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倒数第一,却考上北京大学:他的学习方法总结,坚持好4点

时间:2023-10-01 19:33:33编辑:小早

孙贺,2012年山东省聊城市高考状元,2016年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攻读硕士。

“高考状元”、“保送”、“北京大学硕士”似乎给他周身镀了一层金,哪怕未见过其人,我们也仿佛看到他身上有学霸光环在闪闪发亮。

然而,孙贺并不是神童类的孩子,没有从小到大名列前茅、获奖无数的履历。

小时候的他,和大多数孩子一样,爱玩爱闹、甚至喜欢打架,成绩也常年位列倒数第一。他甚至闯过这样的祸:不小心用打火机把镇上最大的木材厂烧了!

那么,这样调皮贪玩、不学无术的孩子,是如何成为一个市的高考状元,成为赫赫有名北京大学的学子的呢?

他的经验是:比起天赋、勤奋,方法才是根本。

进入高中后,孙贺虽然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却还是迟迟没有效果,成绩依旧不见起色。他一度将自己成绩没有进步归咎于“没有天赋”、“不够勤奋”,沮丧而失落。

然而,在一次和清华大学的学生的交流后,他猛然醒悟,从此成绩突飞猛进。

原来,很多学生虽然“看似刻苦”,但其实这只是一种盲目的自我感动——我今天学习了一整天,我付出了努力,我是个刻苦好学的学生,我的成绩一定会稳步前进。

然而,没有方法的刻苦,就像隔靴搔痒,再怎么努力也不在点上,更别提进步了。

那么,他的方法有哪些呢?

太多时候,我们因为或许注重形式而忽略事物本身。

孙贺拿错题本举了例子。

错题本,即将做题目的过程中写错的题整理在一个本子上。很多人都知道使用错题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但却迟迟不见效,问题出在哪里呢?

其实,大多数学生的错题本只是一个类似于“手账”的艺术品。他们选择一个好看的本子,将题目整整齐齐地裁剪到上面,并用不同颜色的笔精心标注,浪费大量时间后把它当作摆设放在一旁,极少拿出来看。

比起错题本本身,他们将重点放在了形式上——仿佛只要做了错题本,并且做得足够工整,就会卓有成效。

孙贺也曾是这样的学生。

然而,他逐渐意识到,错题本不是积累错误,而是用错误警示自己:这个知识点曾经出错过,必须记住它,不让它再次成为失分点。

因此,后来他做错题本时,不会再过于注重美观、注重格式,而是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他常常规律性地翻阅错题,看到没有思路的题就重新做一遍,如果做不出来就用笔重点做标注,提醒自己这是仍然没有掌握好的内容。

题海战术在高中到底适不适用呢?

孙贺认为,大量做题可以提高做题速度,题海战术是可取的。然而,题海战术的重点不是“海”而是“题”,也就是说,质比量更重要。

而思考比重——做一道题时,你对它所涉及知识内容和答题逻辑的思考量——是题海战术对于成绩提升有没有效果的最根本因素。

如果一道题仅仅是一道题,做了就过了,有什么作用呢?我们都知道高考基本不会考已经出现过的原模原样的题。

孙贺在做题时,会对这道题进行思考延伸,对它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对它所用到的逻辑方法进行总结。要知道,题只是检测手段,而知识点和逻辑,才是考核的对象。

只有将思考比重加到最大,我们做的每一道题才能尽它所能地让我们进步。

同样的基础,同样是三小时,有的人能完成所有作业甚至还能做一些课外练习,而有的人却一半作业都做不完,为什么?

孙贺就曾是后者。

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学习后,他发现自己完成的任务数量远少于成绩好的学生的数量。

经过观察,他发现这不是因为自己笨拙,而是因为他对时间的利用度太浅。

每个人开始学习工作时,专注度是会随着身心的疲累逐渐下降的。而畏难、拖延、逃避等常见心理,往往使我们先从简单、不费脑的事情做起,把难攻克的问题放在后面。

但是,当我们的精力消耗在了简单的事情上,遇到难题时往往就专注力和敏锐度严重不足。

因此,为了让效率达到最高,就应该有方法地分配安排好任务,增大对时间的利用度。

将重点难点安排到前面,将轻松的任务放到后面,让任务的难度和我们的身心专注度以相同的趋势契合起来,从而实现时间利用率最大化。

孙贺虽然小时候总是考倒数第一,但他从来没有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具备成为学霸的能力。

他认为:只要掌握了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状元。

可怕的从来不是眼前所处的低谷,而是明明可以登高,却自我怀疑,主动放弃攀登。

不要小瞧默默无闻的自己。从现在开始掌握好方法,努力向上,让自己对自己刮目相看。

总结一下孙贺的学习方法:

学习有什么用?看看华为每年从985大学招收了多少毕业生就明白了

上一篇:申美大学11条常见问答:活动、选校、文书、网申……

下一篇:人教版语文八下期中考试之“积累运用”正确答案及详细答题解析