远地区除外)、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含格法)等落后工艺设备,对综合能耗不达标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粉磨站以及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对技术改造仍不能达标的,限期关停。 推广玻璃窑余热综合利用、全氧燃烧、配合料高温预分解等技术,以及陶瓷干法制粉、一次烧成等工艺;重点推广水泥烧碱:推动离子膜法烧碱用膜国产化,支持采用新型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进行烧碱装置节能改造,到2015 年,烧碱(离子膜法30%)综合能耗降至330 千克标准煤/吨。纯低温余热发电、立磨、辊压机、变频调速及可燃废弃物利用等技术和设备;示范推广高固气比水泥悬浮煅烧工艺以及烧结砖隧道窑余热利用、窑炉风机节能变频等技术。 专栏5:建材行业重点产品节能措施与目标水泥:大力发展生态水泥及水泥深加工产品,继续推广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开展以粉磨节电为重点的设备节能改造。到2015 年,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比例提高到65%以上。平板玻璃:加快发展玻璃深加工,提高玻璃深加工率,推广原料优化、玻璃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等技术,到2015 年,玻璃窑纯低温余热发电应用比例达到30%以上。建筑卫生陶瓷:推广瓷砖薄型化和洁具轻型化技术,提升大型化、智能化、节能化生产装备的使用率。墙体材料:推广煤矸石烧结砖隧道窑余热发电技术和烧结砖内燃工艺,提升墙体材料能效水平,大力发展承重类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粘土实心砖,到2015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比重达到65%以上。 以生产过程节能节材和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效为重点,加强绿色设计,选用新材料,推广绿色制造工艺,大力推进铸造、锻压、热处理、轴承等生产过程的节能,提高材料利用率;不断提高电机、风机、水泵、变压器等产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的燃煤锻造加热炉、无磁轭(≥0.25)铝壳无芯中频感应电炉、中频发电机感应加热电源等生产设备。 重点推广余热利用热处理、真空与可控气氛加热和全纤维炉衬等技术以及大吨位外热风长炉龄冲天炉、高效电机、节能型内燃机等设备;示范推广谐波振动消除应力、冷温热精密铸造、热处理过程计算机精密控制、高压共轨、涡轮增压等技术,以及轴承套圈毛坯三联套件锻造、大型轴承锻件整径等工艺;加快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应用;研发推广低毒树脂和环保无机树脂材料、耐冲击高淬透性轴承钢、非调制钢以及低阻零部件、高效动力总成、汽车轻量化等技术。 专栏6:机械行业重点工艺和产品节能措施与目标铸造:推广中频炉双联溶化技术,示范应用高精密近净成型、铝镁合金挤压铸造等技术及装备。锻压:发展直驱式(离合器)螺旋压力机及锻造与冲压数字化伺服压机技术,加快非调制钢的应用,推广冷锻设备、近净成型锻造等工艺。热处理:合理选择热处理电加热设备,加强采用气体燃料的热化学重整技术对传统设备改造,推进陶瓷纤维代替耐火砖材料的应用。轴承:优化轴承制造工艺,采用节能型热处理技术,加强轴承生产过程中的节材,到2015 年,钢材利用率提高10%以上。内燃机:加强电控高压燃油系统、排气后处理、替代燃料、点燃式内燃机缸内直喷等节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高效增压技术的应用,到2015 年,内燃机燃油消耗降低10%。电机:提高节能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水平和加工能力,重点发展变频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到2015 年,2 级以上能效电机应用比例达到80%。风机、泵和压缩机:以重点用能行业为依托,加强风机、泵和压缩机的节能优化改造,推广变频调速、自动化控制技术。变压器:加强变压器结构设计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损耗,大力推广非晶合金变压器等新一代节能型变压器。汽车:大力推广节能汽车,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因地制宜发展替代燃料汽车,促进汽车能源使用多元化发展。逐步降低我国汽车燃油消耗率,到2015 年,节能型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5.9 升/百公里。 以造纸、陶瓷、日用玻璃、发酵、塑料加工和制盐行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超薄陶瓷、轻量化玻璃瓶罐等节能型产品;淘汰单条年产3.4 万吨以下非木浆生产线和年产5.1 万吨以下化学木浆造纸生产线、单条年产1 万吨及以下废纸为原料的制浆生产线、年产3 万吨以下酒精和味精生产线(废糖蜜制酒精除外)、年加工蓝湿皮能力3 万标张牛皮以下和年加工生皮能力5万标张牛皮以下的制革生产线,淘汰北方海盐年产30 万吨、湖盐年产20 万吨以下的生产设施和真空制盐单套生产能力年产10 万吨及以下的生产设备;加强造纸、日用玻璃、制盐等行业的余热回收利用,鼓励造纸、发酵等领域发展热电联产。 全面推广低能耗蒸煮、高效废纸碎解等节能技术以及高效蒸发浓缩、新型发酵等设备;重点推广快速干燥、大型喷塔和泥浆减水、膜分离浓缩、菌种选育及发酵过程控制等技术以及富氧、全燃烧等节能环保型玻璃熔窑;示范推广机械式蒸汽再压缩、二次能源综合利用及靴型压榨等节能技术;研发推广新型发酵技术、连续化大吨位球磨机、新型无螺杆塑料加工等装备。到2015 年,膜分离浓缩技术使用比例达到30%以上,新型色谱分离技术推广比例达到60%以上。 专栏7:轻工行业重点领域节能措施造纸:采用低能耗蒸煮、封闭筛选、中浓洗选漂技术与设备进行化学制浆工艺优化;加快蒸汽回收技术与设备在化机浆生产中的应用;采用干法筛选、高效废纸碎解技术与设备提升废纸制浆工艺和技术;纸机网部采用新型脱水元件和高效洗网装置,压榨部加强宽压区压榨、复合压榨、靴型压榨等技术的示范推广,干燥部采用密闭式烘缸罩、袋式通风及余热回收装置等。调整造纸纤维原料结构,到2015 年,废纸浆比重达到65%。陶瓷: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超薄陶瓷;鼓励使用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主的清洁燃料;提升关键设备自动化、连续化运行能力和工艺创新,促进陶瓷加工、成型、干燥、烧成等重点工序能效水平提升。日用玻璃:加大轻量化玻璃技术的研发投入,大力发展轻量化玻璃瓶罐;优化玻璃炉窑结构设计,加大节能环保型玻璃熔窑的应用,提高碎玻璃加工处理能力,增加碎玻璃的掺入量。发酵:在发酵和提取过程中推广高效新型蒸发设备,在末端强化废汽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支持沼气发电、蒸汽阶梯综合利用、阶梯式水循环利用等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的示范应用。塑料加工:开展注射机、挤出机、辅助设备等塑料加工关键设备的节能技术研发,推广全闭环伺服驱动、动态成型加工、电磁感应加热废旧塑料的合理综合利用等技术,提升塑料加工行业能效水平。制盐:加快盐硝联产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推广三相流分效预热防结垢、热电联产等节能技术,开展制盐系统综合节能技术改造。家用电器:加强生态设计,采用变频等节能技术,开展绿色制造,大力推广能效在2 级以上的节能型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 重点推进棉纺织、服装、印染和化纤等领域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淘汰高耗能、高耗水的印染、化纤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推进企业向园区聚集,优化工艺路线,加强纺织、浆料和印染企业间在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衔接,推进产业链协调发展;推行生态设计,提高纺织行业的能效水平。 全面推广太阳能集热器、绿色照明、蒸汽节能器、空压系统能源优化等产品及技术;重点推广空调和空压机节电、高中温废水废气热能回收利用、高效节能复洗等技术以及高效节能纺丝冷却、纺丝热媒循环供热等设备。“十二五”期间,建成太阳能集热装置500 万平米,蒸汽节能器5000 台(套)。 专栏8:纺织行业重点领域节能措施棉纺织业:加强棉纺设备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纺纱效率,推广紧密纺、中高支转杯纺纱工艺和高智能型宽幅无梭织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加强纺织设备、纺织器材的再制造和再利用。服装业:推进服装行业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重点推广“工业缝纫机电子调速电机”,实现生产节电30%的目标。印染业:推广数码印花和小浴比染色等少水印染加工、生物酶(菌)处理、在线自动检测和控制等技术。化纤业:重点推广聚酯聚合节能组合、高效节能的热媒系统、低耗低污染着色纤维、液相增粘熔体直纺工业丝以及功能化、差别化直纺等技术。 以电子元器件、材料生产过程和典型电子整机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进单晶硅、多晶硅、电极箔、磁性材料、陶瓷烧结、电子玻璃、光纤及光纤预制棒等生产工艺的改进,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加强绿色设计,推行能效标识,不断降低平板电视、计算机、移动信息终端等量大面广的整机产品的使用能耗和待机功耗;推进半导体、电力电子、物联网等一批先进适用信息 通信技术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重点应用波治理及无功补偿技术改造单晶炉、多晶硅生产流水线,增加余热回收装置;示范推广石墨辐射隔绝器、综合回收四氯化硅和导热油循环冷却、纳米分散剂等产品和工艺;研发推广先进半导体照明、低功耗中央处理器和存储、低能耗集中式空调等技术和产品;选择合理的炉型及炉膛结构,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辅助装置,加强炉窑的热工检测与控制,提升电子工业炉窑的热效率。 专栏9:电子信息行业主要耗能设备和整机产品节能目标电子工业窑炉:热效率达到60%以上。平板液晶电视:待机功耗小于0.5 瓦/小时,能效指数达到2 级。笔记本电脑:待机功耗小于0.5 瓦/小时,使用功耗达到笔记本电脑能效限定值标准。台式机电脑:待机功耗小于1 瓦/小时,使用功耗达到台式机电脑能效限定值标准。

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的介绍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按《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规划(2011—2015 年)》总体部署和要求,2012年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1该《规划》分现状与形势、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重点行业节能途径与措施、重点节能工程、保障措施5部分。《规划》提出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的总目标是:到2015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 年下降21%左右,“十二五”实现节能量6.7 亿吨标准煤。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发展规模,提高新建项目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准入门槛,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完善新开工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对违规在建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有关部门要责令停止建设,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贷款。对违规建成的项目,要责令停止生产,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有关部门要停止供电供水。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把能源消费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能评和环评审批的重要依据,对电力、钢铁、造纸、印染行业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新建、扩建项目实施排污量等量或减量置换。优化电力、钢铁、水泥、玻璃、陶瓷、造纸等重点行业区域空间布局。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高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和《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重点淘汰小火电2000万千瓦、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产能4800万吨、水泥产能3.7亿吨、焦炭产能4200万吨、造纸产能1500万吨等(见表3)。制定年度淘汰计划,并逐级分解落实。对稀土行业实施更严格的节能环保准入标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线,推进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格局。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对未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和企业,依法落实惩罚措施。鼓励各地区制定更严格的能耗和排放标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表3 “十二五”时期淘汰落后产能一览表 行 业 主要内容 单位 产能 电力 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单机容量在5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小火电机组,以发电为主的燃油锅炉及发电机组(5万千瓦及以下);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设计寿命期满的单机容量在2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 万千瓦 2000 炼铁 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等 万吨 4800 炼钢 3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等 万吨 4800 铁合金 6300千伏安以下铁合金矿热电炉,3000千伏安以下铁合金半封闭直流电炉、铁合金精炼电炉等 万吨 740 电石 单台炉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 万吨 380 铜(含再生铜)冶炼 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及设备等 万吨 80 电解铝 100千安及以下预焙槽等 万吨 90 铅(含再生铅)冶炼 采用烧结锅、烧结盘、简易高炉等落后方式炼铅工艺及设备,未配套建设制酸及尾气吸收系统的烧结机炼铅工艺等 万吨 130 锌(含再生锌)冶炼 采用马弗炉、马槽炉、横罐、小竖罐等进行焙烧、简易冷凝设施进行收尘等落后方式炼锌或生产氧化锌工艺装备等 万吨 65 焦炭 土法炼焦(含改良焦炉),单炉产能7.5万吨/年以下的半焦(兰炭)生产装置,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焦炉(3.8米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 万吨 4200 水泥(含熟料及磨机) 立窑,干法中空窑,直径3米以下水泥粉磨设备等 万吨 37000 平板玻璃 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含格法) 万重量箱 9000 造纸 无碱回收的碱法(硫酸盐法)制浆生产线,单条产能小于3.4万吨的非木浆生产线,单条产能小于1万吨的废纸浆生产线,年生产能力5.1万吨以下的化学木浆生产线等 万吨 1500 化纤 2万吨/年及以下粘胶常规短纤维生产线,湿法氨纶工艺生产线,二甲基酰胺溶剂法氨纶及腈纶工艺生产线,硝酸法腈纶常规纤维生产线等 万吨 59 印染 未经改造的74型染整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国产和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进口前处理设备、拉幅和定形设备、圆网和平网印花机、连续染色机,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浴比大于1∶10的棉及化纤间歇式染色设备等 亿米 55.8 制革 年加工生皮能力5万标张牛皮、年加工蓝湿皮能力3万标张牛皮以下的制革生产线 万标张 1100 酒精 3万吨/年以下酒精生产线(废糖蜜制酒精除外) 万吨 100 味精 3万吨/年以下味精生产线 万吨 18.2 柠檬酸 2万吨/年及以下柠檬酸生产线 万吨 4.75 铅蓄电池(含极板及组装) 开口式普通铅蓄电池生产线,含镉高于0.002%的铅蓄电池生产线,20万千伏安时/年规模以下的铅蓄电池生产线 万千伏安时 746 白炽灯 60瓦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 亿只 6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提升产品节能环保性能,打造绿色低碳品牌。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油气战略进口通道、国内主干管网、城市配网和储备库建设。结合产业布局调整,有序引导高耗能企业向能源产地适度集中,减少长距离输煤输电。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有序发展核电。加快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煤层气等清洁能源商业化利用,加快分布式能源发展,提高电网对非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的接纳能力。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推动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推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二)推动能效水平提高。——加强工业节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推进工业重点行业节能。电力。鼓励建设高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加强示范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和以煤气化为龙头的多联产技术。发展热电联产,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加快现役机组和电网技术改造,降低厂用电率和输配电线损。煤炭。推广年产400万吨选煤系统成套技术与装备,到2015年原煤入洗率达到60%以上,鼓励高硫、高灰动力煤入洗,灰分大于25%的商品煤就近销售。积极发展动力配煤,合理选择具有区位和市场优势的矿区、港口等煤炭集散地建设煤炭储配基地。发展煤炭地下气化、脱硫、水煤浆、型煤等洁净煤技术。实施煤矿节能技术改造。加强煤矸石综合利用。钢铁。优化高炉炼铁炉料结构,降低铁钢比。推广连铸坯热送热装和直接轧制技术。推动干熄焦、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等二次能源高效回收利用,鼓励烧结机余热发电,到2015年重点大中型企业余热余压利用率达到50%以上。支持大中型钢铁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有色金属。重点推广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低温高效铝电解等先进节能生产工艺技术。推进氧气底吹熔炼技术、闪速技术等广泛应用。加快短流程连续炼铅冶金技术、连续铸轧短流程有色金属深加工工艺、液态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艺与装备产业化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强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石油石化。原油开采行业要全面实施抽油机驱动电机节能改造,推广不加热集油技术和油田采出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提高油田伴生气回收水平。鼓励符合条件的新建炼油项目发展炼化一体化。原油加工行业重点推广高效换热器并优化换热流程、优化中段回流取热比例、降低汽化率、塔顶循环回流换热等节能技术。化工。合成氨行业重点推广先进煤气化技术、节能高效脱硫脱碳、低位能余热吸收制冷等技术,实施综合节能改造。烧碱行业提高离子膜法烧碱比例,加快零极距、氧阴极等先进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纯碱行业重点推广蒸汽多级利用、变换气制碱、新型盐析结晶器及高效节能循环泵等节能技术。电石行业加快采用密闭式电石炉,全面推行电石炉炉气综合利用,积极推进新型电石生产技术研发和应用。建材。推广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普及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到2015年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比例提高到70%以上。推进水泥粉磨、熟料生产等节能改造。推进玻璃生产线余热发电,到2015年余热发电比例提高到30%以上。加快开发推广高效阻燃保温材料、低辐射节能玻璃等新型节能产品。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城市城区限制使用粘土制品,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到2015年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65%以上。——强化建筑节能。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提高建筑能效水平。强化新建建筑节能。严把设计关口,加强施工图审查,城镇建筑设计阶段100%达到节能标准要求。加强施工阶段监管和稽查,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95%以上。严格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对达不到节能标准要求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强新区绿色规划,重点推动各级机关、学校和医院建筑,以及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商业房地产、工业厂房中推广绿色建筑。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以围护结构、供热计量、管网热平衡改造为重点,大力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加快实施“节能暖房”工程。开展大型公共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节能改造,推行用电分项计量。以建筑门窗、外遮阳、自然通风等为重点,在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开展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在旧城区综合改造、城市市容整治、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中,采用加层、扩容等方式开展节能改造。——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加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优化运输结构,推进科技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运输工具能源效率。铁路运输。大力发展电气化铁路,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加强运输组织管理。加快淘汰老旧机车机型,推广铁路机车节油、节电技术,对铁路运输设备实施节能改造。积极推进货运重载化。推进客运站节能优化设计,加强大型客运站能耗综合管理。公路运输。全面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优化货运组织。推行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继续开展公路甩挂运输试点。实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试点。推广节能驾驶和绿色维修。水路运输。建设以国家高等级航道网为主体的内河航道网,推进航电枢纽建设,优化港口布局。推进船舶大型化、专业化,淘汰老旧船舶,加快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大宗散货专业化运输和多式联运等现代运输组织方式。推进港口码头节能设计和改造。加快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航空运输。优化航线网络和运力配备,改善机队结构,加强联盟合作,提高运输效率。优化空域结构,提高空域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开发应用航空器飞行及地面运行节油相关实用技术,推进航空生物燃油研发与应用。加强机场建设和运营中的节能管理,推进高耗能设施、设备的节油节电改造。城市交通。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优化配置交通资源,建立以公共交通为重点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序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发展快速公交。探索城市调控机动车保有总量。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推行节能驾驶,倡导绿色出行。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加气站、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抓好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发展智能交通,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加大交通疏堵力度。——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完善农业机械节能标准体系。依法加强大型农机年检、年审,加快老旧农业机械和渔船淘汰更新。鼓励农民购买高效节能农业机械。推广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加快农业机电设备节能改造,加强用能设备定期维修保养。推进节能型农宅建设,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加大建筑节能示范力度。推动省柴节煤灶更新换代。开展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秸秆综合利用。科学规划农村沼气建设布局,完善服务机制,加强沼气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强化商用和民用节能。开展零售业等流通领域节能减排行动。商业、旅游业、餐饮等行业建立并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开展能源审计,加快用能设施节能改造。宾馆、商厦、写字楼、机场、车站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优化空调运行管理。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型住宅,推广高效节能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和高效照明产品。减少待机能耗,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严格执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和超薄塑料购物袋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相关规定。——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新建公共建筑严格实施建筑节能标准。实施供热计量改造,国家机关率先实行按热量收费。推进公共机构办公区节能改造,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油耗定额管理,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各级机关和教科文卫体等系统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创建200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健全公共机构能源管理、统计监测考核和培训体系,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源计量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三)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现有设施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脱氮除磷能力。到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到85%和70%,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70%,基本实现每个县和重点建制镇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以上。——加强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加强重点行业污染预防。以钢铁、水泥、氮肥、造纸、印染行业为重点,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重大、共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完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农业和服务业清洁生产试点。以汞、铬、铅等重金属污染防治为重点,在重点行业实施技术改造。示范和推广一批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产品),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及排放有毒有害废物的重点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以制浆造纸、印染、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为重点,继续加大水污染深度治理和工艺技术改造。制浆造纸企业加快建设碱回收装置;纺织印染行业推行废水集中处理和实施综合治理,大中型造纸企业、有脱墨的废纸造纸企业和采用碱减量工艺的化纤布印染企业实施废水三级深度处理;发酵行业推广高浓度废液综合利用技术、废醪液制备生物有机肥及液态肥技术;制糖行业推广闭合循环用水技术;氮肥行业推广稀氨水浓缩回收利用技术、尿素工艺冷凝液深度水解技术,加大生化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农药行业推广清污分流和高浓度废水预处理技术。推进电力行业脱硫脱硝。新建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脱硫脱硝,实现达标排放。尚未安装脱硫设施的现役燃煤机组要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燃煤机组要实施脱硫改造。加快燃煤机组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和烟气脱硝设施建设,对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燃煤机组、东部地区和其他省会城市单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的燃煤机组,均要实行脱硝改造,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5%以上。加强非电行业脱硫脱硝。实施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到2015年,所有烧结机和位于城市建成区的球团生产设备烟气脱硫效率达到95%以上。有色金属行业冶炼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大于3.5%的冶炼设施,要安装硫回收装置。石油炼制行业新建催化裂化装置要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设施,现有硫磺回收装置硫回收率达到99%。建材行业建筑陶瓷规模大于70万平方米/年且燃料含硫率大于0.5%的窑炉,应安装脱硫设施或改用清洁能源,浮法玻璃生产线要实施烟气脱硫或改用天然气。焦化行业炼焦炉荒煤气硫化氢脱除效率达到95%。水泥行业实施新型干法窑降氮脱硝,新建、改扩建水泥生产线综合脱硝效率不低于60%。燃煤锅炉蒸汽量大于35吨/小时且二氧化硫超标排放的,要实施烟气脱硫改造,改造后脱硫效率应达到70%以上。——开展农业源污染防治。加强农村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态示范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居住地区采用低能耗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地区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农业清洁生产,鼓励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就地减量无害化处理。选择经济、适用、安全的处理处置技术,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城镇周边和环境敏感区的农村逐步推广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发展有机肥采集利用技术,减少不合理的化肥施用。推进畜禽清洁养殖。结合土地消纳能力,推进畜禽养殖适度规模化,合理优化养殖布局,鼓励采取种养结合养殖方式。以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行干清粪收集方法,养殖场区实施雨污分流,发展废物循环利用,鼓励粪污、沼渣等废弃物发酵生产有机肥料。在散养密集区推行粪污集中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规范水产养殖行为,优化水产养殖区域布局,国家重点流域以及各地确定的重点保护水体要合理减少网箱、围网养殖规模。加快养殖池塘改造和循环水设施配套建设,推广水质调控技术与环保设备。鼓励发展人工生态环境、多品种立体、开放式流水或微流水、全封闭循环水工厂化、水产品与农作物共生互利等水产生态养殖方式。——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提高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准入门槛。加强机动车排放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审查。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的用于运营的“黄标车”。推进报废农用车换购载货汽车工作。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严格实施机动车一致性检查制度,不符合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车辆禁止生产、销售和注册登记。实施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在有条件的重点城市和地区逐步推动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十二五”末实现低速车与载货汽车实施同一排放标准。全面提升车用燃油品质。研究制定国家第四、第五阶段车用燃油标准,推动落实标准实施条件,强化车用燃油监管。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燃油,部分重点城市供应国家第五阶段标准车用燃油。大型炼化项目应以国家第五阶段车用燃油标准作为设计目标,加快成品油生产技术改造。——推进大气中细颗粒污染物(PM2.5)治理。促进煤炭清洁利用,建设低硫、低灰配煤场,提高煤炭洗选比例,重点区域淘汰低效燃煤锅炉。推广使用天然气、煤制气、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清洁能源。加大工业烟粉尘污染防治力度,对火电、钢铁、水泥等高排放行业以及燃煤工业锅炉实施高效除尘改造。大力削减石油石化、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推动柴油车尿素加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气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城区内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加强建设施工、植被破坏等因素造成的扬尘污染防治。

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的工作目标

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抓好重点行业节能的同时,逐步将节能推向工业全行业,实施重点节能工程;落实目标责任,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积极开展节能服务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主动节能意识。 坚持过程节能与产品节能相结合。加强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力度,不断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设计,实施绿色制造,强化节能汽车、节能家电等机电产品推广力度,逐步降低用能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坚持优化存量和控制增量相结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程、加强节能挖潜改造和技术改造力度,持续优化工业用能结构;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过快增长,努力提高新增项目的能效水平。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政府在节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能技术;鼓励有条件的重点用能企业到国外建设工厂和工业园区,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出口。 1.总体目标到2015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 年下降21%左右,“十二五”期间预计实现节能量6.7 亿吨标准煤。 2.主要行业目标到2015 年,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2010 年下降18%、18%、18%、20%、20%、22%、20%、20%、18%。 3.主要产品单位能耗下降目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步缩小,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表1:“十二五”主要产品单位能耗下降目标(略) 4.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加快淘汰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铅酸蓄电池等工业行业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具体淘汰任务按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确定的“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执行。

“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要求坚持怎样的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以节能环保领域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产学研用结合,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更新换代。推动商业、服务、管理模式创新,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市场需求。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脱颖而出,提升节能环保产业供给质量和水平。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节能环保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平等准入、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政策扶持,打破隐形壁垒,强化监督管理。坚持重点突破。以系统节能、水气土环境污染治理、尾矿资源化及工业废渣利用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关键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研发攻关,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对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支撑能力。坚持开放共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鼓励外商投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绿色对外援助等,支持我国节能环保企业参与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节能减排十四五规划

法律分析:在建的中国碳市场将成为迄今全球最大碳市场,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我们还需充分吸取以往教训,明确方向和路径,稳健起步,完善制度,不断创新,应对风险,循序渐进地兑现承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三条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有关节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立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强制性的用能产品、设备能源效率标准和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严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地方节能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四条 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并依照法定程序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地方建筑节能标准,并报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制定实施国家有关发展战略、专项规划、产业政策以及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和土地等政策过程中,要体现节能减排要求,发展目标要与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衔接,政策措施要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二)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地区、各行业节能减排目标。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健全节能减排预警机制,建立健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评价制度。各地区要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单位。国务院每年组织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实行问责制,并按照有关规定对作出突出成绩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抓好本地区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三)加强用能节能管理。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区及时预警调控。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以及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全面加强用能管理,切实改变敞开供应能源、无约束使用能源的现象。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落实目标责任,实行能源审计,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在大气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从严控制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新建燃煤火电机组。(四)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推动加快制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扩大标准覆盖面,提高准入门槛。组织制修订粗钢、铁合金、焦炭、多晶硅、纯碱等50余项高耗能产品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平板电视机等40余项终端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制定钢铁、水泥等行业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等。健全节能和环保产品及装备标准。完善环境质量标准。加快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根据氨氮、氮氧化物控制目标要求制定实施排放标准,加强标准实施的后评估工作。(五)完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完善“以奖代补”、“以奖促治”以及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和合同能源管理等支持机制,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军队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节能改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创新投入机制,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多渠道引导企业、社会资金积极投入节能减排。完善财政补贴方式和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六)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建立充分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差别电价、峰谷电价、惩罚性电价,尽快出台鼓励余热余压发电和煤层气发电的上网政策,全面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严格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完善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电价政策。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加快供热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热计量收费制度。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提高收缴率,降低征收成本。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扩大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范围,完善促进节能环保服务的政府采购政策。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政策,改革资源税,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改进和完善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建立企业节能环保水平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联动机制,探索建立绿色银行评级制度。推行重点区域涉重金属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七)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加大能效标识和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实施力度,扩大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实施范围。建立高耗能产品(工序)和主要终端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制度,明确实施时限。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城市综合试点。加快建立电能管理服务平台,充分运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完善鼓励电网企业积极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考核与奖惩机制。加强政策落实和引导,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改造,推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以及企业污染治理等环保设施社会化、专业化运营。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排污权交易初始价格和交易价格政策。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试验。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完善矿产资源补偿制度,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八)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等对节能减排相关科研工作给予支持。完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技术研发,在节能环保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加强政府指导,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支持成熟的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示范和应用,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发布节能环保技术推广目录,加快推广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强节能环保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国外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推广应用。(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和能力建设。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依法从严惩处各类违反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的行为,实行执法责任制。强化重点用能单位、重点污染源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联网共享。完善工业能源消费统计,建立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强化统计核算与监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节能管理体系,形成覆盖全国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突出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计量管理、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等监督检查。(十)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抓好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军营、农村、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十个专项行动。把节能减排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以及基础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增强危机意识。充分发挥广播影视、文化教育等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和相关社会团体的作用,组织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日常宣传和舆论监督,宣传先进、曝光落后、普及知识,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推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粮,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

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是?

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以上摘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节能环保、节能减排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和规定?

《方案》提出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工业锅炉有哪些节能减排措施

目前工业锅炉主要问题有锅炉热效率低,能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浪费;锅炉老旧,自动控制水平不高,影响锅炉燃烧效率;节能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为了防止环境的污染,降低能耗,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如下:
(1)改造给煤装置。将斗式给煤改造成分层给煤,使用重力筛选,将原煤中粉状、块状煤自上而下松散地分布在炉排上,利于进风,改善燃烧状况,提高煤的燃烧率,减少灰渣含碳量。
(2) 改造燃烧系统。对于正转链条炉排锅炉,改造燃烧系统是从炉前适当位置喷入适量煤粉到炉膛的适当位置,使之在炉排层燃基础上,增加适量的悬浮燃烧。
(3)改造炉拱。按照实际使用的煤种,适当改变炉拱的形状与位置,可以改善燃烧状况,提高燃烧效率。
(4)改造层燃锅炉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是采用煤粉在炉膛内循环流化燃烧模式的一种锅炉,它的热效率比层燃锅炉高15-20%。适用于多种煤种,可以使用石灰石粉在炉内脱硫,大大减少排放烟气中S02的含量。
(5)变频技术的采用,改造锅炉辅机。
(6)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实时调节锅炉的输出热量,达到节能的目的。
(7) 回收冷凝水。
(8)锅炉更新换代,用新锅炉替换旧锅炉。
(9)烟气排放系统改造。


上一篇:朱莉和皮特

下一篇:中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